楓樹下的夜歌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倫敦塔——摘自《從倫敦塔到多佛港》(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2006-10-24 00:55:18) 下一個






                                                                            沈漓 /著

                                                                                 1

        座落在泰晤士河畔的倫敦塔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建築群,它自古以來就是王權威嚴的象征,也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它那悠久的曆史可以追溯到 1066年,當年英格蘭的哈羅德二世在與挪威入侵者激戰,諾曼底的威廉就趁虛而入,在蘇塞克斯揮師登陸。剛剛戰勝了挪威海盜的哈羅德不得不疲於奔命趕來和威廉決戰,哪曉得卻被威廉一舉殲滅,算是演了一場“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曆史陰謀劇。威廉就這樣博得了“征服者威廉”的美名,結束了撒克遜國王在英格蘭的一統天下,開始了諾曼征服時期的統治。

        威廉大帝是個新登陸的外來戶,時人也有不服的,稱他為“雜種威廉( WILLIAM THE BASTARD)”——當然不是當著他的麵說。既是征服者,就要宣示並建立自己征服者的絕對權威,威廉決意要造一個象征王權的城堡。於是倫敦塔就在他的授意下於1078年由羅切斯特主教岡達夫建成了。近千年 來倫敦塔經曆代王朝不斷擴建,圍牆也越圈越大,成為一組龐大的建築群,又名“倫敦古堡”,它反映了英國不同朝代的建築風格。從初始建成到現在的 9 個世紀以來,倫敦塔曾作過堡壘、王宮、監獄、皇家鑄幣廠和檔案館,現在是皇家珍寶、古代兵器等的陳列館,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古代兵器陳列館之一。當你在塔林之中漫步的時候,英國曆史也就在你的腳下一頁頁掀開來。

        倫敦塔三麵為護城河所環繞,一麵瀕臨泰晤士河,易守難攻。現存的城牆有內城牆和外城牆,倫敦塔的建築群主要是由內城牆裏處於中心位置的白塔和圍繞拱衛著它的十三座重要的塔樓組成,這裏的數字 13,顯然隱含著不祥。這十三座塔英文名稱為: the Bloody Tower, the Wakefield Tower, the Bell Tower, the Lanthorn Tower, the Salt Tower , the Broad Arrow Tower, the Constable Tower, the Martin Tower, the Brick Tower, the Bowyer Tower, the Flint Tower, the Devereux Tower, and the Beauchamp Tower。當然這些塔也有一塔多名的,因為後來出了一些著名的事件,人們就把它的原名改了,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原名倒不怎麽被人提起。如血塔(the Bloody Tower)原名“花園塔”,很溫馨的名字,就因為它的血腥氣而變成了現在這個可怕的名稱。這些塔 以白塔、血塔、鍾塔、比徹姆塔和威克菲塔最為有名。

        朝廷把倫敦塔裏的皇家寓所用來作為有一定身份的訪問者的客房,但是大部分堡壘都被用來作國家監獄。最早的囚犯是漢納爾夫·弗拉巴德,他是 DURHAM的主教。後來被囚禁在塔獄裏的一些人是國王、皇後、王子、公主、大主教和大寺院主持以及殺人犯、叛徒、聖徒、海盜和貨幣偽造者等等。甚至倫敦塔還具有一定的國際意義,當年蘇格蘭國王和法國國王戰敗之後就被羈押在這裏,等待著大筆的贖金來把他們贖回去。雖然囚犯五花八門魚龍混雜,不過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統治者認為這個人是個重要人物,對其統治和國家具有相當大的危害或是潛在的威脅。所以能夠下榻倫敦塔無疑是一件凸顯資格和頗有頭臉的事情,如果名譽“管他娘去”的話,倒有點像現在某某人得到奧斯卡獎和諾貝爾獎的提名了。倫敦塔被用來當重犯監獄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倫敦塔既是封建王朝統治者的智慧結晶,反過來它又促進了英國帝王智力水平的發展,帶動了其他的相關文化和產業,對英國人民做出了特殊的貢獻。比如曆史上有許多刑具是設計打造出來供倫敦塔使用的,其中之一是拉肢刑架,它能使受刑人肢體被拉得關節脫離,身長要比原來多出一英尺(約 30 厘米)!——不知現在英國人的身高和這個玩意兒有沒有一點關係。還有斷頭台和絞刑架,這些裝置都放在塔山上供公開處決人犯時使用。殺人時倫敦市民成千上萬踴躍圍觀,人山人海圍得像看戲一般;臨刑的被殺者照例要表白一番自己對帝王的忠誠不二之心,形同表演,這種過程當然就有了很強烈的“劇場教化”作用。塔山在圍牆之外,有如大劇場;圍牆內還有個特殊的行刑場所,叫“塔內草坪”,有如小劇場,它專供朝廷大員和皇室貴族觀賞殺人,使殺人者和被殺者都免了尷尬。最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國之君的亨利八世既有過六個夫人,也就不再珍藏秘斂似的,而是慷慨解囊與民同樂,把兩個妻子安妮和凱瑟琳都先後貢獻出來開刀問斬。久而久之,英國人尤其是倫敦人大受這種劇場效應的熏陶,對後來英國成為戲劇強國、對千古大師莎士比亞的橫空出世和卓別林的誕生,恐怕都有著不可抹煞的潛在影響呢。

