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七集) 2010/4/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07

(2010-11-17 09:10:32) 下一個

http://ft.amtb.tw/dv.php?sn=02-039-0007&lang=zh_CN#a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經本第六麵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於是先師會本問世以來,不脛而走」,從這句看起。黃老說夏老會集的這個本子,印出來之後很快的就流通出去,所以不脛而走。「脛」就是小腿,「不脛」是雖然它沒有腿,它走得很快,傳播得很快,意思是傳播得很快,這是當時的現象。因為社會的不安定,中日戰爭起來,這是戰前的事情,山東這一帶也是被日本人占領,所以夏蓮老弘法的工作當然就受到阻礙。社會一直到現在都不穩定,全國解放之後又經曆許多災難,這個他後麵都講到。改革開放以後才算是安定,宗教的活動漸漸恢複。所以夏老居士告訴黃念祖,說他的這個會集本將來是從海外傳到中國來的。夏老講這些話,同學們聽到都不以為然,感到很奇怪。到以後,這幾十年過去,果然如是,由此可知,法運的興衰,老人已經看得非常清楚。所以,當年最初印的本子不多。前麵提過,慈舟法師在濟南講這個會集本,我前麵跟諸位報告,那會集本大概還沒有定稿,老人修訂過十次。慈舟法師用的本子不是最後修訂的,不是定本,因為他的科判我看到了。老人用的本子,會集本,全經一共分為三十七品,也許就是用「三十七道品」這個意思,三十七品,這個科判我手上有一本。這就不是我們現在用的本子,現在這是最後的定本,一共分為四十八品。可是,慈舟法師對這個大經,算是最先開的先例,把科判加到後麵。我依據他老人家的科判,用現在這個本子,做了更詳細的科判,分得很細,我們有科會,科跟經會在一起。這個科會的本子流通,流通量也很大,應該我們此地有,沒有摺疊的本子,有裝訂的本子,有科會。還有一本,跟李老的眉注合印在一起,科會跟眉注合刊本,這個本子也印得很多,可以做為學習研究這個大經的幫助。


  「佛界尊宿多以會本文簡義豐」,文字確實比過去原譯本跟兩種會集本要簡單多了,容易多了,而且意思非常圓滿。前麵兩種譯本缺失的,夏老全部都把它補過來,這是很難得。「詞暢理圓」,理圓滿沒有欠缺,文字非常通暢,讓你看到很舒服。「講說讚揚,流播中外」,用這個本子講《無量壽經》的,講述、讚歎、宣揚,流播中外這個工作我們是很努力的在做,什麽時候開始?李炳老往生之後。在他老人家在世之時,我們想做,老師不同意,說這個本子有爭議,就是佛門確實有些障礙。我那個時候想講,老師說不行,你年歲太輕,分量不夠,如果講這個經,別人對你批評,你招架不住。所以我就把這個,那個時候印了一千本,我記得是韓館長五十歲生日,我們想講這個經給她祝壽,李老師不同意,我們就改講《楞嚴經》,這個大家沒話說。這個爭議多半都是出自於嫉妒障礙,這個事情自古以來就不能避免。我們現在生在末法時期,無論在德行、在智慧都比不上古人,連他們都遇到這麽多困難。你看這個會集本,前幾年大陸上提出反對的聲音,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聲音沒有了,因為國家宗教局肯定了,大家沒有話說。所以我們曉得,念公注這本經不容易,非常的艱難,我們要曉得這個事實真相。


  「見者聞者,歡喜信受,持誦印行,絡繹不絕」,這幾句話是真的。李炳老往生之後,那個時候我在美國,在美國發起印這部經典。因為這個會集本,李老師手上隻有這一本,講解的時候他做了眉注,自己用毛筆寫的,小楷行書,寫得非常好。他老人家把這個本子給我,我手上保存這麽多年,沒人看見過。老人往生,我就把這個本子拿出來,發心印一萬部流通,做為紀念老師往生。這個本子大家看了之後,真的,像此地所講的「見者聞者,歡喜信受」,持誦印行接著來。所以這個本子現在流通在全世界,分量是很大,我們過去講過十遍,光碟也流通得很廣。


  底下說,「近且蒙海外佛學界收入新印之續藏」。這是有這個意思,一直到現在還不能實現。海外這麽多年印藏經不少,但是沒有把這部經收在《續藏》裏頭,這是等待我們將來努力,我們一定會做到的。「行見大經光明,常照世間」,這些都是實話,「昔賢會集之勝願,幸告圓成」。過去許許多多人都想到《無量壽經》應當要做會集本,要做一個標準的本子來流通。王龍舒做過,魏默深做過,但是都有遺憾,都有缺點。所以夏老第三次做這個工作,過去人這些缺失他都能夠圓滿的把它修正過來,成為這樣子如黃念老所說的「文簡義豐,詞暢理圓」,像梅光羲居士所說的「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稀有難逢的因緣!他這裏講,「無量壽經之善本」,最完美的本子,「於茲慶現,此實為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不能夠等閑視之,我們要有這個認識。我們今天有幸遇到這個會集本,也是稀有難逢的大事因緣,我們遇到了。過去十次的講解,前麵幾次我沒有看到這個注解,我是依李老師的眉注來講解這部經。第一次講解我記得是在新加坡,新加坡是第二次,第一次在美國,第二次在新加坡,用的時間是六十個小時,因為我到新加坡去講經一個月,一天兩個小時,一個月講圓滿。這個帶子很快就流通出去,而且流通的範圍非常之廣,每個人見到都歡喜。

