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0七集,第一0八集)

(2009-01-29 18:50:52) 下一個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0七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0七集)

2000-11-20 【字體∶小 大】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經本《十善業道經》第十六麵第一行∶

??「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這一條我們已經介紹過了,今天我們把它做一個總結。這是道品裏麵第一段,在佛法的術語叫第一個科目,三十七道品分為七個科目,這是第一個科目。第一個科目當然也是最重要的科目,是我們入門下手的最初方便,如果不從這個地方下手,你就沒有辦法入門,所以比什麽都重要。這四種叫觀,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你的想法、你的看法。這四種∶你對身的看法,你對於你這一生當中享受的看法,你對於心的看法,你對於心外一切萬事萬物的看法。如果你的看法是正確的,然後才能修道;你的想法、看法錯誤了,你縱然很精勤努力的修行,你修的都是邪法。佛在經論裏頭,常常提醒我們,心正一切法都正,心邪一切法都邪,所以四念處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宇宙觀。前麵三條是屬於人生觀,後麵一條是屬於宇宙觀,「觀法無我」是屬於宇宙觀,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

??第一教我們「觀身不淨」,你真正清楚明白了,你對於身相就不會貪戀,你就決定不會為它而造罪業。眾生造業,為身造的超過半數,為身體的享受,世間人所講的身家性命,迷於身家,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招得來生不如意。諸佛菩薩所謂看破,看破什麽?頭一個就是把身家看破,身家的真相徹底搞清楚、搞明白了。搞明白是不是不要身?不是,要身,要這個身替我修積功德。世間人迷於身家,利用身造作罪業,佛菩薩利用身積功累德,那不一樣。由此可知,身家是個工具,它不是目的,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教裏麵,這是經教裏麵講自他身,一切色法皆不淨,我們自己的身,一切有情眾生的身,色身都是不淨之物。為什麽不淨?心不清淨,心染汙,所以身也就染汙。心要是清淨,身就清淨,這個事情佛在經上講得很多,境隨心轉。我們這個身跟心相對的講,身是境界,是心的境界。身從哪裏來的?是心變現出來的。佛在這部經開頭就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身是從心想生的,你來投胎的時候,你有想,想才變成身。你為什麽長這個相貌?這個相貌是你在投胎之前想的,你喜歡這個相貌,它就變成這個相貌,從心想生。所以世間人講遺傳,兒女的相貌很像爸爸、媽媽。它不是遺傳,在佛法講你喜歡爸爸、喜歡媽媽、喜歡他那個相,自己就變成那個相,不是遺傳,這是想像,一切法從心想生。古人有所謂,四十歲之前是受前世的影響,四十歲之後,你的身體相貌要自己負責任,為什麽?這是這一生當中,你的妄想、你的思想會改變你的容貌,如果你的念頭惡、行為惡,你的相貌愈變愈凶惡;你心地善良、慈悲,你的相貌愈變愈好,就是這個道理。四十歲以後,自己身體健康、容貌,是要自己負責任。從你的容貌,從你的體質,就知道你平常想的是什麽,思的是什麽,念的是什麽,很有道理。

??如果我們都能夠依照《十善業道經》來修行,前麵世尊在總綱領裏麵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晝夜是不間斷)、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你果然照修,你的容貌一定跟菩薩一樣,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今天的體質、相貌,沒有達到菩薩水平,就是我們縱然修善,依舊夾雜不善,所以這種殊勝的果報,我們沒有得到。一個人修行有沒有功夫不必說,一看你的麵相就知道,看你動作就曉得了。你有沒有功夫,你的功夫到什麽樣層次,哪裏能瞞得了人?瞞別人,那就是瞞世間愚人,有智慧的人、明白的人你瞞不了他。

??諸佛菩薩絕不糟蹋身體,好好利用身體,所謂是「借假修真」。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身相也是虛妄的,借虛妄相修真的。真的是什麽?真實智慧。《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了三個真實∶「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淨宗經典說的,「真實之際」就是禪宗講的心性,「開化顯示」就是明心見性,這是真的,明心見性是真的,「住真實慧」這是真的。「住真實慧」是什麽?是四念處的第二條觀受,住真實慧這個享受好,這就是六祖惠能在《壇經》裏麵所說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住真實慧,他不生煩惱。第三個「惠以真實之利」,這是他受用。我們身住在世間,對於一切眾生要布施供養真實的利益。佛菩薩住世隻有真實,沒有虛妄,他們的享受,受就是享受,真的是至高無上的享受,是智慧,決定不是煩惱,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應當要明了的。

