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
2022 (1)
現在人們都在感歎信譽和道德水平所造成的社會成本之高昂。這社會成本有點抽象,我說個簡單的例子。
前晚,我買菜從店裏出來,看見停車場裏有個女子,站在一大袋米旁邊束手無策。“Do you need help?” 我問她。她支吾一下,不置可否。“我可以幫你提到你的車上”。她沒答腔,吃力地拖著米準備走。
這不馬上會把袋子磨通嗎?“No, you’ll break it”, 灑家替她擔憂,“我這裏有一塊硬幣,去拿輛購物車吧”。“我沒開車,我要去公車站”。這更不行了。“好吧,我送你去車站”。
這個她答應了。我把米拎上車,開門,請她上,“No,no, 我走路”。哈哈,警惕性還挺高,“OK”,我先走了。
到了車站,左右不見人來,我這下急了,後悔不該多管閑事,對方一定也急了。沒辦法,兜了一大圈倒回去找人。好家夥,那人正在前麵一站等著呢!她肯定也急著了:“今晚出門咋這麽倒黴啊, 活活讓人騙去一袋大米!”
看這折騰的,我雖很窩火,都是不信任惹的麻煩事。不過,還是趕緊道個歉,把米放到地上,一腳油門,拜拜了,您哪。
不過,故事到這還沒有完。今天上班,路過那個車站,猛地看見那位女士從附近的一座樓裏出來,難怪。
如今這世道,防人如防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