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鸞大師《往生論注》曰: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中,雖行有優劣,莫不皆發無上菩提之心。此無上菩提之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我們就看到此地,這是一個小段。曇鸞大師,這是淨土三經一論為《往生論》做注解的一位大德,他是很多古大德認為應該是淨土宗的一位祖師。如果是祖師,他在善導之前,對於修學淨土、弘揚淨土有殊勝的貢獻。《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作的,天親菩薩他自己修學淨宗的心得報告,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是淨宗最主要的典籍,叫三經一論。現在是有五經一論,這兩種,一個是前清魏源居士,將「普賢行願品」最後的一卷附在三經後麵,成為四經;印光大師將《楞嚴經》的「大勢至圓通章」附在四經的後麵,就成為五經一論,五經是這麽來的。五經一論,經文都不長,所以把五經一論印成一本,也是一個小冊子,淨宗典籍全在其中。曇鸞大師在這個注解說,《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中,這是經裏麵說的,雖然行有優劣,行是說修行,這個修行就是念佛的功夫有淺深不同。功夫深的這是優,功夫深,能念到事一心、念到理一心,這個功夫深;劣的,這是講功夫成片。其實功夫成片也有優劣不等,但是最低限度總得要這句佛號能把煩惱伏住才行,伏不住就沒有功夫。能夠伏住,這是功夫最淺的,雖然最淺,它管用。臨終的時候還能伏得住,他就肯定往生。但是這裏麵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那都是「發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什麽叫菩提心?他說「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這句話很重要。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裏麵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這個願就是此地講的願作佛心,這個願重要!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幹什麽?是去作佛的,不是為別的,到那個地方去,是為了明心見性而去的。禪宗裏麵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禪宗之外,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不是以這個為目標?所以佛在大乘經裏麵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話是真的,因為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到最後都是明心見性。淨土宗也不例外,淨土宗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的,是帶業往生,沒開悟!到什麽時候開悟?到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之後準開悟,古人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是淨宗的殊勝。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要是不開悟、不見性,不算成就。唯獨淨宗隻要往生,往生品位再差,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有沒有開悟?沒開悟;可是雖沒有開悟,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裏麵告訴我們,「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這一個煩惱沒斷,沒開悟,到極樂世界何以有大徹大悟那樣的智慧、那樣的德能、那樣的受用,那是怎麽回事情?這個我們曉得,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你先沒有開悟不要緊,佛的智慧功德加持給你,所以你在西方世界的待遇,就跟七地菩薩沒有兩樣。這是難信之法,世尊在經典裏也常說,這個法門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隻有真正成佛,他才明了這個道理,等覺菩薩對這個道理都不十分透徹。這是法門深妙之處。
這個地方講「願作佛心」,願作佛心是什麽意思?底下解釋得好,「即是度眾生心」,四弘誓願裏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眾生談何容易?現在這個世間眾生苦,苦到極處,社會的動亂、自然災害的頻繁一個接一個,非常密集。諸位在媒體、在電視廣播裏你都可以看到,每天都有災難,而且這些災難好像一次比一次嚴重。今天這個地球上的居民,似乎沒有一個人有安全感,你說這個多恐怖,這是有史以來沒有過的。什麽原因?我們看看極樂世界,那個世界什麽災難都沒有,人身心健康,無量壽,金剛不壞身,這個意思就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生老病死的苦。那個地方生不是胎生,是化生,蓮花化生,沒有生老病死苦,無量壽,沒有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是佛經上講的八苦。這個世間的人,這六道凡夫,八苦交煎;極樂世界沒有,這八苦沒有,壞苦、行苦也沒有,所以叫極樂世界。生在那個地方的人,往生到那邊去的人,都有度眾生的心,都發過這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苦從哪裏來的?苦從迷惑來的,你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起心動念都是煩惱在做主。煩惱做主,那就叫你造業,起心動念是意在造業,言語、行為是身口在造業。造業,業有善、有不善,善業在三善道受報,惡業是三惡道受報,苦不堪言,永遠出不了六道輪回,這叫真苦。
