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南園林鑒賞 [6] zt

(2006-10-13 07:14:46) 下一個
南京園林莫愁湖
來源:中國網 日期:2005年8月11日
Image hosting by TinyPic

莫愁湖位於南京市水西門外,總麵積47公頃,周長5公裏。清朝時曾被譽為“金陵第一名勝”,是景色秀美的園林。

    六朝時這裏還是長江的一部分,唐時叫橫塘,後來由於長江和秦淮河的河道變遷而逐漸形成了湖泊,北宋樂史著的《太平寰宇記》中最早開始有“莫愁湖”之名。莫愁湖之名,一傳是南齊時洛陽少女盧莫愁遠嫁江東,居於湖濱而得名,就像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中所描述的:“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還有一說是盧莫愁是南齊時的名歌妓,善於歌唱《石城樂》(又名《莫愁樂》)。《太平寰宇記》:“莫愁湖在三山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故名。” 

    自約600年前的明代初年,莫愁湖逐漸發展成為著名的園林。當時,築樓於湖上,相傳明朝的開國元勳徐達在樓中與太祖下棋,徐達勝出,太祖因此把此湖賜給他作為私人園林,對弈之樓即稱為“勝棋樓”,憑欄遠眺,湖色在望,是全湖風景最佳之地。 

    清乾隆時期江寧知府李堯棟營建鬱金堂、湖心亭、賞荷亭等,道光年間又建六宜亭、長廊,配以曲榭,並廣植花柳和蓮荷,莫愁湖成為“金陵第一名勝”。鹹豐時曾被毀於戰事,同治年間又得以再建。辛亥革命後曾在湖畔建有“粵軍殉難烈士之墓”,墓前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建國成仁”碑。1929年此湖被辟為公園,1953年大加修葺,增建水榭、待渡亭等,並重雕莫愁女像。

    莫愁女傳說:

    相傳莫愁是河南洛陽人,幼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她文靜,聰明好學,采桑、養蠶、紡織、刺繡樣樣拿的起來。鄰居家的小孩念書,她聽著記著,不但識的些字,連詩文也能吟詠幾句,莫愁還和父親學了一手采藥治病的本領。十五歲那年,父親在采藥途中不幸墜崖身亡,莫愁因家境貧寒,隻得賣身葬父。當時城健康的盧員外在洛陽做生意,見莫愁純樸美麗,很同情她,便幫助莫愁料理了爹爹後事,帶她來到健康,從此,莫愁嫁進盧家,成了員外的兒媳。

    莫愁婚後和丈夫恩恩愛愛,第二年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取名阿候。雖然生活富裕,可莫愁時常想念家鄉,懷念父親,隻有幫助窮人治病時才感覺快慰露出笑容。窮人們時常說:我們有了病啊痛啊的,見了莫愁,就什麽憂愁也沒啦!長此以往,莫愁女的名字就傳開了。

    盧員外曾在梁朝為官。一日,梁武帝聞報水西門外盧家莊園牡丹花開,便著便服來員外家賞花,隻見牡丹花交錯如錦,奪目如霞,梁武帝驚得如癡如醉,遂問員外:此花何人所栽?盧員外跪答:此乃兒媳莫愁所栽。梁武帝不禁怦然心動,當即令傳莫愁見駕。梁武帝見到莫愁如花容貌,不由神魂顛倒。回宮後,寢食難安,終於想出毒計,害死了盧公子,傳旨選莫愁進宮為妃。莫愁得知,悲憤交加,決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投石城湖而死。四周鄉鄰得知,紛紛來到湖邊痛苦拜祭,怎麽也不肯相信這麽好的女子會投湖自盡。後來有人傳說深夜聽到莫愁的哭泣聲,也有人說看到天上落下一隻小船,載著莫愁悠悠而去……人們深深懷念她,為了紀念她,將石城湖改名為莫愁湖。梁武帝聞訊,自感慚愧,於是寫下了《河中水之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子字阿候。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桂鏡難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
 
Image hosting by TinyPic

勝棋樓傳說:


    勝棋樓為明太祖朱元璋與中山王徐達下棋之處。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經常和大臣徐達在此下圍棋,徐達不僅仗指揮的好,而且棋藝非常的高超,為了博得皇上的歡心,很巧妙的用棋子在桌麵上擺出了“萬歲”二字。而後皇上是龍顏大悅,把這座樓連同整個花園賜給了徐達,並取名為“勝棋樓”。顧名思義,是勝利.圓滿.和諧的下完了了盤棋。民國奠都南京之後,重修莫愁湖勝棋樓。解放以後勝棋樓修茸增建、景物氣象、煥然一新,金碧輝煌、莊重清雅、為莫愁湖主要遊覽勝地。遊人至此、樂而忘返,為莫愁湖增色不少。

