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十集) 2010/5/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30

(2011-02-12 20:36:10) 下一個

http://ft.amtb.tw/dv.php?sn=02-039-0030&lang=zh_CN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十二麵,我們從第一行當中看起。

  「此土大士,色心自在,身土互現,於一毫端現寶王刹,於微塵裏轉大法輪。稱性莊嚴,無障無礙。」前麵我們學習到此地,我們接著看下麵的文。「圓教初住以上直至等覺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屬此土,位位皆分證常寂光土」。這是這一段末後的一句。這一段是說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法身菩薩所感的報土。圓教初住菩薩,破無明、證法身。無始無明就是起心動念,我們很不容易體會,也可以說六道凡夫無論用什麽方法都體會不到,想不到這個事情,也說不出來,正是大乘教裏麵常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兩句話就是說的這個境界。佛說得很好,「此事(這樁事情)唯證乃知」,你自己證得,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證得之後,你也說不出來。說不出來,佛有方便,這是佛的圓滿智慧、善巧方便。佛雖然把它說出來了,我們凡夫還是不懂。誰懂?法身菩薩懂。其次,放下分別執著的那些權教菩薩也能懂,經上所說的解悟,不是證悟,他聽得懂。他們的心比我們清淨多了,《無量壽經》說他得清淨心、平等心,所以他懂。必須破無明、證法身,他才真懂。為什麽?那是他的境界,初住以上一直到等覺。

  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屬此土,這是他們的報土。法身大士他證得的是法性身,他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跟我們這邊大大的不相同。我們這邊說淨、說染是穢土,六道是穢土,四聖法界是淨土。法性土裏麵沒有淨穢,更沒有善惡,連這些名字都聽不到,哪有這些現象。位位皆分證常寂光,實在說寂光是一切依正的理體,用哲學名詞來說,一切依正的本體。我們在前麵多次用電視來比喻,寂光是什麽?寂光是電視的屏幕,同居、方便、實報是屏幕上顯現出來的畫麵,它們是這樣的關係。於是我們就曉得,我們有沒有在常寂光裏頭?在!從來沒有離開過常寂光,離開常寂光就離開屏幕,離開屏幕那什麽都沒有了。這個地方為什麽說位位他分證常寂光?他們證得了,這個地方分證就是明心見性。性是什麽?常寂光是性,他見性了。我們的自性雖然在麵前,見不到!好像我們看電視,隻看到畫麵,沒有看到屏幕,屏幕在不在?就在當前,但是就看不到屏幕,隻看到屏幕裏的影像。法身大士不一樣,看影像同時知道這個現象就在屏幕當中,跟屏幕是一不是二,跟屏幕的關係不即不離。沒有離開屏幕,但它又不是屏幕,不即不離。常寂光,常是永恒,沒有中斷過的,說常寂光土行,說常寂光身也行,身土是一,所以大乘經上有時候把身土省略掉,就叫常寂光,讓我們再不要有分別執著,它是這麽個意思。實報土就說到此地。

  下麵講,第四「常寂光土。法身佛所居之土,名為常寂光土。」這不是大士,法身佛了。法身佛是妙覺位,等覺再上去就是妙覺。等覺,等於妙覺,還不是妙覺,為什麽?還有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沒有破。所以實報土裏頭有相,常寂光,常寂光沒有相,常寂光現相就是實報土。為什麽它會現相?無明習氣沒斷,那個現相是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諸位記住,它不是阿賴耶變現出來的,它是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習氣沒有了,實報土也就沒有了。但是實報土好像也永遠存在,那是大乘經上有一句話,把這個原因說出來了,經上怎麽說?法身佛留惑潤生。這個惑是什麽?無始無明的習氣,就是最後這一品生相無明,這一品他有能力斷,不斷,為什麽?斷了之後就不能為眾生服務,就不再度眾生。這是自性裏麵無盡慈悲的示現,也是無量智慧的示現,自性裏頭最寶貴的就這兩樣東西,般若智慧與大慈大悲。這兩樣東西是性德圓滿的展現,它不是修成的。我們不要說法身佛了,說法身菩薩,實報土的,他們的智慧遍法界虛空界,他們的慈悲也是遍法界虛空界。就像前麵佛在這裏舉的例子,一毫端、微塵裏,圓滿具足自性的般若智慧與慈悲。我們有沒有?當然有,我們每一個毛端都有,依報裏頭每一粒微塵都有,這個微塵,佛家講微塵,現在科學叫基本粒子,叫誇克,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慈悲。