??第三條教我們「觀心無常」,心是念頭,念頭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楞嚴經》上講的「常住真心」,常住是永遠不變的。諸位要曉得,真心是永遠不變的,清淨寂滅。我們現在真心裏麵,起了念頭,念頭叫什麽?念頭叫無明,無明是個動相;真心是寂靜的,它不動。佛家講修行,修行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禪定。為什麽佛教這麽樣重視禪定?禪定不是說禪宗修禪定,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修禪定,大家要懂這個道理,念佛也是修禪定。戒、定、慧三學,你離開了定,哪來的智慧?禪定生智慧,亂心生煩惱。亂心是什麽?就是雜念,前念滅了,後念就生,六道凡夫各個都是這個樣子,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永遠不會停止。你要把念頭停止,止就是定、止觀。真實的功夫是怎樣把我的妄念止住?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把心止住,把雜念止住。我們淨宗,這是所有法門裏麵最方便的法門,是用念佛,用念佛這個方法把我們的妄心止住。

??六道輪回、三惡道,無量劫來我們所受的這些苦難,根源是什麽?就是妄想、妄念。所以佛教我們好方法,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止住,以一個念頭把一切的念頭都打掉。念佛怎樣念才功夫得力?妄念才起,「阿彌陀佛」就把這個念頭壓下去,一切時一切處,要有高度的警覺,念頭無論是善念、是惡念,統統要打掉。為什麽?善念是三善道,惡念是三惡道,都出不了六道輪回。超越六道輪回,是淨念,要懂這個道理。

??世間人知道惡念不好、善念好,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善念是好,三善道福報,福報是享得盡的,享完之後惡業又現前了,所以這是不究竟法。究竟法,大乘裏麵所講的「兩邊不立,中道不存」,善惡是兩邊,兩邊都放下了,中道的念頭也沒有,這個時候常住真心就現前了,常住真心現前才是住真實慧,真實慧就見到宇宙人生真相。真相就是心性,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真實之際」,你才能見到,才能夠證實,然後才能夠真正自性裏麵本具的大慈大悲,慈悲心現前。

??昨天晚上,我們聽天主教跟我們講到愛心,他們講的確實沒有佛經上講的這麽清楚、這麽透徹,一個意思。所以許哲講「愛」就是宗教,李木源問她∶「什麽叫宗教」,「愛」就是宗教。「愛」是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裏麵決定不夾雜情識在其中,夾雜情識就不是自性。所以佛法裏麵講慈悲講四種∶「愛緣慈悲」、「眾生緣慈悲」,這是六道眾生有的;「法緣慈悲」,菩薩有的;「無緣慈悲」,法身大士有的。法身大士無緣慈悲,在十法界裏頭,四聖法界是法緣慈悲,六道裏頭隻有愛緣慈悲、眾生緣慈悲,為什麽?他有情識在裏頭。無緣慈悲,「無」是沒有情識的,完全是自性本具的德能。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妄念不是好東西。我們今天有思想,思想不是好東西,你看看中國古人造字,中國人是真有智慧,「思」那個字是什麽樣子?心上麵畫了一格一格叫「思」,「想」是著了相,心裏頭有個相,著了相就叫想;心裏頭起了分別就叫思,思跟想都不是好東西,你把格子拿掉、相拿掉,那個心叫真心。有思有想,六道凡夫;思跟想拿掉,你就超越六道。所以中國的文字是充滿了智慧的符號,古人造作符號,就是教我們要開智慧,一看就明了。你能夠不用思想,你用的就是真實智慧,你用思想就把你真實智慧障礙掉,所以一定要曉得無常的心不是真心。

??最後教我們對於自身有正確的觀法之後,你再放眼世界,我們身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是世界,佛用一個「法」字做總代名詞。萬法皆空、萬法緣生,凡是緣生之法都沒有自性,也就是說沒有自體,「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無我;「我」就是一個自體,萬法沒有自體,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觀」就是四念處觀,四念處佛教初學。因為一切有為法皆是夢幻泡影,你怎麽個觀法?佛具體教導我們,你觀身、你觀受、你觀心、你觀法,你在這四方麵仔細去觀察,都是夢幻泡影,都是了不可得。《金剛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無常。所以我們學佛的入門,首先講看破,這叫看破,你沒有這個功夫,你怎麽能入得了門?

