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會夠用,或是認為念佛資曆長的人功夫一定比較好,這是不一定的。因為念佛是看我們「當下這一念的用心」,並不是看年資和履曆表。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喻來了解,比如說用手打一塊木板,有人是輕輕地打、散散漫漫地打,這樣每天打一百下,連續打一年,都不可能把木板打斷。但是如果有人很集中又很有力去打,隻要伸手打一下,馬上就可以把木頭打斷掉。念佛就像這樣,是看您用心是不是集中、是不是虔誠,並不是看您資曆加起來總共多久。如果您念了一百年,但常常是嘴裏念佛心裏想別的事,想著鍋子裏煮的紅豆湯不知道會不會燒焦;想著孩子要補習不知道給他吃什麽?常常阿彌陀佛都不如您那鍋紅豆湯來得重要,也不如您孩子的瑣事重要,像這樣用心,可能念一百年都念不到一句「相應的佛」。有人一邊念佛一邊想著∶那個人今天罵我愛出風頭,不知道是什麽意思?像這樣掛念著人、我、是非,來念佛,念一千年也不相應。
如秤兩頭,低昂時等
蕅益大師講了一句話很有道理,他說∶好比是一支秤的兩頭,一頭如果放得比較重,另一頭就比較輕會翹起來。我們如果把這個世間的雜事秤得很重,當然阿彌陀佛那邊就會相對變輕翹起來。如果把阿彌陀佛秤得很重,世間的雜事自然就輕了,這叫「如秤兩頭,低昂時等」,所以並不一定念佛的年資愈老愈好,因為人有時候會老油條,念久了反而不專心,甚至還感覺到自己是老修行了反而生起驕傲輕慢的心,不但沒有功夫去降伏本來的煩惱,又加重了驕傲的煩惱和麵子的 礙。
一念虔誠,就可轉變命運
如果我可以活到八十歲,說起來好像還可以練功夫練很久,似乎比較安全,其實不見得。因為夜長夢多,世事多變,也不一定比較好。如果有人宣判我們隻能再活一年,表示我們隻剩下一年的壽命好準備,這樣也很好,因為短跑比長跑好跑。人隻要肯集中心力的話,隻要一個念頭,就可以集中起來,不必擔心時間不夠用,功夫不夠好。因為隻要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意去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信念堅持到臨終都不動搖。即使念十念或一念的「阿彌陀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所以我們不必擔心。如果能把時間真正用在念佛,一念乃至十念的虔誠,就足夠轉變我們的命運。
提起信心和願力,把心真正放在「佛」
念佛是靠我們的信心和願力,心清清淨淨地念,是要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麵。如果明天我和世間的因緣就盡了,更是不能浪費時間去悲哀煩惱,我今天必須好好歡喜過一天,盡最大的心力念佛,把「阿彌陀佛」的電話打通就可以去極樂世界。我們如果可以自在歡喜得去西方,就可以安慰每一個在生死關頭恐怖的眾生,讓他們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去,不必怕死。
念「擔憂」,念「懷疑」──錯用心
佛神通廣大,何須瞎操心!
有的人念佛數目念很多,但是並沒有得到信心和歡喜,為什麽呢?因為他沒有把眼光注意在佛,都是放在自己的妄想上麵,如果一旦發現自己有妄想就又開始煩惱,我念佛功夫這麽差不知道會不會往生?其實這樣的心都在「念擔憂」、「念懷疑」,根本沒有把重點放在佛上麵,這樣就是錯用了心!要記得「信」與「願」才是決定往生的因素,心裏若是還有懷疑擔憂,就是「沒有信心」的表現。比如說∶我們如果相信一個人,把事情委托他辦,是不是一交出來,我們就不用操心了呢?如果我們委托一個人辦事,交待了他又很不放心,就表示我們並沒有信任他。「信佛」也是一樣,有信心就不煩惱,有信心就不懷疑。我們如果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真正肯去西方,佛一定知道,會來迎接我們的。這哪有什麽好擔心的呢?你難道懷疑佛會耳聾沒有聽見你在念他?或者擔心到時候佛會不會打瞌睡,忘記來接您?或是懷疑佛會不會呆呆的不知道您有發願要去西方?阿彌陀佛神通廣大,哪有那麽差,那麽不值得信任!哪需要您經常在那裏煩惱、懷疑!