  我們知道,自性沒有大小,自性沒有先後,沒有大小就沒有空間,沒有先後就沒有時間,超時空而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諸佛如來,包括法身菩薩,他沒有一樣東西不愛。為什麽?他覺悟了,他明白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依正莊嚴跟自己是一體。一個自性,所生所現;一個阿賴耶,能變所變,除此之外,別無一法。所以大乘唯識宗裏麵,他不承認宇宙之間有一法可立,他說隻有阿賴耶,所以叫唯識,唯有識存在,隻有阿賴耶,除阿賴耶之外,什麽都沒有,這三千年前佛說的。跟今天科學家所講的相同,科學家把佛這句話證實了。科學家說這個宇宙什麽都沒有,隻有三樣東西,能量、信息、物質,除這個之外,什麽都沒有。這個看法就是唯識家所見的,能量就是阿賴耶的業相,信息是轉相,物質是境界相。這三樣東西從哪裏來的?從一念生的,極其微細的這種波動,這一動,這三種現象就出來了,整個宇宙就是這三種現象在變化,它是波動的現象。為什麽有這麽多形形色色不一樣?波動的頻率不相同,其實波動的速度是相同的,相似相續相那就大大的不一樣了。這就是從三細再給你講六粗相,六粗相就是講分別執著,阿賴耶是講起心動念,這是佛法裏麵的高等哲學、高等的科學。所以法身佛所居的土,圓滿回歸自性的就是常寂光。

  「《要解》雲:實相之體,非寂非照」。寂是清淨寂滅,大乘經裏麵講般涅盤。般涅盤是印度話,意思就是清淨寂滅。惠能大師見性,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為什麽會清淨?他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那就叫滅,滅妄想分別執著,他這個體是清淨的,這是本體,是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所說的「本性本善」,就是這個意思。自性有沒有離開我們?沒有,不可能離開的。我們現在有沒有自性?當然有,就好像我們在看電視,電視你能離開屏幕嗎?你不能離開,離開屏幕,相就沒有了。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是屏幕,屏幕頻道所現出來的相,那是法,萬法。體相用決定不能夠獨立分開的,不可能,體相用永遠是融合在一體,這一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我們用屏幕來比喻,諸位好懂。我們今天就譬如看電視,把電視屏幕忘掉了,怎麽跟你講都講不通,你都沒有法子懂。為什麽?你一直沒見到屏幕,好像這個頻道永遠在這裏開,你不曉得它有個屏幕,你隻看到這裏有境界相,這境界相千變萬化,它是生滅法,屏幕是不生不滅的。凡夫不知道生滅當中有個不生滅,不生滅那才是自己,那是自性,那是真心。誰知道?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你就能見到,你就證得,那就叫明心見性。性就叫常寂光,常是永恒不變。我們用惠能大師的話來說,常就是他所說的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是常。寂是什麽?第一句是寂,「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寂;第四句是寂,「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你看這兩句是寂。還有兩句是光,第三句「本自具足」,自性裏本自具足,具足什麽?智慧德相,佛在《華嚴經》上講的。我們換一句話,還是佛講的,見聞覺知,這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末後一句,它放光,起作用了,「能生萬法」。能生萬法,萬法從哪裏生的?就從第三句本自具足裏頭生的。沒有緣它就不生,它清淨的;有緣它就生了,這個有緣就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動了,一動,第一個出現阿賴耶,阿賴耶一出現,所有萬法就出現,就是《還源觀》上講顯一體、起二用、示三遍,這三大段就是講宇宙緣起,也是阿賴耶的緣起,性德的緣起,怎麽講都行,都能講得通。這是事實真相,《般若》裏麵常講的是諸法實相,就講這個。所以實相之體,非寂非照。寂是清淨寂滅,照是光明普照。它有沒有寂、有沒有照?有。但是在體上,這個寂照它隱起來,它不起作用,就是本自具足。它什麽都沒有,你不能說它無;它有,起作用的時候能生萬法,能生萬法,你不能說它有,非寂非照。