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誰先發現六道的?不是釋迦牟尼佛,比釋迦牟尼佛至少還要早幾千年,古老的婆羅門發現的。婆羅門教就是現代的興都教,我跟他們有往來,我還參加他們的聚會。這些長老們告訴我,他們的教有一萬多年曆史,代代相傳,我相信,印度人不重視曆史。回想到我們中國,中國常說五千年曆史,這五千年是怎麽說法的?是有記載的,有文字記載的。文字是黃帝時候發明的,黃帝到我們現在是四千五百年,黃帝之前是神農,神農前麵有伏羲,傳說八卦是伏羲畫的。這個當中,神農到黃帝五百年,神農到伏羲也是五百年,就是一千年,在中國正式使用文字一千年前,已經開始有這些符號,這是出土的甲骨文能給我們做證明。所以中國有用符號記載的,確實可以能推到五千年。五千年之前,連這些符號都沒有,有沒有人類?當然有,而且聰明的人不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孔夫子是集大成而已。他老人家說的話非常誠懇,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是我們現代人應當要學習的,你從這個態度上看出他老人家的謙虛、恭敬。這兩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夫子一生他所學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不是自己的東西,自己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全是古聖先賢留下來的,他不過是用文字把它記載,流傳給後世。《論語》裏麵許多的話,我們相信都是千萬年前古聖先賢傳下來的。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清涼大師告訴我們,都是古佛所說的,他說世尊曾經講過,世尊說,他從來沒有將古佛所說的經上加一個字,比孔子的態度還要嚴謹。東西方的聖人給我們做榜樣。
我們現在常常就想要創造、要發明、要出人頭地,這個觀念是什麽?這個觀念是煩惱!貪、瞋、癡、慢、疑,這幾個字裏頭你看看他犯了多少個字?比不上古人那種謙讓。夫子溫良恭儉讓,決定不爭名不奪利,自己的見解跟古人見解一樣,說是古人說的,不說自己說的,這叫德行,積德。不好名聞利養,這是世出世間做學問、養德行基本的條件。所以普賢菩薩教我們,他教我們修學十個綱領,第一個「禮敬諸佛」;天主教的《玫瑰經》,總共十五段,第一段叫我們學習聖母瑪利亞的謙卑;我們中國《禮記》,諸位翻開來,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世出世間的聖人教我們從哪裏學起?從謙卑學起。中國人講禮,禮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謙卑、尊重別人,這叫禮。自己得做出來,讓別人看到、接觸到有所感動,來向你學習,這才叫度眾生。世出世間聖人,度就是教化人、教導人,怎麽教法?先要做到,身行、言教。身行放在第一,就是身教,我要把它做到。別人看見了,想跟我們學,他發些問題,你再以言語教導他。一定是先把它做到。
我們要幫助眾生這一生做到究竟圓滿,這就難了,我們自己想做到圓滿都不容易,何況是別人?可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開了一個方便法門,就是淨土法門。這個法門怎麽修?你看,「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阿彌陀佛他在西方國土,這個國土是他建立的,我們能相信嗎?如果你能稍稍契入大乘你就會相信,什麽道理?一切法從心想生。將來在這部經裏麵我們也能看到,這裏頭講的有西方極樂世界的曆史,這個世界怎麽成就的,講到那個地方我們再給大家做詳細報告。我們了解曆史,對阿彌陀佛就生感恩的心,他建立西方世界,接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刹土當中的六道眾生。四聖法界的人好度,六道眾生不好度,他煩惱不能斷。接引這些眾生到極樂世界去,用現在的話,移民。這個地方學習的環境不好,障緣很多,極樂世界是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那個地方的學習條件是樣樣都具足。有好老師、好環境、好同學,在那個環境當中,不知不覺我們的煩惱習氣都能夠淘汰掉,這是非常難得,非常殊勝。「有佛國土」,我們這個世界上沒佛。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間很短,從出生到入滅八十年,從開悟到教學四十九年。他三十歲開悟的,教學是從三十歲開始,七十九歲走的,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阿彌陀佛在那個世界是常住,眾生無量壽,佛也無量壽。不但阿彌陀佛在那裏教化,十方諸佛常常到那個地方去講經教學,阿彌陀佛開學校,十方諸佛到那裏是以教授的身分、以老師的身分到那個地方。阿彌陀佛也有兩個助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他兩個助手,一個主持行門,一個主持解門;大勢至菩薩主持解門,講經教學,觀世音菩薩主持的是行門,指導你怎樣實修,我們講真幹。所以進步就非常快速,這是我們為什麽要選擇這個法門。選擇其他法門不行嗎?真的不行,就是我們煩惱習氣放不下,才選擇這個法門。