「業障」重石本必沈,托付「願船」就能浮
又有人經常在擔憂,我業障那麽重,不知道可不可以去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了解,一塊石頭如果放在水裏,不管是多小的石頭都會沉下去。但是把石頭放在大船上,不管多大的石頭都會浮著過海。我們凡夫的業障確實是很重,就像石頭,如果要靠自己大部份都會沉下去。但是坐在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上,就可以安全地浮過生死大海,這樣才不會枉費過一生。
前世今生一堆債
彌陀慈父願解決
我們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眾生很多的債務,債務包括了∶我們殺生吃肉欠眾生很多的命債,還有欠人錢財的債務和人情債。這些債務我們可能要還好幾輩子也還不完。如果我們真的相信佛有很大的能力和大慈悲,就好像我們的爸爸是個大富翁,爸爸肯出麵替我們還所有的債,什麽債都可以還,什麽債都可以解決。隻要我們很信任地低頭,打一通電話給他就好了。爸爸就會來處理一切,又把我們接回故鄉。
了解佛心肯信任──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瞎操心──隻好自己苦勞碌
佛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您如果了解佛有偉大的力量又完全信任他,佛也可以完全承擔,完全加被。但是如果您認為佛沒有辦法,沒辦法承擔,必須要您自己去還債才有辦法,這樣佛要加被您也加被不上,隻有順著您,讓您自己去還債。佛是我們大慈大悲的爸爸,他不怕我們要求任何合理的事,就唯恐您不相信他;或者是在外麵為非作歹流浪慣了,不敢回頭去找他,不敢低頭向他求助。
念佛要對準頻道,作得了主
有人說念阿彌陀佛沒有效,他肚子痛的時候念佛也一樣痛,為什麽他念佛會沒有效呢?因為他肚子痛的時候念佛根本沒有把心放在阿彌陀佛,都在 礙他的肚子,並沒有專心放在佛。就好比我們看電視,如果要看台視,就一定要對台視的號碼頻道,如果號碼不對或是一下子跳這個台,一下子跳那個台,這樣畫麵就亂七八糟看不清楚。這個道理很簡單,念佛也一樣,念佛必須要全身、全心都放鬆,專注在一句「阿彌陀佛」。如果身體還有緊繃、僵硬,就表示心還掛在身體上很多地方,沒有放下,沒有專注在佛,這樣不專注,注意的焦點很多,當然就不容易相應,就好比電視的號碼跳來跳去就見不到效果。說起來道理是很容易了解,事實上要控製自己的心,隨時靜下來、安定下來集中在念佛,是需要耐心來練習才可以做到的。您如果不相信,現在就可以試試看,您現在就來念十句的「阿彌陀佛」,如果您念十句都沒起雜念,這樣就稍微有基礎。如果您念一、兩聲就想到冰箱裏的豆包快壞掉了,不煮一下不行;想起我那件漂亮的衣服被蟲咬了一個洞,好可惜。一下子想東、一下子想西,都在 礙娑婆世界一些破銅爛鐵,沒什麽價值的事,這樣就表示我們的心給很多東西綁得很緊,不能作自己的主人。連自己的心都沒有辦法控製,我們的生命就同樣沒有把握,自己沒有把握不知道什麽時候要走,走了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這樣才是真正不吉利,這樣就會恐怖。如果我們平常練習把嫌東嫌西、說長道短的時間省下來,把煩惱東、 礙西的力量省下來,念「阿彌陀佛」,練習隨時可以把心集中起來念「阿彌陀佛」,練習轉變我們本來的妄想執著,練習可以不受外圍環境的幹擾,可以作自己的主人,可以自己作得了主,這不是很好嗎?不管是生還是死,都可以很自在。
真正的思念──念茲在茲,時刻不離
我們還可以體會,一個孩子如果真正思念媽媽,他就會想到媽媽在家等我回家吃 飯;如果有人請他吃好吃東西,首先他就會想到要給媽媽先吃;早上睡醒,眼睛一張開就會先想起媽媽;如果有不良少年要找他打架,他就會想起媽媽叫我不要和人家打架;有人欺侮他,他也會想起媽媽要我凡事要忍耐;受了委屈也會想起媽媽,這就是真正想媽媽。這種思念,無論是想起媽媽的麵容聲音、媽媽的教導...等,這都是真正的思念。反過來說,如果有另外一個孩子,需要人家給他規定──你在這個房間裏開始叫媽媽叫一個小時,他就開始叫∶「媽媽、媽媽、媽媽...」,叫了一個小時後跑出去玩,就把媽媽完全忘掉了。有好吃的,自己吃光也不會想到媽媽;自己去看電影,去玩得都忘掉了媽媽在家等他吃飯;跟人家打架,打到受傷,讓媽媽很擔憂,他也不在乎。我相信您絕對不會認為這種孩子是真的思念媽媽。我們念佛的道理也差不多,大家很聰明,可以自己去體會。
念佛要有佛的精神,不是佛堂內作功課而已
有人念佛是在佛堂裏麵作功課,好像孩子被規定在房間裏麵叫媽媽一樣,一出了佛堂就把佛完全忘記了,照著自己本來的習氣、煩惱去過生活,就好像孩子跑出去玩就完全忘記了媽媽。您想∶這是不是真心念佛呢?有一位念佛的女居士,她的先生故意去信基督教,為什麽呢?那位先生告訴我說∶他太太作功課時念佛,但一出來和大家相處,卻連一點「佛的精神」也沒有,樣樣小事都要計較,常常生氣找麻煩,所以他的先生故意不要信佛教,這是很值得我們反省的。
別錯用心──挑剔「音聲」,不「聞佛名」,自生障礙,失功德利
有些人雖然有因緣去道場跟著大眾念佛,但是很可惜,他沒有把心的重點集中在「佛」,都在嫌這個人聲音怪,嫌那個人聲音不好聽,可以說他隻有聽到「聲音」來起分別心、生煩惱,並沒有聽到佛的萬德洪名,來生起清淨心、恭敬心。本來聽聞佛的名號功德是很大的,但是他隻有聽到「聲音」來生煩惱,沒有用心來聽「佛號」,所以等於沒有得到聞佛號的一切功德,這是非常可惜的。其實媽媽不會嫌棄自己的孩子聲音難聽,真正念佛不管聲音是好是壞,佛都會知道。我們要特別注意∶如果我們養成聽人家念佛沒有生恭敬心的習慣,恐怕到了臨命終時。人家來助念,我們聽了也會心生煩惱,不能夠恭敬一心念佛,那麽就會造成障礙,這是自己生煩惱,沒有用真心來念佛,這可不能怪佛沒有來接引。所以我們平時要養成習慣,一聽人家念佛就要馬上生恭敬心也歡喜念佛,這樣才能夠安全。
經典上說∶極樂國民聽到百千種音樂同時演奏,也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何況我們在這裏聽聞到念佛的聲音,怎麽不生起念佛的心呢?怎麽反而要生起煩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