        究竟在倫敦塔裏暴死的顯赫人物有多少呢?有人收集資料做了一個統計, 400 多年來,塔裏的囚徒被謀殺或被判處死刑斬首、活活燒死、開膛破肚並肢解或者吊死的人——

        皇後和登上過王位的人有:亨利六世、安妮·博林、凱瑟琳·霍華德、愛德華五世和簡·格雷女士;

        公開處死的計有:兩個大主教、六個公爵、十個伯爵、一個侯爵、一個子爵、十五個男爵、三十三個騎士、一個主教和一個修道院院長。

        怪不得塔內血氣衝天怨魂難散,怪不得古代和現代都有守塔衛士報告說遇見了盤桓於塔內的鬼魂,令人驚懼不已。

                                                                                 2

        若說倫敦塔,當然得先說說它的老祖宗白塔( the White Tower)。
        白塔是倫敦塔建築群中最古老的一個,所謂倫敦塔建於1078年主要就是指的這座方形城堡。現在它成了英格蘭保存最古老的諾曼征服時期的建築。它的體積大小精確一點說是27.43米高,底座麵積是35.97米乘上32.61米。到亨利三世時期(1216-1272)塔給刷成了白色,故稱為白塔。白塔的入口處是在二樓,人們一定要登上一個樓梯才能進去,而樓梯是可以搬走的,這就使得入侵白塔更加困難。它的頂部四角建有塔樓,除東北角的塔樓是圓形的外,其餘三座塔樓皆呈方形。至於塔樓的洋蔥形圓頂則是16世紀加上去的,最早的形狀大概是圓錐形或金字塔狀的。
        白塔從住人和朝廷從事國務活動的場所,變成關押人犯的監獄,後來又設了觀天的天文台、軍械庫和存放檔案的檔案館。最早的有關白塔軍械庫的記錄始於1565年伊麗莎白統治時期,它又是如此難以攻破,所以我們明白為什麽在埃塞克斯伯爵夢囈一般的兵變計劃中,會有攻不攻打倫敦塔的自問自答的話。到了1599年白塔有了關於收取入門費指令的記錄,打那以後它又成了存放檔案和武器的大倉庫。把皇家檔案和火藥放在一起,不知道主使人是真想保存檔案呢還是想讓這些曆史檔案灰飛煙滅?