  下麵這一段,是念老說他為這個會集本做注解的因緣,我們來看看這一段。「念祖乃具縛下凡」,這是他老人家謙虛。縛是煩惱,就是煩惱係縛的下凡,凡夫裏麵不是中上根,是下根的。「謬蒙先師以注解宏揚此經之大事相囑」,這裏都是謙詞。謬是錯誤,老師錯愛我,我沒有這種能力,而老師期望我做。這樁事情確實是不容易,經會集出來了,一定要注解,沒有注解,這裏頭有很深的奧義,初學的人不容易能夠看得出來。所以注解是有必要的,我在前麵序文裏麵也說到這樁事情。宏揚此經,用注解來弘揚,我們今天用演義來弘揚這個注解,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大事。黃老注經是受老師的囑咐,也就是老師的命令,交代他,他在這一生當中要做這樁事情。夏老在一生會集經的工作做完,黃念祖接著把這個大經做一部注解。「餘雖初發大心,但以障深慧淺,承此重命,實深惶懼」,惶是恐慌,懼是害怕,這個使命太重了。這個地方我們看作他老人家的謙虛,可以,是相當謙虛。這個任務他老人家完成了,沒有辜負老師的咐囑,這是我們要感恩的。


  下麵他就說因緣。「所幸曾參先師講席,親聞此經全部。」夏老會集之後自己講過這部經,黃念老他有這個緣分,親自聽到老師講這個經的全部,他一堂課沒缺。「且於廿載隨侍之中」,這就說他跟老師二十年,不是個短時間,二十年沒有離開老師的身邊,「得聆禪淨密各宗玄奧,粗曉先師會集大經之深心」。跟老師二十年,天天聽老師講經說法。夏蓮老通宗通教,顯密圓融,雖是在家,真是一代的佛門大德。有這樣的智慧,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的慈悲,才能把這個事情做得圓滿,留給末法往後九千年的有緣人。遇到這個經就是有緣人,遇到這個經就有得度的機會,你說多難得。這是說明他之所以被老師囑咐做這樁大事的因緣。老師對學生當然了解,跟著老師二十年,學生有沒有智慧,有沒有慈悲心,能不能擔任這個使命,當然很清楚,選中黃念老。所以我常常說,一聽到他老人家的名字我就告訴大家,這是夏老的傳人,鼓勵大家多親近他,這個緣分、福分都不可思議。


  「六十年代初」,這個六十年代就是一九六0,一九六0年初,「曾試寫此經玄義之提綱一冊,呈師鑒核,幸蒙印可」。他就開始做初步的工作,寫個提綱,提綱是什麽?就是現在我們學習的概論,他叫概要。我在過去講經的時候,用他這份資料,我編了個大綱,也許有同學見過,在過去多次講過,我有一個概要,從這裏麵節錄它的精要,這樣在講席裏麵可以縮短時間。雖縮短,大概也講了十幾個小時,把全經要義為大眾做個介紹。他做的這個玄義的提綱夏老看到,同意、認可了。「但經文革浩劫,此稿已蕩然無餘。」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他也遭了難,也被抓去批鬥,因為學佛,都戴上高帽子「牛鬼蛇神」,家也被抄了,寫的這些東西都被燒掉,經過這次的浩劫。「現餘年逾古稀」,古稀是古人講的七十歲,「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唐朝杜甫說的。所以七十就是古稀之年,逾是超過,七十多歲,我跟他老人家見麵的時候。「複多宿疾」,也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受了很多苦難,所以晚年的身體不好,毛病很多。「愧深恩之未報,懼無常之將至」,這個話是真話,老師交代的使命沒完成,怎麽能對得起老師?年老、多病,害怕了,害怕壽命不夠來完成這個工作,常常擔心這個。「於是奮老病之殘身,繼傳燈之宏誓」,這是我們親自看到的,夜以繼日、不眠不休做這個事情,寫這個注解。


  寫注解也不容易,寫了之後不滿意再修改,最後到定稿的時候,我跟諸位說過,當年這個書是用油印印的。大概現在年輕人不知道什麽叫油印,五、六十歲的人應該知道,那個質料很差,印出來的字都模糊。我相信他帶到美國去的這一本,送給我的,應該是在他油印本裏麵最清楚、最好的這一本,他送給我了。我看了一遍之後非常喜歡、非常佩服,《無量壽經》畢竟有這麽好的一個注解,真正是難得。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你有沒有版權?他說沒有版權。沒有版權,我就翻印。所以在台灣,我第一次就印了一萬本,精裝一冊。他原來是四冊,四冊裝訂的,我們改成精裝一冊,就是現在諸位手上所拿到的。這個已經是好幾版了,原版我們印的一萬冊現在還很容易找到,原版前麵有很多照片,有慧老法師給夏蓮居做證明的照片都有,我都把它印在前麵。這種精神難得!