我們接著再看,「是故願生彼安樂淨土者,要發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這個話我們要好好記住,聽說那個國土太好,我沒有發度眾生的心,我隻是這個世間太苦,我去享樂,那個世界太好了,非常羨慕,這樣能不能去?去不成,跟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跟所有往生極樂世界人的願望也不相應,所以你去不了。這是說彌陀十九願重要,比什麽都重要,不能小看;十八願是十念必生,十九願是發菩提心。菩提心,什麽叫菩提心?《觀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菩提心有三個意思,第一是至誠心,是菩提心之體,真誠。第二個是深心,深淺的深。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我們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這三個是自受用的菩提心。換句話說,自己日常修行,也就是說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要用清淨平等覺心,這自受用。第三個是對人,我們用什麽心對人?回向發願心。回向發願就是大慈大悲,幫助一切眾生認識淨土、了解淨土,也跟我們一樣發心求生淨土,這叫回向發願心。這三心是一個心,不是講有三個,是一個心,一心。一心的體,一心的用,用又分兩種,自受用跟他受用。凡是修淨土的人,要不是這三種心,他佛號念得再好也去不了,這是要記住的。這裏講得很清楚,如果不發菩提心是不得往生,可見發心重要。蕅益大師講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相不相信淨土?你是不是發菩提心?你隻要相信淨土,發菩提心,你決定得生。念佛功夫淺深,那是你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品位高下不一樣,念佛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一點的品位就低。這兩樣哪一樣重要?發心重要。真正發心,古大德告訴我們,你一天修十念法就行。一生不間斷,每天早晚,早晨起來是念十聲佛號,晚上睡覺念十聲佛號,天天不間斷,一生不間斷,都是淨念相繼。你看,這個法門多容易、多簡單,真的是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
再看底下一段,「又《安樂集》曰,依天親《淨土論》」,就是《往生論》,這裏麵說,「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有其二義」,這把無上菩提就講得更清楚,「先須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這三種相違法是障礙你發菩提心,你隻要有這個心,你菩提心發不出來,所以你要把它離開,你要把它放下。「二者,須知三種順菩提門法」,還有三種隨順菩提門的方法。下麵講,「何等為三,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這是頭一條。換句話說,你求自樂,你貪求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你執著這個身體、這個身相是我,放不下,你菩提心就發不出來,菩提心必須忘我。《金剛經》上佛講的四句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菩提心就發起來了。
所以我執是嚴重的障礙,起心動念都想到我,這個事情很麻煩。能不能把念頭轉一轉,起心動念都想人,想別人、想社會,想這些苦難眾生,我們怎樣去幫助他們?你說我沒有能力幫助他們,那是假的,那你完全錯了。我用什麽能力?我隻要學好,學好樣子、做好樣子就是幫助社會,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眾生求自樂,我不求自樂;眾生念念為我,我念念為別人。做得到,不是做不到,這要智慧,有智慧的人就做到。沒有智慧的人,自私自利,搞名聞利養,貪圖享受五欲六塵,離不開貪瞋癡慢,這樣的人出不了六道輪回,縱然是念佛也不能往生,他跟佛結個緣,結了善緣,這一生不能往生。所以這是先決條件,生活一切隨緣,絕不計較。
第二「依慈悲門」,這個門是法門,就是修行的方法,「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末後這句話重要,不能叫眾生心不安,叫眾生心不安,這個與菩提心相違背。這就是拔苦的心,看到眾生有苦難要幫忙他。最大的苦是什麽?心情不安,這很痛苦,妄念太多,患得患失。我們看看像這種情形在這個社會上多不多?到處都是。尤其在近代這個社會,倫理、道德、因果的教學沒有了,人學會什麽?學會貪婪,欲海無邊。那個貪心膨脹,膨脹到最後,佛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貪心跟水有感應,海水上漲,把地球表麵的陸地全部淹掉,這是貪心膨脹最後的結果。我們在美國看到,他們畫的將來世界的地圖,南北極的冰完全融化,科學家告訴我們,海水會上升五十米,現在海拔五十米以下的全都淹掉。科學家知道,也認為很有可能,沒有法子解決這個問題。地球溫度不斷在上升,溫度上升是屬於瞋恚,海水上漲屬於貪婪,這是地球上大災難。怎麽來的?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貪瞋癡慢造出來的。心裏麵貢高傲慢不平,這個造成地震,愚癡造成風災。有沒有道理?有道理。
