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光環下麵的辛酸!談我在加拿大做醫生的經曆

(2008-10-31 08:37:03) 下一個

光環下麵的辛酸!談我在加拿大做醫生的經曆
http://www.torontoservice.com/index_readnews_ads.asp?id=265503&address=3098

【多倫多信息港】從中國移民來的父母大多數都對孩子寄托了巨大的期望,希望用他們自身的犧牲換來子女在這一片新天地有一個美好和光榮的未來。在加拿大這片土地上,這無非意味著成為一名成功人士,也就是晉升與我們所認可的三大行業:醫生,會計師,及律師。在此中,醫生普遍被認為是最崇高的行業,道理很簡單,比起相同等級的行業,做醫生乃以救人扶傷為本,道德高尚,受人崇拜;其次,加拿大醫學院門檻高,有幸錄取者少有,則物以稀為貴。在我的朋友圈裏有不少於我相同背景的醫學生,他們的父母都以她們為榮,收到錄取信當天如同鯉魚越過龍門一樣,身價百倍,父母的臉上如同貼了金一般。

我們的故事都很相似,大家都是移民來家,家境並不富裕,靠努力讀書換來出人頭地的機會。有一點相同的是,我們的父母們都對我們有著莫大的期望,也是因為這種壓力,間接地造就了我們的成功。聚在一起時,大家時常提起當年考取醫學院的艱辛,在希望渺茫的環境下做出最大的努力,麵對挫折的彷徨,還有對夢想成真的渴望;仿佛隻要走進了醫學院,我們就完成了我們的使命,人生也就會產生巨大變化。

如今的我,已基本上完成了實習生涯,對醫學這門行業也有了更實際的了解。回頭看,當年的我如果假如把父母的寄托當成做醫生的動機,不僅是十分幼稚的,而且會造就我一輩子的遺憾。我身邊就有許多這樣的同學,為了達到父母的要求放棄了自我的夢想,如今不僅怨恨父母,還對醫學感到厭煩。所以我想把我的真實故事寫出來,讓那些徘徊在大學門檻的學子們了解做這行所得到的收獲和相對要付出的代價。我認為報考醫學院這個決定具有深遠影響;除非家境富裕,時間充沛,不然耗上三-六年換來可能隻有無限的遺憾。

做醫生的好處我想不用作太多解釋。年薪高,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這些長處我向大家都很清楚。可是做醫生要付出的代價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這光芒的背後有埋藏了多少的辛酸和痛苦?一位醫生需要具備什麽條件?在你決定走上這條路時,你的動機是什麽?有什麽讓你興奮?什麽是你一生中不可舍棄的?假如讀了這篇文章以後,你認為你具備了這些條件,那麽恭喜你,你將會成為一名很好的醫生。如果你覺得你不適合,那麽你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選一門適合你的行業。如果你還是徘徊不定,那麽你應該利用時間去發展你的興趣愛好,從而找到你所適合的行業。

很多人問我,申請醫學院需要具備什麽條件?有些人認為讀本科的專業很重要,有些人認為大學成績很重要,有些人說要做大量義工,有某些專長或拿到過特殊的榮耀(比如多大就有一名多倫多華裔小姐),有些人說是看你的課外活動多不多,推薦信寫得好不好,麵試好不好等等。這些條件沒有一項是最重要的,可以說都很重要。從一個評審人的角度看(我去年擔任過這個角色),最重要的是綜合指數,也就是說這個人適不適合做一名醫生。我這麽說好像很含糊,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每個評審人的背景不同,評審的角度也相對不同。所以我認為,隻要你對這行有足夠的了解,相信自己絕對勝任,那麽我相信你的決心一定能夠打動你的評審官。

做醫生要讀很多書,幾乎是眾所皆曉,很多時候要讀到淩晨3-4點,也有徹夜不眠的;這些很多學生在本科也有體會,不過多數是考試前一個禮拜。 讀醫很辛苦,有時實習完了還要複習第二天的課。即使成為了醫生,還要不斷進修,維持知識的更新。我想有能力考醫學院的學子都是讀書的尖子,所以我不認為這是最難的。

做醫生要花很多年的時間。從大學本科開始讀3-4年,醫學院3-4年,實習2-6年,有時在進入醫學院之前還需要進修2-5年,加起來就是8-19年的光陰。最年輕的醫生正式執照是一般最年輕是25歲,平均年輕是30歲,中等33-35歲,也就是說,在這以前你不能獨立開業,收取所謂的高薪,隻能拿entry level 的工資,估計5-6萬。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此同時,你的大學,高中同學陸陸續續地進入軌道,收入比你高,建立他們的家庭。而你卻在書本和病患中度過你的青春,背著重債,沒時間組織家庭。試問如果你不熱衷你的事業,你如何為它付出這麽多?

