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0九集,第一一0集)

(2009-01-30 20:36:40) 下一個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0九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0九集)

2000-12-25 【字體∶小 大】

??今天有許多從中國來的同修,我們聚會的機緣非常難得。昨天有同修提了四個問題,讓我利用這個時間做個簡單的解答。我們《十善業道經》明天再開始。這些問題,可以說是我們學佛人的共同問題。

??第一個問題,他說∶「有出家人提倡七天精進念佛,不要吃飯才算精進,但是可以喝飲料,困的時候還可以睡覺。有人堅持了十天不吃飯,有很多人照這種方法去做。這種提倡如法嗎?」

??答∶佛陀非常慈悲,對於三千年後今天的社會,他真正是了如指掌。在《楞嚴經》裏麵佛告訴我們∶「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他講的末法,正是指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我們怎樣去辨別法正與邪?佛在入滅之前,為後來的弟子們做了重要的開示,就是「四依法」。第一個,「依法不依人」。這種七天精進念佛如法不如法?看看經典上有沒有。經典上沒有,那就是他說的,這不是佛說的。他說的,我們決定不能依從,那你就是依人不依法了,我們要依法不依人。淨宗的經典容易查,純真的淨宗經典是三經一論。你們看看《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裏頭有沒有這個說法?有沒有說不吃飯才算是精進?我第一次聽說過,以前我沒有聽說過。不吃飯才算是精進?哪有這種道理!

??精進念佛,過去我們在台灣,李炳南老居士打過兩次,兩次以後不再打了。我向他老人家請教∶「為什麽不再打了?」他說∶「現在眾生不是這個根機。」什麽叫「精進念佛」、「精進佛七」?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七天七夜不中斷,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叫精進。我知道是七天七夜沒有睡眠,但是沒有聽說過不吃東西的。點心都有護法準備好的,你餓了的時候隨時可以去吃,但是沒有睡眠。他這個顛倒了,他「可以睡覺,不能吃東西」,這個沒聽說過。既然經論上沒有這個規矩,祖師也沒有這個講法,這不足以采信。

??現代人的根性,要跟過去相比,實在講,差得很遠很遠。原因在什麽地方?我們現前生活環境跟古人不一樣。古時候,大家都曉得,人口少,社會結構簡單,人們心行淳樸,老實淳樸,妄念少、欲望少、造業少,所以他們容易得利益。現在由於科技發達,我常常講,科技是魔王的魔術、把戲,不是佛菩薩玩的。佛菩薩要搞這個東西,佛菩薩絕頂聰明,三千年前就可以造成許多機械,讓我們在宇宙星際當中飛行了。他為什麽不做?你想想。魔願意做,佛不做。佛為什麽不做?佛是希望一切眾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要清淨心、要戒定慧。科技的發展搞到五花八門,把你的戒定慧全毀掉了。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這是兩個途徑。

??今天我們看到外國許許多多這些書籍,尤其近代這幾年講六道輪回,講輪回講了很多,現在外國人愈來愈相信了。相信輪回是一樁什麽事情?相信有輪回,你出不了輪回,你有什麽用處?佛是幫助我們超越輪回,不但超越六道輪回,還要超越十法界。所以我們讀西方許許多多講輪回這些書,我們看到也很歡喜,但是很清楚知道,它不究竟。他們用很多科學的方法,確實證明了,人死了不過是換個身體而已,還在六道。西方人對於這個,這是新發現。這個事實真相在幾千年前,古老的印度教裏麵,就已經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了。佛陀出現在這個世間,實在講就是為這樁事情∶怎麽樣幫助你超越輪回。告訴你輪回從哪裏來的,為什麽會有這個事情,這才是究竟法,才是了義法。

