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一九集,第一二0集)

(2009-02-04 20:44:10) 下一個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一九集)  2001/1/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19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一九集)  2001/1/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19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來說十善業道落實在五根「定根」上,定根能「攝心正助,相應不散」。昨天我們說了,修道有正助雙修。不僅僅是淨宗法門,任何一個法門,乃至於世間其他的宗教,甚至於世間法,都有主修的與助修的,我們現在一般講選修的,有主修的、有選修的。

  什麽叫「定」?我們心定在修學法門上,決定不輕易改變。對佛法契入到一個相當深的程度,他才真正理解佛所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所以我們選定一門之後,真正能做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定就有根。有根他才能成長,才能夠開花結果。自古以來,修學沒有成就的人,最嚴重的毛病就是沒有定根,他心是浮動的,用現在的話說,他的興趣是多方麵的,看到這個也喜歡、那個也喜歡,樣樣都喜歡,多方麵的興趣,於是他的精力分散掉了,時間分散掉了,所謂是「門門通,門門鬆」,都涉及到一些皮毛,都不能夠紮根。

  因此,我們一定要懂得,「廣學多聞」不是我們現在這個階段。經上常常勸導我們,「廣學多聞」是對誰說?對法身菩薩說的,那個時候應當廣學多聞。在我們現在這個時候不可以,隻能「一門深入」,一個門,依一法。我們今天選擇的這一法是淨宗,尤其是淨宗「持名念佛」這一法,這一法裏頭要生起定根,實在不容易!為什麽?事太簡單了,人家不容易相信;理太深了,很不容易透徹理解。可是它的效果非常顯著,連不認識字的人,真正能做到老實念。

  我們常常提起諦閑老和尚早年那個徒弟鍋漏匠,人家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什麽都不會,老和尚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能老實念。換句話說,他這個人了不起,老師傳授這一句佛號,他是信、進、念、定、慧五力具足,他相信老師的話,他不懷疑。老師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就再念。」這是精進,真的是二六時中念念不忘佛號,念力成就。一心專注,什麽妄想都不夾雜,定力成就。所以人家能夠在三年多就成功,往生站著走的。

  他是不是三年之後,正好他壽命到了?我想決定不是,而是功夫成就了。許許多多念佛人往生,不是壽命到了,功夫成就了提前走。像宋朝的瑩珂法師,阿彌陀佛告訴他,他還有十年陽壽,他不要了,他說:「我現在就跟你去。」三天之後阿彌陀佛來接引,這就是自己還有壽命,不要了。一般功夫到這個程度都會走,絕對不會留在這個世間。留在這個世間隻有一個條件,他還有度化眾生的緣分;如果有度化眾生的機緣不可以走,如果沒有這個機緣立刻就走。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住世時間長短與自己毫無關係,是看化緣,教化眾生的機緣;有緣就住,無緣就走,來去自由,一絲毫障礙都沒有。我們自己修成了,亦複如是。所以「定」非常非常重要,選擇這個法門,選定之後決定不疑惑,一定要專注。最近從中國來了很多團,有不少同修都問了一個共同的問題:「我們專念一句佛號,專受持一部《無量壽經》,能往生嗎?」好像懷疑這個還不夠,太少了。「有些法師說這個不可以,應當要受持許許多多經論。」都提出這個問題,這就是連信根都沒有,怎麽能成就?所以關鍵在此地。

  我們從《彌陀經》上讀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還要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你才曉得這個科目的重要。《彌陀經》上開出的科目,前麵三科沒有提到,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由此可知,前麵三科是在我們現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完成,沒有前麵三科就沒有根。要知道信、進、念、定、慧這五種根,是從前麵三科基礎上生的根,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出來勸勉同修們的。念處、正勤、神足不能不重視,你要不重視,你就沒有根。

  我們學佛的人,冷眼觀察,許許多多不僅是在家同修,出家同修甚至於出家幾十年了,聽到外麵一些東西心還動搖,還猶疑不決,這是信根沒有。我們提倡《無量壽經》,這個會集本希有難逢,我們遇到,確確實實是大乘經典裏頭的第一經,這會集本。最近這一、兩年來,有不少人有組織的來反對。不少同修來跟我說,我告訴他們:「他不是反對會集本,他是反對我這個人。我要不提倡這個會集本,就沒事;我提倡哪個本子,他就會反對那個本子。他是對人不是對事,這要搞清楚。」對人,所謂是「樹大招風」,惹的這些麻煩。

