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0一集) 2000/10/3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01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0一集) 2000/10/3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01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經本,《十善業道經》第十五頁最後一行。
【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
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前麵說過了,今天說最後這一條叫「同事」。古德簡單跟我們提示:「和光同事,令其各得瞻依」。這一句話雖然簡單,而實際上也是包羅萬象。什麽叫做「和光同事」?中國儒家的聖賢教導我們「禮之用,和為貴」,佛法教導我們「六和敬」,能夠與大眾和睦相處,這是高度的智慧,在佛法裏麵講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什麽樣的人才能跟九法界眾生各個都和睦相處?隻有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也能做到,但是沒有像佛那樣的純正自然,這是什麽原因?是圓滿性德的起用。
凡夫,佛常講,你為什麽會變成凡夫?你的煩惱習氣太重了。煩惱習氣的現象是什麽?是不能與別人相處,這是煩惱習氣的樣子。為什麽佛菩薩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我們做不到?我們看這個歡喜,看那個討厭。為什麽諸佛菩薩不會生這個心,不會起這種念頭?歸根結柢說來,總不出妄想分別執著。諸佛菩薩、法身大士分別執著完全斷盡了,剩下來的妄想,也是分分在破除,所以他能做到,我們做不到。這個地方一定要注意到,做不到就決定輪回;既然不免輪回,就決定墮三惡道。諸位細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就知道了。
「人貴自覺」,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隻是幫助我們覺悟而已。佛對我們是增上緣,我們自己必須要有所緣緣、要有無間緣,我們才會有成就。所緣緣,緣佛菩薩的教誨,也就是我們一般講,一定要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而且接受教誨決定不能中斷。我們今天是在凡夫位,業障習氣很深,古人所謂「三日不讀聖賢書,麵目全非」。古時候人聽聖賢教誨,能夠保持三天;我們今天說實在話,一天都保不住。現在讀聖賢書,放下書本,麵目就全非了,哪裏還等三天?由此可知,我們現在人跟古人善根方麵比較一下,確實不如古人。天天薰習依舊不能回頭,這是佛經裏麵講的「一闡提」,闡提根性意思是沒有善根、善根斷掉了。這個話是形容,善根怎麽會斷?雖然不斷,但是你業障太重,你的善根不起作用,雖有等於斷了,是這麽個意思。我們自己今天要努力的,也就在這個方麵要克服自己,儒家常常說的「克己」,克己的功夫就是我們這一生當中修學成敗的關鍵。我們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能克服,這一生當中有成就;不能克服,就沒有成就,關鍵在此地。
同事攝,實在講就是佛家講的「六和敬」,六和敬是六個「同」。「見和同解」,在我們現在初學這個階段,我們的見解都依靠佛菩薩的教誨,在這個地方建立「同解」。契入佛的境界,那是你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也破了幾品,這個時候見解自然就相同。我們今天見解何以不同?因為有分別,各個人分別不一樣;有執著,各個人執著也不相同。所以見解的差別,原因是在分別執著;分別執著都放下了,見解哪有不同的道理?自然就相同,「佛佛道同」就是這個道理。法身菩薩見解幾乎都相同,他們當中沒有差異;我們知道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看法,都是由於不同的分別執著所生起來的。
分別執著決定虛妄,決定錯誤,所以佛在經典裏麵告訴我們大眾,決定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自己的意思是錯誤的。到什麽時候才能相信自己?佛說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你可以相信你自己。佛這個話是方便說,不是究竟說,究竟說怎麽樣?破了無明之後,你可以完全相信自己。你破了執著才是離開六道輪回;換句話說,輪回知見沒有了,輪回知見是絕對錯誤的知見,這個沒有了。你沒有出十法界,所以你的思想見解,佛說正覺,這個正覺比六道凡夫,你的思想見解是正確的。這個時候在四聖法界裏麵學習、修學,四聖法界的知見還不是純真,天台大師「六即佛」位裏麵的「相似即佛」,相似即佛就是正覺。從相似即佛再把分別斷掉,世出世間法一切都不分別了,這個心清淨,這個時候你的心入三摩地,破一品無明就是正等正覺。
諸位要曉得,正等正覺是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是正等正覺。十法界裏麵的菩薩、佛,都是正覺,而不是正等正覺,你就曉得這個問題多難!究竟覺隻有一位,正等正覺有四十一個位次。他們能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這些人決定沒有執著。權教菩薩就是四聖法界裏麵的聖者,他們的分別心愈來愈淡薄,到初住位完全沒有了,這個分別完全沒有了,這才能與九法界一切眾生和光同事。
和光同事是什麽意義?是什麽樣子?佛在經典裏麵跟我們說的隨類化身、隨機說法,它的樣子就是隨類化身,它的意義就是隨機說法。由此可知,一切為眾生,不是為自己。阿羅漢已經破了我執,哪裏還會有自己?法身菩薩,圓教初住以上的,我執、法執都破了,確確實實跟《金剛經》上所講的離四相、離四見完全相應,確確實實「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四相沒有了,四見這個念頭都沒有,這樣才能夠圓滿的同事。不能與一切眾生同事,怎麽能幫助一切眾生回頭?