??我們決定要記住四依,第一、「依法不依人」。淨宗的法,用現在話來講,頂多五經一論。其他經裏頭說的我們不管它,我們是本宗,要依本宗的經。我修這個法門,就依本宗的經;其他經上說的,那不是我本宗的法門,我不依他的。這個道理要懂。第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麽叫「了義」?我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行,我確實能出三界,確實能證佛果,這個經對我是了義。換句話說,「了義」一定是契機、契理;契理不契機不是了義,契機不契理也不是了義,這個要懂得。

??第三、「依義不依語」,這一條更重要了。現在很多人反對會集本,這就是不懂得這一條。懂得這一條,問題解決了。它意思對!意思對,多說一點、少說一點沒關係。所以有很多人不相信翻譯的本子,認為翻譯決定不能夠跟原本相比,原本可靠,翻譯的不可靠。現在佛經留下來的全是譯本,原文已經失傳了。所以佛這一條教導我們,意思對了就行。

??如果有人提倡反對會集本,這實在是沒有道理。為什麽說沒有道理?我們佛門寺院當中早晚課誦,早晚課誦是會集本;裏麵念的咒、念的經文,儀規、讚頌,全是會集的。要是反對會集本,早晚課誦都丟掉了。還有許多經懺佛事用的懺本,你們看看,《梁皇寶懺》是不是會集本?《水陸懺儀》是不是會集本?你仔細去看,統統都是會集本。反對會集本,那所有寺廟都不要做佛事了,也不要做早晚課了。那很好!老老實實念原譯本的經文。這全是會集本!反對會集本,這沒有道理。這些言論誤導眾生,斷一切眾生法身慧命。

??再要嚴格的來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統統都是會集的。佛自己說,他沒有說一句法,他所說的法是古佛所說的,也是會集古佛的意思講的。世尊如此,咱們中國孔老夫子也如此,孔老夫子一生也是搞會集。夫子自己說他「述而不作」,述什麽?述別人的,所講都是別人的,沒有一句是自己的。固然這些是謙虛話,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它是事實真相,這些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最後一條很重要,教我們「依智不依識」。智是什麽?要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遇到這些境界多想想,不可以盲從;盲從就是依識不依智,你的智慧沒有了,你感情用事,你怎麽不迷?

??第二個問題,他說∶「現在有些地方,印了一本書叫《念佛感應錄》。書中講感應神通,通過打坐入定的方法,到西方極樂世界,參加阿彌陀佛與本師釋迦牟尼佛主持的考試。書中還稱在極樂世界親自見到了淨空老法師,以及經常見到現在還在我們世界上的這個居士、那個居士。這本書這樣講法是否如法?」

??答∶跟諸位說,完全不如法。「他到極樂世界看到我」,我沒到極樂世界,他怎麽到極樂世界看到我?這是提倡迷信。感應可以說,不能多說。感應神通在佛法裏都有,佛決不以感應神通做佛事。「做佛事」是什麽意思?現在講「教化眾生」。佛決定不以感應的方法、神通的方法教化眾生。為什麽?如果用這種方法,魔、佛我們就沒有能力辨別了,魔有神通,魔有感應。

??佛用什麽方法教化眾生?用講經說法,講經說法魔不會。所以釋迦牟尼佛很高明,我用的方法是你不會的。你會用的我不用;我雖然也會用,我不用。這兩個就有個區別,佛跟魔就有區別了。你看看曆代祖師大德,哪個人用神通?誰說感應的?決定是說經講道,把這些大道理跟大家講清楚,讓他自己契入。這是佛佛教化眾生一個原則,我們明了,我們一定遵守。所以這種書不如法,這種書在外麵傳播,實在講對我都有傷害。人家不曉得,「淨空法師提倡迷信,淨空法師搞神通」,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這是有過失而沒有功德。所以這種書最好都把它能夠銷毀,不可以流通。

??第三個問題,他說∶「現在有人提倡所謂『本願法門』,害了不少人。以前還精進念佛,現在不但不念了,並且還說淨老法師害得他們白費了幾年功夫。並講∶隻要一發願,阿彌陀佛已經把飛機票準備好了,臨終十念,走上前去拿上飛機票,就能飛到極樂世界了。」

