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喝咖啡的記憶

(2006-11-08 12:39:35) 下一個

喝咖啡的記憶

曾寧

記憶中的上海,陽光總是淡淡的,弄堂的石板路上,人影和薔薇花的影子飄忽如夢。“寧寧,喝咖啡去﹗”爸爸一個招呼,我就蹦跳著,扯著他的衣角出門去,麻花辮子興奮地在肩上甩來甩去。最常去的位於南京東路的“德大咖啡館”。入口即化的奶油蛋糕,不加糖的清咖啡,小匙攪拌咖啡時在杯沿發出的微響,咖啡壺上和陽光一般淡的煙篆,低聲的談話,女子偶爾發出的嗤嗤的傻笑,這就是一個小女孩眼裏的咖啡館,又神秘又俚俗的地方。擰著眉啜了口清咖啡,看看窗外,人來人往的,很容易便分出誰是上海人,誰是外地人,隻要陽光夠淡,單看步履不必看臉看衣服也猜個八九不離十。我用手托著腮幫子看著看著,忽然覺出上海人走路的姿態出奇地優雅,年紀小時當然想不出個所以然,現在倒似乎找到答案了--因為陽光的緣故,素淡的光線使人憑添從容,從容使步履紓緩,使表情內斂,而優雅,和忙迫與囂張是難以搭界的。

對咖啡的異乎尋常的熱愛和近於苛刻的講究,可算爸爸唯一的洋派頭。他是外地人,雖然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上海復旦大學任教,外地腔卻改不了。

然而這並不妨礙他的“洋化”--看不起外地人和鄉下人的上海人,大多在心底裏藏著對“洋”的嚮往。我直到成年,對咖啡的瞭解,都無法超越父親。

至於大上海各家老字號咖啡館的掌故,他也如數家珍。我的童年時光,最美好的記憶都和咖啡或者有咖啡出賣的餐館有關,除了德大,上海咖啡館還有紅房子,天鵝閣。在咖啡的濃香中,喝鄉村濃湯,吃杏利蛋,燜罐牛肉,吃得滿嘴泛油光後,來一客花生酥,不然是巧克力冰激淩(爸爸以帶蜀腔的普通話糾正我﹕是巧克力聖代)。儘管每次前去,要換很多趟車。

爸爸每次從南京路買到新書,都要在咖啡館裏麵讀,多半是德文版的精裝專業書,埋頭閱讀的姿態,確有學者的儒雅,我也學樣子,帶上小人書,什麼《敵後武工隊》,什麼《小兵張嘎》。十歲開始讀西遊、水滸、三國和紅樓,古典四大名著,是在咖啡香裏,在爸爸愛撫的目光中讀完的。

去年爸爸來美國探親,我每次帶他去星巴克,他總是皺眉說是不如上海的老咖啡館,我不贊同,這全球最具權威的咖啡專賣連鎖店,不會差到哪裡去吧﹖爸爸說總少了一點什麼,細問他也說不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天用莫如龍 回複 悄悄話 切。。。星巴克光剩花式咖啡了,,,,不過,底咖啡確實做的不錯。。。
半緣心 回複 悄悄話 記得德大最裏麵那個角落總是坐著一群斯斯文文的中年人,到沒注意到有紮著小辮的小女孩兒,是不是到處亂串跑對麵的文具店去了?
天鵝閣大約10多年前就拆了,不知道現在的新址在哪裏,即使去了恐怕也是麵目全非,還是不去的好,就留著那份記憶吧。
這幾家留給人無窮懷念的大概隻有德大還比較保持著原來的風格吧。不過,對麵的兒童食品廠的球形巧克力已經沒有過去那麽香甜了,哎。
總覺得紅房子的羅宋湯沒我老爸自己做得好吃,那味道,也恐怕再也找不回來了 。。。。。。
海美麻 回複 悄悄話 記憶中的上海,更喜歡人民公園的梧桐和城皇廟的石欄,更喜歡柵欄似的電梯門和外灘的輪渡。。。
Glider 回複 悄悄話 Enjoy your time in hometown!
曾寧 回複 悄悄話 GLIDER,我冬天回上海,也想去看看德大天鵝閣凱司令.
Glider 回複 悄悄話 記得文革時爸爸去南京下放勞動,回滬探親時有帶我去紅房子,天鵝閣。德大沒去過。老爸那時是下台幹部,不算洋派 :) 49年復旦法律係畢業的. 隻記得那色拉,羅鬆湯的味道,真是好極了. 還有那位提的可可牛奶. 哦, tastes like frappuccino.
曾寧 回複 悄悄話 嘿嘿﹐當知道小孩喝咖啡不好時﹐已經上癮了。
北鶴 回複 悄悄話 那麽小喝咖啡好像不太合適吧(據最新報道)...想想那時候上海連茶也沒, 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啊...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回曾寧:

星巴克開始時我已經來美國了。但我每年回上海時總要與朋友一起去幾次。

對,是正中的複旦人。中學、大學都是。
試問卷簾人 回複 悄悄話 就是. 早上來那麽一紙杯星巴克大號咖啡,一天都不餓!
曾寧 回複 悄悄話 試問卷簾人 好﹐說得對﹐剛來美國時﹐我看一切都特象鄉下﹐就連咖啡館都不浪漫﹐星巴克更象快餐店。
曾寧 回複 悄悄話 罷了﹐嗯﹐很羨慕你﹐星巴克開始時﹐你還在上海。我卻已經離開了﹐在上海最有生機的時候。
你也是復旦人﹖
試問卷簾人 回複 悄悄話 總而言之,星巴克不夠浪漫!
試問卷簾人 回複 悄悄話 星巴克少了一份優雅,一份情調,一份從容...我第一次上咖啡館大約5,6歲,我爸帶我去的,在南京路上.我爸喝咖啡,我喝可可牛奶...模糊的記憶裏是咖啡館高大的落地窗和白色的窗簾...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當年,喝咖啡是上海“老克拉”的標誌之一。想當初姑姑帶我一起去上海食品廠買蛋糕邊,每一次我都會向營業員要求給一些帶奶油多一點的蛋糕邊。回到家後泡上一壺香香的咖啡(那時候隻有速成的),放上一張七十八轉的膠木老唱片,儼然覺得自己有點像“小克拉”了。

衡山路的星巴克是我每次回去必去的地方,那兒的咖啡還不錯,但西點沒有國際網球場樓下那個飯店做的正中。喜歡去那兒,一是因為朋友們都住在附近,聚起來容易;二是因為環境好,三、五個好友找個靠窗的位子一坐,一邊慢慢品咖啡,一邊看路上悠悠閑閑來往的行人,很有些霧中看花的感覺。那裏的服服員記性也好,你去過幾次以後,就是隔了年再去,都不會忘了問你一句:“老位置啊?”,然後把你帶到你那心儀的老位字,讓你心中頓時生出一種賓至如歸的溫馨來。

看來令尊大人也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克拉”。

請允許“小複旦/小克拉”向“老複旦/老克拉”,致以最崇高的星巴克敬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