四攝裏麵,同事的意義為主,用現在話來說,你要想幫助眾生,要想教化眾生,你決定不能脫離眾生;你脫離眾生,你還有什麽機緣去幫助他?佛法裏常講廣結法緣,同事是結法緣。法緣在什麽地方結?一切時一切處,很重要!絕對不是說,等我學成之後再跟眾生結緣,來不及了。
往年我初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他教導我們這些學生,常常說、時時處處都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跟大眾結緣。結緣不需要物品,不需要金錢,不需要財物,一定要和大眾親切相處,這不要錢的、不要什麽禮物的,決定不可以脫離群眾。他跟我們學生說,講經弘法的法師,諸位要知道,這個「法師」不一定出家的,在家居士講經說法也叫法師,法師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在家出家。佛教裏麵的術語,和尚也不分在家出家,也不分男女老少。和尚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親教師」,直接指導我的老師,這個老師我們就稱他作和尚。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李炳南老居士就是我的和尚,他親自指導我的。隻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是決定出家人,在家人不能稱。所以佛經裏麵的術語,和尚、法師、阿闍梨都不分在家出家,也不分男女老少。
你既然發心出來講經、弘法,你一定要有聽眾,聽眾多少是你的法緣。你要是平常不親近大眾,你將來經教學會了,李老師說你講經天花亂墜,但是沒有人聽,為什麽?沒有法緣。你才曉得結法緣是多麽重要!
我們今天要廣度眾生,要團結世界上不同的宗教跟族群,這個緣到哪裏去結?今天居士林這個緣殊勝,每個星期天各個宗教在那裏講經。我除非是有重要的事,沒有重要事,我決定去聽,為什麽?我跟那個宗教結緣。這是你們同學們要知道,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這個結緣的機會很少、很難得,遇到這個機會一定要抓住。我們肯跟他結緣,我們將來弘法,他就歡喜來聽。你不跟人家結緣,你成了佛,你度的眾生少,緣勝的人度的眾生多,道理在此地。
為什麽阿彌陀佛在諸佛當中稱之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的法緣最殊勝。我們就曉得,他在因地決定是每個與眾生同事的這種機緣,他絕不放棄,他的緣才這麽殊勝,這裏頭是因果。我們種善因,將來一定有善果;你不肯種因,哪來的善果?一定要懂得結緣。法師講經,縱然是初學,我們有空閑的時候,總得抽出時間去聽,跟他結緣。
我跟大家說過多少次,我到人家道場去,在大殿禮佛三拜,我那個念頭是結緣。我第一拜是與常住法師結緣,第二拜是與這個地方土地結緣,第三拜與這個地方的一切眾生結緣。我的三拜沒有白拜,所以到那個地方去講經的時候,法緣很殊勝。上一次你們跟我到檳城極樂寺,我跟你們講過,我第一次到檳城極樂寺是觀光旅遊從那裏經過。七、八年前,我在大殿上拜三拜佛,八年之後因緣成熟了,這是自己許的願。你不結緣,哪來的法緣?所以同事是多麽重要!
