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義模板
自定義模板
博客頭圖
最佳顯示效果(980 * 265)
博客背景色
模塊背景
模塊標題背景
模塊標題文字
攝影沙龍
普通
|
寬屏
美圖欣賞
普通
|
寬屏
音樂之聲
普通
|
寬屏
視頻瀏覽
普通
|
寬屏
寵物寶貝
普通
|
寬屏
默認模板
普通
|
寬屏
嘻哈戀人
普通
|
寬屏
科技路標
普通
|
寬屏
雲淡風清
普通
|
寬屏
木製長槍
普通
|
寬屏
時光沙漏
普通
|
寬屏
曾經滄海
普通
|
寬屏
時尚節拍
普通
|
寬屏
政話時分
普通
|
寬屏
佛手天下
普通
|
寬屏
文學城首頁
博客首頁
登錄
注冊
凡有言說,都無實義
首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個人資料
smeagol1
給我悄悄話
博客訪問:
最新文章
佛號的功德法藏成佛 號阿彌陀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318集) / 編號:29-212 / 共 3 集
佛號的功德-法藏成佛號阿彌陀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317集) / 編號:29-212 / 共 3 集
佛號的功德法藏成佛號阿彌陀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一六集) 2011/3/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16
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九集) 2010/5/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9
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八集) 2010/5/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8
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七集) 2010/5/2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7
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六集) 2010/5/2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6
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五集) 2010/5/2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5
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十四集) 2010/5/1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4
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三集) 2010/5/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3
文章分類
我的文章
(14)
弟子規
(3)
太上感應篇
(1)
佛說十善業道經
(80)
緣
(14)
兒童佛教卡通
(2)
淨空法師一講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49)
覺法。諸佛如是修
(3)
師父上人精彩開示
(61)
中峰三時係念法事全集
(15)
淨宗學院(佛陀教育 )
(2)
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
(3)
見佛 學佛
(5)
淨空法師 二講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3)
劉有生善人講病
(14)
彭鑫博士
(1)
六和敬
(2)
淨空老法師宣講《淨土大經解演義》
(52)
劉素雲居士
(3)
歸檔
2008
(74)
10月 (8)
11月 (8)
12月 (58)
2009
(147)
01月 (48)
02月 (36)
03月 (13)
04月 (14)
05月 (9)
06月 (4)
08月 (6)
09月 (15)
10月 (1)
12月 (1)
2010
(59)
01月 (4)
03月 (14)
06月 (1)
08月 (8)
09月 (7)
10月 (4)
11月 (9)
12月 (12)
2011
(47)
01月 (14)
02月 (25)
03月 (5)
04月 (2)
05月 (1)
正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五七集, 第一五八集)
(2009-02-23 20:07:53)
下一個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五七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57
諸位同學,大家好!十八不共法第七條以下六個科目:「欲、念、精進、智慧、解脫、解脫知見」無減,這六種都圓滿具足,沒有一絲毫的欠缺,這是自性的果德。但是前麵一個字「欲」,如來果地上還有欲嗎?這個字跟一般凡夫裏麵的「愛欲」,名詞相同,意義完全不一樣。如來果地上離念,沒有念,前麵說過,他心裏頭沒有念。由此可知,這裏麵所說的都是果德的究竟圓滿。這個「欲」是什麽?實在講,是願一切眾生圓成佛道。如果說如來有什麽願望,如來隻有這一個願望,願一切眾生速成正覺。他應化在十法界,現種種身,說種種法,就是這麽一個單純的目標,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所以從這個地方看,這是凡夫、二乘、菩薩統統都沒有的;沒有,就是都不圓滿,沒有達到究竟圓滿。隻有如來果地上才是究竟圓滿。
