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原中央電視台記者楊芳講述公雞和母雞的故事

(2010-03-18 21:39:20) 下一個


壞媳婦的故事 

楊芳

做女強人?做賢妻良母?可能每一個女性都會千萬次地問自己,女人到底應怎樣做?在河北省首屆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論壇上,中央電視台的記者楊芳講述自己的經曆時,令人感慨頗多,希望更多的女性朋友從她的身上汲取營養,認清本分,少走彎路。在這個問題上她到底經曆了怎樣的心路曆程?現在感覺如何?請看中華經典教育網上她的發言記錄——

“壞媳婦的故事”是我今天講的主題。我中午吃完飯在會議室休息的時候,就跟大家開玩笑說,上午聽了 陳大惠老師的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講座之後,我想重新地跟大家梳理一下我的主題。我還記得陳老師講公雞和母雞的故事的時候,我聽到台下的掌聲,為什麽?因為我覺得他們聽懂了,傳統文化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而且它的道理並不閉塞難懂,陳老師用這樣一個通俗的例子表明了這樣的道理,正好我今天下午我就來現身說法。這個壞媳婦的故事不妨改成一個公雞和一個母雞的故事,我就是陳大惠老師上午說的不甘心做母雞生蛋,一心要去做母雞打鳴的女人。

我覺得我今天的題目分成這樣的幾個層次,首先接觸傳統文化前,我是怎麽樣把老公推到旁邊,自己要當公雞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違背倫理道德、倫常乖舛的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那必然會帶來一個立見消亡的過程。這是你本來做女子的本分,你本來要去相夫教子,你做了公雞以後會有什麽後果,這是我第二部分要跟大家分享的。也是想說以自己的實際例證,來告訴各位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尤其是女性的白領朋友。一會兒我分享,你們會看到一點點你們的影子,或者你們過去還沒有意識到的你們自己的一點兒影子,才發現接觸了傳統文化以後,自己確實正在犯著同樣的錯誤。還有第三部分是我有幸能夠接觸到傳統文化,接觸到《弟子規》以後,這樣內心能夠轉變的過程,一個一心想當公雞的女人,當接觸了傳統文化以後,她想要做母雞,她怎麽樣去做?在轉變的過程當中到底會有什麽樣的誤區?你別不倫不類,就像中午有老師跟我說:楊老師,一個女人,純當公雞也沒關係,當母雞當然是更好,最可怕的就是當母雞和當公雞都沒有做好。我說你說對了,那就是我現在的過程,現在的狀態。為什麽?因為想跟大家分享的第四個部分,就是我們不要因為今天聽了傳統文化的講座,非常激動,如獲至寶,拿著一本《弟子規》回家去了,像獲得了一件至高無上的寶石一樣回去了。好,我要開始學習聖賢文化了,難道你明天你真的能成聖成賢嗎?如果你聽了我們這四天的傳統文化講座,能夠給您的心靈略微帶去那麽一絲絲的震撼足矣,我覺得這隻是萬裏長城開始的第一步。剩下的太多我們要改掉自己的毛病,跟過去累積了那麽長時間的煩惱習氣作鬥爭的過程。我從20097月份到現在12月份,5個月的時間,我想在最後一部分,跟大家談一談我自己在這段時間的矛盾、掙紮,也希望給大家做一些提醒,謝謝大家。

首先說我過去是怎麽做公雞的吧。我生長在一個有四個哥哥的家庭裏,從小父母對我嬌生慣養,其實我從小完全像現在的獨生子女一樣,甚至比他們的待遇還要好,爸爸媽媽的工資也高,把所有的他們能夠買到的全國各地的好吃的好玩的都送給我。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德不配位,那時候你為了家裏麵做了什麽貢獻?你何德何能?你德行怎樣?你孝順父母了嗎?你尊敬自己的兄弟了嗎?沒有,沒有做到這些。我隻是不斷地在享受,在那個年代很多孩子都不能夠享受到的,我都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的成長可想而知,就是隻看物質,而且那個欲望會在不斷地享受中慢慢地增長。其實我的爸爸媽媽是非常善良的,對自己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可是到了我這兒,我覺得他們是疏忽了,所以有時候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因為對孩子過度的愛,迷失了我們的心,過分的愛真的有可能會耽誤孩子的。在那樣的一個環境下,我長大以後渴望更多的東西,渴望更有錢,就是陳老師講的更快、更高、更強,隻是那時候我並不知道。表麵看來我是一個好孩子,我是班裏的班幹部、學習委員,學習一直都很好,受所有老師的喜愛。後來按部就班地畢業,工作,談戀愛,結婚,沒出現過什麽問題。我覺得我真的很優秀,我太欣賞自己了,聰明能幹、名利雙收,各方麵都非常好,我有什麽缺點嗎?好像沒有。