  「而複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就在起作用的時候,相上,我們講屏幕畫麵上,寂而恒照,隱現不二,寂是隱,照是現,雖現,現而常寂,我用這兩個字講大家就好懂。我們知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真相,必須真正參透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兩句話你就明白了。寂而恒照,照而恒寂,換一個字,也一樣的意思,換一個白一點,大家更好懂一點,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恒跟常是一個意思,用常就白一點,大家好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你在所有現象裏麵,不管是染還是淨、是善還是惡,無論在什麽境界裏頭都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錯了。起心動念都不可以,當然更不能夠有分別執著,有分別,你就大錯了;有執著,大錯裏頭又大錯了。這是什麽?這是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有分別,你把實報土就變成方便土,方便土是四聖法界;你有執著,把方便土就變成同居土,就變成六道輪回。不是別人做的,跟別人毫不相關,諸位要知道,跟佛菩薩不相幹,跟上帝也不相幹,跟閻羅王也不相幹,跟一切外緣統統不相幹。誰幹的?自己念頭在作祟,這是事實真相,你必須搞清楚、搞明白的。

  佛法修學上這三個學位,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分,隻要你不執著,於一切法都不執著了,恭喜你,第一個學位拿到,阿羅漢。這個學位拿到,六道就沒有了,為什麽?六道是執著變現出來的,沒有執著就沒有六道。沒有分別就沒有四聖法界,就沒有方便有餘土,你的位次提升,提升到菩薩,正等正覺。再進一步,不但不執著、不分別,連起心動念也放下,那恭喜你,你又進了一步,你到頂上去了,你成無上正等正覺,你把最高的學位拿到,佛陀。佛陀好像現在學校裏博士學位,菩薩碩士學位,阿羅漢學士學位,你有成就了。這三個學位都沒拿到,雖然學佛,怎麽用功,你出不了六道輪回,你把你所修學的全變成世間的福報,將來到哪裏去?到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去享福了。福享盡了,你要曉得你還有罪報,這個不能不知道。你造的這些惡業,福享盡了,災禍就來了,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我們真搞清楚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再也不欠眾生命了,決定不殺生,不傷害眾生,再也不占人便宜,不欠債。貧困到死,也甘心情願死去,也不貪一點便宜,也不奪取眾生的生命來維護自己這個生命,錯了。因為什麽?身不是我,身有生滅,靈性不生不滅,我要照顧靈性,我不要照顧這個身,明白人!決定沒有自私自利。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最可貴的是明白了,明白人就叫聖人,中國人叫聖人,印度人稱佛。你看佛的意思,這是音譯過來的,意思是覺者,覺悟的人。中國人叫聖人,聖是什麽意思?明白的人,他不糊塗,他明白。佛不迷惑,他覺悟。阿羅漢、菩薩都已經覺悟,不圓滿,究竟圓滿的覺悟稱佛,這些名詞的意思一定要正確的理解,然後我們學佛才學到真東西,真實受用。

  「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強名清淨法身」。寂是體,照是作用,從用歸體,稱為常寂光土;從體起用,叫它做清淨法身。「身土不二,皆屬強名」,它本來沒有名字,不得已勉強給它定一個名稱。為什麽?教學方便,那不是真的,所以老子講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都要曉得這是名詞術語,名詞術語不是真東西,是為了教學方便而假設的。千萬不要把假設當作真實,那你又迷了,你迷在名相上。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裏麵教給我們,學習的心態一定要懂得離言說相,文字是言說的符號,離言說相,不要去分別執著言說。你看聖人這些經典,這是從釋迦牟尼佛口述下來,記錄下來的,所以文字是言說的符號,言說不能分別執著,文字也不能分別執著,所以要離文字相。再進一步,不但要離語言文字,還要懂得離名詞術語的相。這些照、這些寂,這都是名詞術語。身土、法身大士、法身佛,這都是名詞,都是為表法方便假立的,這裏頭沒有實義。讓我們聽了、讀了,懂得它的意思就行了,不能執著。末後一個說,不能執著心緣相,心緣是什麽?望文生義。我看到這個,我覺得是什麽意思,錯了,沒有意思,永遠要記住,大徹大悟的人永遠沒有自己的意思。你讀了自己想這什麽意思的時候,那是你的意思,與佛菩薩不相幹,你錯會了意思。