??答∶這個話,我不知道你們大家相不相信,這不正確。「本願念佛」是古來祖師大德提倡的,沒錯。但是現在人不解祖師的意思,扭曲了祖師的用意。從前有利益,現在不但沒有利益,反受其害。「本願」是四十八願裏麵的第十八願,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講過,尤其講得詳細。四十八願每一願都包含其他四十七願,如果缺少一願,它的本願就不圓滿,這是古來大德講的。

??四十八願是以第十八願為核心。十八願從哪裏來的?是從其他四十七願組合而來的,缺少一願都不行,要明白這個道理。一部《無量壽經》從哪裏來的?一部《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願具體說明。決不是隻要單單的十八願,其他都不要了,那就完了。就像這一棟房子一樣,最重要的是什麽?這柱子最重要。「我隻要這個柱子,其他都不要了。」這能算是一個屋子嗎?你能得受用嗎?像一個人一樣,腦袋最重要∶「隻要腦袋,其他都不要了。」你想想看,這是什麽人?

??豈不聞《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譬如說整個一個人身,這是一切;頭目腦髓、任何一個部分,是這「一切」裏麵的「一」。一不能離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我們常常跟大家說明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麽?這一句名號就是圓滿的四十八願,圓滿的四十八願就是全體的《無量壽經》;一擴展到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教,都不離這一句佛號。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不能夠隻抓住這一個局部,全體不要了,這是決定錯誤的,我們學佛一定要真的搞清楚。

??所以「本願」是什麽?真正把淨土經論全部通達了,抓住這個綱領,這就對了。不是說我抓住這個綱,網不要了。譬如打魚,網的總繩子叫綱,我這個綱抓住了,網沒有了,這成什麽話!綱抓住了,下麵是網,全部都抓住了。他們現在這個本願搞錯了,隻抓住綱,網沒有了。你們要畫個漫畫,畫得就很有趣,他就打魚,隻抓住個綱,下頭沒有網。古人提倡本願念佛,他抓住綱,下麵是大網。諸位細細去想這個意思。他提倡本願,可惜他不懂得什麽叫「本願」。所以經不能不讀,不能不深入研究。往生西方極樂哪有這麽容易、哪有這麽便宜?你的心跟佛的心不一樣,你的行為跟佛的行為不一樣,念佛都不能往生。他這個不管怎麽不一樣,隻要是念一聲「阿彌陀佛」就能往生了,這是自欺欺人,決定沒這個道理!

??末後一個問題,他說∶「現在有人不但攻擊夏蓮居老居士的《大乘無量壽經》會集本,並且還高聲驚呼什麽『淨空現象』。」

??答∶這個了不起!我還變成「現象」了。這個可以不必去理會他。他雖然攻擊,他不相信,這個世界上相信的人還很多。他不相信,我相信,我們在這個會集本上得到了真實的利益。我們相信我們在座有不少同修都是發心學習這部經典、弘揚這部經典。在你講經弘揚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現象,講這部經的時候法緣特別殊勝!你不相信可以試試看,你講一遍會集本,講一遍康僧鎧的本子,你看看哪個聽眾多,你看看哪個法緣殊勝,一比較,立刻就知道。五種原譯本跟其他的版本你都講講看,你做一個比較,這個本子法緣特別殊勝。它殊勝從哪裏來的?諸佛加持的,龍天擁護的。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一0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一0集)

2000-12-26 【字體∶小 大】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六麵第二行∶

??【正勤莊嚴故,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這一條前麵已經跟諸位報告過了,最後這一句『成一切善法』,還是要講一遍。三十七道品前麵這三科,是我們修學的根本,無論學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不能夠違背這一個原則,這可以說是佛法教導的基礎、根本法。第一個科目是「四念處」,我們在前麵跟諸位介紹過了,「四念處」是教我們看破,「四正勤」是教我們斷惡修善,「四神足」教我們放下。如果不在這上麵奠定修行的根基,可以說,在佛法裏麵就決定不能夠入門的。我們要常常把這三科記在心上,認真努力將它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這樣才能得受用。

