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淨空法師 中峰三時係念法事全集(第五十集)

(2009-04-16 20:07:45) 下一個
中峰三時係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集)  2003/7/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15-50

http://ft.amtb.tw/dv.aspx?sn=20-15-50&ex_lang=zh-cn


中峰三時係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集)  2003/7/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15-50

  諸位同學,請看第二時第三番的開示,在法寶讚的後麵。我們把這開示念一遍:

  聞虛而有鳴答之聲。寂而無形影之相。然穀響自然。非呼之而不答。佛身無作。非扣之而不彰。】

  我們先看這一小段。這一段是講感應道交的道理。『蓋聞』,「聞」是聽世尊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常說;『虛而有』,「虛」是虛無,「虛而有」,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無中生有。以往總以為無中生有是不可能的,近代科學家證實,有確確實實是從無生的,真的是無中生有。「虛而有鳴答之聲」,「鳴答之聲」是形相,後麵會具體給我們說出來,引事相來作證。『寂而無形影之相』,清淨寂滅裏頭沒有形影之相,法爾如是。形相是怎麽來的?總不出感應。下麵舉事實來說,前麵兩句是講的理體,法性之體本來如是,清淨寂滅。

  『然穀響自然,非呼之而不答』。這是舉前麵一個事例,「虛而有鳴答之聲」,山穀,山穀確確實實沒有聲音,但是你長嘯一聲,它就有回音,所以「非呼之而不答」,你要是不長嘯一聲,山穀的聲音不會現出來。這就是「虛而有鳴答之聲」,那個鳴答之聲要你去引起來。他有這個能力應,但是你要有感,感應,現相就現前。下麵一句。

  『佛身無作』,就是「寂而無形影之相」。確確實實諸佛如來沒有形相,但是你有扣,佛就有彰。扣就是感,彰是很明顯的顯現出來,那是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不一樣,千差萬別,應也不一樣,也是千差萬別。感的人有時候是有意,有時候是無意,我們或者講有心、無心,但是應統統是無心的。無心無意,隨著你的感產生回應,感應道交,顯現出無量無邊的色相。這個感應就是唯識所變,它能現,就是唯心所現,心現識變。識把心所現的,變成無量無邊的色相,在佛法裏麵講,無量無邊的法界。本來是一真,結果一真變成無量無邊法界,這裏頭苦樂不同。這一小段話不多,義理深廣無盡,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

  信佛,憑什麽信?憑這個道理信,憑這個事實我相信。破迷開悟,返妄歸真,憑什麽?也憑這個道理。你要是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你就可以改造你現前的命運。我要想走好運,我這一生都希望走好運,這個不難,隻要你有好的感,自然就有好的應。古德所謂的「種善因得善果」,世尊在《十善業道經》裏麵跟我們講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你就得永恒、究竟、圓滿的幸福。「能離一切世間苦」,這是感應!感應之理,法爾如是,這是自性的德能。自性本具的、本有的能力,本有的德相。我們今天搞成這個樣子,不是別的,迷失了!迷失了,起心動念都是不善,我們的感不善,回應怎麽可能善?沒有這個道理!

  世間人求財,這個現象是最普遍的,財在哪裏?財在你命裏頭,你命裏沒有財,你到哪去求?滿地財寶你也得不到。你要得到了,禍害就來。為什麽?沒有命享受。命裏頭沒有財,要修!不是求不到,可以求,修!修什麽?佛給我們講修財布施。愈沒有財愈吝嗇,那真是糟了,那你要窮困一生。如果你看到那個窮人,真的一點福報都沒有,你看他,如果他很大方,雖然沒有,他那麽一點點也舍得,也肯布施,我們就曉得這個人後來一定會發達。為什麽?他現在在種因,命裏麵雖然沒有的,他能夠把命裏頭的財庫,慢慢把它填滿。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個話世尊在大小乘經論裏頭常說。我們在講席當中也不斷的重複,你有沒有聽懂?你有沒有聽進去?你有沒有依教奉行?隻要你肯做,別著急,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後,果報就現前了。不是我今天布施明天就發財,沒這個道理!隻誠心誠意去做,諺語裏麵常說,「隻問耕耘,莫問收獲」。隻問我要種善因,我要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不要問果報;因緣成熟了,果報自然現前。然後你就會真正明了,佛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感跟應真的現前。現前之後,你要有智慧,果報現前自己不享受,再布施,讓一切眾生去享受,這個好!