  什麽時候你聽經、讀經,讀到裏頭沒有意思,你就會恍然大悟,它的真沒有意思。那是什麽一樁事情?《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你跟性體接近了。像我們看電視,你慢慢明白屏幕了,屏幕上什麽都沒有,這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是依它變現出來的,一百多個頻道裏麵的畫麵,統統都是依這個屏幕現出來的。你現在回複到自性了,什麽都沒有,般若無知;它起作用?無所不知。所以你要到無知的時候,你才真正起這個大用,無所不知。要不要學?不要學。你所學的,那個知見是錯誤的,那是知識。真正智慧,心地裏麵幹幹淨淨,就像惠能大師講的,「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起作用的時候「能生萬法」,這叫智慧。智慧是無知,無所不知;知識是有知,有所不知,跟這個恰恰相反的。我們要是把佛經當作知識來研究,那你就路走錯了。學佛是求智慧的,不是求知識的,知識能解決一小部分的問題,後頭還帶一大堆後遺症;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不帶後遺症。

  智慧一定要達到明心見性,要達到明心見性你得要放下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達不到,慢慢來。達不到,你天天這樣學,學久了就達到。所以佛法八萬四千法門,讀誦是一個法門,我天天念經,念經是什麽?念經就是修戒定慧。依照馬鳴菩薩這個方法就是修戒定慧。我讀這部經需要一個小時,我每天修戒定慧一個小時,戒定慧一次完成。依照這個規矩去念,就是持戒,依照這個規矩,就是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老老實實用清淨心從頭到尾把經念一遍,這是持戒。念的時候你都不執著,文字相放下了,名詞術語也放下了,也不去想經裏的意思,這是修定。你看,你在修戒、在修定。念到遍數夠了,什麽時候夠?什麽叫夠?每個人的緣分不一樣,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實在那個標準就是你的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前,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這叫小悟,不是大悟,小悟,那比一般不覺悟的人高明多了。從小悟,還是用這個方法,再過個若幹年,就大悟,為什麽?平等心現前。再有若幹時候,大徹大悟,你就變成法身菩薩,你成佛了,那是什麽?覺了,這個覺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清淨平等覺,這個覺是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麽?它是三個位次,清淨心得正覺,平等心正等正覺,所以後頭這個覺是無上正等正覺。從這個地方諸位就能體會到,能肯定,能深信不疑,這一部經上,凡夫能成圓滿的佛果,你說這個法門多殊勝。

  所以這個經你會不會念?會念,我們從凡夫地將來會念到無上正等正覺,你會不會!如果一麵念一麵打妄想,那就完了,一麵還想到,我是什麽境界?我怎麽樣提升?那完了。馬鳴菩薩教我們這個原則是真理,永恒不變。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需要遵守這個原則,你不遵守這個原則,你就錯了,錯在你自己,不能怪別人。「故知身土不二,皆屬強名。寂照同時,非思量境」。不要去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你就錯了。有胡思亂想那個時間,為什麽不念阿彌陀佛?這個胡思亂想也很不容易去掉,所以淨宗有個妙法,用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代替胡思亂想,好!胡思亂想,不是墮無明,就是墮掉舉,總是都在造輪回業,搞六道輪回。這一句阿彌陀佛六道裏找不到,六道裏哪一道也找不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隻跟那個地方相應,跟六道、跟十法界都不相應,你就記住這一句話就好。掉舉是胡思亂想,昏沉是想打瞌睡,精神提不起來,昏沉是無明,這兩種煩惱現前,你就好好念佛、老實念佛,用念佛的方法把煩惱取而代之。