講到收入,很多人被醫生的高薪所吸引,殊不知,要賺錢其實有比作醫生更好的職業,為錢做醫生是最不值得的。醫生的薪水和讀書的時間基本有相對的關係,所以你要早點執業就要準備較低的收入。我很少看到有人專門為錢讀醫,因為能進醫學院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輩,所以不管在任何一行都能有一番作為,可以在他行更快更輕鬆地賺到錢。再說,醫學院的學費大約在1萬8-2萬左右(本地學生,外地要5萬以上),幾年下來就是6-8萬,還不記住宿和書本等其他,一般一年需要3.5萬左右。畢業生平均負債10萬,可起薪(住院醫生)卻隻有4.5萬;如果等到執業時還債,加上利息就是12萬。同樣時間裏,你在金融業的同學可能已經達到10萬年薪,住好房開好車。我朋友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上次有人提到醫生的高收入,認為這是吸引學子們絞盡腦汁擠入醫學院的一項重要因素。不可否認,醫生的收入是可觀的,但我認為這要付出相對代價的。簡單介紹一下所謂的高收入。一位家庭醫生(百分六十左右的醫學院畢業生會加入這行)的年均統收入(gross income)估計在20-25萬左右;假如打入成本,即辦公室租金(具體不清楚,大約6-10萬/年),秘書人工(6-7萬/年),+/-護士人工(7-9萬/年),保險(2萬/年),雜物費(不詳),各項醫學協會會員費(2萬/年),會計(2萬/年),其它(不詳),最後減去收入所得稅(40-50%,即3-5萬),這樣如此推算下來醫生能拿到手的也所剩無幾,大概7-9萬,可能也就比普通人好一點。不過邊遠地區的醫生由政府補貼,提供無成本經營(zero overhead)的最好,能提高淨收入3-5萬;但是要簽合同,在同地區服務5年以上才符合條件。有人會說,這麽好的條件我當然願意去,不過你得考慮,這些地區著實遠,離大城市(如多倫多)約5-8小時,有的地方還得搭飛機,那裏貧困,沒有大城市的繁華,更沒有好吃的中餐,你即使有了錢也沒地方花;你會和朋友失去聯絡,你的伴侶可能找不到心儀執業;所以即使政府不斷提高福利,還是沒有足夠的醫生提供服務。

公平的說,醫生也有富裕的。醫學界有的行業工資相對高,但是住院位子少,競爭非常激烈,不亞於醫學院競爭,這些包括皮膚科,眼科,心內科,泌尿科等;安省每年隻提供20-30座。他們年收入最高可達百萬,淨收入不曉,不過要納30-50萬收入稅;不過據說壓力很大,比如眼科據說有很高的憂鬱症和自殺率。專科醫生平均收入在30萬左右,淨收入相對高,有15-20萬的。

好處說完了,現在來看這些錢是怎麽來的。加國醫生多數屬於fee-for-service,即每看一位病人,收一份錢,率由政府所定。效率高的醫生和草率的醫生能看多人,收入相對就高。我們的工作時間比正常人要多出許多,還要在晚上和周末值班,有時病人有時會在不適當的時候找你,你還得耐心幫他們解決問題,維持良好的醫患關係。工作時間數內科最少,早8晚5,加班每星期2-4次,加起來每周60-80小時,比起常人的40小時可見差距。外科最忙,早8晚不定,有時一天工作12小時,加起來每周80-100小時。所以醫生的錢並不好賺,還得納50%稅。還有,醫生數自顧,沒有失業保險,沒工作就沒收入,開銷照常。醫生責任重大,一有醫療事故便麻煩重重,雖然有保險賠錢,還是有很多會要開,上法庭等等;這些足以降低營業時間,減少收入。


講了這麽多無非是想揭曉華麗的麵紗,把我們真實的工作環境表達出來,讓大家知道我們不是白拿錢的。有些人會說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比起很多人已經不知好了多少;也有人會抱怨他們的醫生隻顧拿錢,不負責任等。我隻想說,我們的壓力無法用文字表達,隻有嚐試過的人才有權評論,希望大家能體諒。我也知道醫生當中也有不合格的黑馬,但是這些人需要廣大群眾站出來指出,不要在這些醫生麵前畏畏縮縮,出了診所再描黑所有醫生。醫療係統的質量需要人民的反饋來不斷改善。

這是我們的故事,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講到做醫生牟蝗菀祝?壞貌惶崳頤塹墓ぷ魘奔浜凸ぷ髁俊4右窖г旱淖詈罅僥昕?賈鋇酵瓿勺≡閡繳????年時間(不算家庭醫生)我們每一天都是這樣兢兢業業地為廣大民眾服務。醫生就像消防員一樣,需要提供全天24小時服務,因為病人不可能選定時間來看病。除了正常的上班時間以外,夜晚及周末多數由housestaff(也就是住院醫生和實習醫生)包班。最忙的數急症,內科和外科。