傳統文化離我們並不遙遠,也並不難懂,隻是在現代社會看重利益的大潮下被輕視了。我曾經是一個所謂成功人士,一個與傳統文化毫不相關的人,現在,通過學習,我成了一個傳統文化的受益者。

我生長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裏,有四個哥哥,從小父母對我嬌生慣養,把所有的他們能夠買到的好吃的好玩的都送到我麵前。那時候我為家庭做了什麽貢獻,何德何能?孝順父母了嗎?尊敬自己的兄弟嗎?沒有,我隻是不斷地在享受,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長的我,隻注重物質,而且欲望在不斷地享受中不知不覺膨脹。其實我的父母是非常善良的,他們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可是對我卻疏忽了。有時候父母因愛迷失本心,過分的愛可能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過分的愛無疑是一種傷害。在那樣的一個環境下長大,我渴望更多的東西,渴望更有錢,我爭強好勝、傲慢,自身有很多的缺點毛病。表麵看來我是一個好孩子,優秀的女生,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受到老師的喜愛。後來按部就班地畢業,工作,談戀愛,結婚,沒出現過什麽問題。我覺得我真的很優秀,我太欣賞自己了,聰明能幹、名利雙收,各方麵都非常好,我有什麽缺點嗎?好像沒有。

接觸了傳統文化以後,回想自己的人生,才發現過去其實是不由自主地在騙自己,一是以為自己的缺點錯誤不存在;再有,雖然生活中已經出現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不順的事情,但是並沒有從自己的德行方麵去分析看待這個問題,而是用西方的價值觀來衡量,是不是我要再學什麽啊,是不是我還應該更聰明啊?是不是我的社會關係還積累的不夠啊?從這些偏離的角度錯誤地看一些事情。學習了傳統文化以後,我發現了自身的缺點錯誤,給自己總結出三大問題。

第一條就是對生活苛求,要求過高,很貪婪,欲望不斷地滋長。也許有人會說要求高有什麽不好啊,就是因為不斷地高要求我們才能獲得進步的動力,要不我們怎麽能過上幸福生活呢?我以前也是這麽想,不要求高我能進步嗎?能考上大學,然後到了中央電視台嗎?我今天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因為我對生活、對自己的要求高,才能達到的,有什麽錯呢?我把過高的欲望施加給自己的丈夫,錯了嗎?

我從1997年進入中央電視台,到現在已經12個年頭了,一直是在財經頻道做經濟節目,采訪的嘉賓都是非富即貴,都是社會高層精英,金字塔最頂端的人群,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在這樣一個欄目裏工作我覺得太好了,感覺真是如魚得水,一方麵自己可以賺錢,另一方麵可以增長見識,結交大量的社會關係為我所用,那時候整天接觸這些人和事,滿眼都是名利欲望,回家後就從丈夫身上尋找不足,毫不誇張地說,那時他真的是備受辛苦。

其實我丈夫非常勤奮,好學上進,白天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家後還要接受我的訓話,為什麽?因為我在中央電視台接觸的都是強者,我回家來就和他對照,我把采訪對象的成功經驗帶回來給他上課。分析那些成功人士的人生,一股腦兒地灌到他腦子裏去,根本不顧他的感受。我認為隻要是我想要的,丈夫就應該辦到。後來學習《弟子規》,學習了“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對照自己,我覺得真是太有用、太貼切了。我沒有想到不斷增加的那些貪念,那些無休止的欲望強加給丈夫,是多麽大的錯誤。我根本不懂得欲速則不達、物極必反。