  老同學們,你們跟我時間久,這麽多年來,你們都看出來、都看到的。我初學佛的時候,人有沒有福看相貌就看出來了,你看看我初出家那個相,你就知道,一點福報都沒有;你再仔細看看,還是個短命相。我出家的時候已經學佛七年,換句話說,那個時候也小小有一點轉變。剛剛學佛那個時候,那時候相真的是不好。所以我自己也莫名其妙,老師為什麽那麽照顧我?這不是容易事情。一般人照顧人總看出這個人有前途,這個人可教;看到你這個人沒有福又短命,在一般人的心目當中,對你敬而遠之,舍棄你了。我這幾位老師真的不是凡人。

  大概我在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疏忽了。也沒有修無畏布施,這一生,年輕的時候還打獵,我打了三年獵,天天殺生,沒有一天不殺生,殺業很重。幸虧過去生中修了一點法布施,有一點智慧。小時候(時間不長,大概隻有兩、三年,很小的時候),大概五、六、七歲,這樣的年齡受過父親的教誨。那個時間雖然不長,紮下來的根,使我好學,知道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這個底子很深厚。見到城隍廟被軍隊砸毀,城隍搬家了,在砸毀的前三天,城隍搬家,所以我跟城隍就結了很好的緣,這個城隍常常在我身邊。

  承蒙老師的關懷照顧,我終於明白、覺悟、回頭了,斷惡修善,自己感覺到自己從前殺業很重,一明了,我就吃長素、放生!雖然收入非常微薄,我願意統統拿去放生。學成了,出家,三十三歲出家,開始接受別人邀請講經,講經就有供養,我就有錢放生、有錢布施醫藥、有錢印經。那時印經,我們獨立印經沒有錢,印經處印經我們附印,寄一點錢去。經本印好之後,他會寄幾本給我,我就幹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幹了一生!到四十多歲,供養慢慢多了,我有能力獨立去印經,自己想印什麽都可以,一生幹這個事情,生活非常簡單。

  最近,大概總有三十多年,我沒有用過錢。在美國,美國銀行給我信用卡,我有好多張金卡,從來沒有用過一次。好像給了兩、三次,以後不再給了,從來沒有用過。所以福報,你們現在看到的,好像是真的愈來愈多,真正是心想事成。我們沒有惡的念頭,沒有享受的念頭,總是必要的有感就有應。所以福報不可以自己享,讓一切眾生去享,特別是苦難眾生。

  這個道理明了之後,你就會真做,你真做,真有感應,你愈做愈歡喜。為什麽?可以幫助許許多多苦難眾生。這幫助裏麵最重要的,還是法布施。現在我們的法布施,除了公開講演之外,有不少講記流通。究竟有多少數量?我不知道,不是我印的。甚至於很多講記,不是我寫的;我講了,有人從錄影帶、錄音帶裏麵把它寫出來,寫成書流通。很多寫的東西,我都沒有看過,我也不想看,為什麽?說完就算了,何必還要留個痕跡?喜歡做的人,隨緣,你喜歡做,你就做!

  現在還利用高科技,我們有網路、有衛星,網路、衛星也不是我做的。誰去做我都歡喜,我也不會障礙你,我也不會讚助你。我要讚助你的話,那我要去化緣、去募捐,我一生不幹這個事情。有不少好心人都在那邊做,做得好像還挺有成就的,都是好事。我們自己一生不操心,不攀緣、不操心,什麽都好,這樣才自在,心才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智慧開了,經教你才能理解,你才能體會得。所以心要純淨純善,不但佛菩薩的經論你接觸了開智慧,就是世間法,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開智慧,這就是善財五十三參。

  經教裏麵開根本智,日常生活當中開的是後得智。我們這一生能夠生活在智慧裏麵,沒有生活在煩惱、沒有生活在憂慮,你說這是何等的幸福!這個幸福是佛菩薩給我們的,老師、善知識給我們的,這個恩德念念不忘。知恩報恩,怎麽個報法?為人演說。佛在經上教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你才能報佛恩、才能報老師恩、才能報善知識恩、才能報一切眾生恩。請接著看下文:

  來啟建第二時係念佛事已圓。】

  第二時係念佛事到這個地方圓滿了。

  上殊勳。投入如來大願海中。出生功德。】

  這跟前麵第一時完全相同。

  為亡靈洗除業垢。】

  前麵一時,這是二時。這麽多人在一起修這個法事,為的是什麽?『端為亡靈』,也為一切鬼神,『洗除業垢』。

  長善根。舍此報緣。往生淨土。】

  我們修這個法事的目的在此地。利他,當然就是自利,我們一定要明了自他不二,為什麽?前麵講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佛眾生,原是一體。所以利他才是真正自利,自利一定利他,自利要不利他,那不叫自利,那叫自己害自己。底下這個開示對我們很有啟發性。

  念自從無始。迄至今生。】

  『但念』是我們回想、反省,從無始劫來到今天。

  生巨海。逐識浪以高低。】

  這是從比喻上說。這個比喻,世尊在《楞嚴經》上講過。《楞嚴經》上有這個比喻,佛把真心、心性、法性比喻作大海,前麵講的靈知心,靈知心是大海。分別心,就是緣慮心,緣慮心是什麽?緣慮心是海水裏麵起了個水泡,「漚」就是水泡。這個意思是『漚生巨海』。識是從性裏頭生的,迷了自性,迷了自性就生了個妄心,妄心就是阿賴耶識。從阿賴耶識變出(它會變),變成第七識、第六識、前五識,再變成心所,再變成色法,統統都是變出來的,「漚生巨海」。

  『逐識浪以高低』,「識浪」是什麽?浪是動的,不是靜的,我們的心性是靜的,湛寂靈明,佛法裏頭常常用這四個字來形容,湛寂靈明。識(妄心)就不是,妄心是動,妄心是波浪。波浪有高低,有大風大浪,有小風小浪;大風大浪是六道三途,小風小浪是四聖法界。在六道裏麵,大風大浪就是三惡道,小風小浪是三善道,六道輪回。這是講為什麽會有六道輪回。下麵又有一個比喻:

  點太清。任情風而人我。】

  『太清』是虛空,把虛空比作心性,太空裏麵一片雲彩,這是比喻迷惑。雲彩在空中隨著風吹,東風把它吹到西麵去,西風把它吹到東麵去,自己完全做不了主宰。這一句形容是什麽?形容隨著業力流轉,自己不能做主。『任情風而人我』。這裏講的理,下麵講事:

  是循環諸趣。流轉四生。業海茫茫。罪山岌岌。】

  好,這個果報現前,這是從事上講。『循環諸趣』,「諸趣」就是六道,你在六道裏頭循環。小風小浪,你就上升到三善道;大風大浪,你就沈到底下,到三惡道。『流轉四生』,「四生」是指六道裏麵生態,胎卵濕化。我們人道是胎生,畜生道裏麵,這四種生都有。有胎生的、有卵生的,鳥類是卵生的,魚類,海裏頭的多半也是卵生的;有濕生的、有化生的,昆蟲裏麵有化生、濕生的多。佛在經上講,餓鬼道裏麵,這四種生態都有;地獄道裏頭,隻有一種,化生。天道的福報大,多半是化生,這是講生態。

  『業海茫茫,罪山岌岌』。「岌岌」是高大,像大山一樣,罪這麽大、這麽重。這一段,輪回的道理跟我們說出來,輪回的事實真相也都說出來。說出來之後,這怎麽辦?如何能夠消罪業、出輪回?

  憑發露。】

  如果不是憑藉發露懺悔,什麽叫『發露』?做錯了事情,自己造了罪業,不要隱瞞,應當向大眾宣布,我做了什麽事情,勇於認錯,承認自己的過失。大家都知道了,這個人瞪你一眼,那個人批評你幾句,好,報掉了。這是什麽?重罪輕報,報掉了。自己造的罪業不可以隱瞞,隱瞞不得了。為什麽?這個罪愈積愈重,將來的果報太可怕了。

  所以佛教給我們做錯事情要發露、做好事要隱瞞。好事不要教人知道,為什麽?那個德愈積愈厚,果報好,好的事情不要露,積陰德。中國諺語常說,陰德之報最大,報得厚。如果你做了些好事情,人家都知道,人家來表揚你、稱讚你,給你鼓鼓掌,送你個獎狀,報掉了,你的好事完了,報光了。好事別讓人知道,做了不善的事情、罪業的事情,希望大家都知道,這個人要罵你,那個人也討厭你,都報掉了。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真正知道,毀謗我們的人、侮辱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都是為我消業障,我對他們要感恩。不是這樣的話,業障怎麽消得了!