        在白塔的三樓設有聖約翰小教堂,這是英格蘭最早的內部教堂之一,是君主或朝廷大員來倫敦塔時做禮拜的地方。常住塔內的人則要到聖彼得教堂做禮拜。
聖約翰小教堂曾發生過幾起在皇家曆史上著名的事件,如不幸的愛德華兄弟的遺骨就是在聖約翰小教堂的階梯下麵被人發現的;瑪麗一世和西班牙的菲利普於1554年通過代理人在聖約翰小教堂訂婚;亨利七世的夫人——皇後伊麗莎白1503年在倫敦塔裏生第七個孩子時母子雙亡,移葬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之前就是於聖約翰小教堂殯殮供人們前來憑吊的。亨利七世夫婦當然知道,愛德華四世和理查德三世兄弟倆在倫敦塔作孽多多,已使得倫敦塔充溢殺氣,他們選擇倫敦塔作為產育之地,實在是選錯了地方。不過這位皇後還是可以永垂不朽了,因為在亨利七世統治時期發明了玩撲克牌,印有伊麗莎白皇後肖像的牌在每一套撲克裏都有八張,一直延續了五個世紀,看來她很可能要比倫敦塔活得還要長久一些。
        到19世紀末期,白塔就對公眾開放了。

        血塔建於 1225年,原稱花園塔,16世紀末改稱血塔,因為英王愛德華五世和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在該塔中被謀殺而得名。愛德華五世當時年僅13歲,隻當了兩個月乳臭未幹的國王,他的叔父攝政王理查德就篡奪了王位,把他們兄弟倆秘密囚禁在倫敦塔裏。世人隻知道他們在塔內神秘地失蹤,後來在1674年才發現了兩兄弟的遺骸,估計他們是在1483年慘遭殺害。
        其實他們的不幸全是他們父親當年種下的禍根,因為兩王子的父親愛德華四世也是靠謀殺登上王位的。 1454 年亨利六世患了其母係家族遺傳下來的瘋病, 1461 年遭愛德華廢黜,也被囚禁在倫敦塔裏,後來正是被愛德華的弟弟理查德出手殺死。胞弟擁兄登基立下了豐功偉績,倘有良機哪能錯過?所以後來叔父弑君篡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了。這個篡位的黑手黨一樣的理查德三世也好景不長,兩年後先王亨利的後裔揭竿而起又把他殺死,開始了著名的都鐸時期,又完成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曆史循環。

        鍾塔 ( the Bell Tower )的外形就像一個大鍾,它因為在都鐸時期囚禁了幾個大名鼎鼎的人物而遐邇聞名。那些人物包括托馬斯·摩爾爵士、登基前的伊麗莎白公主和約翰·費雪主教等。
托馬斯 ·莫爾寫出了傳世之作《烏托邦》,他當時還是大臣,和約翰·費雪一樣,就因為反對亨利八世當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袖——當然也就等於反對國王離婚了——而被砍頭。他留下的一句名言是:“雖是國王的臣子,但我首先是神的仆人。”表明了他對國王的態度。
        伊麗莎白就是亨利八世婚姻自由的結晶,但她是被另一個結晶瑪麗女王給弄進倫敦塔裏來的。瑪麗後來不得不放了她,因為查不出伊麗莎白有任何謀反的證據。伊麗莎白從倫敦塔虎口脫身,離開了她母親身首異處的傷心之地。她對婚姻的態度與其父正好相反,她一輩子都沒有結婚。