??「正勤」有四法,這四法實在是善惡兩對。已經生的惡法,我們要反省,常常反省,已經在造作的,要立刻把它斷掉;還沒有生的惡法,我們看到別人造惡,看到了,我現在還沒有造,要記住,決定不能夠生。這是惡法的兩條正勤。善法,已經生的善法,要讓它增長,繼續不斷努力去做;沒有生的善法,要把它生起來。這是善的兩條。『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我們就知道,這是惡法的兩條,斷惡的兩條有了效果,一切惡法、不善法統統能斷除。後麵這一句『成一切善法』,這是善法的兩條也能落實了。

??善惡的標準在哪裏?就是這部經;這部經上所說的,就是善惡標準。特別是「十善」,初學入門太多了,我們記不住,也無從下手,所以佛跟我們講,這個法門叫「最初方便」,十條∶身三、口四、意三;與這十條相應的,這是善法,與這十條不相應的,叫惡法。身,造殺、盜、淫,這是惡法;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這是惡法;意,貪、嗔、癡,這是惡法。四正勤最初方便,就在這個地方用功夫。真的會用功,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用這十條標準來修正。惡的,一定要斷除,後不再造;善的,要念念增長。

??到什麽時候成就一切善法?那就是這部經開端世尊教導我們的,「晝夜常念善法」,「晝夜」是不間斷,心裏頭真有十善業道,常常放在心上;「思惟善法」,這也是晝夜不斷的思惟善法,思想善,我們從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都要以善來相待,以十善來相待;第三教我們「晝夜觀察一切善法」,這個「觀察」是奉行,把你的存心、把你的思想落實在你生活行為當中,你才能成就一切善法。善法到了純真圓滿,這個人就證無上菩提,這是究竟圓滿的佛果。所以這部經看起來是不長,表麵上看到好像不起眼,它非常重要。

??我們在許多地方看到佛像,特別是彩畫的佛像,佛像在頭部都有一個圓光;圓是圓滿,光是表智慧,智慧裏麵就包含著福德。我們讚歎佛,「皈依佛,二足尊」,這個「二」就是智慧、福德究竟圓滿,光代表這個意思。彩畫,光的上麵,我們往往看到有三個字,這三個字最常見的,有梵文寫的、也有中文寫的,在中國大陸上也看到有藏文寫的,它的念法是「 、阿、 」。這三個字是什麽意思?就是十善業道;「 」是身三善,「阿」是口四善,「 」是意三善。由此可知,十善業道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究竟圓滿。然後我們就恍然大悟,佛教我們什麽?就是教我們這個。我們學佛怎麽個學法?也就是學這十樁事情。在佛門裏麵,大乘、小乘,果位有許許多多的差別,差別從哪裏來的?你修學十善程度上不同而分別出來的。

??我們今天學十善,實在講,學得很不像。這個自己認真反省一下,不就知道了嗎?不必問人。我心裏頭有沒有十善?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還是想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我們的心就不善,這個念、這個心跟十惡相應,跟十善不相應。我們所想的,我們所說的,我們所造的,都是在十惡這邊。十善,不過是聽說而已。聽了自己很歡喜,這就是自己有善根。歡喜,為什麽不能落實?為什麽做不到?這是佛家講的「業障深重」。諸位一定要曉得,業障麻煩!業是造作,起心動念、思想言行,這叫「業」。因為我們的業不善,我們造作的是十惡業,這是說老實話。隻是我們十惡業造的有輕重不同,造得輕的,三善道,造得重的,三惡道。我們確確實實惡的念頭多,善的念頭少。怎麽樣能夠改變過來,讓我們的善念多於惡念,我們就有進步,通常一般人講的是「功夫得力」,這要真幹!