  再看下麵,「又常寂光三字」,這個又還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裏麵講的,這三個字「全顯涅盤三德如來秘藏」。般涅盤裏麵講三德,這個三德就是如來秘藏。哪三德?下麵講,「常即法身德,法身常住故」。所以一個人覺悟了,他不會把這個身當作自己的身。什麽是自己的身?一切法都是自己的身。心現的,心是自己,識變的,識也是自己,心是自己的真心,識是自己的妄心。真心是自己的本性,妄心就是阿賴耶,是自己的習性。中國古人講本性、習性,佛法講真心、妄心,真心是本性,妄心是習性,真妄是一不是二。覺悟了,妄就是真;迷了的時候,真就是妄,真妄是一不是二。覺迷也是一,也是不二。真正覺悟的人,明心見性的人,什麽是他的身?一切眾生的身都是他的身,花草樹木的身也是他的身,山河大地也是他的身,遍法界虛空界都是他的身,他的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雖然這有生滅,滅了又生,就好像什麽?我們身體是一樣的。身體這多少細胞?這細胞天天新陳代謝,就像我們地球上的生物,天天有生的,天天有滅的。佛給我們講,整個宇宙無量無邊的諸佛刹土,這裏頭生生滅滅它永遠不斷,叫法身常住。我們把身體比喻法身,法身常住。我們自己這個身就像細胞一樣,細胞,科學家告訴我們,它的壽命頂多七年,七年這個細胞滅了,新的細胞就生起來。所以我們身體,實在說每七年是一個周期,身上所有的細胞全部都換了。我們迷惑顛倒,為什麽?七年換一次,為什麽不換新的、不換好的,要換舊的,去換壞的,身體愈換愈壞?這是什麽?他不會。覺悟的人他高明,他覺悟,他也天天在換,換的全是好的,全是健康的,他不生病,他不衰老。為什麽?他換好的,他不換壞的。誰在那裏主持這個變換?意念。佛菩薩的意念好,所以他的細胞全新的。全新的就是你的念頭年輕,時時都健康,他不生病,他不換病態的細胞。病態的細胞是什麽人換的?貪瞋癡慢疑,就換壞的。貪瞋癡慢疑統統都斷掉了,無貪、無瞋、無癡,那換就換好的,全換好的,就這麽回事情,這是事實真相。起心動念大公無私,不為自己,不為這個身,為什麽?為法身,不為這個肉身,為法身。

  我在這些年當中,有很多人要送道場給我,我很感激。我能不能要?不為自己著想,如果這個道場能利益這個地方,我從旁協助它,讓它在這個地方正法久住,利益社會,利益眾生,好事情!我不能為自己,為自己是私心,道場多了,不就變成連鎖店一樣嗎?那是開佛店,那就變成企業的佛教,自己不是做如來弟子,去當老板去了,那就錯了,又迷了。所以一般人看,好境界,好事,看別人送來,如果你要是迷的話,就迷在那裏,愈迷愈深。本來你可以成佛作祖,現在這一迷,又到輪回,又到三途去了。所以祖師常常提醒人,也常常在勘驗人,說你「會麽?」這兩個字的意味深長,你會不會?你要真的會,無論順境逆境、穢土淨土,都能提高自己的境界,都能夠普度眾生。要不會,順境逆境都幫助你墮落,都幫助你迷惑,都幫助你造業,造業後頭有受報。問題你會不會?你是不是真的覺悟?覺悟的人決定不害人,沒有覺悟的人,好心往往也害了人。

  覺悟的人對任何人一味真誠,為什麽?幫助他覺悟。他就是來居心想欺騙你、想害你,都沒有關係,你用真誠心對待他。他到老死的時候會回想一下,我在這一生當中真的遇到好人。那就是什麽?幫助他在阿賴耶裏種善根。覺悟的人知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現在造五逆十惡也不要緊,為什麽?那是習性,不要去理會他的習性,專門照顧他的本性,這是佛菩薩度眾生第一個條件,是佛菩薩度化眾生唯一的一個理念。阿鼻地獄眾生也能圓成佛道,如果他碰上這個淨土法門,他能不能往生?能!怎麽會不能?這個法門,它不管你是善惡,也不管你是什麽根性,隻要你能信,肯發願,就行。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單單講往生,一切眾生都有分,這個法門太妙了,太殊勝!印光大師說得好,舍棄這個法門,上上根人想成就都非常困難。對於這個法門深信不疑,不認識字,沒有智慧,貧困眾生也能得度。你才曉得,世出世間法裏頭,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

  我們的緣分太好,無比的殊勝,遇到夏蓮居給我們做這麽好的會集本。王龍舒沒遇到,魏默深也沒遇到,多少古聖先賢都沒有遇到,我們遇到了。又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做的《注解》,他這裏麵引用的經論,引用古人的注疏,一共有一百九十三種。你讀這一本書就等於讀了一百九十三部經論著作,不容易!無比殊勝的因緣。所以我深信不疑,就是這個本子,佛法在這個世間統統滅盡了,這個本子還留一百年。末法九千年當中,八萬四千法門,你依哪個法門?隻有這個法門。我幫助一切眾生學什麽法門?也學這個法門,自行化他,這一部《無量壽經》。我還想學其他的法門,行!這個法門通了,一切法門全通了,我要不要浪費時間精神去學別部?不需要了,佛法真的一經通一切經通。