  「以此身心,供養三寶,閉門謝客,全力注經」,不見人,把所有的精力、時間、精神統統用在注經。注經要搜集參考資料,難得,我認為這是佛菩薩保佑,佛菩薩的加持,他能想到的這些資料都有人供給他。我在他的書房裏麵看過他那些資料,我也歎為觀止,真不容易,從哪裏找的,找這麽多東西?冥冥當中威神加持,他所想要的資料都能找到。「冀報先師暨十方三世上師三寶與法界眾生之深恩於萬一。」真誠、清淨、慈悲,報恩之心,上報佛恩、報師恩,下報一切眾生恩,法界眾生。我們看到這個地方,我們應該知道感恩,他寫這部書多辛苦!為誰寫的?我們今天得到這個本子,就是為我寫的,你得到這一本,就是為你寫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得到了,你能把這個注解看懂,疑惑斷了,雜念放下,一心念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誰接引的?黃老居士接引的,你才曉得這個功德大!


  我們沒這個智慧,沒有這個能力,寫不出來,發心,現在方便,影印流通。這是我們自己報老人之恩於萬一,我們給他宣傳。在這個世界上,這個本子愈多愈好,為什麽?佛在這個經裏講過,將來佛法到滅法時期,就是九千年之後,佛法在這世間滅了,《無量壽經》最後滅;所有經滅了之後,《無量壽經》還存在這個世間一百年。一百年之後,《無量壽經》也沒有了,還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遇到這個名號,那都是有特別的緣分,都能得度。法門不可思議!世尊多次宣講不可思議,翻譯不可思議,會集不可思議,注解也不可思議。我們依教奉行,自己得利益;自己得利益,也會影響別人,人家看到你這個樣子他會受感動,他自然就跟你學。所以你自行就是化他。何況如果你要能講解,為人演說,這是你演說的參考資料,你能夠影印流通。


  現在科技發達,我們學佛也得活學活用。這麽大的一本書你送人,人家一看,這分量太多,我沒時間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淨宗的宣揚,確實在現前這個時代,比哪一宗好像都順利,比哪一宗好像都興旺,什麽原因?得力於科技的工具。我們在這裏學習,過去這十次的講演,我們有光碟、有衛星、有網路,有這麽多方便的東西,所以接引的人就多了。在過去沒有,過去就是靠書,書的分量少,還得靠人讀,他不讀怎麽行?光碟流通就大了,量就大了。現在科學愈來愈進步,我們最初講的經,一片光碟才錄一個小時,新加坡講的那個,流通到中國大陸,六十片光碟,不少!現在呢?現在大概兩片,變成兩片,愈來愈進步。我相信再過個二、三年,一片,六十個小時一片,這對大家的學習就太方便了。我還提倡有讀誦的《無量壽經》,你不願意念這個,你把電視機打開,有讀誦的,讀誦裏麵有經文、有音聲,沒有人像。有經文,有文字,有讀的聲音,幫助你!這次我們來做這個《演義》,就是完全來講黃念老的注解,我們是報他的恩。他老人家晚年這樣的辛苦,這我親眼看見的,不能辜負他。我們這個能做成光碟,也能夠把它做成文字的讀誦,有文字、有講解,不必要人像。這是說老居士注經的因緣。


  下麵是介紹這個經,這個經契理、契機,這是最難得的。「複以本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理是什麽?理是自性。惠能大師,中國人,我們提起來格外的親切,尤其是廣東人,我們居住的環境是廣東的地盤,特別親切。他老人家開悟了,開悟那一年二十四歲,我們稱他老人家,他有德行,其實他不老,二十四歲。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二十個字,「何期自性」,沒有想到自性,自性什麽樣子?「本自清淨」,這第一句;「本不生滅」,第二句;「本自具足」,這個具足,就是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本自具足,具足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這自性裏頭有的;「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能現宇宙、能現萬物。我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所以這是能生、能現、能變,一切萬法是所生、所現、所變;能生的是理,所生的是事。契理!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德能,這是理。機是講的眾生、對象,這部經的對象,哪些人可以學?什麽人都可以學,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下麵這兩段就為我們說這個問題。


