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境隨心轉 - 第十六篇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007-06-20 17:38:00) 下一個

境隨心轉 - 第十六篇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者,即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緣塵分別之心; 生心者,即生起修行六度,涉俗利生之心。所離相,即降心之法,住心亦在其中;所住無住,即住心之法,降心亦在其中。"   (2)


直覺上,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做一件事情 , 不要有別樣的心思(No hidden agenda).

我學佛法,是因為我覺得它是有助於日常生活的.   在日常的生活裏,  我什麽時候應該用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什麽時候不應該用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真的開始有些.胡塗了.

今年五月休假到亞洲旅行.   順便約了朋友 A小姐 在香港見麵.
自從 A小姐 回了香港工作,我們就很少見麵了.  偶爾有寫 email 來往.   但很少打電話談話.   因為她工作時時出差.


一見麵,   我們就互相將對方從頭到腳的看一眼,然後她問我:"還在練舞?" .   我搖頭  說道: ‘無'.    

我看她走路無事.   就不用多問了,我知道 她已不再踢足球(soccer)了.   我的記憶中,  因為她愛踢足球,  多次扭傷了腿 ,是要一拐一拐的步行到課室上課。


我問她:  " 還有跟其他的朋友接觸嗎 ?" .   她回說道:" 隻有一個 Fxxx.  其他的都沒有來往了".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談話,  她曾說,  自從大學畢業 ,  開始工作後,她就感覺到很難結交新的朋友 .    像Fxxx .  這種不同性格的朋友。  隻有在讀幼兒園 時,不識交友之道.   才能 做成朋友,現在是不可能的了.

想到這裏,我不禁衝口而出: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她問我 : "甚麽 ?"    我回說道:" 是佛經. ".    她大笑著說道: " 說來聽聽 !"

哈哈!  若果要我講佛經.   我何愁無話題呢.   嗬嗬.

A小姐是因為她學識了交友之道(有分別 心),   這是有所住而生其心.  因此,很難結交新朋友.

而我,   因為我們分別了有多年.  在生活上我們是有很多的不同了. 
我曾經 擔憂過這 一次的聚會.    會是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3)   的情形出現.  
因此,我曾經想過不要通知她,  我會路過香港.   嗬嗬.   我又想見到她.   我又怕 見到她. 

這一次的會麵是愉快的。四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   我的憂慮是不必要的.   看來 我真的是不明白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的道理了.


在我心深處,   我是認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的理論思維的。  但我不知道我幾時才能到達那個境界.

:
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http://book.bfnn.org/books/0040.htm
2-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   http://book.bfnn.org/books2/1227.htm
3- 辛稼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6/17/200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