  我早年在台中參加李老師的經學班,他開這個班教學生講經,我們班上同學二十多個人。那個時候我年輕,老師也大開方便之門,我在他班上學了十三部經,小乘經多。大乘經裏麵,我學了一部《阿彌陀經》,學了一部《普賢菩薩行願品》,就是最後這一卷,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學了這一卷,學了一部《金剛經》,這是大乘經。其他的像《十善業道經》,這大小乘共修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小乘,學十三部。我出家了,去教佛學院,我在台中的進度是一個月學一部經,法喜充滿。去佛學院教書,一個學期才教一部經,三年六個學期,我教了六部經,還有七部沒有派上用場。我想想這不行,我的底子不夠深厚,希望去學一部大經。那個時候心目當中想的是《法華經》,所以我搜集《法華經》的資料,搜集了十幾種。到台中去向李老師報告,想跟他再學一部大經。正好他老人家在講《楞嚴經》,他給我說,他很忙,抽不出時間單獨來教你,現在講《楞嚴》,你就跟著學《楞嚴》就好。《楞嚴經》他講了三年。我一看分量差不多,所以我就專心學《楞嚴經》。老師星期三講,我是星期四複講,就是第二天,我把老師所講的重複講一遍。我的聽眾有六個人,包括我七個,我們成立一個小班,每個星期四在台中蓮社小教室裏麵聚會複講。所以老師講一部《楞嚴》,我也複講了一部《楞嚴》,這個學得很踏實。所以我在台北講《楞嚴經》,那是第二遍了。香港同修聽了歡喜,邀請我到香港講《楞嚴經》,我在香港是講第三遍還是第四遍,有底子。

  《華嚴經》,我們八個同學聯名向李老師啟請,請他老人家講這部《華嚴經》。那個時候老師已經年歲大了,八十多歲,我們希望老師常住世,《華嚴經》沒講完,總不好意思走。這部經請他講,估計他會活到一百二十歲,他才能講完。給這麽一個大的題目給他,他也很高興,沒想到他講了一半,他就不講了,他就走了。我學《華嚴》,我在台中聽他講第一卷,我隻學一卷,第一卷我聽他怎麽開頭、怎麽講法,後麵我全會了。他在台中講,我在台北講。我講的進度比他快,因為他一個星期隻講一次,一個小時,他兩個小時有一個小時台語翻譯,所以一年隻能講到四十多個小時。我在台北講,一個星期講三次,一次一個半小時,沒有翻譯。所以我講一年等於老師在台中講四年半,我講兩年就等於他講九年,我的進度快。不過那個時候常常到外國去,到外國,我們這個經就得停下來,所以斷斷續續我記得好像前後講了十七年,斷斷續續。《八十華嚴》講了一半,《四十華嚴》也講了一半。我那個時候講,一個星期,兩次講《八十》,一次講《四十》。天天講,講好幾部經。反正同學來找我,我就答應。反正是練習,學講。平均一天最少兩個小時,一般三個小時、四個小時,天天不休息,樂此不疲。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都通,沒有學過的,能講,看看古人注解,行了。所以功力一定要用在一部上,我那個時候在台中,《楞嚴經》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專心在一部經上,這樣打下底子的。