  先說理,「理者,實際理體,亦即真如實相,真實之本際也」,這一句是講理。什麽是理?我剛才跟諸位講的好懂,跟此地的三句話完全相同。實是真實,實際就決定不是假的,這是理體,就是講的自性,講的是能生能現能變的這個東西。這在哪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質,它沒有形相,六根接觸不到,我們用想像都想不到,你想就想錯了;到你什麽都不想的時候,它就現前。所以佛經上常講這樁事叫不可思議,你不能去想,你也不能去說,說不出。也叫做真如實相,實相是真相,真實的本際,我們用現在話講,真實的本體,在哲學裏麵叫本體論。哲學上所講的本體這個概念,到現在還都是模糊的概念,沒有定論,可是在佛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絲毫模糊沒有,為什麽?許許多多的人他證得了。釋迦牟尼佛首先證得,在菩提樹下,學生當中許多人也證得,證得就叫成佛。在中國,曆代的祖師大德,真正證得這個境界有幾千人。禪宗裏麵,《傳燈錄》裏麵一千七百則公案,那就是一千七百多人他們證得的,不是一個人。除這個之外,還有教下的,大開圓解也是這個境界。淨土宗的,念到理一心不亂,也是這個境界,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所以這不是假的。證得之後,你讓他們講講,讓每個證得的人講講,意思都相同,大同小異,說的話不一樣,意思完全一樣。這不是假的,這具足有科學精神在裏頭,他不用科學儀器來求證,他用禪定的功夫。禪定是什麽?放下!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就證得了。


  我們實際上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所以世尊在《華嚴經》裏麵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話是真的,一點不假。現在為什麽變成這樣?迷了,迷了自性,並不是自性沒有了,自性在,你迷了。《楞嚴經》上有個比喻,比喻得很好,「演若達多,迷頭認影」,佛講這個故事。說明什麽?說明我們凡夫迷失自性的樣子。這個故事要照佛經上講,我們還是不太好懂,我們還有更好懂的故事,跟這個意思一樣的。我們做學生的時代,跟日本人打仗,抗戰期間,小學高年級,五、六年級就有軍訓課程,就有這個課程,到中學更不必說了,很重要的一門功課。軍訓裏有緊急集合,限定三分鍾之內服裝整齊要到操場集合,常常有「演若達多迷頭認影」的故事出來。緊急集合大家慌張,緊張,這一緊張就迷了,帽子已經整整齊齊戴在頭上,服裝穿整齊出去集合,到處去問人,問同學:你有沒有看到我的帽子?慌慌張張在找帽子,就迷了。同學一指:你帽子不是在頭上嗎?一摸果然在頭上。有沒有失掉?沒有失掉,迷失了!佛舉這個比喻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沒有兩樣,現在在不在?在!為什麽找不到?迷了。什麽時候覺悟了,你就叫佛,你在迷的時候就叫你做凡夫。就像緊急集合的時候,帽子真戴在頭上,自己不知道,到處去找,就這種狀況。


  這三個名詞在經典上常常看到,解釋很難解釋,慢慢往後看漸漸就懂得,心愈清淨你體會就愈深。浮躁是我們學習最大的障礙,浮躁要不除掉的話,永遠體會不到,你所能學到的是語言、言語,是皮毛,是這些文字、名相,你學的這個東西,真實的道理你沒有辦法知道。你的心愈清淨,體會就愈深,到你平等心顯現出來了,差不多,你縱然沒有開悟,也接近開悟的邊緣。清淨是見思煩惱淡薄了,見思煩惱斷了,真正清淨心就現前;塵沙煩惱斷了,平等心現前。我們的心不平怎麽行?為什麽不平?有我,有我就不平,我總比別人強一點,叫傲慢。諸位要知道,有我就有傲慢,你不承認也不行。佛說得很好,為什麽?你有我,你有末那識,末那識是四大煩惱常相隨。什麽時候開始有的?大乘法裏有句話大家都知道,「父母未生前本來麵目」,那就是我,不是父母生下來才有我,父母未生前就有我。在我們一般人講靈魂,在佛法講,不叫靈魂,叫靈性。他有沒有我執?有,有我執的時候叫他做靈魂,不叫他做靈性。為什麽?他的活動空間出不了六道輪回,他在六道裏轉,出不去。為什麽?他迷了。他要覺悟了,他就超越六道,那就不叫靈魂,叫靈性,他活動的空間就大了,那個活動空間是十法界。他也出不了十法界,為什麽?他還有起心動念,因為他無明沒有破。無明破了之後,靈性的名詞也沒有了,叫自性,他還源了,回歸自性。那叫什麽?那叫佛,真佛,不是假佛。一個東西,三個名詞,一而三、三而一。