佛經上講的道理太深了,很難得,現在科學家把它證明了,現在有科學的根據。大乘佛法裏麵講,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是活的,整個宇宙是活的。從什麽地方講起?佛法講一微塵,一微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原子、電子、基本粒子,這是物質裏頭最小的。物質是色,色的後麵受想行識,佛家講五蘊。即使一個粒子,比原子、電子還小,我們身體就是一堆這些粒子組成的,每個粒子都有受想行識,佛法裏麵講阿賴耶。法相宗講,宇宙之間什麽也沒有,就是識,這叫唯識,這是真的。識是什麽?識是物質、精神混合的東西。你說我們人,大家容易明白,我們的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它有感受,它有接受的能力,第六識是思想、分別,第七識是執著,阿賴耶是記憶,就像記憶的倉庫一樣。這些年日本江本勝博士發現,水,他做了十幾年的實驗,水是礦物,水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它有反應,這個說明了水是有機體。最近又有個信息,同學們下載給我,我才看了一遍,一遍不行,總得看個十幾遍,印象才能深刻。說水還有記憶,記憶就是阿賴耶識,這就證明了,基本的粒子裏頭具足色受想行識。整個宇宙是活的,任何物質現象都是基本粒子組合的,每個基本粒子裏頭都具足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它的作用,這是心法。
那麽我們要想到,我們這個身體是多少個原子、電子組成的?這個數目要去問科學家,數目太大了。每個原子、每個粒子統統有色受想行識,組成這個人,整個也是一個色受想行識,分到最微細的,還是色受想行識。有受想行識,我們的起心動念,山河大地知道、樹木花草知道、自然現象知道,我們起個善念,它有善的回應,起個惡念它就有不善的回應。今天我們地球上居民,起的念頭都是貪瞋癡慢疑,都是損人利己,所以地球上災難多。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麽那麽好?那個地方的居民,天天阿彌陀佛在教化,一切諸佛菩薩都到那裏去教學,所以那個地方的人,沒有一個人有惡念,更沒有一個人有不善的行為。所以它信息好,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統統都好,沒有一樣不好,這就是大經上講的境隨心轉。我們同學當中也有人真的拜佛求福,問這災難來的時候用什麽方法來化解災難?聽說佛菩薩的指示四個字,講經教學。你說有沒有道理?原來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講經教學,沒有中斷。
這是我們前幾年在湯池做的實驗,證明什麽?人民是教得好的。隻要人的念頭轉了,不再造惡,念念與性德相應。在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能與孝道相應,與五倫相應、五常相應、四維八德相應,智慧的教育,慈悲的教育,這個世界上什麽災難都沒有。你個人呢?你個人什麽病痛也沒有了,年歲年年增長,可是年年健康,決定不會衰老。什麽原因?相隨心轉,你的心善良,道理在此地。境隨心轉,環境,我們大環境是地球,再往外麵,大環境是我們太陽係、銀河係,都是我們生活環境,念頭好全都好,念頭不好都會出事情。這個星球要脫離軌道了,那真叫大災難,那就不是小災難。能不能叫星球不脫離軌道?能,隻要回歸到倫理道德,就不會出問題。這都是真的,你得相信,你要相信老人言才行。佛菩薩是老人,孔子、孟子是老人,他們不騙人,為什麽?他們名聞利養什麽都不要。尤其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你看他生活多簡單,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名聞利養邊都不沾,他為什麽要騙你?沒有理由。你相信,你有福,你依教奉行,你就超越,你靈性提升了。所以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看下麵第三,「三者方便門,憐湣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後頭是一個總結,「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我們世間人好名,希望別人恭敬供養,這個念頭不能有。為什麽?自性裏頭沒有,自性是清淨的,一塵不染的,你有這個東西,你清淨心得不到;清淨心得不到,平等心就得不到。給諸位說,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這是三個人,清淨心是阿羅漢,平等心是菩薩,覺就是佛,成佛了。心沒有得到清淨,那是凡夫,他還要搞六道輪回。別人毀謗你生不生氣?你一生氣,心就不清淨。別人讚歎你歡不歡喜?一高興,心又不清淨了。所以在順境裏麵沒有貪戀的心,逆境裏頭沒有怨恨的心,你的心才會清淨,你叫真修行,不會被境界轉動。在生活當中修,在工作裏麵修,在處事待人接物裏頭修,人人都是佛菩薩,處處都是佛道場,你怎麽不成佛?你肯定成就。我們過去學《華嚴經》,善財童子怎麽成就的?就是這樣成就的,這個要學,真了不起。哪裏是道場?無處不是道場。哪裏是佛菩薩?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都是幫助你提升,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所以大乘教裏,祖師大德常常問人,問學生,你會嗎?會就成功了。