    門楣上“勝棋樓”三字是清朝同治十年狀元梅啟照所書。樓下大門口兩旁樓柱上掛著一付對聯,為長沙張兆鹿偉堂題寄:“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王侯事業、都如一局棋秤”。樓上陳列朱元璋與徐達對奕的棋桌、蠟像、仿製龍袍和冠帶、古玩玉器、象牙雕刻、紅木幾椅、以及名人書畫。女書法家肖嫻專隸書聯“鍾阜開基、石城對奕”。確為點睛之筆。

    莫愁湖名勝:

    勝棋樓建於明朝洪武、後毀於兵焚、現在的樓是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複建的、樓站地麵積連旁建築共為640平方米。湖之旁原有華嚴庵,在樓之南。勝棋樓為明太祖朱元璋與中山王徐達下棋之處。民國奠都南京之後,重修莫愁湖勝棋樓。解放以後勝棋樓修茸增建、景物氣象、煥然一新,金碧輝煌、莊重清雅、為莫愁湖主要遊覽勝地。遊人至此、樂而忘返,為莫愁湖增色不少。

    門楣上“勝棋樓”三字是清朝同治十年狀元梅啟照所書。樓下大門口兩旁樓柱上掛著一付對聯,為長沙張兆鹿偉堂題寄:“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王侯事業、都如一局棋秤”。樓上陳列朱元璋與徐達對奕的棋桌、蠟像、仿製龍袍和冠帶、古玩玉器、象牙雕刻、紅木幾椅、以及名人書畫。女書法家肖嫻專隸書聯“鍾阜開基、石城對奕”。確為點睛之筆。

    鬱金堂在勝棋樓之西,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南側蘇合廂,北側鬱金堂,整潔幽靜。

    相傳南齊時,是莫愁嫁到盧家所住的地方。原建築早毀於兵火,現堂為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複建。鬱金堂四合院內壁嵌有清代莫愁女石刻像及梁武帝簫衍為莫愁而作的詩碑,還有郭沫若1964年題寫的石刻:古有女兒莫愁,莫愁那地不愁。如今天下解放,誰向困難低頭。

    鬱金堂現辟為莫愁故居供遊人參觀。前堂內設公元史料展;吳門畫苑程宗元先生所作的莫愁小傳畫像,人物清新秀麗,故事委婉動人。堂中精製紅木桌椅,布置成書房、客堂、繡房。莫愁刺繡勞作的蠟像充分顯示她溫柔、勤勞的美德,給參觀者留下難忘影象。

    相傳莫愁女是六朝齊梁時出生在洛陽的一個貧家女兒,她勤勞.善良.美麗。在莫愁女故居鬱金堂側賞荷廳的蓮花池內,樹起一尊二米高漢白玉莫愁女塑像,婷婷玉立在紅花綠葉環抱之中,供遊人攝影留念。

    莫愁湖的景色天生麗質,而湖畔的辛亥革命死難粵軍烈士墓又為它添上了凝重的一筆。

    1912年元月,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布中華民國成立。張勳率部反撲,孫中山領導革命軍揮戈北上,保衛了政權。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清帝垮台,南北統一後,在戰役中犧牲、殉難的61位烈士遺骸運來南京,葬在莫愁湖畔。墓上刻建國陣亡烈士XXX之墓字樣,墓群前孫中山先生親書建國成仁碑,署以臨時大總統孫文題。黃興撰粵軍殉難烈士之碑碑文,姚雨平撰寫祭文碑碑文,記載了功績和崇高品質,三通豐碑均係花崗岩碑。 

     抗戰勝利後,姚雨平主持於1948年1月重修合眾墓,將分散的61座墓,連同周達,共6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一塚。姚雨平撰寫公墓碑,在墓東湖邊74米處,鄒魯撰寫的重修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 

     1979年春,中央領導聽取鄧穎超同誌的意見,江蘇省委撥專款進行複建,墓地占地377平方米,墓堡和地麵均用石刻砌,新添高達5米的碑塔,塔額和塔座刻有傳統的唐草和仰,複連辦紋飾,塔山正麵嵌入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成仁石碑,背麵嵌入的是黃興碑,全塔置於案型石基之上,圍以仿古欄,一對青石石獅在墓的兩側。新的粵軍幕古樸、美觀、莊嚴、肅穆。 

     1980年2月5日,宋慶齡為粵軍墓題字為辛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朱蘊山等領導人也題字題詩。自烈士墓複建以來,曆年都有各界人士前來憑吊掃墓,表示對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崇高敬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