??我學佛接觸佛法大概一個月,我就遇到章嘉大師,頭一天跟他見麵,他就教我看破、放下。看破具體是四念處觀,放下就是道品裏麵的四如意足、四神足。四神足是放下,四念處是看破,四正勤就是十善業道,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佛法的基本法。離開基本法,無量無邊法門,不論你怎麽樣去勤修,最後都會落空,你沒有基礎,你修行沒基礎,所以基礎比什麽都重要。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0八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0八集)

2000-11-21 【字體∶小 大】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經本,《十善業道經》第十六麵,經文第二行∶

??【正勤莊嚴故。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這是「道品」裏麵的「四正勤」。四正勤是精進波羅蜜,斷惡修善。經上跟我們說的,這是一個綱領,它的範圍也是深廣無盡。第一句是斷已生的惡法,第二句是斷未生的惡法,「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這是斷惡的兩條。凡夫之所以無量劫的輪回,都是造作不善業所產生的結果。現在不僅僅是在東方,西方人對於生死輪回現在非常熱衷的在研究,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報導。最近從美國那邊同修給我們寄來了七本書,每一本分量都很多,精裝本差不多都有這麽厚,所以西方近代對於這些著述,相當可觀。但是綜合所有的報導,可以說肯定輪回是確實存在的,人決定不是死了一切都完了。

??我們在講席過去常講,人死了就不得了,麻煩大了。但是輪回之所以然,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報導,都沒有說清楚。實在對於這個事情講得清楚、講得透徹,是在佛經裏麵。特別是在大乘經論之中,才是真正認識了宇宙人生的本來麵目。佛雖然說得很多,我們學佛的同修也聽得很多、也看得很多,但是對於眼前的境界依舊迷執而不能看破、不能放下。這是什麽原因?原因是對經論上所講的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沒有參透。知道有這麽回事情,但是不清楚,不明究理,所以才產生學佛矛盾的現象。念頭總是轉不過來,沒有辦法把輪回心轉成菩提心,或者像《楞嚴經》上所講的「常住真心」。隻要把輪回的妄心轉變成常住真心,這個人就超凡入聖了,這個人在佛法裏麵講,究竟解脫了,這是佛法的殊勝處。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的期望就在此地,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覺悟,希望每一個眾生超越輪回。

??而實在說,超越輪回的人很多,阿羅漢超越了,辟支佛超越了,諸菩薩們也超越了。雖然超越,未必得到究竟圓滿的果報。究竟圓滿是什麽?證得清淨法身,那才叫究竟圓滿;沒有證得清淨法身不圓滿,雖超越輪回也不圓滿。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總得要曉得。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麽、為的是什麽?如果為六道輪回裏麵的福報,那四正勤足矣。你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決定得人天福報。可是你要記住,不能超越六道輪回。要超越輪回,一定要證得清淨法身,那是真的超越了,永遠的超越了。

??修行的起步就是在斷惡修善,這兩樁事情我們要勤奮的去做。四正勤,勤是勤奮,要努力認真的去做。佛說這四條,這叫「正勤」,這不是邪法,這是正法。什麽是「惡」、什麽是「善」,必須要有能力辨別。善、惡的根本區分,我們也不要說得太高,就在我們現前這個境界裏頭。凡是為自己的都是惡,凡是為眾生的都是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世間人有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意思好像是說人起心動念為自己這是正常的,哪個人不為自己?為什麽佛說為自己是惡?這是佛跟世間人說法不一樣,也就是覺悟的人跟沒有覺悟的人說法不相同。佛為什麽這樣子教給我們?常常聽佛講經說法的人,自然能明了。

??佛跟我們講十法界怎麽形成的。諸佛如來住一真法界,十法界怎麽形成的?十法界是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就是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諸佛如來沒有心想,所以是一真法界;十法界裏頭有想、有念頭。「心想」,佛把它說三個類別∶見思、塵沙、無明,這三樁事情通稱作煩惱。在《華嚴經》上,佛沒有用這個名詞,佛換了一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你起這三種煩惱,就把一真法界變換成十法界。十法界裏麵有四聖六凡,六凡通稱為六道輪回,這個是很不好的境界。六凡的輪回境界裏麵,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特別是嚴重的執著。

