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說中國經典電影。
(2007-01-30 10:57:56)
下一個
首先,我之所以寫前一貼子,是我知道大概 江上一郎 是不會把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前那段時間的中國大陸電影列出來的,所以,我寫得那個我覺得基本是對他的補遺。我同時讚成他所列舉的其他中國經典電影,但是從49年到79年這30年中國大陸電影卻也不缺經典。
其次,我們說的是中國經典電影,不是世界經典電影,我們是應該按照所謂的“世界”主流觀,還是中國的主流觀呢?
什麽是“世界”主流呢?有網友列舉了一堆美國二戰片和越戰反戰片,我都看過,我同意那些絕對是美國的經典,但是美國的經典就等同於世界的經典?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主流就是世界主流?
對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回顧二戰後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世界。一方麵是以美國為首的七大工業國以自由和民主作為口號,企圖建立世界新秩序以對抗蘇聯的共產主義擴張。而另一方麵,是以中國印度為榜樣的亞非拉前帝國主義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
誠然,西方國家掌握了高科技和以此為基礎的傳媒輿論,但是,從人口數量來說,不同國家的廣泛參與程度來說,到底誰才是主流?
回到中國電影,中國人在過去兩百年的主流精神就是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從孫中山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到老GCD的反帝反殖民反封建,到建國後的社會主義建設,無一不是圍繞著這個主流精神。電影作為藝術就是通過各種手法表現這種主流精神。
而我列舉的電影正是很好地表現這種主流精神,同時也代表了世界上其他亞非拉前帝國主義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主流精神。
第三,人性的光輝當然是永恒的歌頌話題,但是相對於整個民族而言,個人的那一點光就顯得卑微了。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以家國為先,個人為後的。孟子說這是大義和小義的區別。霍去病說,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這個觀念不是江上一郎所說的因為“《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談話》當作聖旨一般的共產黨”強迫大家接受的,而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而在這個時候,GCD有作為這個主流精神的必然代表。不管你有多反感GCD,但是GCD就是代表了這個時候的中國主流精神,洗刷了中國的百年恥辱,建設了富強的新中國;而不是轉戰台灣的GMD,也不是帝國主義列強。
好了,說完什麽是主流,再說什麽是經典。因為演員的表演精湛而後人無可超越,所以經典。因為思想的高度提煉,表達了當時絕大部分人們的心聲,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所以成為經典。
江上一郎的評價標準,顯然是以我說的第一個為主,再加點第二條。但是如果首先以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為評價標準,我所列顯然是影響力大的得多,其實同時裏麵的表演也是精湛而後人無可超越。
他還提到《武訓傳》。誠然,裏麵的表演是精湛的,思想放在個人角度也是很淒美的。但是放在社會的大角度就不能被人認同了。當時正是集中力量建設新中國,而靠乞討辦學,顯然極其不合時宜。國家的富強,不是靠乞討得來的,是靠每一個勞動者辛勤勞動一磚一瓦建設的。所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個電影表達了這麽一個非常錯誤的思想,被批就不足為奇了。
好了,說了這麽多。不知該被砸多少磚了。有網友指出我的素質還是有所欠缺,是的,作為毛主席的學生,本人的素質是可能永遠達不到精英們所期望的水平了,還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