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何日君再來

(2007-11-04 07:34:55) 下一個


童年時代的鄧麗君
2005-05-08 15:00:01
 
《何日君再來》是抗戰歌曲還是反動漢奸歌曲(圖)

南方網訊 五十年歲月,不過浮生一掠。浪花淘盡英雄,何況秋風秋雨。曆史長河中,能銘記於中流砥柱的名字少之又少,但若論華人歌者,鄧麗君當之無愧站在二十世紀歌壇之巔,論唱功論才藝論影響,試問神州大地,誰與爭鋒?

  如果不是1995年暮春的一次恍惚,鄧麗君今天已屆50。紅顏總遭天妒。

  1953年1月29日,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龍岩村的三合院中,鄧麗君出世。“麗君”此名,是鄧爸爸軍中的袍澤提議仿效宋朝那位當上宰相的奇女子“孟麗君”而取,一個古代的傳奇名字,在現代得到不讓古人的延續。

  在20世紀最後一年,香港電台綜合專業推介與民意選出的“20世紀十大中文歌曲”,鄧麗君名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昂首入選。而在當年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及日本紛紛舉行的20世紀不朽名曲選舉活動中,鄧麗君是唯一一位在三地都有歌曲獲選的歌者。20世紀的歌壇燦爛星光,幾乎被她一人獨占。

  但我對鄧麗君另一首名曲《何日君再來》,懷有更深的情意結。那是在16年前,父母從香港旅遊回來,帶了一盒《鄧麗君NHK演唱會》的錄像帶,入境時卻被審查,並抹掉了其中一首歌曲,就是《何日君再來》。這首美麗的歌曲不幸香消玉殞,隻留下長達五分鍾的屏幕雪花,和老式電視機前的一個無知少年的疑惑。這樣淒美的歌曲,難道從它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這種悲劇的結局?

  《何日君再來》的命途多舛,也可算是華語歌曲的經典冤案。這首帶有濃重探戈味道的歌曲,出生於1936年,是由創作過無數愛國抗戰歌曲的作曲家劉雪庵為一部廣告宣傳歌舞片《三星伴月》所寫,而導演方沛霖未經劉雪庵同意,就讓編導黃嘉謨填寫了歌詞,對此劉雪庵極為不滿,但礙於朋友情麵未公開抗議,卻為他將來的坎坷命運埋下伏筆。

  1939年香港一部抗戰電影《孤島天堂》將《何日君再來》選為插曲(黎莉莉演唱),描述青年男子參軍前與女友依依不舍的情景,歌曲韻味恰倒好處。此後這首歌被李香蘭翻唱並收入唱片,很快就家喻戶曉,所以至今許多人仍認為《何日君再來》是李香蘭首唱的經典歌曲。

  轉眼到了文革期間,這首流傳極廣《何日君再來》被別有用心的人配上有政治意味的歌詞,一時風行。當時更有人指這首由李香蘭唱紅的歌曲是劉雪庵為漢奸所作。劉雪庵就因這首移花接木的《何日君再來》被錯劃為右派,關進“牛棚”22年,受盡折磨導致雙目失明,文革結束9年後才獲平反,冤案因此產生。

  《何日君再來》在上世紀80年代初因鄧麗君的翻唱進入大陸而再度走紅,卻被錯誤認為是“精神汙染”、“漢奸歌曲”因此被禁,同樣是一樁曆史冤案。如今劉雪庵被平反,《何日君再來》已解禁,其中體現出的開放與包容,值得人民歡欣鼓舞,改變使人進步。

  但事過境遷後回頭一看,《何日君再來》太過冤枉。作曲家劉雪庵創作了包括《流亡三部曲》在內的大量愛國歌曲,獲得全國人民一致讚譽;演唱者黎莉莉,不僅是當時的著名影星,更是被譽為“龍潭三傑”的優秀共產黨員錢壯飛的女兒;電影《孤島天堂》更是一部以抗戰為題材愛國電影,雖然《何日君再來》歌詞略為輕佻,不算根正苗紅,但也確實不應該被禁。

  而鄧麗君與《何日君再來》,除了因名字都有一個“君”字顯得有關聯外,連命運都有相似。鄧麗君15歲因為要出境演出而被台灣當局強迫加入情報員組織(這在當時藝人中很常見),但並未從事間諜活動。在其逝世以後,卻被一些人誣陷為某某黨間諜,實在冤枉之極。而這也造成了她直到生命最後一天,依然行動受限,沒能為千千萬萬喜歡她的歌迷們獻唱,這是歌迷和歌者的雙方麵損失。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清邁結束了她美麗而短暫的一生,當我從電視上看到這則新聞,耳畔響起的第一首歌,就是《何日君再來》。這首歌確實可作為鄧麗君一生的微雕,對愛情的向往,對時光的悲歎,做平凡人的夢想,和做歌女的哀傷,都蘊涵在這短短的三分鍾裏,最惹人憐的是,這首歌與鄧麗君一樣,雖然都紅遍了整個華人地區,卻不得其正門而入。


作詞:黃嘉謨 作曲:劉雪庵

好花不常開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淚灑相思帶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喝完了這杯 請進點小菜
人生難得幾回醉 不歡更何待
(來來來 喝完了這杯再說吧)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停唱陽關疊 重擎白玉杯
殷勤頻致語 牢牢撫君懷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喝完了這杯 請進點小菜
人生難得幾回醉 不歡更何待
哎 再喝一杯 幹了吧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此歌曾被日寇印在傳單上空投到我軍陣地上。

我們這些老人都知道,《何日君在來》的曲作者劉雪庵早在抗戰中就因為此曲受到非議,而不是解放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