後麵有三條,就是「身、口、意三業」。業是造作。前麵講身、口、意無失,決定沒有過失;這個地方講的身、口、意三業,是講他的應化。他應化在十法界,他也現身,他也說法,他也有種種造作,可是應化身「隨智慧行」,跟我們凡夫不一樣;我們凡夫身、語、意是隨煩惱習氣,隨妄想分別執著,造種種業,人家不是。這一個例子,就是《華嚴經》上的五十三參。《華嚴經》上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究竟圓滿佛果示現的,他們示現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身語意沒有過失,隨智慧行,不但四相空了,四見也空了。由此可知,種種示現無非是利益一切眾生。
可是有些同學聽了這個說法有疑惑,為什麽?如來種種示現,有的時候誤導眾生。確實有利益眾生的,也有誤導的。佛有沒有意思?佛沒有意思。哪些眾生得利益?善根福德因緣具足的得利益。哪些眾生會被誤導?煩惱習氣深厚的。看到佛的示現,他總是往惡的那一邊去想,就變成誤導了;如果種種示現都能向善的這邊想,他就得利益了。佛無心而示現,眾生各個感受不相同,道理在此地,我們一定要懂得、要通達。
佛為什麽在這部經上教導我們一個總綱領、總原則,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善的行為,我們用這個心去觀察,是善的。所以大乘經上才說,世出世間法有沒有善惡?沒有。有沒有邪正?沒有。有沒有真妄?沒有。所有一切相對的都沒有,這些相對的都是從心想生。你心想善,世出世間沒有一法不善;你心地不善,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是善的。都是從心想生,因此祖師大德們才教導我們「從根本修」。什麽是根本?心想是根本,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我們應當學佛菩薩。看餓鬼、地獄、畜生造作種種不善,在你心目當中都是清淨業,你就成佛了;他沒有成就,你成就了。你為什麽會看到這些都是清淨業?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清淨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他怎麽不清淨?確實是清淨的。可惜我們沒看出來,我們以為它是染汙的,其實它是清淨的。然後你才曉得,什麽叫「性本善」,這三個字的意思你才能稍稍有一點體會;確實本善,純善無惡。如來果地上純善無惡,一切眾生也是純善無惡,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一句話是絕對正確,一點都不錯。過錯在哪裏?過錯不在外境,過錯不在別人。所以我們修行人一定要記住佛的真誠教誨,外境沒有過錯,別人沒有過錯,諸佛菩薩、餓鬼畜生、羅刹修羅都沒有過失,都是清淨無為的。過在哪裏?過我們的念頭錯了,我們的看法錯了,我們的想法錯了。這個道理深!我們初學佛的人很不容易體會。因為你體會不到,所以你不肯做。這個「做」在佛法講「修」,你不肯修。你能體會得幾分,你學著去做,受用無窮!真的是一般所說的心清淨、身清淨。身心清淨,外麵境界清淨,我們才曉得,原來佛住極樂世界,菩薩住華藏世界。
華藏世界在哪裏?就在這裏,跟我們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辦法分開的,但是各人住各人的境界,你才稍稍能體會得。你沒有這個思想,沒有這個理念,不肯契入,這個境界你永遠得不到,你永遠在懷疑,永遠不能現前,這個事情就難了;這一樁事情,佛菩薩再有能力,別說十八不共法,百八不共法也幫不上你忙,對你也無可奈何。為什麽?佛幫一切眾生,隻能做到「開示」兩個字,隻能做到這裏,佛統統做到了。「開」是跟你說明,「示」是做出樣子給你看,做示範。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裏麵,前麵三分,這是「開」,跟我們講經說法;末後一分「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示」,做示範給我們看。我們這些學的人要會悟,要會入。「悟入」佛幫不上忙,這靠自己;根性利的很快就悟入,根性鈍的就非常非常困難。
利鈍從哪裏分?老老實實講,利根人聽話,百分之百的順從。善導大師在《觀經上品上生章》裏麵所講的,隨順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教我怎麽做我就怎麽做,教我不可以做我就決定不做,這是上上根人,這一種人決定能夠悟入。不能隨順佛菩薩教誨,還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隨順自己的妄想執著,你永遠不能悟入;別說大悟,小悟都不可能。讀了佛經怎麽樣?讀了佛經之後懷疑,滿腹狐疑,這哪能成就?這樣學佛不但不能得利益,反受其害;佛不害人,是我們自己害了自己,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最後這三條:「知過去世無礙、知現在世無礙、知未來世無礙」,這是自性本具般若的德用,十方三世無所不知,沒有障礙。這一種智慧的能力跟阿羅漢、菩薩不一樣。阿羅漢也能夠知三世,知過去、知現在、知未來,但是他的時間隻有五百年,他能夠知過去五百年、未來五百年,五百年以上他就沒有能力,他就不知道。