第二條就是我的壞脾氣。為什麽會有壞脾氣?因為有很強的欲望,對自己未來人生做了那麽多規劃,欲望在促使自己,如果達不到目的,壞脾氣就會一天一天的滋長,產生怨氣。我以前埋怨我丈夫,覺得他各方麵都不稱心,讀了那麽多的書,為什麽就沒有智慧地體現在工作生活中呢?我總認為我是為他好,為了他成功,出人頭地,覺得他沒有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我不斷地傷害在我麵前最不設防的丈夫,每天都傷害他。我不斷地對著丈夫發火,他那麽愛我,寬容我,沒有給我反作用力,反過來,那這個反作用力會消失嗎?不會的,這個反作用力沒有報在我身上,會報在我丈夫身上,所以一個人的壞脾氣不斷地發出來,其實是害人害己。

不斷滋長的壞脾氣其實都是自私自利造成的,沒有接觸傳統文化的時候,我的所作所為,起心動念都是在往偏狹的路上走,跟真正的幸福人生的道路完全相反。這個壞脾氣不能帶來任何好處。家庭中,愛是基礎。妻子不應該為了滿足貪婪的欲望而淩駕或者左右自己的丈夫。對於丈夫的愛應該是無私的。

第三條是輕視,就是傲慢心。我不斷地取經回來,不斷樹立新的目標。我要求的目標距離現實太遠,遠的脫離了實際,任何人都不可能達到,欲望成長的速度太快,快過癌細胞,它其實就是精神的癌細胞。人的貪念,人的自私自利,我們這些不善的、違背倫理道德的想法,就是我們精神中的癌細胞。它滋生的速度,就跟癌症患者身體裏的癌細胞是一樣的,甚至可能更快。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的丈夫怎麽能滿足我的欲望呢,他做不到。這時我就開始產生輕慢情緒,我怎麽嫁給這樣的一個男人?我精心選了一支黑馬股,卻怎麽也變不成白馬王子。輕視的情緒出來了,人就會變得非常傲慢,而且這個傲慢心會不斷地增長,甚至會連帶輕視丈夫的家人。這樣就會違背了另外一層關係“孝道”。我在傳統文化學習過程中,看過一個《幸福人生講座》,講座中說道,我們選擇伴侶的時候要去了解他的家族,看他們家人有沒有德行,是不是個和樂的家庭,有沒有福報。當初我恨不得嫁一個高幹子弟,覺得這樣可能會是一條捷徑,每天琢磨。然後開始生出對丈夫以及他家人太多太多的不滿,變得越來越傲慢,現在想想覺得自己太羞愧了。

自身有這麽多的問題,這麽缺德還要想要“厚德載物”,這是非常薄的德行。所以“德不配位,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就是這樣的。我是怎麽樣“立見消亡”的呢,我的人生經曆了三次災難,前兩次是車禍。一次是在學校裏麵,是一個大的聽課儀式,學校領導都來了,我飄飄然,覺得這是一個多麽好的表現機會,路上想著鮮花,想著掌聲,忽視了汽車。那一次老天算是給了我一次小小的警示,在家養了一個多月。然後我還一如既往,根本沒往深處想。

很快第二次災難又來了,大學畢業後我去了海南。當時分配到內地,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單位的領導都是我父親的老下級,非常器重我,但是我覺得去海南,是一個淘金的機會,是一個施展的舞台。我考進了海南的經濟廣播電台做主持人,工作很好,掙錢也多,私底下有許多來路不正的錢,也就是凶財。我當時到海南去就是奔著那個花花綠綠的世界。我的貪欲一步一步膨脹,處心積慮地掙錢,永不知足。後來我成為製片人,每天都在外麵簽單,吃喝玩樂,有一回回家的時候車翻了,又出了車禍,這就是立見消亡。消亡之前有沒有跡像?有,心智已經失常了,狂妄了,完全忘乎所以了。第二次災難又是一次提醒。

很快海南發展放緩,我要給自己找一個更高、更快、更強的平台,我要到中央電視台。於是我去讀研究生。讀書時很快認識了電視台裏的一些製片人,他們說我們台太缺乏你這樣的人才了,有在經濟特區工作的經曆,見多識廣,來上班吧。就這樣,我對自己的規劃更有底了,更相信西方的職場規劃,覺得沒有什麽事情是我搞不定的,隻要我想到就一定能做到。