我們在此地互相學習的時間很久了,我常常用電視,我們這個電視屏幕,你要是會,天天看電視都成佛。電視給我們呈現的是什麽?空有不二。電視屏幕是空,什麽都沒有,電視裏頻道是有,頻道跟螢幕沒有辦法分,不二。它是兩樁事情,屏幕是屏幕,裏麵色相是色相,是兩樁事情,可是頻道一展開的時候,頻道現出這個色相,你能分得開嗎?分不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那不就是《心經》嗎?所以你會看,會看是在修行,是入不二法門,能入不二法門就成佛。不要為境界所轉,你才能轉境界,《楞嚴經》上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們的生活,從早到晚都是境界,要在境界裏頭做得了主,不被境界所轉。順境,你就起貪心,生歡喜心、高興,錯了;逆境,你就生怨恨、生報複,錯了。為什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現相,佛講是假的,為什麽是假的?它刹那刹那在變化,永遠不停,而且從來不會有兩個樣子是相同的,刹那刹那在變。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個成形就是我們現在講基本粒子,每一念都在製造基本粒子,而粒子裏麵有受想行識,形皆有識。這是把這個宇宙萬物的源頭說出來,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你自然在所有境界裏頭就不會動心。不會起心動念,這是佛境界;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境界;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境界;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這是六道眾生的境界。
我們怎樣向上提升?從六道凡夫提升到阿羅漢,心清淨了;提升到菩薩,心平等了;提升到佛,是大徹大悟,覺了。這是學佛,你所得到的是永恒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是假的,釋迦牟尼佛的話是假的,怎麽能傳二千五百多年?世尊說得很詳細,他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現在還沒有過三千年,後麵還有九千年。所以世界末日,世界不會有末日,這個地球會存在。但是人能不能存在?這個就很難說。地球會存在,人不會在這個世界上完全消滅的,不可能。世界上雖有災難,人有一部分不在了,還有一部分會存在這個世間。縱然釋迦牟尼佛法滅了,《法滅盡經》裏麵說得很清楚,這個世界還存在。釋迦牟尼佛法運沒有了,地藏王菩薩代替佛教化眾生。用什麽方法教?教孝。地藏菩薩是孝子,《地藏經》裏所講的是孝親尊師,就這兩樣東西就能夠救眾生,就能夠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孝親尊師。一直等到底下一尊佛出世,第五尊佛彌勒菩薩到這個世間來作佛,那個時候佛法又興旺起來。所以這個世界是相續的,世界不會消失。現在這個世間人很多說世界末日,那不是末日,世界有災難是真的。所以經教要學,這裏麵確實不僅僅是有最高的哲學,我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給我介紹,佛經是最高的哲學。我們學了這麽多年,我從學佛到今年五十九年,明年六十年,一甲子,我發現佛經裏頭不但有高等哲學,裏頭有高等科學,現代的科學跟哲學都不能跟佛經比。非常可惜的,是這些科學家、哲學家沒有接觸到佛法,為什麽沒有接觸?這裏頭有個大誤會,認為它是宗教,認為它是迷信,不願意去接觸它。這個損失很大,他們如果要一接觸,我相信對他們的研究會大幅度提升。你說現在發現的,科學家說過了,水會有記憶,這個科學如果真的證明了,把現代的物理學就完全要改觀。這個發現,你看佛經裏頭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講得很詳細,你現在才發現,落後了三千年。
這三種相違背的,我們要知道遠離,第一個「遠離我心貪著自身」,第二個「遠離無安眾生心」,第三個「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這是念佛求生淨土基本的條件,如果我們犯了這個,到臨終不能往生,可不能怪法門不靈,那就錯了;怪你自己,你自己起心動念不相應。下麵講順菩提門。「順菩提門者,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下麵也說「何等為三」,第一個是「無染清淨心」。清淨心就是沒有染汙,染汙心就不清淨。什麽東西染汙?我們講粗一點,我都不用佛經,因為佛經太深,也不好懂。但是佛經才是真的管用,因為它說的是標準,我說的標準比它低一點,我常常講十六個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癡慢。這是什麽境界?這是到佛的門口,沒進門,這個要知道,這到門口。到門口,再向上提升一步就進門,這三種順菩提心你就可能做到。所以我講的就是前方便,是我們現在天天要幹的,天天要練習、要努力。積極的去做,就是起心動念別想自己,起心動念的時候想別人。我常常教人,想兩樁事情,釋迦如來正法久住,我們要報佛恩;第二個要想苦難眾生,我們怎樣去幫助他,這個幫助他,就是佛菩薩講的講經教學,這就是幫助他,這真的幫助。