  毀謗的人愈多,消的業障愈大。這兩年來,在台灣、在中國還有其他地區,不僅僅罵我的人很多,還在報紙、在雜誌上寫了很多文字指名罵我,說我提倡夏蓮居的會集本是莫大的過失。最初悟道法師沉不住氣,他要組織幾個人,大家在一塊研究,來寫文章駁他。還把他的這些材料寄給我,也把這些報紙雜誌上的文章寄給我,我統統丟到字紙簍去了。我跟悟道打個電話:不要理會,決定不可以。這跟吵架一樣,他罵我,我不吭氣,罵完了就算了,這個事情解決了。不能對罵,對罵,沒完沒了,那就大錯特錯。

  人家來罵我、毀謗我,我們自己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就好!真的我有過失,我馬上要改過自新,我怎麽能辯駁?沒有這個過失,我知道,沒有這個過失,這是消我宿業。我過去生中造的罪業很多,他來替我消業障,我更應當感激他。

  關於反對會集本是有意無意,這是另當別論。因為會集本很多,為什麽反對這個本子,不反對別的本子?那是不是別有用意,我們就不得而知,拿著這個當題目來攻擊。我曾經說過,全世界的人都反對這個本子,我還是要依照這個本子學習,為什麽?這關係師道!這個法門是老師傳給我的。我如果聽了這些話,不敢再讀這個本子,那我的罪就重了,什麽罪過?背師叛道。你們想想我是不是擔上這個罪名?你們怎麽反對,我還是照樣修,我尊師重道,報佛恩、報祖恩、報老師恩!

  我相信我的老師有修持、有德行、有智慧。你們反對他,你不是他的學生,你跟他沒有這個關係,我跟他有這個關係,我不能反對,這是大義。人要沒有道義,還能做人嗎?所以不管人家怎麽樣毀謗、侮辱,我一句話不說,至少我守住我的大義,至少將來會有人批評,這個人還是尊師重道,知恩報恩。所以,我不可以聽信人家幾句話,就不敢去讀這個經,那還得了!老師的學生很多,為什麽不把這個事情付托別人,付托我?老師沒有看錯我,老師知道我不會背師叛道,我不會忘恩負義。

  所以這是有過失,發露懺悔。別人的毀謗、侮辱,自己要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永遠是以感恩的心對待一切眾生。這是講要發露懺悔。所以「匪憑發露」。

  遂消除。懺摩已往。發願當來。】

  這兩句話是怎麽樣落實!發露懺悔怎麽落實法?那要『懺摩』,就是懺悔,過去做錯了要知道懺悔、要知道改過。『發願當來』,這個發願要依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要依諸佛如來四弘誓願。一定要發願求生淨土,那就沒錯了。

  勞法眾。至心懺悔發願。】

  第一時有『懺悔發願』,第二時還是有「懺悔發願」。懺悔發願的形式跟前麵差不多,懺悔用十大願王,懺悔偈,普賢菩薩的懺悔偈;發願,依舊是發四弘誓願。這個偈子我們念一念,與前麵小有差別:

  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

  這個跟前麵完全一樣。差別?這個地方:

  切罪障皆懺悔。】

  這個有差別,這不是求,這是『皆懺悔』,求懺悔也可以。前麵是「今對佛前求懺悔」,前麵第一時這一句是「今對佛前求懺悔」。第二時裏麵就『一切罪障』要「皆懺悔」,一切罪障我統統懺悔,差別在這個地方。一次比一次懺得徹底,為什麽?你第二時比第一時有悟處了、有了進步,從這個懺悔偈子上,也看出你有進步。發願還是一樣:

  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懺悔發願要依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前麵跟諸位介紹了,代表一切菩薩修因證果裏麵的理論與方法,普賢菩薩一個代表。如果說兩個,跟文殊合起來,那普賢代表三昧,文殊代表般若。如果是一個就完全都代表。再看末後這一段開示,最後這段開示:

  來懺悔發願已竟。具行猶人具眼目。願如日月燈光明。】

  『具行』,「行」是行動。在此地就是講你把你所學習的道理、學習的方法,都能夠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這裏麵最重要的,持名念佛,最重要的行是說這個。就是《無量壽經?三輩往生》裏麵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行」的指念佛,不是講其他的行。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第二時最後一段的開示:

  來懺悔發願已竟。】

  這一句是結前,總結前麵的。

  行猶人具眼目。願如日月燈光明。依光照燭見分明。行者方能達前境。】

  這一句是總說,不一定是修念佛法門的。可以說在佛法裏麵無論大小乘,不論是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這是原則,總的原理原則;不但通一切佛法,也通一切世間法,一切世間法也不例外。

  這幾句話,我們就要懂得,『具行』,「行」是修行,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叫修行。錯誤的行為很多,真的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聖賢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法身菩薩以下的,你說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十法界裏麵的佛,不能說沒有過失,世間的聖賢就更不必說了。中國古籍裏麵所記載的,世間聖賢就是像堯舜,還不能保證自己沒有過失,何況其他?

  所以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這樁事情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要懂得,時時刻刻有高度的警覺;知道自己念頭一起,曉得這個念頭是善念、是惡念,知道這個念頭該不該起。如果沒有必要,就是善念,最好第二念就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好!讓二六時中,心裏頭有佛、念裏頭有佛、形象上都是佛。我心是佛心,行是佛行,身就是佛身。這個才好,要真幹。

  具行,這裏比喻就好像一個人有了眼目,你有好的眼睛。有好的眼睛在黑暗的地方看不見,白天有太陽,陽光,晚上有月光、有燈光,你才不至於迷失方向。「光」就好比是願,所以行不能離開願,行要離開了願,就盲目了;換句話說,他不知道方向,不知道目標。你雖然很精進、很努力的在行,到底行到哪裏?不曉得。

  所以說,『願如日月燈光明』,這就說明行跟願分不開。正是蕅益大師所說的,能不能往生淨土,全靠信願之有無;有行沒有願,有願沒有行,都不能往生。在其他法門裏麵,有行無願或者有願無行,都不能成就,你這一生白幹。充其量,阿賴耶裏麵落下一個善根種子,在這一世當中決定不起作用,這就是李老師往年常講的,該怎麽生死,還是怎麽生死,你依舊受業力所轉,你做不了主。所以說『依光照燭見分明,行者方能達前境』。你必須要有願,願就是光明,願以導行,你才能有成就,你才能達到你自己所期望的目標,果德。懂得這個道理,念佛的人也不例外。

  以念佛之人。若不發願往生。縱有功行。亦成虛設。以不順佛故。】

  你發心念佛,好,念佛一定要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為什麽?如果不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縱然你念佛有很深的功夫,你也落空。這一落空就怎麽?你還是隨業流轉,還是出不了六道輪回。念佛是善業,善業是不是生三善道?不一定。如果你隻是口善,心行不善,你生不到三善道。但是不管你生哪一道,你還有一點福報,如果罪業很重,墮到地獄道,你這個福報存在。什麽時候離開地獄道之後,到其他道的時候,福報還會現前,變成世間有漏福報。

  中峰禪師雖然是禪宗大徹大悟,他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所以他勸我們,他自己是真幹。為什麽?因為你『不順佛故』,佛的願你違背,佛的願是希望你到極樂世界去;佛的教誨,你也違背,這是真正的背師叛道。修這個法門,如佛之願、如佛之教,那才叫尊師重道。禪師這些話,說實在的是對我們講的。

  爾亡靈。當知此意。】

  形式上好像是對亡靈、對鬼神說的,實際上是對我們講的。亡靈尚且發願往生,我們要是不能發願往生,那說實在話,連鬼都不如!連鬼都不如,你還是個人嗎?話裏頭有話,你要會聽;意思裏頭有意思,是意在言外。你要懂得弦外之音,你才會有悟處,你才會有受用,一定要真幹。後麵是一首讚佛偈,做為這一時的總結:

  彌陀佛。無上醫王。巍巍金相放毫光。苦海作慈航。九品蓮邦。同願往西方。】

  這個讚的內容非常懇切。

  無蓮池會菩薩摩訶薩。】

  下麵我們接著再看第三時,第三時的誦經、念咒跟第一時完全相同,都是回向『蓮池會菩薩摩訶薩』。我們現在從開示看起,第三時第一段的開示:

  萬餘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疏親。刹那念盡恒沙佛。便是蓮華國裏人。】

  這首偈是中峰禪師無比真誠、懇切的勸導我們,也是在囑咐我們,這個機緣太難得了。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個機會,我們今天遇到了不可以錯過,錯過,對不起中峰禪師這樣懇切的勸導。

