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世界廟會阿拉弄

(2010-05-02 18:18:46) 下一個
世界廟會阿拉弄
劉仰


上海世博會開幕了。


世博會全稱叫“世界博覽會”,這是中文翻譯。按照英文的意思,就是“世界展覽會”。當然,這個展覽會與其他展覽會也有不同,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世界展銷會”。所以,英文裏另一個稱呼直接就叫World Fair,意思是“世界集市”。集市的說法有點土,中國人總想替外國人拔高一下,其實外國人並不在乎,集市就集市,本來就是買賣東西的,有什麽好避諱的?中國人的集市發展到後來,內容越來越多,尤其是多了不少文化內容,集市就成了廟會。因此,世界博覽會最準確的理解就是:一個最高級別的“世界廟會”。普通廟會上常有一些草台班子搭台唱戲,世界大廟會上趕來唱戲的,一般都更加有頭有臉。普通廟會時間較短,世界大廟會一開就是半年。


說起世界大廟會的曆史,人們總要說到西元1851年英國的“萬國博覽會”。到今年上海的這一屆,世界大廟會快160年了。本來已不再有多少吸引力,結果被中國人、被“阿拉嗓海寧”接手一辦,又起死回生了。英國的“萬國博覽會”,是那時候中國人給它起的名字。誰都知道,事實上沒有“萬國”,這個稱呼隻是說參加的國家挺多,中國人願意給別人一點麵子。起“萬國博覽會”這個名字的人,一定不會想到,“萬國”這個詞後來被中國人批得不行。比方說“萬國來朝”,被批成是中國人的自大、自戀、虛榮心,等等。但是,英國人接受了“萬國博覽會”的榮譽,反倒沒人說它什麽。好像英國人比中國更有資格自大、自戀。挺不公平的。但是,這種不公平我們也說不出什麽,因為,這都是中國人自己幹的。要知道,西元1851年英國的“萬國博覽會”,也就是第一屆世界大廟會召開的時候,第一次鴉片戰爭剛打完不久。從那時起,就有一些中國人願意把最美好詞匯送給別人,然後自虐地把自己描繪得一團漆黑,以更加襯托別人的光輝。中國的存在彷佛就是為了證明別人的偉大,如果沒有中國這個世界上最落後野蠻的國家,如何體現別人的文明呢?我挺看不慣這種做法,所以我覺得,“萬國博覽會”、“世界博覽會”之類的畫皮也應該揭一下,叫做“世界大廟會”挺準確。何必美化它?本來就是做買賣的。
當然,世界大廟會上,買賣雙方的關係也有點變化。大英帝國當年召開第一屆“萬國大廟會”時,是大英帝國最強盛的時候,因此,那次大廟會充分展示了大英帝國當年一大批工業革命的成果。形象化一點說,當年大英帝國在全世界一聲吆喝:我家有好東西,大家快來買。因為很多國家被大英帝國打怕了,生怕大英帝國又要來打,聽說買了大英帝國的東西就有可能不挨打,於是,很多人就去倫敦趕了一趟集。但是,大英帝國的工業化產品很貴,窮國哪裏來錢買呢?後來,窮國隻能找一點自己的土特產去賣,比方說某個山坳裏的酒,某個河邊的豆瓣醬,等等,使得這個世界大廟會更加名副其實。所以,從源頭上說,早在159年前的“萬國世界大廟會”就開始了幾億件襯衣換一架飛機的交易規則。不換還不行,人家大英帝國要打你。 上海世界大廟會的確有點特別的東西。159年以來,世界大廟會一共辦了多少屆,我沒統計,反正不少,而且都在發達國家輪流召開。也就是說,有錢人家輪流辦廟會,吸引別人去趕集。但是,窮國越來越多,或者窮國也因為慢慢工業化,導致土特產越來越少、越來越沒新花樣,窮國去趕集的積極性也越來越小,世界大廟會越來越像富國的自娛自樂。事實上,如果賣不出東西,賺不到錢,富國們即便“自娛”也不能“自樂”。“世界大廟會”快要辦不下去了。正在此時,中國出現了。中國這幾十年以西方人不能理解的速度變得有一點點錢了,中國說:讓我來辦一次世界大廟會怎麽樣?這種事情我們有經驗。於是,就衝著中國每個老百姓那點不算很多的錢,世界大廟會終於第一次賞臉搬到了發展中國家,這叫什麽?這叫送貨上門。為什麽呢?因為這個世界至少有一點文明進步了,那就是,名義上不能隨便打人了,窮國也就不用急猴猴地去買點先進東西防身了。你看多好,隻要中國人有一點點錢,加上他們不再敢隨便打中國,中國立馬就受到高規格的待遇。但是,請注意,這個高規格待遇的目的,還是盯著中國人口袋裏的那一點點錢。 說白了,也沒什麽不好。以前的世界大廟會是賣方市場,如今終於變成了買方市場,這個轉變由中國開始,也挺好。那麽,我們就應該擺正一個心態:對於送貨上門的,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合格的買家,甚至是挑剔的消費者,用不著因為別人送貨上門就激動得熱淚盈眶。要知道,送貨的成本,將來也含在你的貨款中。古時候,皇帝除了微服私訪,一般不到集市或廟會上去,都是人家送貨上門的。貨不好,不收,不付錢,沒二話。之所以要拿古時候的皇帝作比方,是因為西方人說,顧客就是上帝,所以他們才送貨上門。我們把自己當皇帝,與上帝相比,其實還謙虛了些。所以,麵對這次在中國舉辦的“世界大廟會”,中國人應該以更加挑剔的目光來看待那些送貨上門的各路商販。有一句話說,有好食客,才有好廚師;有挑剔的消費者,才有好商品。當今世界送貨上門的,不是做好事、學雷鋒的,所以,我們沒必要激動萬分。
上海舉辦的“世界大廟會”開幕式上有一首歌,可能是主題歌,美國人與中國人合作的。裏麵的歌詞大多是英語,翻譯出來也沒多大意思。但是,歌詞中間加了一句編造的上海話,挺有意思,叫做“阿拉儂”。唱歌的時候,“阿拉儂”、“阿拉儂”重複很多遍。解說員說,這是“我和你”的意思,其實有點不準確。“阿拉”不是“我”,是“我們”,“儂”是“你”。因此,按照這種解釋,“阿拉儂”應該是“我們和你”,有點地頭蛇仗著人多勢眾欺負外來戶勢單力薄的意思,這樣不好。比較對等的應該叫“阿拉拿”,那才真正是“我們和你們”的意思,比較平等。但千萬別以為“阿拉拿”就是到廟會上隨便“拿”東西,免得上海世界大廟會的安保來找我算賬。所以,這首歌中的“阿拉儂”,我情願認為它是“阿拉弄”。什麽意思呢?就是說,這次上海世界大廟會是“我們弄的”,是“我們辦的”,是“我們幹的”,這樣比較名副其實。“阿拉弄”就是告訴全世界:本屆世界大廟會是“阿拉”“弄”的!哪能(怎麽樣)?鬧忙乏(熱不熱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tov 回複 悄悄話 勞民傷財萬人怨的世博
曾寧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秋葉兄,我本來想去看廟會,可現在報道說是很多不便之處,平時也不喜歡湊熱鬧,可能就不去了。
風中秋葉 回複 悄悄話 曾寧你好!母親節快樂!是否回上海看世博?
曾寧 回複 悄悄話 七月底看廟會,估計沒什麽意思
流浪的人群 回複 悄悄話 六月回去看廟會,你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