  所以,我們隻要一念迷了,迷了就是把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裏麵的三細相,轉相就是末那識,末那識頭一個是我見,我見就是執著有個我。拿什麽當作我?執著阿賴耶的一分,用現在的話來說,一分能量,這大家好懂,用現在名詞,一分物質,或者我們不說能量,說得更清楚點,一分信息;末那是信息,阿賴耶是能量,境界相是物質。現在科學講,宇宙之間隻有三樣東西,能量、物質、信息,跟阿賴耶的三細相是一個意思,但是他講不清楚。物質從哪來的?信息從哪來的?能量從哪來的?他就不知道,他就不曉得。佛法裏頭說一體,那就是自性。在不迷的時候是一體,你分不出哪是能量、哪是物質、哪是信息,分不出,就是能大師所講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有,它不現。它顯現出來的時候,那是有個緣分,那叫一念妄動,起了一念,它就現行,就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我是正報,環境是依報,依報跟正報同時起來的,沒有先後。這個在《還源觀》裏麵講得很清楚,從一體起二用,二用就是,一個是我們的正報,我出現了,另外一個,我的生活環境出現了,就是宇宙。這個事,現代科學、哲學都沒講得清楚,在佛經上三千年前講得這麽清楚。非常可惜,這些科學家們沒福報,沒看到佛經,要看到佛經,我相信那些人很聰明,一定大幅度的提升他的境界。為什麽說你有煩惱?末那識有我見,跟著我愛,我愛就是貪,我慢,我慢就是瞋恚,傲慢跟瞋恚是連帶的,我癡。所以,我見、我愛、我慢、我癡,四大煩惱常相隨。你怎麽會不傲慢?傲慢是與生俱來的,自然帶來的。一念不覺就迷了,迷了就產生這個現象,實際理體裏沒有這個現象,它的現象是什麽?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一念起來它就迷了,就變成貪瞋癡,這個信息就發生。


  也叫真如實相,「真」是講體,能生的,能生能現的本體,「如」是講相,現相。現相是從本體變現的,現相跟體是分不開的,所以叫性相不二。這個也不好懂。古來的祖師大德,佛經上也有說,常常用金跟金器來做比喻,把金比作體、真,金所做的這些器皿那是如,怎麽叫如?它就是金。你說把黃金做一串念珠,這條念珠是不是黃金?是。把它做個戒指、做個手鐲、做個茶杯,都可以做。所以說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不二。你從相上就看到黃金,那你真識貨。如果你不識貨,你把金跟這些器分開,我讓你拿黃金來,你看看所有這些器皿上,「沒有,這裏沒有黃金」。鐲子是不是黃金?杯子是不是黃金?碗是不是黃金?全是黃金做的,叫你拿黃金來你找不到,這是什麽?迷了,叫迷了自性。悟了,拿黃金來,隨手拈來,樣樣都是!所以性相不二。性沒有現象,雖然現的現象,相是幻相,它不是真的。所以大乘教裏麵常講,萬法皆空,了不可得,這是真的。《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給你講真話。這是真如。


  實相,實相就是真相,你要認識真相。真相是什麽?相裏頭有性,性相沒有離開,這是真的。性不可得,相也不可得,性要是不可得,相怎麽可能得到?所以一部六百卷《大般若》,佛給我們講什麽?就是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今天煩惱從哪裏生的?不可得的一定要把它得到,你不是叫自找麻煩嗎?你的苦惱沒有邊際。一下覺悟,苦惱就沒有了,真相明白了,不再執著,不再打妄想,受想行識都不可得,都是假的。受想行識從哪裏來的?是從自性裏來的。自性有四淨德,見聞覺知,是真的;迷了之後,從見聞覺知就變出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我們稱之為心理,心理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心是清淨的,清淨平等覺,那是真心,妄想分別執著肯定是妄心。


  經上講「惠以真實之利」,「惠」是送給你,諸佛如來、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上給我們真實的利益,所以純一真實。這部經「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惠以真實之利,純一真實也」,這是說這個經契理,不但契理,圓滿的契理。「又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經」,這個話是彭際清說的,他是前清幹隆年間的人,這是我們佛門的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很了不起,他說的,《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換句話說,《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華嚴經》就是大本《阿彌陀經》。一而三,三而一,《華嚴》講得詳細,《彌陀經》說得簡要,便於課誦。所以,我在早年講經常常勸年輕同學,真的要把淨土五經一論講透,一定要學《華嚴》,《華嚴》就是五經一論的詳細注解,它是一不是二。


  念公此地引的這些話,他說「經中所詮」,這個經裏麵所詮敘的、所說的「一切事理,即華嚴之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這是說明,《無量壽經》裏所說的內容跟《華嚴經》沒有兩樣,《華嚴》說得詳細,這個地方說得簡要,簡單扼要。我也是讀了這部經之後就不講《華嚴經》了。我年輕學經教,老師方東美先生介紹我讀的經就有《華嚴經》,而且非常偏重《華嚴經》。老師愛好,方東美先生喜歡這部經,特別介紹給我,介紹給我清涼大師的注解,有道理的。我記得弘一大師當年在世的時候,對於知識分子,介紹他們學習大乘經教,也是介紹《華嚴經》清涼大師的注疏。你要接觸之後,能夠有耐心的深入,會法喜充滿,能得受用。但是這個經太長,我早年,黃老居士在六十年初,我也是六十年代初的時候就開講《華嚴經》,也講了十幾年,講了一半。以後講《無量壽經》講得很歡喜,《無量壽經》既然是中本《華嚴》,我就不必教《華嚴》,《華嚴經》自己讀就好了,所以停下來。也真正從《華嚴經》裏麵認識了淨土,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這些故事,我在以前講席裏都曾經給諸位做過報告。