從這個地方我們深深體會到,宗教教育太重要了。每個宗教的經典,真的都是寶,裏麵講的是什麽?無不是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全都講這個內容,隻要我們互相學習你就明了了。古時候交通不方便,不要說得太久,我們在抗戰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中國的土地還是很落後,那時候很落後,交通很不方便,旅行都是步行,沒有車輛。旅行,交通工具最方便的是小船,風船、帆船。抗戰八年我走了十個省,差不多也走了有兩萬多裏路,兩隻腿走的。資訊沒有,所以多少人住在一個村莊,連城都沒進去過,老死不相往來,是那樣的社會環境,跟現在不一樣。現在交通方便,高速公路開了,車輛多了,資訊發達了,全世界哪裏出了一點事情立刻就知道。所以佛在以前封閉的社會,這佛經上說的,應以什麽身得度就現什麽身,佛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區現身說法,現不同的身,其實是一樁事情。現在社會改變了,整個地球變成地球村,真的,你看環繞地球一周,兩天,是這麽個狀況。在這種狀況之下,諸佛菩薩、一切眾神,過去在各個地方傳教,現在也要把它融會成一體,要不然他就打架,他就分別執著了。所以宗教要團結,宗教要變成一家。知道,宗教裏麵講一個真神,一個真神在過去無量無邊的化身、分身,現在地球變成一家,那些分身也要變成一個身,才不至於產生對立,不至於產生矛盾,不至於產生衝突,社會就安定了。這是我們當前迫切需要的一個大工作,一定要把它做好,要認真的來搞宗教教育。也就是搞倫理教育,倫理是講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道德是怎樣把這些關係處好,這是道德;因果是更重要,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一點都不假。另外有少數人,就是佛法裏麵講上根人、上上根人,他希望往上提升,宗教裏頭有科學、有哲學,幫助他向上提升。
「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安樂故」,不為自身求安樂,給諸位同學說,真安樂;為自身求安樂,那是叫真有煩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麽?有我,有我就有煩惱,就有貪瞋癡慢;不為自身,無我,無我就沒有煩惱。這是佛法裏頭一個關口。我們沒有辦法做到無我,所以我教人從放下自私自利下手。這還是有我,我把自私自利放下,我起心動念想別人,不想自己;我沒有放下,我放下才是真正入佛法。所以我說我隻帶人到門口。「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即違菩提門,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菩提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往生論》上說的。這句話,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說了一句,跟這個意思完全相同,他是另外一種說法,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自性,一切眾生自性裏麵有圓滿的智慧,這個智慧為什麽透不出來?因為我們現在的心有汙染,它透不出來,如果心清淨,智慧就透出來。菩提是智慧,隻要你沒有汙染的話,智慧就透出來,自性裏頭本有的,不是學來的,也不是修來的,是自性裏本來就有。不但有智慧,而且有德能、有相好,樣樣具足,你什麽都不要求,你隻要把這些障礙排除掉,統統放下,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部現前。什麽樣子?你看看極樂世界,你看看華藏世界,就是那個樣子。哪要這麽辛苦?這個地方生活太苦了。到西方極樂世界,金銀財寶你不要了,為什麽?黃金人家是鋪地的,你要它幹什麽?這些珠寶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建築材料,蓋房子,做磚牆的。我們這個世間大家很稀奇,是什麽?太少了。到那個地方就太多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要它幹什麽?我們這個世界上講,最寶貴的是什麽?是空氣,人五分鍾沒有空氣就不能活命。誰貪空氣?什麽人會把空氣拿去儲藏起來當寶貝?它比金銀財寶更重要。那就是西方世界的資源太豐富了,你一接觸之後你什麽都不想,你還感覺得這些東西累贅、麻煩,要這個幹什麽!所以清淨心生智慧。
第二「安清淨心」。安與清淨心相應,心安身安,也要幫助一切眾生身心安穩。我們念著自己,也得念著別人,我們自己想得到,也得幫助別人得到。怎樣安?放下就安,你要不放下,你永遠身心不能安穩。放下五欲六塵,這是外麵,外麵境界要放下,內裏麵放下貪瞋癡慢,心就安了。活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不攀緣,什麽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生活得多快樂、多自在。佛教我們隨緣不攀緣,攀緣是自己一定要想怎樣怎樣,那你就有苦;恒順眾生,隨喜功德,這裏頭就有快樂。「為拔一切眾生苦故」,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要做樣子給人看,身行,身要做到,言教。所以我們看到,古今中外大聖大賢,他們一生選擇什麽行業?教學,教書。古時候的讀書人,他從事的行業就是教學。考取功名他就去做官,考不取都從事於教學工作。那個時代,教學的雖然很清苦,叫窮秀才,非常辛苦,物質生活條件很差,但是社會地位很高。為什麽?他照顧下一代,他身體力行。像我們現在講的《弟子規》他都做到,《感應篇》他都做到,你們看看《了凡四訓》裏麵所說的,你就曉得。他真做到,他是社會上很好的榜樣,知足常樂,給社會造成很好的風氣,人沒有貪心,社會就會安定,這個地區就不會有災難。所以這些人雖然看不出什麽,他實際上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第二個被社會尊重的人就是醫生。中國古時候,一個是教書的,叫夫子,古時候叫夫子,就是老師,另外一個就是醫生,大夫,這是被人尊重的。醫生幫人醫病是不要錢的,他是救命的,怎麽能要錢?病醫好了,看你家的環境,送一點禮報酬他,他不會主動問你要的。你家環境好的多送一點,環境差的少送一點,實在很困難的,醫生連醫藥都布施,所以受人尊敬。不像現在,現在是唯利是圖,我聽說醫院,病重的人在門外,沒有錢的時候都不治。這跟從前古時候的醫道差別就太大了,現在有醫沒道,從前有醫有道。現在還有一個,做老師的聽說開補習班很賺錢,學校課講一半不講了,留著是你一定上我補習班,我再把那一半補出來,那要錢,開學店。所以這個世間怎麽會沒有災難?連這兩種人都保不住,都被嚴重染汙了。在從前,這兩種人沒染汙,真是清淨,受人尊敬。