  『十萬餘程』,這是講《彌陀經》上說的,我們娑婆世界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那邊有世界叫做極樂世界。現在給你講,「十萬餘程」這麽遠的距離,『不隔塵』,「塵」是最小的,微塵,多遠?連微塵都沒有間隔到。這說明什麽?說明遠近不二,空間破了,沒有遠近。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就在此地,一塵都不隔。我們講距離,隔了還有一裏路,還有半裏路,甚至隔了還有一公尺,還有一公分,這個「不隔塵」,一公分也不到。下麵這一句話說得好。

  『休將迷悟自疏親』,關鍵在什麽地方?覺悟!轉迷為悟。前麵禪師說得好,「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是此方,「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十萬餘程不隔塵,你看前後相應,關鍵就是迷悟。迷了,十萬億佛國土;悟了,悟了就在眼前。佛有沒有妄語?沒有,迷了確確實實有空間,空間就有遠近,悟了的時候,空間沒有了。這是很難得,我們感謝現代的科學家,給我們說明空間在某一個條件之下等於零。

  距離,距離在某一種條件之下,統統等於零。什麽條件?悟!科學家不知道什麽條件,隻說在某一種條件。佛跟我們說,悟!條件就是悟。迷了,就有距離、有遠近;悟了就沒有,悟了,空間就等於零。科學家這個訊息好,我們拿到這兒用上了,要不然這個境界很難說得清,講不清楚。科學還有個公式,這個公式下一次我要把它記起來。實在講,就是迷悟,「休將迷悟自疏親」,就是這個希有難逢的機緣千萬不要錯過。親疏在一念之間,疏是迷,親就是覺悟;悟了就是,迷了就十萬億程了。

  『刹那念盡恒沙佛,便是蓮華國裏人』。前麵兩句是從理上講的,後麵兩句從事上講的。理,我們一下不能夠悟入境界,沒有關係,你隻要知道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就行了。印光大師一生教人,我還給他刻了一個印,「印光大師傳法印」。他的法印是什麽?是他一生說得最多的,寫得最多的,真的,自行化他,他就是四句十六個字,「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老法師一生真的做到了,也如是教人。這十六個字,我心目當中的看法,是印光大師自行化他的心傳,傳心法印。這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我肯定在世尊末法九千年不能變更。一定要遵守這一個指導原則,我們一生當中必定生淨土。

  「敦倫」,前麵兩句世間法,佛法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上,在世間不能做個好人,你怎麽能往生極樂世界?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在世間一定是個好人。好人的標準,印光大師這兩句話,「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是世間好人的標準,就是我們佛法裏麵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要先要取得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然後念佛,信願念佛,你才能往生。

  『刹那』,這是指極短的時間,指什麽?指一句佛號,阿彌陀佛。我看最長一秒鍾,我們普通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秒鍾。這一秒鍾是『念盡恒沙佛』,這個意思我們現在能夠體會到一些。蓮池大師在《疏鈔》裏麵給我們說,念一佛(這一佛就是阿彌陀佛),無異念一切諸佛。就是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都念到,一尊佛都沒有漏。念一佛就是念一切諸佛,這個意思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怎麽知道是真的?我們在《彌陀經》上看到六方恒河沙數諸佛讚歎阿彌陀佛,這個讚歎就是念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那我們念阿彌陀佛,不是把一切諸佛統統都念到!所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生歡喜心,一切諸佛都護念,《彌陀經》可以做證明,六方佛就是證明。這還得了!哪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實實在在找不到。

  所以你隻要把印光法師這十六個字能做到,中峰禪師這一首偈就是給你做的,你『便是蓮華國裏人』。你現在雖然還沒去,你肯定去,一點懷疑都沒有。等於說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報名注冊了。像現在我們想移民,你已經拿到移民簽證、拿到永久居留簽證,肯定就去了,你隨時都可以去。拿到簽證,你就是極樂世界的人!這一首偈好,做得真好。再看下麵開示:

  塵背覺。栽荊棘於七寶園林。舍妄歸真。列珠網於四生門戶。】

  我們先看這一句,『合塵背覺』是我們六道凡夫,我們的心是妄心,妄想分別。跟什麽合?跟五欲六塵合,念念都是五欲六塵。這像什麽?像『栽荊棘於七寶園林』,「七寶園林」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真如本性裏麵,現在遍栽著荊棘,荊棘就是講的起惑、造業、苦報。荊棘就是比喻惑業苦,三障。三障在我們真如本性裏麵生起來的,就是你違背了自性覺,你不覺悟,迷惑顛倒,念念都是五欲六塵。這一句講的是這個意思,六道凡夫各個都是這個樣子。