  今天你要問我,這一切經裏頭哪一部經最好?我告訴你,就是我們現在用這本子,《大乘無量壽經》黃念祖老居士的《解》。剛才給諸位報告,他這裏麵引證一百九十三部經論注疏,內容太豐富了。這一部經真要學會了,什麽經都沒有問題了,一通一切通,而且這一部經決定得度。我自己求生極樂世界把握有了,然後再幫助別人。幫助別人,還是用這一部經,為什麽?它契機。其他經論對人未必能有幫助,也就是說,你真能放得下嗎?真能放下,行。如果你分別執著放不下,無論學哪個法門,你出不了六道輪回。這一點得心裏有數,出不了六道輪回,一轉世,隔陰之迷,前世學的東西忘得幹幹淨淨。尤其是你出不了六道輪回,肯定墮三惡道。你自己好好想想,五戒十善你做到沒有?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你做到沒有?你要做不到,你來生決定得不到人身。想到這個地方,才知道真的可怕。這一生在這個世間不長,縱然你活到一百歲,也一彈指,時間過得太快,你一事無成。學佛一事無成就是罪業,這個話怎麽說?我又沒有做錯事情。你沒有學成功,讓社會大眾看了,你看學佛,學了一輩子,後來還是這個樣子,把佛法形象破壞了,你有沒有罪過?學佛人活在世間,死了也要給世間人做個好樣子,那你就沒有罪過。你不能做個好樣子給社會大眾看,讓社會大眾來罵佛教,毀謗佛教,這就是你墮三途的業因,其他的不說了。如果你想多知道一點,你把《弟子規》翻一翻,你把《沙彌律儀》翻一翻,你做到幾條?你就曉得業因果報在哪裏,不要問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學佛的人要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曆代傳法的這些高僧大德。我們不談老師,現在心目當中有老師的人太少了。可是心目當中沒有老師,他什麽都學不會。為什麽?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老師不是要你對他誠敬、對他恭敬,那個老師不是好老師。可是老師能看得出你將來會不會有成就,那是什麽?看你有多少誠敬心在此地學習,跟你的成就一定是成正比例。

  我們再接著看,這三德秘藏,常是法身。「寂即解脫德」,解脫是自在,「塵勞永寂」。塵是指你的意識,你的分別妄想,像塵土那麽多,塵也是染汙,勞是你的辛苦,是從你肉身上說,也就是說這是身心,勞是身,塵是心,身心你都放下了,你的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前,你才自在。所以阿羅漢,法身沒證得,般若沒證得,解脫證得少分,他成就九次第定,把見思煩惱放下了,他斷掉了。「光即般若德,智光遍照故」。這個光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的智慧、他的慈悲周遍法界,遍一切塵,遍一切毛端。所以常寂光就是涅盤的三德,這三德叫如來秘藏。「等覺大士破盡四十一品無明」,這四十一品,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華嚴經》上所說的。「更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這是等覺,等覺菩薩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法身全顯,圓證三德,徹本心源,究竟清淨,證入常寂光土」。這個生相無明,此地是講習氣。無明是起心動念,初住菩薩已經破了,初住菩薩不起心、不動念,明心見性。

  這四十一個位次真有嗎?如果真有,那他還有分別、還有執著。他要不分別、不執著,哪來的四十一品?給諸位說,實報土裏麵,確實沒有分別,確實沒有執著,所以這個四十一品不能說它真有,你要說它真有,錯了。你也不能說它無,為什麽?雖然都證到實報土,每個人的程度還是不一樣。好像我們在學校念書,同班,程度不都是一樣的嗎?同一個年級,這個班上有四、五十個學生,考試的時候還是第一名到末後一名,還是不一樣,同班。實報土同班同學,考試還是不相等,這什麽緣故?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我們在華嚴會上講得很多,這事實真相。所以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知道有這麽回事情。但是究竟圓滿的法身佛能幹的事情,圓教初住菩薩都能幹,決定不遜色,你就知道是平等的。像《普門品》裏麵所說的,究竟的佛果、等覺菩薩,應化在十法界,應以什麽身得度就現什麽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隨眾生,《楞嚴經》上說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自己沒起心動念,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圓教初住菩薩剛剛破無明、證法身,他也一樣能做得到,應以什麽身得度,他就能現什麽身,應以佛身他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他就現菩薩身,一樣!一點差別都沒有,這個事實我們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清楚,不要有高下之分。

  十法界裏麵都是凡夫,四聖法界是外凡,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為什麽清淨?因為他們都是佛弟子,都是依照佛的經教在修行,佛教他怎麽做,他真能做到;佛教他不能做的,他絕對不會違犯,所以在樣子上很像佛,實際上不是。為什麽?他還用阿賴耶,妄心,他沒有用真心。用真心才是佛,用妄心不是真佛,所以天台大師說他們叫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這個我們懂!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以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天台大師叫他做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無始無明習氣是沒有法子斷的,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這個地方,古德講的無功用道,為什麽?不能起心動念,你想斷,這起心動念了,那就錯了,愈迷愈深。所以他什麽念頭都沒有,修行證果的念頭都沒有。他們的事,是感應,眾生有感,他們有應;換句話說,在應化當中提升自己的境界,那是什麽?破自己無始無明習氣,在應化裏頭。這個境界太微細了,這個境界我們沒法子想像。《華嚴》透了一點消息,那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透了一點消息。你看從初住往上,善財童子去參訪,完全表現在應化的事相上,這個要是不細心的話你體會不到。你在文字上看到是事,它有很深的道理在裏頭,這個道理是要你自己悟入,講不清楚的。你有真功夫,你入的境界就不一樣。