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的時間相同(多大除外)。在內科,我們周日8am 上班 至下午5pm, 當日如果值班,便繼續由5pm工作到中午12pm,加起來便是28小時一個班。周末早上8/9am 到次日8/9am。在外科,我們從上午6am 到晚上6-7pm, 值班相同,也是到次日12pm (連續30小時)。 初級醫生值班次數多,每四日一次。假設你周一值班,那麽周一上午8點報到,周二12點回家,周三8-5點,周四8-5點,周五再次值班到周六,如此推算。我們這些實習醫生剛開始都很不習慣,因為值班徹夜不眠,打亂了我們的生物鍾。很多時候,我們忙到了淩晨4-5點鍾的時候眼皮就開始打架,但是還要繼續工作。有的時候,我們有幸抽出1-2小時睡一個短覺,不過在極度疲勞的狀況下總覺得睡了比沒誰要更累。最不容易的是,在這種環境下,我們還要繼續讀書補充知識。有些同學在晚上不敢睡,怕睡得太熟聽不見傳呼機叫他們起來工作,這樣的事情十分常見。

住院醫生相對比實習醫生要辛苦很多,因為他們不僅要見急症室的新病人,還要處理病房病人的種種問題。他們的傳呼機幾乎每半小時會響一次,護士找他們的理由五花八門,往往都是開一些止痛藥或安眠藥什麽的。內科醫生還要處理緊急情況,比如病人突然呼吸/心跳停止(code blue)。 高級住院醫生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他們要接所有急症室的會症,根據病情決定要不要收,再分配給手下的初級住院醫生及實習醫生。他們是整個值班小組的頭,承擔一切責任,壓力很大。外科醫生也是非常繁忙的,若有急症病人要開刀,他們可能一整晚都困在手術室。

外科醫生的耐力十分令人敬佩。他們的工作時間很長,每天基本要工作10來小時。有時碰到困難的案例,手術可能會拖很長時間。我曾試過一天8小時站在手術台前幫醫生開刀,其間隻有20分鍾吃午餐加上廁所。我們有的同學不幸在開刀前忘了吃早餐,搞得差點在手術台上暈倒。在手術台上,我們的職責是幫助主刀醫生,也就意味著retracting (用器具把障礙物移開)。試想一下,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手要用力往外拉,肚子餓了要挨著,尿急了要忍著,腿麻了也不能坐下,這種種沒有一定的耐力是做不到的。還有,外科主治醫生晚上值班不論什麽時間,隻要需要開刀都必須親自主刀,不能讓手下的住院醫生代替。

人不能沒有情感生活。醫生也是人,雖然他們肩負著救死扶傷的責任,他們也離不開愛人的噓寒問暖。可惜的是,在這門行業,很多事情往往都身不由己。

從60年代到80年代走過來的人都清楚,大學裏愛的難舍難分的情侶們到了畢業分配是多數要分道揚鑣,少有人能承受兩地相思的痛苦。如今中國開放了,再也沒有當年的牛郎織女,戀愛自由已經不是一種奢侈。這種體會在我們年輕一輩不容易被理解,可是在醫學的行業確是屢見不鮮。愛情,幾乎是作為一名醫生所需要犧牲的條件之一。

我建議想讀醫學院的同學不妨讀一讀Dr. Vicent Lam寫的書“Bloodletting and Miraculous Cures,” 裏麵很確切地講到一名華裔女大學生為了完成父母的意願讀醫學院,逼迫自己在大學本科期間不談戀愛,最後考進了離家較遠的醫大又要堅決放棄大學的愛人。這本書把醫學生的愛情生活描寫得十分生動,加上題材與作者皆是華裔,讀之覺得分外貼切。

讀醫最困難的一點就是要遠離家鄉- 當然,如果你有幸能在當地的城市被入取,那麽便是萬幸中的大幸。可是,醫學院競爭激烈,在沒有眾多選擇的情況下,學生們往往以進入為首, 饑不擇食,有哪所收就去哪所,所以很多學生在這個事業的轉折點上還要經曆一個人生的轉折點。在搬到一個新城市的同時,你要放棄你以前的生活,不得已於以往的朋友疏遠,有令一半的人也有可能要兩地分居。這些條件對那些已婚,伴侶工作靈活的人倒不算什麽,可對於雙方都在讀書的人就不容易了。我認識的許多同學都不能維持兩地分居,最後都以分道揚鑣收場。這裏的酸甜苦辣隻有當局者最清楚。

有些樂觀的人會提出在醫學院內重新找一個伴侶。這種情況也很普遍。不過相同的問題又會再一次發生。醫學院畢業後要申請住院位子,最後結果取決於申請人和多申請的雙方的共同協議。具體不容易解釋,總的來說,申請者報了支援和所願地區後要到最後一刻才會知道自己的去向,而且一旦結果公布便產生法律效應,不得更改,也就和當年國內的分配工作差不多。在醫學院內建起的感情往往在此刻受到挑戰,也有一部分人因不能接受兩地分居而分手。

同樣的,在2,3,到5年的住院醫生完畢後要根據工作的地點再次麵臨遷居。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移動下,沒有一個能配合的伴侶是最大的問題,也是單身醫生不敢草率建立感情的原因之一。可惜時光不等人,這幾大轉折點都是談戀愛和組合家庭的最好年齡(20-22本科畢業,23-26醫學院畢業,28-32完成住院)。這樣的條件對女性醫生尤為苛刻,加上女醫生本來就不好找對象,所以想報讀醫學院的女生需要格外警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