        比徹姆塔( the Beauchamp Tower)建於13世紀,以它的一個囚犯而命名; 比徹姆是個伯爵,被理查德二世關押在這座塔裏。這裏還囚禁 過諾森伯蘭德公爵約翰·達德利的兒子貴福德和羅伯特(後者就是後來成為埃塞克斯伯爵繼父和伊麗莎白女王寵臣的那位)。貴福德是因為和簡·格雷女士結婚並擁戴她為王而倒了大黴。簡的人生遭遇是一個極為淒慘的令人悚栗的悲劇,它折射出皇親國戚乃至人世間的殘酷醜惡。
        簡是第五位王位繼承人,卻 被有政治野心的一夥人和她的雙親推上了王位。當時約翰·達德利把愛德華·西摩送上斷頭台後成了護國公,因為他 害怕亨利八世的兒子愛德華六世病逝後由天主教徒瑪麗當女王,那樣他就會失去一切,於是他就和簡的父親謀劃讓簡嫁給了他的兒子貴福德,而且還力勸愛德華六世立簡為繼承人從而取代愛德華六世的兩個異母姊妹瑪麗和伊麗莎白。愛德華六世死後,簡登基為英格蘭女王,但是瑪麗和伊麗莎白都是女中豪傑,哪一個簡都不是對手。果然瑪麗的擁戴支持者甚眾,人們都認為她才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護國公帶兵前去捉拿瑪麗,不料軍隊嘩變倒戈,反逼護國公向瑪麗投降。簡的親 生 父親企圖保全自己,就跑出倫敦塔,到塔山宣告瑪麗一世是英格蘭的女王。簡和她的丈夫立馬就地在倫敦塔裏關起來,並被判 叛國罪,處 死刑。瑪麗女王開始隻殺了簡的公公,饒了簡夫婦,後來簡的父親又卷入懷亞特反對瑪麗的事件,於是乎人稱“血腥瑪麗”的女王算了總帳。 1554年2月12日,又被抓回到倫敦塔的 簡親眼看見自己的丈夫從比徹姆塔押去塔山砍了頭,又看見他血淋淋的屍體運回塔內教堂裏。對一個臨死的弱女子進行精神上的淩遲,真是登峰造極。等到她被折磨夠了,然後再把她押往塔內草坪斬首。簡臨死時說她根本不想當女王。 簡隻在王位上坐了 9天,死時不過一個還未滿17歲的少女!
        最近一次的報告是在1957年2月12日,有兩個衛士看見了簡的鬼魂,那天正好是簡受刑的403周年祭。她的幽魂被形容為“呈白色的形狀出現在城垛之上”;而他的丈夫則被人看見在 比徹姆塔哭泣。這簡直有些像莎士比亞戲劇中驚心動魄的幽靈浮現的場麵了。
此外, 囚犯們在 比徹姆塔的 牆上留下了大量的刻字,借以傾訴他們的心聲。

        威克菲塔( the Wakefield Tower )亦稱檔案塔,原來是保存各種記錄和檔案的地方,後來也保存過皇家王杖和皇冠珍寶。它的聞名也因為亨利六世於 1467年被謀殺於此。

        還有一個塔我們不得不說一下,那就是德維尤克斯塔( the Devereux Tower)。
        當然,它就是因為監禁過埃塞克斯伯爵羅伯特·德維尤克斯而得名;此外它還因為克萊倫斯公爵——也就是愛德華四世的另一位弟弟——被他親愛的兄長關押在塔裏並於1478年離奇地淹死在該塔的酒桶之中而名聲大噪。
        伊麗莎白一世因為她的未婚問題在曆史上留下了一些疑團。曆代都有一些好事者穿鑿附會,懷疑她的“童貞女王”的崇高地位。他們不斷把和她有過聯係的一些貴族男人添加到她的情人或是兒子的名單上去。民間較荒誕的有關於南安普敦伯爵就是她兒子的傳說;但是最不可思議的還是埃塞克斯伯爵雙榜有名,說他是伊麗莎白的兒子兼情人。故事說伊麗莎白女王原來贈送過一枚戒指給埃塞克斯伯爵,告訴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隻要是他送回了這枚戒指,就表明他在請求她的寬恕和援救,她就會去救他。但是他臨死都沒有送還戒指。多年以後他的死敵瓦爾特·羅利走上斷頭台前對他的神父喃喃道出:“埃塞克斯伯爵是被詭計給弄死的。”原來德維尤克斯退還了戒指,請求女王饒恕,但是戒指被小塞西爾他們扣留了。現在這種輿論似乎還有了證據,在倫敦塔裏發現了石上刻著“ROBART TIDIR”兩個字——這是埃塞克斯伯爵家鄉威爾士語,正是羅伯特·都鐸(ROBERT TUDOR)的威爾士語拚寫。據說這透露出了埃塞克斯伯爵的真實血緣和出身。不過筆者以為這種神乎其神的證據也是“通身罅漏觸目瘡瘢”——須知一是都鐸為父姓,伊麗莎白是一女子,她的姓豈能傳給兒子?二是讓囚犯本人揮刀刻石幾不可能;三是地點是在比徹姆塔的牆根,並非德維尤克斯塔。那麽後世又是誰、奉何人之命花大氣力刻下這兩個字的呢?也許這又成為一個不解之謎了。