  昨天晚上有個同修給我看一片光碟,是外國人所做的實驗,做水的實驗。他們發現水有記憶,感到非常驚訝。這個信息我們看起來很正常,我們一點都不會驚訝,證明物質現象裏麵有受想行識。江本博士的實驗,水會看、會聽,見、聞;水懂得人的意思,知道人的意思,有反應,所以有覺知,這是性德,自性法爾如是。可是在六道裏麵所見到的,它迷了,六道、十法界它都在迷,它變成阿賴耶。變成阿賴耶,見聞覺知也變了,變成受想行識,就是《心經》裏麵講的五蘊。任何物質現象都是五蘊組成的,這是眾緣和合的。所以水,我們在那裏看到受想行識,它有感受,它有分別,想是分別;它有執著,行是執著;它有記憶,識是記憶,不過它沒有動物這麽明顯,用科學很微細去觀察,發現它有受想行識,這個跟大乘經上講的就完全一樣了。所以在大乘佛法說,整個宇宙包括虛空、自然現象,統統是有機體,是活的,它不是死的。物質裏頭有精神,精神裏頭有物質,在《華嚴經》上講得很多。所以對於物質環境不能糟蹋它,不能輕視它,要善待山河大地。你不善待它,它有記憶的話,它記恨!你破壞它,它也得破壞你,那個山搖一搖,你就受不了,所以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對待一切動物,對待花草樹木,對待山河大地,對待微塵,都要像對待佛菩薩一樣。自己謙卑,對它們禮敬,我們對它好,它對我們的回報就好。在什麽地方看見?在極樂世界,在華藏世界。

  你看諸佛的實報土,為什麽那麽美好?那個地方的人都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住的地方,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想想,哪一個人不學普賢?我們這個《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普賢菩薩十願第一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如來是自性。我們對於天地萬物要稱讚、要禮敬、要供養,我們認真修行就是對他們的供養。我們對他好,他對我們好。所以為什麽極樂世界那麽好?華藏世界那麽好?那就是那個地方的人都是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是大菩提心,把普賢十願做得圓圓滿滿。所以對自身來講,金剛不壞身,身體的相好,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什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居住的環境,無量無盡的美滿,一絲毫欠缺找不到,稱性的。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在實報土裏麵,已經法身全顯了,在常寂光土,那還有什麽話說?究竟圓滿。「圓證三德,徹本心源,究竟清淨」,這幾句話寫在這個地方,讓我們慢慢體會到常寂光土裏頭沒有形相,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就是惠能大師見性報告的五句話裏頭的前麵四句,沒現相。沒有形相,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他還起不起作用?我遇到一些人拿這個問題來問我。起作用。為什麽起作用?圓證三德,徹本心源,究竟清淨。能大師說的,第三句講的,「本自具足」,這是理。有這個理論做根據,我們就知道他起作用,眾生有感,他就起作用;眾生沒有感,他不起作用,感應道交。依然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雖然應量,示現教化無量無邊眾生,依然是法身全顯,圓證三德,徹本心源,究竟清淨。他在方便土,他在同居土,甚至於是在六道三途、阿鼻地獄,他依然是究竟清淨,絲毫不染。在那個地方,那要看眾生,現相說法都是眾生感,他自然的應。他這個應,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在哪裏應?他在常寂光裏頭應。凡夫看他所應的,就像我們看電視,凡夫看的是螢幕上現的色相,而他自己?他自己常住在常寂光當中,就是屏幕,沒有東西,什麽東西都沒有。我們慢慢去體會這個道理,這是什麽?法身佛,不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住實報莊嚴土,法身佛住常寂光淨土。雖住常寂光,還是一樣會應。自性是活的,自性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很多人怕一入常寂光,精神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那不是一切都空了?那這個地方我不願意去,就把他嚇倒了,不是的。這個境界我們永遠沒有法子理解,相信真有,真有大作用,不是有小作用。對它不要害怕,不要恐懼。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敬請常念阿彌陀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