人決定不能離開團體,決定要跟團體和睦相處,跟團體大眾一樣的生活,得大眾的歡喜心。四眾同學不相舍離,你的緣才殊勝。如果把自己搞成一個特殊的階級,不跟大眾相處,你將來成佛也是孤家寡人的佛,沒有聽眾,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
四攝到這個地方,介紹了一個段落,意味深長,說之不盡,四條裏每一條都周遍法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0二集) 2000/10/3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02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0二集) 2000/10/3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102
諸位同學,大家好!《十善業道經》,佛在這段經文裏麵說,經文裏麵對象是娑竭羅龍王,「娑竭羅龍王」代表的意義,要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這個世間各個行業裏麵的領導人;「龍王」是代表領導人,「娑竭羅」就是講我們的世界,我們要懂這個意思,你才曉得佛在經上講的不是神話、不是迷信。「舉要言之」,這是列舉最重要的一個項目。「行十善道」,以『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這一段大意已經跟諸位介紹過了,今天我們用這點時間做一個總結,因為這一段實在講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在報紙、資訊裏麵,看到今天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動亂不安,有些是政治,有些是金融,有些是族群,有些是宗教,帶給社會許許多多人民痛苦。我們要細細思惟,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動亂?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爭執?這個問題究竟要怎樣去解決?現代人反對從前帝王專製的那些作法,崇尚民主自由。民主自由跟帝王專製到底哪一個好?有沒有人去做深入的研究探討?我們不能盲從,人雲亦雲是會吃虧的。一定要細心去觀察、去研究、去思惟、去探討。
我過去對這個事情也曾經說過,這兩種不同的製度各有利弊,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缺點。專製有專製的好處,有專製的不好處;民主自由有民主自由的好處,也有它的不好處。我們要把好與好做個比較,不好跟不好做個比較,讓我們的頭腦清醒過來。實際上說,製度沒有什麽好不好的,好不好在人。孔老夫子說的話,很值得我們深深去省思,他說:「人存政舉,人亡政息。」如果這個人好,專製也好、民主也好;這個人不好,專製也招損,民主也招損。可見得關鍵是在人的問題,決定不在製度,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
這個人是聖人、是賢人,什麽叫「聖賢」?中國「聖」的意思,是對於宇宙人生的道理、事實真相通達明了,這種人稱為「聖人」。中國人講「神聖」,「神」也是這個意思。「神」這個字,是會意字,這個字左麵是個「示」字,我們講開示的示。「示」是什麽意思?《說文》裏麵的解釋,「示」是講上天垂象;它上麵是個「上」字,兩橫,上麵一橫短,下麵一橫長,是「上」字,「上」字下麵畫三條,這是表示上天垂象。「上天垂象」,用現在話來說,就是自然現象。右麵是個「申」字,「申」是什麽意思?你要是看篆字的寫法,你就很容易體會到,它是「貫通」的意思。就是說,這個自然現象你完全貫通、完全明了,一點都不迷惑,這個人叫「神人」。所以「神」跟「聖」的意思是相通的,就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這樣的人,不管他是專製、是民主,都好,一定做得好。為什麽?他沒有私心。反過來,如果說是儒家講的小人來當政,不管他作皇帝好、作總統好,人民都遭殃。為什麽?他自私自利,他不顧百姓,也不顧國家。由此可知,人最重要,製度在其次。
由此可知,國家培養人才,這是第一樁大事情。能把教育辦好了,不管什麽製度都好。儒家,真的是聖人,他看到了,他很清楚,他很明了,所以在《學記》裏麵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培養人才。建立一個國家,建立一個政權,統治人民,領導人民;「君民」,君是領導的意思。什麽最重要、什麽最優先?教學,「教學為先」。講到教學,教學裏頭哪一個最優先?「四攝法」最優先。老師如何能攝受學生?「攝受」的意思,讓學生對老師心服口服,這叫攝受。國家領導人如何攝受全國的人民,讓全國人民對國家領導人心服口服?佛教我們四攝法。所以「四攝法」,我講這一段用的時間多一些。最小是夫婦,一個房間裏兩個人,你能夠懂得四攝法,夫妻和好,家庭興旺。大到國家、到世界,你想想看這一句話多重要!天下事,隻要人與人能夠相處好,什麽問題都解決了;人與人不能相處,什麽樣的好製度都是枉然,都會徹底被破壞、被摧毀。