??《金剛經》大家都念過,古德跟我們說,這部經文字雖然不多,隻有五千字,它分上下兩部。上半部佛教我們「離相」,離相是離執著;下半部教我們「離見」,離見是離分別。你能夠離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六道輪回就沒有了,超越了;雖超越,他還有分別、還有見。如果把四見也離開了,「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他就超越十法界;四聖法界超越了,這樣才能夠證得一真法界。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覺悟了。

??為什麽佛說起心動念為自己是惡?起心動念為自己著相,「我相」,堅固執著我相。換句話說,你永遠脫離不了輪回,你說這是善、是惡?人起心動念為自己,這個心是輪回心,這個心出離不了六道輪回。佛教我們首先把這個念頭轉過來,轉過來我起心動念為眾生,起心動念為佛法,把觀念換過來。換過來,雖有分別,你有能力超越六道輪回,你至少能夠提升到四聖法界的境界。如果你連四見都破了,那就恭喜你,你就是法身大士,你超越十法界。佛是依據這一個道理、這樣的事實真相來教導我們,他教得沒錯。

??佛門當中常說眾生根性的利鈍。哪一種叫利根?能夠把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嗔癡慢放下,這個人是利根。大凡利根的人,這一生當中肯定成就。鈍根的人放不下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是輪回的根∶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癡慢,決定不是好東西。可是世間人偏偏貪愛,這個貪愛叫迷惑。我們學佛的人,聽了佛的教誨要覺悟、要回頭,決定不受迷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罪業。已經有的要斷,沒有的要防範,決定不能讓惡念生起來,決定不可以有惡的行為。如果有惡念、有惡行為,現在不管怎樣包裝得好,過不了幾年,三途地獄去了。

??所以佛法的修學要重實質,不重表麵。我們幫助自己,就是完全放下。這個身體還在世間,要好好利用它。佛門當中常說「借假修真」,這身體是假的。真是什麽?真是明心見性,真是一真法界。我要借這個假身體,在這幾十年當中,修是修正,把所有的錯誤都修正過來,提升自己到一真法界,這一生你就沒有白來了,你這一生真的有意義、有價值。如果不能夠提升,超越輪回、契入一真法界,我們這一生依舊是醉生夢死,糊裏糊塗過一輩子,生命結束之後,又去投胎輪回了。佛跟我們講,來生投胎能投人身很稀少。大多數到哪裏去?到餓鬼、地獄、畜生去了。所以人能保住人身,來生還得人身,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一定要懂得斷惡修善,才能保住人身。

??要想超越輪回、超越十法界,你就想一想釋迦牟尼佛他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他那一種的行儀,就是佛菩薩的行儀,那是諸佛如來的生活,對這個世間一切法一塵不染。人家生活簡單,他不是得不到名聞利養,他生下來就得到。他生下來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修行,他將來作國王,繼承他父親的位子,古人所謂的「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什麽都得到,人家放棄、舍掉,做給我們看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釋迦牟尼佛真的放下了,表演給我們看,不是假的。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嗔癡慢,他做出來了,那個人是真正覺悟的人,那個人叫佛陀,那種人叫菩薩,那種人不在十法界裏麵,何況六道?這是我們要學的,這叫真學佛。

??斷惡,要如世尊那樣的斷法;修善,也要如世尊那樣的修法。世尊一生修什麽善?三種布施。財布施,世尊沒有錢財,用身體;身體是內財,用身體為社會服務,這是屬於財布施。用身體、用體力,每一天到處講學,教化眾生,這是內財布施。教學的內容是幫助人開悟,幫助人、教導別人斷惡修善,教導別人破迷開悟,法布施。慰問一些苦難眾生,跟他們生活融成一片,讓他們生歡喜心,無畏布施。釋迦牟尼佛一生做的事業,他教菩薩六度四攝,他圓圓滿滿做到。一生當中表現的是敬業,他的事業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從示現成佛到離去這個世間,四十九年當中沒有一天休息,天天在教化眾生,天天講經說法,這是「正勤」,我們應當要知道、學習的。所以學佛,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每天供養釋迦牟尼佛的形像,看到了,要向他學習。學不到,要生慚愧心,要認真努力把自己不斷向上提升。這一段的意思還沒有講盡,今天隻說個斷惡,後麵兩條是修善。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