        當你來到倫敦塔外城牆的城樓邊,就會看到圓拱形的供船隻通行的門,這就是有名的“叛徒之門(TRAITOR GATE)”。因為統治者認為囚徒走水路比陸路要安全,不易被劫走,所以許多著名的囚犯都是經由叛徒之門進入倫敦塔。其中最有名的是還沒當上女王的伊麗莎白和當了九天女王就被推翻又遭殺頭的簡。

        在倫敦塔的正南角上是女王之屋,它建成於亨利八世時期,現在成了駐倫敦塔司令官的住地。安妮女皇據說處決之前也住在這裏。這裏正好麵對距離不遠的塔內草坪上的斷頭台,住在女王之屋的人隻需登樓一望,足不出戶便可以觀賞斷頭台的殺人情景。

        前麵說過,塔內草坪和斷頭台是皇室貴族內部處決人犯的地方。它的地點就在聖彼得教堂跟前,看來朝廷處處為死者著想,正如死刑宣判書所說,“上帝饒恕你們的靈魂”,死者找上帝請求寬恕是很方便的,僅僅一步之遙,就免去了舟車勞頓之苦。現在這裏豎起了一個標牌,寫著被殺頭的 7個人的名字和行刑的日期。
        牌子上第二名是索爾茲伯裏伯爵夫人瑪格麗特,她是最後一位金雀花王朝的家族成員,年已七旬,但是出於政治上的原因亨利八世堅持要殺她。她的死亡是塔內草坪上最為恐怖的一幕。老伯爵夫人脾氣暴烈,當時堅決不肯像一般的“叛徒”那樣把頭垂放在斷頭台的砧板上。劊子手向她走過來,她撒腿就跑。好個皇家劊子手,不愧為武功高強的好漢,諒她70歲的老太插翅也難逃!隻見他三步兩步趕上了她,掄起手中板斧劈頭蓋腦一陣猛砍,直到把這個不安分守己的老太劈得斷氣為止。想必皇家選拔劊子手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非要苦大仇深、有著強烈階級仇恨的壯士不可,否則他如何下得了手?!

        目睹了倫敦塔的血腥又幫助它收拾殘屍的聖彼得教堂(Chapel of St. Peter ad Vincula),原來在倫敦塔圍牆之外,亨利八世擴大圍牆後把它圈了進來。從那時起,它就一直是倫敦塔裏的人們做禮拜的場所(白塔內的聖約翰 小教堂 僅僅對君主和朝廷開放)。現在保存下來的聖彼得教堂是 1519至1520年間的樣子,它是現存非常少見的早期都鐸時代的教堂建築。
所有在塔內草坪處死的人和許多在塔山公開處決的人都葬在這裏,他們的屍體被匆匆掩埋並且沒有留下任何標記。它在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期間整修過。在教堂中殿發掘出來的屍骨被重新安葬在教堂的地下墓穴裏,而在聖壇裏挖出來的遺骨又被安葬在聖壇前麵的大理石之下,那裏麵有安妮·博林和凱瑟琳·霍華德的遺骸,它們被後人辨認了出來。而生前誓不兩立的死對頭約翰·達德利與愛德華·西摩,死後卻得以同穴共枕,交流彼此擔任護國公的心得體會,直讓人感歎命運真會作弄人。

                                                                            3
        時過境遷,曆史終於翻過了封建專製的一頁。今日的倫敦塔成了倫敦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不光因為它記錄了英國的曆史、它昔日的詭譎神秘和血腥殘酷,也因為英國皇家的珍寶就存放在這裏。倫敦塔現在也建成了伊麗莎白時代的盔甲和兵器博物館,裏麵展出來自全歐洲的許多不同風格的盔甲,以及從決鬥的手槍到大炮等等武器。

