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巴西金融動蕩是否會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

(2007-12-24 07:07:18) 下一個
  研 究 報 告
【篇  名】 巴西金融動蕩是否會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
【作  者】 張燕生
【單  位】 對外經濟研究所
【發表時間】 1999年2期

Abstract

1999 1月13日巴西中央銀行新行長上任並宣布雷亞爾對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從1美元兌換1.12—1.20雷亞爾提高到1.20—1.32雷亞爾,實際貶值8.5%。其目的是為降低利率,推進財政和國際收支狀況的調整,重建國際信譽。但由於投資者擔心此舉會導致亞洲金融危機初期的“雪崩”效應,巴西股市、債市和匯市價格出現激烈波動,進而波及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為此,1月15日,巴西中央銀行被迫宣布對外匯市場實施不幹預政策,實行匯率浮動。

美國80年代初期的債務危機、90年代中期1994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及這次亞洲1997和巴西1999
發生的金融危機


Chart



內容:
--------------------------------------------------------------------------------  
繼亞洲、南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經濟接連發生金融危機和金融動蕩以後,今年1月,巴西又發生了震撼全球經濟的金融動蕩。值得重視的問題是,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的國際環境中,巴西發生這次金融恐慌的主要原因是什麽?它是否會引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屢次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和金融恐慌所暴露的國際金融體係的內在問題究竟是什麽?研究這些事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對加快我國經濟和金融體製改革的步伐,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同時增強我國經濟防範外來風險的能力,很有必要。
  一、巴西發生金融動蕩的起因