  這次講《華嚴經》是個特殊的因緣,三個人啟請。第一個,台灣的開心法師,都往生了。早年在世的時候,每次碰到我就勸我講《華嚴經》,告訴我,「淨空法師,你要不講,恐怕以後沒人講了」。不止一次,每次見麵他都提醒我。我很感激他,但是還沒有動心。第二次在北京,我去拜訪黃念祖老居士,老居士很嚴肅的,也很慈悲,請我講《華嚴經》。我也很感激他,他也是想到這個,以後能講這部經的人不多了,我都沒有動心。第三次是華藏圖書館韓館長在病重的時候,實際上在她往生前兩天,非常懇切的要求我把《華嚴經》講一遍,完完整整的講一遍,留一套錄像帶。那時候錄像,還沒有光碟,光碟不普遍,拍電視的時候還是這麽大的盒子,用帶子錄的,希望留一套完整的錄像帶給後人做參考。我因為她病了,病得那麽重,我就安慰她,我就答應,我說好!等你病好,我來講。兩天之後她往生了。三次。


  她老人家過世之後,我們就離開台灣到新加坡,在新加坡居士林講經。我跟李木源居士談到這樁事情,李木源居士非常歡喜,他說我代表這三個人向法師啟請。他那麽一認真,好吧!我們這次的《華嚴經》就在新加坡居士林開講,講了這麽多年,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了多少?大概全經的五分之一。所以,這部經要像我這個方法把它講圓滿,大概需要多少小時?兩萬多個小時,肯定超過兩萬小時。我還能有這麽長的壽命嗎?長經短講,行,二年、三年也能把它講完。可是現在人聽經,愈詳細他愈有味道。像古時候人講經的方法,別說太古,就像我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講經的方法,現在一般人都很不容易接受。太簡單了,聽不懂,這是講契機的問題。跟現代人講,要講透,要講清楚,要講明白,他真聽懂了他生歡喜心。真是有難處!


  這一次我跟同學們說了,我把《華嚴經》暫時停下來,我想停一年,這一年的時間,把這部注解講明白、講清楚。為什麽?這是中本《華嚴》。現在整個世界,社會動亂,災難頻繁,這一個月,同學們送一份資料給我看,三月四號到四月七號,一個月時間,全世界發生六級以上的地震十一次,印尼發生海嘯,這樣頻繁、這樣密集。許多同學看過「2012」的影片,我是四、五十年沒有看過電影、沒看過電視,同學們拉著我一道去看。我看了,回來我告訴大家,我說這不是偶然的,全世界聯映,在我們學佛的人說這是一種感應,上天給人類的警告。如果不懺悔,如果不回頭,不能斷惡修善、改過自新,怕的這種災難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


  最近這兩年來,我們做三時係念佛事,我提倡做四十九天。正在開頭的時候,第一天還是第二天,道場裏麵就有個同修被附身,來找我,我問他什麽事情?他說:你不曉得,現在災難很嚴重,時間很長,給我說出嚴重的程度。我說:大約多長?他說:大概是三年到五年,這麽長的時間。他說:你四十九天佛事收不到效果。我說:怎樣才能收到效果?他提議是一百個七,就是係念佛事要做七百天。我聽了之後,我說:好,你走吧!然後我就找實際禪寺滿成老和尚,他也往生了,去年往生的。我跟他商量,我說老和尚,怎麽樣?老和尚一口答應。所以在實際禪寺,第一次做一百個七,七百天的係念佛事,鬼神附身來要求的。這個法會到三月二十五日才圓滿,七百天。


  現在看到災難愈來愈多,當時我在台灣治牙齒,牙周病,我告訴悟道法師,他的道場在台北,我說你回來之後,在台北啟建七百天的佛事。悟行法師在台南,我說你在台南也做七百天的佛事,我配合你們啟講《無量壽經》。所以他們都歡喜。我說我們講這部經冥陽兩利,希望將講經的功德回向給虛空法界,希望能化解災難;縱然不能化解,讓災難減輕、延後,這是我們能夠相信的。這是這次我們講經的因緣。我們希望把這部經,這是夏老用十年時間,給我們會集這樣完美的一個標準的本子,黃念老不顧年老、多病,夜以繼日、不眠不休完成這個著作,我們要不認真努力好好的學習,怎麽對得起這兩個老人?