  再跟大家講清楚、講明白一點,七寶園林就是我們六根的根性,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在舌、在身叫覺性,在意叫知性;見聞覺知是七寶園林,性德、性能,但是迷了。迷了之後,就變成了六識,在眼叫眼識,在耳叫耳識,在意叫意識。你看看把自性、性德一迷就轉變成八識,這叫做「合塵背覺」,就是我們現前的現象!

  回頭就好了,一回頭,『舍妄歸真』。「舍妄歸真」就是轉識成智,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舍掉,恢複見聞覺知。永遠保持見聞覺知,絕不墮落在意識,也就是決定不讓六根在六境裏麵,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壞了,就迷了。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舍妄歸真。大家一定要曉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妄,你要把這個舍掉。

  性(性德)裏麵,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就好比說『列珠網於四生門戶』,「四生門戶」是六道輪回。在六道輪回裏麵,五濁惡世裏頭,有寶珠羅網,這是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性德的顯現!性德在哪裏?性德就在五濁惡世。

  橫萬法。圓裹一心。】

  到這裏是一段,這兩句是總結。『縱』是講的時間,『橫』是講的空間。佛門當中常說,「橫遍十方,豎窮三世」,縱就是豎。這個地方的「縱橫」,就是講的時間跟空間,時空裏麵所有一切的萬法,一切萬法離不開時空,都在時空裏麵。時空萬法,『圓裹一心』,「裹」是包裹,圓圓滿滿的包住。誰包住?一心,不出一心,不離一心。那我們念佛,我們念佛專門就是求一心,你看看高明到極處。我們功夫的目標就是一心不亂,一心縱橫萬法,圓裹一切。這一段從理上講的,有理一定有事,下麵接著落到事相上去。我們看底下一段:

  思量處。阿彌陀佛。坐斷六根。無造作時。清泰故鄉。橫吞八極。破群昏如杲日麗天。療眾病如善見神藥。】

  這是一段。這是落到事相上,這裏頭最重要的是『非思量處』、『無造作時』。覺跟迷差別就在此地。迷的時候,妄念紛飛,我們常講胡思亂想。他的思想從來沒有停止過,晚上睡覺還在那裏想,所以他才有夢境。如果沒有思量,他就不會作夢。夢是怎麽回事情?你的阿賴耶識的活動沒有停止,所以刹那不住。我們凡夫對於粗的念頭知道,這個生滅知道,微細的念頭不知道。極其微細的念頭,阿賴耶裏麵的種子,這個生滅佛在經上講,八地菩薩才見到。八地菩薩是不動地,《仁王經》裏麵講無生法忍,他是中品無生法忍,七地是下品,下品無生法忍還沒有見到,中品無生法忍見到了。見到才能斷,見不到,你到哪裏去斷?所以這是見道而後才修道,道沒有見到,你修什麽?這一點我們要學。「非思量處」,你看阿彌陀佛他到這個境界。

  所以『坐斷六根』,這就是說六根不再起作用。這個六根是指六根裏麵的識,永遠不起作用。他起作用的是什麽?法性的本能。法性的本能是見聞覺知,見聞覺知遍法界虛空界。我們今天科學家用科學的方法實驗,證明植物、礦物有見聞覺知,是法性的本能。植物、礦物是不是迷?也是迷。所以它見聞覺知不能夠遍法界虛空界。你看它見,給它寫個愛字,讓水去見,遠了還不行,要貼在水瓶上這麽近,大概還要一個小時才反應出來。它也在迷,它比我們人迷得還厲害。我們人還很遠看到這個字,我們就有反應了;你看它要貼得那麽近,還要那麽長的時間,這就是說植物比我們迷的重,礦物比植物又迷的重。