??何以那些聲聞、緣覺、菩薩們,都很認真努力在幹?我們常常疏忽了,常常忘掉了;這個「忘掉」在佛法裏叫「失念」,把善的念頭失掉了,常常失念。惡習氣太重,這正是像《地藏經》上所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佛說的這些話不過分,我們自己冷靜想想就知道。所以覺悟,從哪裏覺悟起?我常常勉勵同學們,從「放棄自私自利」做起。學佛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能不能入佛門?在大乘法裏麵,入佛門是什麽人?初信位的菩薩,十信裏的初信,我們今天沒有得到。

??初信位的菩薩稱得上是個善人,為什麽?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佛在經教裏麵講「見思煩惱」,他見惑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了,這才入門,佛法裏頭小學一年級。如果我們把這五十個位次大分,十信位,十信位小學都談不上,幼稚園;十住是小學,十行是中學,十回向是大學,十地是研究所。我們這樣分法,我們連幼稚園的小小班都沒有進去,還在門外,我們有什麽值得驕傲的?有什麽自以為了不起的?幼稚園小小班都沒進去,在人家門外聽課,不是正式學生。

??正式的學生,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見惑,頭一條「身見」。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明白,真正明白了之後,我們的慚愧心才生得起來,絕對不會再有貢高我慢,絕對不會再自以為是。想想,比起佛家的修行人,比哪個都比不上。斷惡修善從這個地方下手,這是根本,根本的根本。我們不在這上用功夫,這一生一定空過,入不了門。幸虧佛有帶業往生的法門,如果沒有帶業往生這個法門,可以說是舉世之人一個也不能成就;不管你修哪個法門,你都不會成就,因為「我」沒有放下。

??《金剛經》上說得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是學生,初信位的學生,幼稚園小小班的學生,他已經把我相放下了。還執著有個「我」,還執著「這是我所有的」,你糟了!我們要放,從哪裏放起?先放「我所有」,這叫「身外之物」,比較容易。身外之物一切都不執著,絕對不放在心上;這個「放下」是講心裏頭不再執著了,不再分別了,這叫真的放下了。事上沒有妨礙,所以《華嚴》到最後跟我們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麽事上無礙?事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哪裏會產生障礙?障礙是分別、執著、妄想,這個東西是障礙。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然後在一切世法裏麵你才隨緣,你才得自在,功夫要從這個地方用起。

??什麽叫「一切善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叫「一切善法」,與十善相應。十善是事,事對麵有個理,理事不二。從理上去觀察,《無量壽經》也教給我們「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這經文好!妙極了!「觀法如化」是般若智慧,十惡要斷,十善要修,斷惡修善都是如幻如化,斷惡不執著斷惡,修善不執著修善,你就不是幼稚園的學生了,你至少已經提升到小學、中學,你不是十信位的菩薩,你已經到十住、十行。「三昧常寂」就是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覺,這是《楞嚴經》上講的「常住真心」,你的常住真心常常現前。常住真心我們人人都有,非常可惜,被業障蒙蔽、障礙住,我們的常住真心透不出來,透出來的是妄心。

??所以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你要不用「四正勤」做不到,肯定做不到,一定要用「四正勤」。「四正勤」,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我們念念都要提得起來。念頭一起,立刻覺察到這個念是善還是惡;如果是惡,趕快斷;是善,要生起。這裏頭特別要注意的,斷惡、修善都不執著,《般若經》上講的,都不著相,好!你這個路子走得純正,大乘法裏麵講,你走的是中道,中道是菩薩道。斷惡修善如果有分別執著在裏麵,也好,也算不錯,那不是菩薩道。有分別、有執著是人天善道,無分別、無執著是菩薩道,都是一樁事情,其中道理不一樣。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走的二乘道,比人天道要高一等;還有分別,決定沒有執著,差別在此地,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這一條它的宗旨就是教導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