  所以,我告訴我們這些同學們,我們大家發心,真正要拯救這個災難,能不能?答案是肯定的。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真正如法的道場出現,咱們整個地球上的災難都沒有了。什麽道場?僧團。什麽叫僧?僧的意思是六和敬,裏頭有六個條件,這六樁事情都做到了。就是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行,這叫眾,這就是一個團體,遵守佛陀的教誨。「見和同解」,這就是我們現在人所說的建立共識。我們在一起修學的人,思想一致,見解是一致的,沒有矛盾、沒有對立,這是六和裏最重要的一個條件。第二「戒和同修」,大家在一起一定要守規矩,規矩是什麽?規矩是戒律。第三個是「身和同住」,我們住在一起。「口和無諍」,大家是一團和氣,沒有爭論。「意和同悅」,在一起修行、在一起生活歡歡喜喜,法喜充滿。最後一條「利和同均」,也就是我們在物質生活上的待遇是平等的,沒有哪個人有優越的。這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僧團裏麵有這麽簡單六個規矩,他的僧團很大,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人人都能夠遵守這六條。現在能出現這麽一個僧團,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諸佛護念,一切天龍善神擁護,你這個地方不會有災難。但是這樣的僧團,我在三十年前第一次,一九七七年到香港來講經,我遇到洗塵法師,我們非常投緣,很談得來,他也是香港佛教領袖之一,也早幾年都往生了。我就跟他談到這個問題,我說我們能不能發心,找五個出家人,誌同道合,五比丘,我們來落實六和敬,來組這個僧團?他聽了很歡喜。我在台灣,他在香港。談得很歡喜,沒法子落實,不容易!現在道場,兩個人住在一起都吵架,那怎麽行?真能出現這個僧團,這一個地區災難就化解了。有沒有人肯真幹?


  怎樣才能落實?做到無我就落實了,起心動念想別人,如果起心動念第一個念頭想自己就不能落實。入佛門,頭一關破我執。見思煩惱裏麵的見惑,五種,頭一個就是身見。認定這個身是我,一切都是為我身去著想,壞了,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全起來了,怎麽能跟人家和合?所以,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不再跟別人對立,不但不跟人對立,跟一切事不對立,跟天地萬物不對立,那叫破邊見。然後再破成見,我們講某人成見很深,我以為怎樣;我以為怎樣,就不能修隨喜功德,就不能恒順眾生。必須把成見放下,你才能修隨喜功德,才能夠修恒順眾生,這才是入佛門的第一步,小乘是須陀洹,大乘是《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雖然才入門,那個功德就不可思議,所以一切諸佛護念,你是真的佛弟子,佛怎麽會不照顧你?龍天擁護,鬼神尊敬。這樣一個僧團出現,這個地方就有福了。有沒有四、五個人真肯幹?舍己為人,起心動念為釋迦如來正法久住,起心動念為這個世間一切苦難眾生,不要想自己,把自己忘掉,才能做到六和敬。

  現在災難現前,我跟大家講過,劉素雲居士也跟諸位報告過,很難得,我們要做怎麽樣看法?要像印光大師所說的,把「死」字貼在額頭上。印光大師的關房我去拜訪過,蘇州靈岩山寺,關房裏麵一個小佛堂,不大,大概隻有我們攝影棚一半大,佛像背後寫了一個字,他老人家自己寫的「死」字,這一個字。天天想到,死到臨頭了,你還有什麽放不下的?所以我們在今天看了「2012」之後,我跟大家說,我們要把今天當作我這一生最後的一天,明天早晨起來,我又是最後一天,天天都是最後一天,你就什麽都放下了,你才能得到清淨心。來到這個世間兩手空空而來,走的時候還是空空而去,什麽也帶不走!一心想佛,心裏什麽都不要放,隻有阿彌陀佛,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是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是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就這一念,除這一念沒有第二個念頭,萬緣你才真放得下。災難來了怕不怕?不怕。我天天想阿彌陀佛,天天想極樂世界,終於時候到了,我去了,絲毫恐懼都沒有!天天在等待,天天在向往,這就對了,這不是消極,這是積極。我這一天,這是我最後一天,我必須斷惡修善,我必須積功累德,為什麽?提高自己品位,應該的。苦難眾生,我有一天、活一天,我全心全力幫大家一天,我幫大家一天,心地幹幹淨淨,就是三輪體空,絕不著相,念念不舍阿彌陀佛。真能作如是觀,真幹,能夠有四、五個人,和合僧團就建立了,在哪裏?就在這個小道場,這個小道場光照大千。我們學過《妄盡還源觀》的人都知道,念頭才一起,立刻周遍法界,這是講信息,靈通,毫無障礙。速度比光的速度快,比電磁波的速度快,念頭才起,周遍法界,諸佛菩薩知道,天龍鬼神也知道。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要有堅定的信心,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現在我們學這部經,這部經就是引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生成就圓滿菩提。