  確確實實不少人為這些謠言生起疑惑,信心動搖了。我絕對不會動搖的,我說:「整個世界上人都不相信,我一個人還相信,我絕對不會動搖。」我在這個經本上深受利益,我怎麽會動搖?而且這個本子是老師親自傳給我的。我相信老師,我對老師有決定的信心,老師才肯把東西傳給我。我們同學那麽多,他為什麽不傳給別人?「尊師重道」,我沒有別的能力,就是從小學得這麽一點,對老師尊敬,對老師不懷疑。即使有懷疑的,我直接向老師請教,老師給我解釋,我不會輕易被別人動搖了,這是我的長處。

  我過去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也曾經有過兩、三次這種疑惑的問題,我向他請教。有些是對老師毀謗的,我向他請教。有一次是經論上的問題,他所說的我沒有聽到,從前沒聽過,我問他,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經典裏麵有依據?他告訴我,不是他自己意思,經典上的。我們讀經太少了,經過他指點出來,我們才曉得,字字句句都是有經典做依據,決定不敢妄談。所以我們對於老師的信心就愈加堅固,這個道業才能奠定一點基礎。所以我常說,這是佛在經上也經常勸導我們,「親近善知識」。誰是我的善知識?我對他深信不疑,他說的話我完全依教奉行,這個人就是我的善知識。我的善知識未必是你的善知識,你的善知識未必是他的善知識;善知識沒有標準的,是個人對對方的信仰,從這裏決定的。

  我們在中國古籍裏麵看到,《五燈會元》,宗門的,教下也不例外,學人去參訪一位善知識。接見,談了之後,這個法師很可能就跟他說:「你的緣不在我這裏,你到某個地方去,你去親近某一個人,你的緣在那裏。」他有這種本事,有這種能力,為什麽說「你的緣不在我這邊,在某人那裏」?其實中國文字記載簡單,我們想像當中,談話哪裏就談那麽幾句話?至少接見也會有一、兩個小時。談話內容很多,寒喧起來一定問問你:你是哪裏人?你多大年歲?你什麽時候學佛的?你過去看過什麽東西?對於當代善知識,你最景仰、佩服的是哪個人?他這一說出來,他最景仰、最佩服的,「那個人跟你有緣,你到那兒去」;不是有神通。就是說,你心目當中最佩服、最景仰的,你跟那個人學,你一定有成就。為什麽?他說的話你百分之百的服從。如果不是最景仰的,這個老師說同樣的話,你對他打折扣,你不能完全相信,所以你就不能成就。我們懂這個道理,善知識沒有一定的,因素在此。

  我們要追隨的,就是自己心目當中的聖人,心目當中最景仰的人;他說的話,我都能做到,甚至於他自己做不到。這個情形很多,古人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講得沒有錯,老師沒有做到,學生做到了,學生的成就超過老師。中國古語常說:「有狀元的學生,沒聽說有狀元的老師。」狀元的老師往往是個窮秀才,他為什麽教出來的學生能中狀元,自己一生作窮秀才?他所說的沒有做到,學生跟他學的都能做到,所以學生成就超過老師,這個事情古今中外太多太多了。天台大師說得尤其好,「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他說得一點不錯,他自己沒做到,「師」是老師,好老師;「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那是非常希有的。天台大師這兩句話說得好,我們要知道,「行」比什麽都重要,不但能說,而且要能行。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個悲慘的時代!我們冷靜觀察這個社會,社會大眾想些什麽?說些什麽?做的是什麽?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這還得了嗎?這個現象,現在是加速度的在增長,加速度的在擴張,後果是什麽?一般宗教裏麵講的「世界末日」,這是一點迷信都沒有。我們是非常幸運,真是無量劫來修得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在這個時代能遇到正法。隻要我們建立五根,我們這一生當中不會遭難,大劫難來的時候我們往生淨土,隨時可以去,肯定去得了。身留在這個世間隻為一樁事情,住持正法。什麽叫「住持正法」?依照正法修行,我活一天我修一天,這叫住持正法。弘揚正法,弘揚正法是教化眾生。我們住持也是弘揚,住持是做出榜樣給別人看。至於助道的,助道就是「斷一切惡,行一切善」。