《法華經》上有個比喻,是一個公案,是段故事。有一個人發心想跟佛出家,跟佛出家決定要有善根,沒有善根就沒有法子出家。佛叫這些大阿羅漢來看:「他有沒有善根?」這些阿羅漢看了都搖頭:「沒有善根,與佛無緣。」阿羅漢能看五百世,這個人五百世跟佛都沒有結過緣,他怎麽能出家?佛就說了,他說:「他有善根,無量劫前」,這「無量劫」時間太長了,阿羅漢、菩薩見不到,「他是一個樵夫,山上砍柴的,遇到一隻老虎,老虎要吃他,他爬到樹梢上念了一聲南無佛。」就這一點善根,這一生當中遇到釋迦牟尼佛,可以出家,佛給他剃度了。這是說明無量劫前佛知道,別人不知道,菩薩、羅漢都不知道,他有這個能力。總而言之,十八不共法,包括前麵十力、無畏,都是形容如來果地上圓滿的德能,這個德能是自性本具,圓滿的顯露,一絲毫的欠缺都沒有了。後麵一句做總結:
【一切佛法,皆得圓滿。】
『一切佛』是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圓滿,沒有不圓滿。依什麽?依十善業。十善業的功德不可思議!十善業從哪裏下手?《無量壽經》上教導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就是把下手的方法教導我們,從不妄語開始。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先從這裏做起,然後再學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貪、不瞋、不癡。深度、廣度隨著自己的修行不斷的擴展,擴展到與自性完全相應,那就是「性本善」。
佛法,諸位都知道,經有四種:教、理、行、果,佛有這四種經。「教經」,教訓、教誨;「理經」,教誨裏頭包括著真理;「行經」,你要依教奉行。《十善業道經》是屬於行經。我們常講「修行」,修行要靠這一部經,這一部經裏麵具足一切圓滿的佛法,我們怎麽能夠疏忽?怎麽能夠輕視它?由此可知,我們自己學佛,學了這麽多年,毫無成就可言,每天還生煩惱、起無明、造惡業,這是什麽原因?把十善業道疏忽了,認為這是小小事,這個東西不需要學的。殊不知這個小小善是成佛的大根大本,一切佛法都離不開十善。
我們常常看到畫的佛像,畫的佛像大概在佛的圓光頂上都寫了三個字,這三個字有用梵文寫的,也有用中文寫的,也有用藏文寫的,寫法不一樣,意思、讀音都一樣,這三個字是「唵、阿、吽」。我當年親近章嘉大師的時候,我也請大師送我幾個字,他老人家自己親自寫的,他就送這三個字給我,「唵、阿、吽」,他用藏文寫的。我向他請教這三個字的意思,就是十善業,「唵」是身業,「阿」是口業,「吽」是意業。十善業道,佛頂在頭上。佛放的光是什麽光?十善之光,純善無惡。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末後兩句,佛勸我們:
【是故汝等,應勤修學。】
「汝等」,我們今天讀到這部經了,「汝等」這個「等」包括我們在裏麵。這是世尊親口宣揚,『應勤修學』;我們應該勤奮的來學習,不能夠疏忽。疏忽,那你就錯了。修學十善,你得什麽樣的果報、什麽樣的成就,完全在你用心。你是用的佛心,諸位要知道,佛心是平等心,你修十善,你就成佛了。菩薩是六度心,你以四攝六度修行十善,你是菩薩。你以慈悲喜舍修學十善,天道。看你用什麽心,你學這個法門,你將來得什麽樣的果報。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真努力修學,否則的話這一生就空過了。好,我們講到這裏。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五八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58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五八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58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十善業道經》第十七麵,經文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
【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複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鹹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是本經的流通分。佛舉了一個比喻,『譬如一切城邑聚落』。這個比喻好懂,我們住在這個地球上,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的城市,「城邑」就是城市,「聚落」是鄉鎮村莊,都不能離開大地,『皆依大地而得安住』。我們人不能離開大地,離開大地就不能生存。再看『一切藥草卉木叢林』,這是指植物;動物離不開大地,植物也離不開,離開大地,它們也不能夠生長。這是說明所有一切的生物,動物、植物統統叫生物,離開大地就不能夠生長,這個比喻好懂。「大地」比什麽?比「十善」。『此十善道,亦複如是』,十善道就像大地一樣,情與無情共同要依靠的。在這個地方,有情眾生我們比較容易理解。
修十善業,能得善果。佛家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話是實在的;《了凡四訓》裏麵雲穀禪師就講得很清楚,中峰禪師也說得很明白,種善因決定得善果,這就是有求必應的道理。所以我們的求,要如理如法。世間人求願的人太多了,為什麽沒有感應?為什麽得不到?他不懂道理,他不知道方法,那個求不如理、不如法,所以沒有感應。