  《楞嚴經》上講的,純情變成植物、礦物。《楞嚴經》上講的一個情、一個想,純想,上升,純情,下墜。純情是什麽?執著,過分的執著,但是性能並不喪失。再嚴重的執著,譬如礦物,這是很難很難轉變的。礦物裏麵的水,我們給它訊息,一個小時之後會有反應。大概泥沙石頭,你給它這個訊息,可能要十個小時、二十個小時,甚至於三十個小時,它有反應,你看著,它反應。當然極其微細的反應,我們見不到。所以他們用水果、用米飯、饅頭來做實驗,兩個星期反應非常明顯。這是說礦物,這不是植物,植物是花草樹木,那個感應也相當靈敏,確確實實有見聞覺知。法性的本能、法性的具德,它沒有喪失,也是被迷情蓋覆住。雖蓋覆,還是會有作用,還是會相當明顯。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是真正懂得了,就是盡量少思量,也就是盡量少打妄想,妄想愈少愈好。但是怎麽樣?妄想止不住!問題在這裏。我是想把它止住,沒有妄想就成佛了。但是這個東西我想放下,放不下,我想丟掉,丟不掉,不但丟不掉,愈想丟愈多。這怎麽辦?佛教給我們一個好方法,念阿彌陀佛。念頭一起,趕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保持這一念。你要把一念斷掉,斷不掉,那現在就是用一念代替一切妄念,這個法子好!這一念沒斷掉,這叫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一段時期,這一念就沒有,就成功了。到理一心不亂,這一念沒有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成佛之後還念不念阿彌陀佛?還念。那個時候念,跟現在念,完全不一樣。那個念是什麽?為人演說,為一切苦難眾生做樣子,你們要想成就,像我這個樣子。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上示現的,他就是念佛證無上菩提,所以那是做榜樣給別人看,是利他的。現在我們沒有到理一心不亂,是自利,自利也利他,利他也自利,自他不二。所以到無思量處,我們就用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一天到晚,念念心裏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麽念頭都沒有。

  那你要問,這個事情麻煩,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許許多多事情什麽都不知道,光念這一句佛,事情來了怎麽辦?怎麽處理?真的念頭歸到這一句佛號,智慧就開了,無論什麽事情不必要知道,你一接觸就明了。你自自然然有很妥善的方法把它解決,不用思考,不用預先知道。預先知道,怎麽思考,到後來這個事情還是做錯,這是凡夫。諸佛菩薩處理大眾這一切拉拉雜雜事物,哪一樁事情佛做錯了?沒有,從來沒有做一樁錯事過,什麽原因?智慧。他心清淨,沒有染汙,沒有雜念,「坐斷六根」。「坐斷」是形容,不是真的斷了。這是說六根裏麵的六識不起作用。

  無造作時,『清泰故鄉,橫吞八極』,「清泰」是極樂世界,「八極」是八方,我們中國人常講,四方四維,加上上下就是十方。「橫吞」就是整個包括,全都包括了。極樂世界怎麽形成的?極樂世界的人沒有造作,也就是說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非思量處」,沒有妄想;合起來講,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極樂世界的人,不但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縱然是下下品往生的,我們在經上讀到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他們每天聽經、聞法,每天出去參訪十萬億佛。其實那個十萬億不是數字,就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菩薩道場,他們都去參訪、去供佛,聽佛說法,供僧,幫助佛教化眾生,忙得不亦樂乎!

  怎麽叫「無造作時」?確確實實,他忙得不亦樂乎,他沒有動個念頭,沒有起心動念過,沒有分別執著過。眾生有感,他有應,感應完全是自然的,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才有應。我們今天沒有法子,做不到。什麽原因?我們這種本能被障礙住,被業障障礙住。業障是什麽?業障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我們這些東西放不下,這些東西障礙了我們的性德,障礙了我們的性能。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雖然一品惑沒有斷,但是他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自性的德能沒有被障礙,他起作用,所以他能夠在十方世界自由自在的示現,這是很不可思議。

  我們要學,這個學不到。那怎麽辦?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到了極樂世界,這個境界就現前。所以我們今天讀了這一段經,在現前怎麽落實?隨緣而不攀緣!絕不要想我要做些做些什麽,一切事情水到渠成。有機會,覺得這個好事,我能力還可以做得到,我們全心全力去做;能力做不到,不必去打妄想,念頭都不起。有這個能力,但是這個事情有人在做,沒有必要做,也不需要理會。好事,真的好事,又沒有人做,我有力量做,那我就隨喜。好!得大自在。

  所以在現在生活當中,學隨緣而不攀緣,你就得大自在。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是老師傳給我的,我這麽多年來,用起來得心應手,很自在。愈做信心愈足,愈做愈感謝老師的教誨。好,現在時間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