所以社會的動亂、災難頻繁,是有道理、有原因的,這些原因我們應當把它找出來,如何把原因消除,這個世間就會得到安定。一切都要從自己做起,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要求別人,求別人絕對做不到,你會失望,要從自己做起。自己認真去做,會有效果,真幹就有效果。從我們一身影響一家,從一家影響你的親戚朋友、鄰裏鄉黨。我們在澳洲辦了個很小的,規模很小的一個淨宗學院,十年了。十年,初步的成就做出來了,影響了這個城市,這個城市十萬人,小城,把這個小城的風氣帶好了。天天做,做了十年。今年我們就想到我們要做多元文化,團結宗教。怎麽做法?從我家做起。我們是佛教,我聘請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父、伊斯蘭教的阿訇,正式聘請他做我們的教授,請他給我們講《古蘭經》、講《新舊約》。我還請了猶太教的一個長老,他答應我了,我請他給我講猶太教裏頭六百條戒律。我們學佛教的經典,我們也學其他宗教的經典,這樣子誤會就化解,對立沒有了,衝突沒有了,這是化解衝突的根本辦法。我相信我們這一個學院在做,做上個兩、三年,我們都學得不錯了,我相信其他宗教都會受感動。我們學他的東西,他的東西我們知道,我們佛教他不知道,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相信他們將來都要這樣學習。這個風氣一開,好了,世界宗教是一家,對於化解衝突、幫助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會有很大幫助。所以宗教場所,佛教的寺院庵堂,其他宗教一些教堂,天天要講經,要講道,天天同修們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心得,這個風氣開起來好!我們現在用媒體、用網路、用衛星播出去,跟全世界有緣的同學們共同分享。什麽是有緣人?肯打開頻道來聽的都是有緣人。
第三,「樂清淨心」,這個字也可以念「要」,它有兩個音,念「要」是愛好的意思,念「樂」是快樂的意思,「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菩提是畢竟常樂處,若不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者,則違菩提門」。要有這個心,愛好、歡喜,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就是一切苦統統離,永遠不會再有。這個心大,這是佛菩薩的心,佛菩薩普度一切眾生的心。你在六道裏麵,縱然教導你、幫助你努力修善,你生天。善有大小不一樣,了凡先生在家庭四訓裏麵講善講了八種,講得很詳細。果報不相同,有得人間富貴,有得欲界,欲界有六層天,福報不一樣,向上去還有色界天,還有無色界天,享天福,人間沒法子跟他相比。究不究竟?不究竟,為什麽?六道裏麵都有壽命。壽命最長的是無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佛告訴我們,那個地方人的壽命八萬大劫。一個大劫是這一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那是多長的時間!天文數字,那麽長的壽命。八萬大劫也就是我們這個星係,這個太陽係成住壞空八萬次。可是八萬次會到,到的時候怎麽樣?到的時候你就往下墮落,你出不了輪回,那你不善的業又現前,不曉得墮到哪裏去。所以這不究竟。
真正能夠幫助你超越六道輪回,你生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淨土,壽命很長,可是不能見性。不能回歸自性,還是痛苦!可是六道裏麵這些苦他全沒有,這些三苦、八苦他們完全沒有。他也不能說得究竟樂,究竟樂一定要幫他成佛,也就是幫助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問題才真解決。可是這樁事情談何容易!淨宗法門就殊勝,你一生就可以成就。他不必一個階層一個階層向上提升,太痛苦、太麻煩了,就在這一生,在人道裏麵就超越了;不必通過欲界六層天、色界十八層天,不需要,在人間就出去了,叫橫超,一生就能夠得到。這是說這些佛菩薩「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攝取眾生生彼國土」,這個彼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的,一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說了很多經,說了很多理論、很多方法,為什麽?眾生根性不一樣。就像吃東西一樣,口味不相同,有人喜歡吃甜的,有人喜歡吃辣的,佛是大開方便之門,你想什麽他就幫助你什麽,真難得!可是究竟門,這一門是讓你得究竟樂。