我們學佛,身為佛弟子,無論是出家、在家,我們有弘法利生的使命。弘法利生完全是站在一個社會教育,今天講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的立場,幫助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我們是從旁協助,幫助他推動古聖先賢的教育。在這裏麵我們必須要認知,古聖先賢的教育是不是他們自己的教育?我們今天問問:佛教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儒家的思想教育,是不是孔老夫子的思想教育?如果我們說是,他們本人否定;孔老夫子否定,釋迦牟尼佛也否定。他們怎麽說法?孔老夫子說他一生他自己一無所有,他所說的是古人所講的,「述而不作」;他自己沒有創作、沒有發明,他所講的是古人所說的,不是他自己的。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是過去佛所說的。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也是「述而不作」,這個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的,退到極致!佛在經上說了實話,這個教育不是哪一個人講,是你自性裏麵流露出來的,絕對不是別人的,是性德的流露,「法爾如是」。
《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個「人」是一切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我們的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已經不善了。佛在《華嚴》裏麵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就是本善。所謂如來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真實圓滿的智慧;「德」是講能力,「相」是講相好;智慧是圓滿的,能力也是圓滿的,相好還是圓滿的,佛家講的平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裏麵,為什麽會有差別現象出現?佛說,眾生迷失了本性,迷有淺深不一樣,所以就變成差別。聖人的教誨沒有別的,教導我們、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所以聖人教化眾生他不居功。你說功勞,他沒有功勞,他有什麽功勞?你的智慧德能不是他給你的,他給你算有恩惠、有功勞,不是他給你的,是你自己本有的。不過他是告訴我們,我們怎麽樣迷失的,現在應該用什麽樣方法把這個迷關突破,讓我們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現前,如此而已,不是從外頭得來的。
我們細細觀察古今中外大聖大賢的教誨,確確實實是如佛所說,我們這才恍然覺悟,原來他們所說的不是他們自己發明的,不是他們自己的見解,是他們本身覺悟了,把這個事實真相跟我們說出來,這是我們自性體相用的實相。這個我們才真的五體投地,沒有話說。我們信他,是不是「信他」?不是信他,是「信自」,他所說的是我自性裏麵本來具足的。所以佛家講「信」,你們看蕅益大師在《要解》裏麵講信、願、行,講「信」,他說了六個信,頭一個「信自」,第二個再「信他」。「他」是什麽?他是已經自覺的人。我還沒有覺悟,他覺悟了,我要從他覺悟的經驗、覺悟的這些道理方法,幫助我也覺悟,就這麽回事情。借他的經驗,幫助自己破迷開悟,這樣才功德圓滿。所以佛說「自他不二」,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這個概念在佛家名詞上講,「清淨法身」。你有這個概念,你肯定、承認,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你證得清淨法身。
所以愛心,愛心是自性裏頭本具的,不是從外頭學來的。我們今天凡夫的愛迷失了自性,自性的愛是圓滿的,迷失了的自性就透了一分,這一分又被五欲七情混攪在一起,這個愛變成自私自利的愛。自私自利的愛跟自性本具的慈悲,體上講沒有兩樣,事上講有迷悟不同,所以作用就不一樣。覺悟的愛,在佛教叫「慈悲」,它能幫助你修行證果,能幫助你作佛、作菩薩;迷染的愛造成的業報,是餓鬼、地獄、畜生。由此可知,迷悟、染淨,果報差別很大;這個差別,是相上的差別,用上的差別,體上沒有差別。
我們凡夫做學問、求學,不能夠契入真實的學問,主要一個觀念就是分別執著太嚴重了:「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那是孔老夫子講的,他的思想。他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人,他講的話現在未必適用,落伍了,不適合潮流了。」所以自自然然產生一種排斥意識,這是錯誤,不知道他們所講的是我們自性流露的。如果要懂得是我們自性流露的,你就不會排斥,你就很歡喜接受。
所以,要怎麽樣教學?怎麽樣幫助別人破迷開悟?怎麽樣幫助別人轉凡成聖?怎樣幫助別人斷惡修善?四攝是第一課;不懂得四攝,沒有辦法教人,沒有辦法跟別人相處,這是很重要的一門課程。所以佛菩薩他們是有真實智慧,他也很有耐心,眾生業障有的很深重,佛經裏麵常講的「闡提根性」,決不是一生一世能勸他回頭的,多生多世、無量劫中幫助他回頭。一生不能回頭的,太多太多了。沒有真實的智慧心,沒有真實的慈悲心,那個人會退心。我們看到修行人退心的很多,好像現在我們同學當中悟善不來了,要退心了。為什麽會退心?沒有智慧、沒有慈悲,煩惱現行了。他要有智慧、有慈悲,就決定不會退心。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