  這次巴西金融動蕩的直接起因,是今年1月7日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宣布90天內無力償還聯邦政府154億美元的債務,從而引起投資者的恐慌。1月13日巴西中央銀行新行長上任並宣布雷亞爾對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從1美元兌換1.12—1.20雷亞爾提高到1.20—1.32雷亞爾,實際貶值8.5%。其目的是為降低利率,推進財政和國際收支狀況的調整,重建國際信譽。但由於投資者擔心此舉會導致亞洲金融危機初期的“雪崩”效應,巴西股市、債市和匯市價格出現激烈波動,進而波及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為此,1月15日,巴西中央銀行被迫宣布對外匯市場實施不幹預政策,實行匯率浮動。同時,美國、G—7其它國家、IMF、世界銀行和美洲開發銀行等紛紛表態,支持巴西政府的穩定和改革新措施,從而暫時緩解了巴西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
  應當承認,拉美各國中,巴西受亞洲和俄羅斯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大。現在看來,亞洲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性預期下降,對巴西等拉美國家經濟所產生的直接和潛在影響,要大於人們事先的估計。全球性通貨緊縮以及亞洲各國所采取的緊縮內需和擴大出口的反危機措施,通過國際傳遞機製也影響到有通脹傳統的拉美國家。此外,去年下半年石油、有色金屬等初級產品的國際價格出現大幅度下跌,也使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的委內瑞拉和巴西等拉美國家承受著巨大的外來經濟壓力。在通貨緊縮和國際收支嚴重失衡的壓力下,巴西出現了短期資本的大規模外逃(去年估計在400億美元左右,今年1月前期又增加30多億美元),這無疑是加劇巴西對外收支狀況惡化的主要根源。為阻止資本外逃而采取的高利率措施(去年9月央行拆借利率曾到達49.75%,目前巴西央行的年基礎利率
29%,銀行間拆借年利率36%),又加劇了巴西國內的經濟衰退。在這種情況下,巴西貨幣雷亞爾對美元匯率定值過高,很容易成為國際貨幣投機者的攻擊對象。為避免雷亞爾急劇貶值造成的市場恐慌,巴西央行對外匯市場采取了幹預措施。象通常事例一樣,這種幹預造成了巴西外匯儲備的急劇下降(從去年7月的740億美元外匯儲備降至目前的350億美元左右),又加劇了外匯投機預期,最終造成了這場巴西金融動蕩。
  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巴西政府組織了415億美元的緊急援助,其條件是巴西政府必須采取調整措施,解決其財政和國際收支“雙赤字”(公共支出赤字600多億美元,相當GDP的7.5%,國際收支赤字310億美元,相當GDP的3.5%)、高利率和結構問題。但在全球經濟劇烈不穩定條件下,這些措施是否有助於恢複穩定,其結果是不確定的。在IMF宣布給予巴西巨額援助以後,巴西仍發生了這次金融動蕩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即使在巴西央行宣布雷亞爾實現“自由浮動”,巴西及全球股市和債市等金融市場價格出現明顯的反彈以後,巴西金融動蕩的影響仍值得人們的高度關注。
  二、巴西金融動蕩是否會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
  這次巴西金融動蕩是否會繼續深化和蔓延,進而引發全球經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加劇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目前國內外有兩種基本判斷。一種認為巴西的問題純屬國內問題(財政問題),如果巴西不能繼續吸引足夠的外資,巴西將出現經濟衰退或貨幣的進一步貶值。進而影響它的重要貿易夥伴(如阿根廷),但不會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另一種認為,巴西金融危機可能會加深和蔓延。有的學者從曆史經驗比較認為,現在發生新大蕭條的危險比過去20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大,在全球化和一體化的世界上認為能輕易地把一場嚴重危機孤立起來或局限起來是一種幻想。後一種觀點雖然僅是少數人的看法,但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首先,作為經濟總規模名列世界第八、拉美地區最大的巴西經濟,在拉美地區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在經曆了80年代初期的債務危機和90年代中期墨西哥金融危機打擊以後,拉美國家普遍采取了結構調整和風險防範措施,較好地化解了亞洲金融危機的直接打擊。但目前巴西的財政狀況變化,債台高築,外匯儲備下降,卻不是短期可以解決的。為贏得IMF貸款而采取削減政府開支,緊縮通貨的措施,以及償還2700億美元的債務,很可能抑製其國內的經濟增長,從而殃及整個拉美地區經濟,尤其是與巴西有密切貿易關係的國家。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美國經濟將首當其衝受到直接影響,因拉美地區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之一,並且美國是拉美的最大債權國。這將帶來地區經濟的連鎖反應,危及亞洲和俄羅斯各國經濟複蘇的努力。這種間接影響已經在亞洲和俄羅斯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深刻衝擊過程中逐步顯露出來,因此,巴西金融動蕩的中長期負麵影響不可低估。
  其次,巴西金融動蕩的發生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是目前全球經濟脆弱性的一種表現。它表明,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僅能加速全球貿易、投資和金融聯係的融合和交流,也會破壞一國逐步調整國內經濟結構不和諧的政策安排,加快危機和衝擊的國際傳遞速度,正如一位分析家指出的,“美國經濟的任何弱點都會通過美元貶值的形式迅速傳到歐洲和亞洲”。雖然目前美國和歐洲經濟仍是世界經濟的兩大亮點,但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調整和競爭的潛在危險以及不平衡性正在累積和擴散。從深層次上看,亞洲和拉美出現的金融危機隻是這種不平衡性的外部化。如果不采取根本性、有實效的國際合作和協調,可以預見,很有可能將有更多的國家受到打擊,最終陷入全球性經濟衰退。這種不平衡的潛在危險,不僅僅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也同樣伴隨著新技術革命的進程。信息、微機係統、生物技術的新科技突破,很可能對舊結構和秩序帶來破壞性衝擊。作為相對開放的經濟,應高度警覺這種開放的“係統”風險。
  再次,這次巴西金融動蕩的影響,更多地反映在預期的連鎖反應方麵,而不僅僅在實物經濟方麵,1月13日至15日全球股市價格波動證明了這一點。一旦主要國家的投資者、生產者和消費者對未來全球經濟的心理預期更加悲觀,那麽對需求的負麵影響將遠遠大於巴西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而且,這種心理預期的破壞性衝擊,將在較長時期內產生深遠影響。
  三、接連發生國際金融動蕩的現實呼喚著國際金融體製改革
  巴西的金融動蕩又一次暴露了國際金融體係存在的問題。金融問題一般表現在三個層次,金融機構、金融體係和國際金融體係。前兩個層次的問題主要是國內金融問題,在統一貨幣和央行的製度框架下,可以通過央行的監管、金融政策的調控、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機構改革與調整逐步加以解決。然而,目前的國際金融體係沒有這個統一的製度框架,這是問題的實質。這也反證了為什麽在國際金本位和布雷頓森林體係相對穩定的時期,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的原因。這次亞歐財長會議也終於認識到,在目前的國際經濟和金融環境中,過分強調自由化並不是好辦法。其根源還在於,經濟全球化以及世界經濟大國積極推進的金融和投資自由化進程,並沒有解決國際金融體係所存在的根本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內金融問題尚未解決好的情況下,過快地推進金融自由化和
金融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很容易陷入外來衝擊導致的金融危機。80年代初期的債務危機、90年代中期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及這次亞洲和巴西發生的金融危機都證明了這一點。
  在現行國際金融體係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監控和管理缺位的前提下,世界經濟大國僅僅從本國利益出發,不願主動擔負國際協調動作和調整責任,使一國發生金融危機後缺少應有的國際政策協調和統一對策,更使一國在麵對全球性金融和外匯投機的衝擊下表現出無能為力。這種現象在發展中國家尤為嚴重。無數事實證明,自由浮動的匯率製度對發展中國家並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歐共體國家從1979年建立歐洲貨幣體係以來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