這部經,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你就明白這個道理。不是講一次,從翻譯的經典來看,至少他講三次。為什麽?要一次,那原本是一部經,縱然很多翻譯,一定大同小異,沒有太大的出入。可是這部經五種翻譯本出入太大,所以古大德的判斷是至少講三次。我們曉得,這部經在中國翻譯是最多的,一共有十二次翻譯,還有七種失傳,找不到了。在《大藏經》裏有記載,有經題,有記載,但是書找不到了。如果找到,還可能看到跟現在這五種本子不同的地方,出入很大的地方,那就是不止三次。為什麽?我們懂這個意思就曉得了,是佛攝取眾生,也就是幫助阿彌陀佛招生。好像阿彌陀佛是個校長,學校設在那裏,十方諸佛都是替阿彌陀佛招生的,要想一生真正圓滿成就,到那個地方去。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學校,人家設備很好,一切齊全。你不能到那裏去就不走了,那成什麽話!那是學校,那不是你的家。你想那是我的老家,我去了之後永遠不離開,有這個念頭去不了,它不收你。一定是去上學,學出來之後要到十法界,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刹土的六道裏頭去幫助眾生,去教學。在那裏要培訓,一定培訓你證得無上菩提,也就是究竟的佛果,然後你才離開,你才到各處去教化眾生。那個時候,你真的把家找到了,家在哪裏?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家。所有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你自然會把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幫助他回歸自性。
回歸自性,會不會對自己有影響?給諸位說,毫無影響,為什麽?他真的覺悟了,他不染汙了。我們今天有影響,功夫不夠的話,境界現前敵不過。你說倫理教育、道德教育不錯了,可是遇到高名厚利把握不住,明知故犯,他還起貪心。不容易!真的覺悟了,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高名,叫你做總統,你要不要去做?不幹。古時候叫你做皇帝,逃得遠遠的。為什麽?因為他懂因果,知道這個位子不好幹,你要是做不好,你將來有惡報,你在這個職位上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好也沒有功,為什麽?你應該要做的;做不好,你一定會墮落,不是容易事情。厚利,你有沒有那麽大的福報?你要沒有那個福報,財富來了災難就來了,沒有那麽大的福。福是你前世修的,這個自己一定要知道,不應該得的決定不要去求;人家給你,你都不能要,給你那是禍害,你敢要嗎?這個有智慧,懂因果,名聞利養放在前頭如如不動,不會起心動念,這就對了。
最近有個同學送給我一本書,是羅馬凱撒派了一支軍隊,十多萬人侵略中國。你看從羅馬,那個時候是走路,有騎兵,但不是十萬人完全是騎馬的,所以他們騎馬換著騎,一半走路一半騎馬。你想想看從羅馬到中國,還要翻過叢林,還要經過大沙漠,你說那多辛苦。所以十萬人到中國來,就差不多病的病、死的死,一大半就沒有了,打了幾次仗也死了不少人。所以到中國,人就不多了,最後全軍覆沒,都死在中國甘肅,這個書報告這個故事。這些人靈魂不散,它那個軍團還在,那是鬼,不是人了,苦不堪言,苦死了。遇到個菩薩,菩薩可憐他們,每個初一、十五送一點東西給他們吃,布施給他們。告訴他們,中國不是你們的地方,你來幹什麽?這句話意思很重!你命裏沒有這塊土地,你到這個地方來,所以你全軍覆沒,不是你的。這就說明,用戰爭的手段打得的,還是你命裏有的,你說你冤不冤枉?我立刻就聯想到日本人侵略中國,打了八年,最後投降。中國不是他的,他沒有這個福報!才曉得古人講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裏沒有的,用什麽方法你都奪不來,都得不到;命裏有的,你不用方法,到時候它就來了。求什麽?不需要求,心就定了,好好的修德。你真的想求,求財富、求功名、求富貴,「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教我們怎麽求?布施。你想得財富,修財布施,愈施愈多;你想聰明智慧,修法布施;你想健康長壽,修無畏布施。
我年輕的時候命很苦,看相算命說我的財庫空空,什麽樣的命?乞丐的命,貧賤到極處,賤是沒有地位,貧是沒有財富。學了佛,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我,教我修,過去世沒修,現在修還來得及,那時候二十幾歲。怎麽修法?就修三種布施。我跟他老人家說,我沒有錢,我那時候一個月隻賺幾十塊錢,勉強過生活,哪有錢布施?他問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可以,行。一塊錢可不可以?還勉強,也行。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真幹。我是真聽話,就從這裏認真去修,真有效果,收入以後就一年比一年好。好了怎麽樣?都布施,改造了一生命運!我的壽命隻有四十五歲,我今年到八十四歲了,多活了四十歲,我一點都不喜歡。多活來幹什麽?多替眾生做事,不為自己,活得很自在,活得很幸福;為自己,早就完了。我有兩個同學,同年,命運相同,同年,也都出家了,沒發心,沒有發心去度眾生。我是老師教我發這個心,章嘉大師教的,李老師成就的。四十五歲那年,我記得是二、三月,法融法師走了,五月明演走了,七月我生病了,我就知道我到了。我也沒有求長壽,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以後再沒生病。真的,不是假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理如法的求,沒有一樣不感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