        倫敦塔裏現在專門保存皇家珍寶的展館在滑鐵盧大樓( Waterloo Block),它主要向遊客展出17世紀以來英國各代國王的王冠、王袍、金銀珠寶和所用器皿。其中有金質的“聖·愛德華王冠”、1838年維多利亞女王加冕時的“帝國王冠”,該王冠上鑲有3,000多顆寶石。當代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王冠上所鑲的一顆重109克拉的名為“ 科·伊·諾爾 ”的大鑽石非常引人注目。這顆鑽石的發現比倫敦塔的建成隻晚20餘年,700年來有關它的故事神秘恐怖,就和倫敦塔的傳說一樣充滿了血腥。 科·伊·諾爾的歸宿在 倫敦塔,這隻能說明造物的安排實在是妙不可言。這些王室的禦寶上麵鑲有數不清的鑽石、寶石,它們陳列在厚厚的防盜玻璃櫃內。其中金質的 “聖·愛德華王冠”、鑲在權杖上的號稱“非洲之星”的世界上最大的鑽石、被稱為“黑王子”的紅寶石,都是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這裏展出的伊麗莎白二世的王冠與權杖隻有在使用時才能來這裏取出,用後仍然歸還此處。

        倫敦塔還有一項頗為有趣的鑰匙交接典禮。每晚 9時53分,身穿紅上衣、著黑褲子、頭戴高帽的禁衛長,手提點燃的燭燈,到倫敦塔中最著名的白塔門前。這時崗哨喝問:“止步!誰在走動?”禁衛長回答:“鑰匙”。哨兵接著問:“誰的鑰匙?” “伊麗莎白女王的鑰匙。”崗哨聽到禁衛長這樣回答,才準許禁衛長通過。這時禁衛長摘下帽子高呼:“上帝保佑伊麗莎白女王!”禁衛隊員們齊呼:“阿門!”於是,在號角聲中,禁衛長把鑰匙交給駐塔司令官保管。整個過程進行7分鍾,到10時整準時結束。
        其實倫敦塔裏還有一批最著名和最特殊的居民——渡鴉(THE RAVENS),由“渡鴉長”也就是衛士之一專門負責飼養。渡鴉的壽命可達20年,死後有專門的墓地,這也算是一件奇聞。不知這些油亮烏黑的居民何年何月開始在倫敦塔裏定居,隻知道有一個傳說,說是如果它們舍棄了倫敦塔,大英帝國就要坍塌垮台,倫敦又要瘟疫大流行。曆史上的大瘟疫讓倫敦人心驚膽戰,因為這個傳說,這些渡鴉就福星高照,根本用不著偷渡就被熱情地授予了永久居民的資格。從此它們的一邊翅膀被剪掉,使它們根本就飛不起來。於是倫敦塔今天又成了它們的囚牢,因為它們的去留關係到英國的命運,所以它們也是“國家要犯”,很符合入住倫敦塔所應具備的顯赫身份。基於渡鴉對英國做出的自我犧牲和偉大貢獻,英國人在護城的壕溝裏專門為它們豎立了一個紀念碑,紀念從1950年代以來未經審判而遭到終身監禁、在倫敦塔裏不幸去世的渡鴉們。由此又可以證明英國人是多麽重視保護動物的合法權益。

        慕名前來參觀倫敦塔的人都注意到它還有一道活躍亮麗的風景線,那就是守衛倫敦塔的侍衛。這41名衛士同時又擔任導遊,穿著都鐸時代以來一直穿著的色彩絢麗的製服,許多遊客都樂於和他們一起照相留念。
        倫敦塔的衛士們稱作“Beefeaters”,直譯為“吃牛肉的人”——意為身強體壯的人、英王的衛士。他們都是來自皇家海軍和空軍的軍官,作為英王的儀仗衛士宣誓就職,這還是亨利七世在1485年定下的規矩。每天衛士們的關門儀式也是吸引遊客的一大熱門節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米德1 回複 悄悄話 我曾住倫敦塔附近,那時非常不愉快,有一種恥辱感,我們為追求文明來到這陌生的地方,忽然意思到野蠻近在咫尺?我認為倫敦塔對英國人來說不是古跡,因為在這裏野蠻的故事還在繼續著,我們所能的隻有悲哀與歎氣,你認為每天看著這人間地獄是幸事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