  善惡的標準,總的來說就是依「十善業道」。佛跟我們講這部經,這部經很重要,字字句句都要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言行,完全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我們的存心沒有別的,「正道」,念念不忘阿彌陀佛,念念不忘西方依正莊嚴,這是我們正道;「助道」,念念不忘苦難眾生,我們要為苦難眾生做出一個好榜樣,要做出來給他看,幫助他們覺悟,這個作法就有無量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福慧雙修,那個地方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決定是福慧圓滿具足。我們做榜樣給別人看,教化一切大眾,這是「福德」這一邊的,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是「定慧」這一邊的;有福、有定、有慧,這才能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裏。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二0集)  2001/1/1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20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二0集)  2001/1/1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20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來看五根最後的一條「慧根」。十善落實在慧根裏麵,就有能力辨別善惡。世出世間善與惡很不容易辨別,沒有真實智慧,往往把善法看作惡法,把惡法看作善法,這個事情古今中外例子太多太多了,可以說不勝枚舉。無論世出世間法,如果要想成就,不能沒有智慧。首先要有智慧觀察自己的根性,這是頭一條應當要知道的事情。其次,要依據自己的根性選擇法門。抉擇法門之後,才選擇老師。這個理是有層次的,如果亂了的話,哪裏會成就?

  往年,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有一年在台灣,最高的學府台灣大學成立一個佛學社,這是台灣佛教在大學裏麵正式有組織的來弘揚佛法,頭一個,是周宣德老居士發起的。周老居士跟我也很熟,他跟李炳老是老朋友,他們年齡也很接近。消息傳到台中,李老師聽了很高興。我在他的身旁,我的態度是很不以為然。老師就問我:「你覺得怎麽樣?」我說:「我覺得不是一樁好事情。」他問:「為什麽?這是好事情,高等學府、高級知識分子學佛了,這怎麽不是好事情?」我跟老師說了一句話,我說:「正是因為他們是高等知識分子,對社會影響很大,萬一他學佛要走錯路怎麽辦?誰有能力把他糾正過來?」

  老師聽到我這一句話之後,他的態度就很嚴肅了,他說:「對!」他回過頭來問我:「那怎麽辦?」我們那個時候在慈光圖書館,我說:「我們圖書館可以利用寒假、暑假來辦個大專佛學講座。我們也招一批大專學生來,我們這裏傳給他是正法,他那個地方有偏有邪,我們這一批學生可以跟他兩個去辯論去。」他說:「這個方法對!好!」慈光佛學講座就這樣起源的。所以,以後寒暑假我們就辦大專佛學講座。為這個講座,李老師幾乎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去想這個課程。暑假大專講座三個星期到四個星期,寒假時間比較短,兩個星期。這兩個星期到四個星期要跟學生講些什麽東西?怎樣把佛法介紹給這些完全沒有接觸佛教的大學生?不是隨隨便便做的,真的經過慎重考慮,選擇課程。

  最後選擇了六門功課。第一門就是《佛學講座十四講》,那個十四講就是佛學概論,也等於是認識佛教。第二部選《八大人覺經》,《八大人覺經》是佛經裏麵的佛學概論;經文雖然不長,大小乘、性相兩宗教義都包括,等於是佛經裏麵的佛學概論。這兩種都是介紹佛法的。然後就考慮到解門跟行門。解門不外乎性、相兩宗,相宗就選擇《百法明門論》、《唯識簡介》,性宗就選《心經》,這大家常常念的,都很熟悉的,這是解門。行門,佛家重視行門,台中佛教蓮社,顧名思義是專修淨土的,所以行門就選擇《佛說阿彌陀經》,這是淨宗。除這個之外,另外選《普賢菩薩行願品》,也可以涵蓋所有大乘的修學。用三個月的時間決定這六門功課,功課決定之後,然後再請老師,哪一個老師對這門功課有專長的,請他來教。李老師研究課程、選聘老師我都參與,我跟他兩個在小房間裏麵,這個東西反覆討論三個月,所以他的大專講座成功。不是隨隨便便找幾個人來,他喜歡講什麽就講什麽,那課程亂七八糟,沒有目的。所以這是用智慧的選擇。

  我們修學世出世間法,也一樣要有智慧。第一個問題:我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是幹什麽的?你們有沒有想過?我想這個問題是在十四歲。我就想到:我來這個世間幹什麽的?為什麽到這個世間來?這樣人有個啟發。看到這個世間苦難的眾生,我十四歲那個時候正是抗戰時候,抗戰爆發的那一年,七七事變我十一歲,看到那種慘狀,戰爭的恐怖,到處難民流離失所,所以看到這種悲慘的狀況,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我們人生的目標就確定了:為苦難眾生服務,幫助這些苦難眾生。用什麽方法來幫助?在那個時候,我沒有接觸到宗教,所以方向就向政治這個方向。頭一個,你幫助一切眾生解決問題,離不開經濟,所以頭一個就想到這個問題。第二個,我們遭受日本人的侵略,為什麽有這麽樣的苦難?我們的軍事比不上日本。所以就想到經濟問題,想到軍事問題,然後連續往下想的時候,就想到行政上的問題,教育上的問題,外交上的問題,最後想的是哲學上的問題。我是很小時候腦子裏就統統想這些東西。