我一帆風順地直到走進婚姻。結婚後我就開始設計我丈夫,有些不順利,為什麽我精心設計的宏偉藍圖,在他身上不能有效實施呢?這時人生的第三次災難來了。我生孩子難產,經過搶救總算安穩了,手術後醫生要做一些處理工作。我急躁得很,覺得醫生護士全都笨手笨腳,我躺在手術台上喋喋不休,恨不得坐起來訓斥他們,後來我的醫生朋友跟我說:像你這樣難產大出血在醫院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如果當時你的情緒控製不了,會造成精神分裂。我得了非常嚴重的產後抑鬱症,當時工作緊張,我隻休息了三個月就上班了。我不僅要上班,同時還得監督我丈夫,因為他還沒有從黑馬變成白馬,而且又當了媽媽,很辛苦。在家裏,就像一個母雞,我不光下蛋,我還想打鳴(笑),這樣我有了三個角色,母雞、監督公雞,自己當公雞。

突然間發現我接近崩潰了,我不斷地發脾氣,我發現發脾氣以後,孩子就會莫名其妙的生病,為什麽?因為家裏的氣場,完全是不善良的氣場,那孩子都是感召來的,我的公公婆婆、保姆都戰戰兢兢的麵對我。那些女人的安靜、本分、柔順,我的生活裏沒有這些概念。在這樣情況下其實最受害的首先是我自己,我極不快樂,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笑了。我要求了那麽多,學習了那麽多,希望自己過的幸福美滿,錢和社會地位都有了,可是為什麽我不快樂?不喜歡自己?

從那以後我覺得需要調整自己了,每天看著孩子無邪的笑臉,心裏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母親的受益程度遠遠大於孩子。每跟他說一句:你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那話說出來,孩子在聽,我的耳朵也在聽。任何家長都希望孩子做一個好人,不會給孩子念殺盜淫妄的書。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是在教育自己。我發現自己慢慢地享受當母親的角色,麵對孩子我感到了快樂。是孩子促使我改變了。

後來我碰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知己朋友,這位大姐的出現改變了我。她是一位成功而又本分的女人。在我眼裏她幾乎十全十美,是我人生的榜樣。她了解了我的情況後,耐心地給我講她們夫婦的經曆,講為人處事的道理,講德行是財之本,德行是財積累福報,厚德載物,做事先做人。她幫我分析苦惱的原因,好強的我為什麽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原來不是因為我不夠努力,而是我努力的方向錯了。這話對我觸動太大了,真是醍醐灌頂,它對於我人生觀和價值觀,用顛覆這個詞真的不過分。

原來做人是做事的必要條件和前提基礎,明白了我就想改變自己。問題是我怎麽改變,如何調整,不得法。別人介紹我看《了凡四訓》,看完後激動得大哭,但是回到生活當中還是照樣發脾氣,照樣挑剔。我沒能改變自己。我努力照顧家庭,關心孩子,慢慢學習相夫教子, “人有善念,天地佑之。”我覺得自己有了這一點善念,一定會感召來徹底改造自己的方法。這時我看到了《和諧拯救危機》,學習了《弟子規》。我向傳統文化功底深厚的陳大惠老師求教,我說我怎麽能盡快轉變呢,我怎麽樣才能利用這些知識改造自己?陳大惠老師說,《弟子規》是做人的根基,按照《弟子規》這113條做,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煩惱氣息變成正確良好的習慣,這樣就會慢慢改掉壞習氣,最終改變自己。

我如獲至寶,拿著《弟子規》去給我丈夫講,我把我學的一點皮毛去教育他,我說過去我渴望要錢的時候你沒有滿足我的欲望,到現在我改變了,你還是追不上我,你離我的要求總是特別遠。他說你學習傳統文化是為了讓自己有德行,更好的去愛人,更好的盡自己的本分嗎?不是,你是因為貪,你貪的是厚德載物的物,是貪念。“凡是人,皆須愛”,你沒有做到。所以我還要檢討自己,繼續努力,爭取不斷進步。

在改過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改變過去的習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幸的是我們已經知道了方向在哪。學習傳統文化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但是隻讀書不行,還要把所學的知識落實到生活中。怎麽樣通過學習《弟子規》對照發現自己的缺點錯誤,知錯能改,誠心悔過,這個過程會有很多的反複,甚至有倒退,千萬不要放棄,不要退縮,因為我們已經走在了一條聖賢指引的正確道路上了。一直往前走,總有一天,會像《弟子規》說的那樣,“聖與賢,可馴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S5EFH_PmV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