佛門當中的求願,也是我在早年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老人家跟我講:「我們向佛菩薩求願,長久不能夠現前,不能滿足願望,這是業障障礙住。我們自己一定要反省,要覺察自己業障之所在,努力把業障消除,我們所求就滿願,就能現前。」業障怎樣消除?大師告訴我:「懺悔。」跟普賢菩薩所說的「懺除業障」,一個意思。我問他老人家:「怎麽懺法?」他跟我說了四個字:「後不再造。」這一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是真難。儒家講「不貳過」,也是這個意思;過失隻有一次,不能重複,這叫真懺悔。他告訴我:「用不著到廟裏去燒香磕頭、去許願,用不著。」那個時候我初學佛,連三皈依都還沒有受,他教我無需要到廟裏去拜佛,這是章嘉大師教我的,最重要的是「改過自新」。
所以,我們知道自己的過失,發現自己的過失,這就是開悟,人覺悟了。悟後最可貴的,是要修行。「修行」是什麽?就是改過;把自己的過失改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我們的過失,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這叫修行。由此可知,修行不僅僅是念經、念佛,不是的,那個念經、念佛是修行的方法;真正修行要懂得,是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從哪裏修?祖師大德都教我們「從根本修」。什麽是根本?「起心動念」是根本,這是最高明的修行方法,最高的。我說話說錯了,下次我改過,我做事情做錯了,下次我再不敢做了,這是從事上、從身上修,不是從根本;根本是從起心動念,從這裏改過,你的身、口自然就沒有過失了。所以要懂得念頭才起,就要能覺察到,古大德常常教人「不怕念起,隻怕覺遲」。念頭起來,這是當然之理;人沒有證得究竟的果位,就是菩薩,他還有念頭。
所以我們想想,等覺菩薩他要不是生相無明念念相續,他怎麽會在這個世間?不可能。等覺菩薩的一念生相無明也是念念相續,所以他才示現出根身世界。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樣變現出來的,它是無明相續而現的世界;如果這一念無明斷了,那就是永嘉大師《證道歌》上的話,「覺後空空無大千」。那佛還度不度眾生?不度眾生了。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到這個境界,他那最後一品無明斷不斷?他不斷;他不是沒有能力斷,有能力斷而不斷,這叫「倒駕慈航」,叫「帶惑潤生」,這一品無明他決定不斷。
所以諸位,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等覺菩薩跟如來果地是同等的;同等裏頭有不等,不等在哪裏?等覺菩薩那品無明他沒有能力斷,佛有能力斷而不斷,差別在此地。他不斷,他要是斷了之後就不能度眾生、就不能現相。「應以什麽身得度,就現什麽身」,那是那一品生相無明起作用;這一品無明要是斷掉,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帶惑潤生」、「倒駕慈航」,意思在此地。
所以我們用功,真正用功是在哪裏?是在覺察自己的過失。在哪裏覺察?二六時中,晝夜不間斷,起心動念,在這裏覺察。自己念頭錯了,要痛加懺悔,真誠懇切,這個過失才能改掉。為什麽?習氣太深了。眾生貪財、貪色,貪名、貪利,無始劫來的薰習,這個習氣多深!如果不是痛切懺悔,那個根拔不掉,不時它又起現行,起現行就產生障礙。最怕的是什麽?臨命終最後一念,這個東西又起現行了,完了,你來生又搞三途六道去了。我們念念想往生,被最後這個妄念破壞掉了,這是很有可能,大有可能,我們不能不警覺。千萬不要再打妄想,「現在我還年輕,到我老的時候,我再來真幹」,恐怕到不了老,你的壽命就終了,你就來不及了。所以這樁事情,以前不知道,那就沒有話說了,無可奈何了,知道這一天,就要認真幹起!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佛菩薩,事上可以跟眾生和光同塵,心地上決定不染著。什麽叫功夫?這就叫功夫,心地決定清淨,智慧明了。
何以能不染著?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麵境界是假的,我這個根身也是假的,這叫「看破」。唯有真正看破,你才會肯放下,甘心情願的放下,歡歡喜喜放下,再也不染著了,那就是一般宗教裏麵講「你得救了」,佛法裏麵講「你得度了」,這是真修行,這是真做功夫。我們每天誦經、拜佛,做這些儀式,說老實話,這些東西都是表演作戲接引眾生的,這不是對自己的;自己修行,那真是心地功夫,不在形式。形式做得好看,是接引那些還沒有回頭、還不知道佛法的這些人,我們表演這個形式讓他來,接引眾生,讓他走進佛門。走進來之後,要把真的東西傳授給他,不能一味去搞表麵。
現在,居士林這個道場有建築工程,我們的講堂、念佛堂都搬遷出來了。現在這個臨時講堂,我覺得很不錯,四麵沒有牆,好!在這裏麵講經,這麽多聽眾,外麵來來去去走的人,看到這麽多人坐在這個地方,不知道幹什麽事情,他也走進來聽聽,就度很多眾生,這個比居士林殊勝!這就是我們要給大眾製造接觸佛法的機會,這是佛法講的「緣分」。他一生遇不到這個機會,可能一生都聞不到佛法;有這個機會,他來看看、來聽聽,他懂了,明白了,慢慢也覺悟了。所以這種講堂好!四麵沒有牆,什麽人都能看得見。所以我想,這個講堂如果長年下去的話,將來聽眾會愈來愈多。將來建講堂,我覺得講堂還是在第一層,不要在樓上,四麵都沒有牆,好,非常非常好,我們看到這效果,處處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由此可知,講堂無需要建富麗堂皇;怎樣能夠接引廣大眾生,要以這個為目標,不在形式上的莊嚴。聽眾多,覺悟的人多,修行的人多,這是真正的莊嚴,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一段就講到此地。
[
打印
]
[
加入書簽
]
閱讀
()
┆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