  我二十六歲遇到佛法,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一句話點醒我,他說:「政治不如佛法。如果政治上萬一有一個錯誤的措施,多少人受害!而佛法救世間,有百利而無一害。」這個話說得有道理,所以我走佛教這條路子,章嘉大師替我決定的。要用智慧去選擇,我的一生走哪一條路,這一條路一定要走通。

  世出世間學術,決定要依靠老師。儒跟佛都重視孝道、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現在的社會已經沒有師道了,為什麽?因為它沒有孝道,這是這一代世出世間法修學困難的第一個因素。我從小的時候,還受一點舊家庭的教育,對於這個道理懂得一些,印象非常深刻。我十四歲離開家庭一個人生活,懂得親近師友,知道尊師重道,所以在一生修學過程當中,可以說,我的時間沒有空過、沒有浪費,我所遇到的都是真正善知識,而且這些老師都是非常熱心教導我。

  世法、佛法不能忘本。佛法的根本,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經教。中國古聖先賢給我們垂留的,也有不少的經論,那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幾千年的這些老祖宗,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經驗,藉著經典流傳下來。諺語常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今天中國人遭的劫難就是吃虧。為什麽會有這個劫難?不聽老人言,所以才造成這個劫難;學佛的人不相信佛的話,學儒的人不相信孔子的話,學道的人不相信老莊的話,那就得吃虧了,世間就劫難來了,就這麽回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那個「老人言」就是古聖先賢的教誨,那是真的學問、真智慧。你想想看,它傳了幾千年,這幾千年多少人看過?如果它不是真實的,早就被淘汰掉,怎麽可能流傳到今天?所以千百年留下來都是真實智慧,最善的教誨。今天我們講到「慧根」,這是中國人慧根之所在。

  大乘佛法傳到中國,已經完全中國化,確確實實變成中國的佛法了。我們看看祖師大德在經論裏麵的注疏,可以說將中國的儒家、道家、諸子百家的學說,都融會貫通在佛法裏麵,成為一個智慧的整體,這個難得!我們沒有智慧,就沒有能力選擇要走的這條道路。沒有智慧,你就沒有辦法親近明師良友,你也不懂得用什麽態度去學習。如果還要隨順自己的習氣,這是決定失敗的。

  所以我們常常勉勵同學們,我們是凡夫,還沒有明心見性,也就是說,你還沒有超越十法界,在這個時候隻有一條正路,依靠佛菩薩,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隨順聖人的教誨,決定不能隨順自己的妄想習氣,要放下自己的妄想習氣,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就像走路一樣,我不認識路,佛菩薩認識路,他在前麵走,我後頭跟他走,這個決定沒錯。幾時自己認識路了,可以不必跟他走,自己不認識路的時候,你不跟著帶路的人,隨著自己意思去走,不曉得走哪裏去了,這個道理總得要懂。

  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眾生。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期望我們個個在一生當中都有殊勝的成就。他們一生修持,講經說法,著書立說流傳給後世,目的何在?絕不是宣揚自己,隻有一個目標,無非是幫助後學,體解大道,契入諸佛境界。沒有一絲毫的私心,沒有偏見,這叫真善知識,這使我們從內心裏頭流露出來虔誠恭敬。

  「慧根」是從「定根」發出來的。五根:信、進、念、定、慧,就像五層樓一樣,信是第一層,進是第二層,念是第三層,定是第四層,慧是第五層。沒有第四層哪來第五層?由此可知,慧根不容易。而「信根」從哪裏建立的?信根從前麵三科十二道品建立的。我們這一生當中要想成就,不依照老辦法不行!這是佛教化眾生的老辦法,幾千年成就的無論在家、出家,都是依老方法成就;凡是搞新花樣,都失敗。「佛佛道同」,佛佛都走一條路,這個問題希望我們多想想,發心學佛,跟佛學習。依照佛陀的教誨,依教奉行,這叫真正學佛。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