  所以經裏麵所講的,就是《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障礙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華嚴秘奧之理體,正在本經,故雲契理」,這個經上跟《華嚴經》上講的完全相同。「至於契機,則更是本經之獨勝」,這句話講得好,獨勝。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講契機的話比不上這部經。所以這部經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為什麽?它契機。這個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學,簡單、容易、穩當,成就還特別殊勝,這種法門到哪去找?「經中之持名法門,普被三根,齊收凡聖」,這是獨勝。用的什麽方法?用念佛的方法,念佛的名號。你念四個字行,阿彌陀佛;念六個字也行,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都是梵文音譯的,「南無」意思是皈依、皈命、尊敬,有這些意思,這是南無的意思。「阿」,都可以翻成中國字,「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無量覺是什麽?是自性。所以這個名號是我們自己,就是當人自性的名號。中峰禪師在係念法事上講得好,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西方極樂世界唯心淨土,不在外麵。一切法不離自性,彌陀跟極樂世界也不離自性;換句話說,是我們自性變的,自性彌陀。再說白一點,自己念自己,我不念貪瞋癡慢,我不念自私自利,我不念名聞利養,我念自性,自性是無量覺。大經裏麵常常講,我們聽得多、學得多了,「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什麽就現什麽境界,我今天想阿彌陀佛,我想我的自性的性德,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明心見性就是妄盡還源,用這個方法無比的殊勝。


  「普被三根」,三根是上中下不同的根性,都能學。「齊收凡聖」,凡夫能學,能成功,聖人也能學,也能成功。「上上根者,正好全體承當」,上上根是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勢至,這是聖人,上上根人。真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跟諸位同學報告過,我年輕的時候原來以為佛教是迷信、是宗教,不願意接觸,碰都不碰。以後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是從教科書裏麵告訴我的,他給我講佛經哲學。我向他請教,我說佛教是迷信,多神教、泛神教,是低級宗教,它怎麽會有哲學?他告訴我,他說「你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從來沒有聽過這個說法,「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才把過去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他告訴我,這個開導非常重要,「佛法在經典裏麵,不在寺廟裏」,這個指導太重要了。如果我們到寺廟裏麵去看,看不到,都看的是迷信,那不老師講的話是假話?所以他也是怕我起這個疑惑,在經典裏麵,叫我到經典裏麵去找佛法,從經典裏麵去學習。


  以後沒有隔多久,我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我向釋迦牟尼佛學習。教我讀的書,那是我最早讀的佛書,《釋迦譜》、《釋迦方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他說你要學佛,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讀了之後才曉得,釋迦牟尼佛原來跟宗教不發生關係,用我們現在的眼光看,他是什麽人?職業老師,一生教學。三十歲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往生的,走的,教學四十九年,樂此不疲,跟孔老夫子一樣,有教無類,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一生的教學工作,沒有建道場,山林、樹下,常隨弟子不少人,一千多人。還有不常隨,臨時來的,我估計他教學的場麵應該是在二、三千人左右,應該是這樣的,包括臨時來聽的,應該有這麽大的場麵。使我們想像,在當時沒有這些擴音器,釋迦牟尼佛講經,經上講的音聲,那麽大的場麵他能夠貫注、能夠攝受,這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又何況「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是我們知道,來自四麵八方的人語言不一樣,但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都能聽得懂,這也不是容易事情。都能聽得懂,都能接受,是個好老師。


  佛教變成宗教,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們要知道很晚很晚,大概我想應該在嘉慶之後。我們在幹隆的時候看到還是教學,那些寺廟裏麵的高僧大德天天講經,天天在教學。幹隆以後是嘉慶,嘉慶以後是道光,總在這個時候慢慢的變質。我想真正大幅度的變質應該是在慈禧太後的時候,慈禧太後迷信,她許多事情不像從前的帝王向高僧大德請教,慈禧太後宮廷裏麵不再講經。清朝宮廷裏麵,經常不斷邀請儒釋道的高人講學,這個製度是慈禧太後把它廢棄,宮廷裏頭不再講學。她喜歡扶乩扶鸞,這個事情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國家大事問神,扶鸞裏頭問神,所以亡國了。我想這個影響非常大,上行下效,所以佛教變成宗教。今天說佛教是宗教,我們不能夠否定,但是我的老師章嘉大師跟方東美先生都教給我學釋迦牟尼佛。我們學習經典,經典裏麵有寶,有好東西,它能幫助我們回頭,幫助我們明心見性。所以上上根人正好全體承當,完全接受,這意思是完全接受。


  「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你依照經典講的理論跟方法認真去做,你能往生,往生就成佛,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上則文殊、普賢法身大士,亦均發願求生」,這講上上根;「下至五逆十惡」,無惡不作的這些人,「臨終念佛」也能夠「隨願得生」,這很了不起!什麽叫五逆?什麽叫十惡?今天時間快到了,沒時間講,明天我再跟諸位講,因為有很多同修不曉得什麽叫五逆,什麽叫十惡。這樣惡行的眾生,臨命終時遇到別人勸導他,他能信,他真能夠懺悔,真能夠念佛,也能往生。真不可思議,不是假的。「橫出三界,圓登四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再來學習底下這一段。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敬請常念阿彌陀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