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五七集,第五八集)

(2009-01-03 17:57:22) 下一個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五七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五七集)

2000-8-18 【字體∶小 大】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九麵倒數第四行∶

??【複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

??昨天我們將「綺語」這兩個字略作說明。口過無量無邊。小,從一個家庭夫婦不和;大,國與國之間的爭執、戰爭,禍患無窮。古聖先賢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把這樁事情看得非常嚴重。孔老夫子教學四個科目,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就是言語。德行跟言語這兩個科目,是要從小養成。昨天有一位同修來問我∶「管教兒女可不可以打罵?」好像對小孩打他、罵他,好像是虐待他,心裏頭不忍心,是不是有罪過?來問這個問題。由此可知,現代的社會是非混淆。

??像我這個年紀的人,七十五歲以上的人,從小都受過父母的打罵,也受過老師嚴重的處分,打手心、罰跪,都受過體罰。我們不但不怨恨父母、不怨恨老師,我們更愛父母、更敬老師,這個叫真正的愛護。他有過失,你不懲罰他,不會回頭。被打了,所以這是打什麽?打記性,讓你永遠記住,不再犯過。中國人這種教學方法,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這幾千年當中,作父母、作老師犯了罪嗎?

??過失裏麵頭一個就是口過,妄語、兩舌、挑撥是非、花言巧語,這個是父母跟師長一定是嚴重教訓,不許可犯的。古人講的話有道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不教,到五六歲就不能教了。古人講的「教兒嬰孩」,你才有辦法教;你不從嬰孩的時候教起,到五六歲再想教他,他不聽你的了,不受約束了。到最後怎麽?最後大人要聽他的。你這個麻煩大了,要隨順他的愛欲,稍不隨順,叛逆的行為就表現出來了。所以今天我們常常在報紙上看到,兒女殺父母的、殺兄弟的,學校裏學生殺老師、殺同學的,我們聽得太多了。這是什麽?管教不嚴。小學教育是根本,這個根本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家庭父母不嚴加管教子女,老師就束手無策,老師有什麽辦法?口過的嚴重性,我們一定要明了。大人是兒童的榜樣,我們自己不誠實,自己說話常常有過失,你就沒有辦法教兒童。你教他,「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你有什麽法子?

??過去我住在台灣的時候,有一年有一個中學老師來告訴我,那也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他兒子、女兒,大女兒那個時候念小學五年級,不知道在書店裏買了一本什麽書,回家去教訓她的父母∶「你看看這一條你犯了,這一條你也犯了。」搞得父母非常難堪,跑來問我。我說∶「你是老師。做老師的,你首先不能犯過,你學生才不會指責你。你自己的言行不慎,你的學生指責你,你如何去應付?現在不但是你的學生會指責你,你的女兒都指責你了。」他非常感慨。

??現在這種風氣愈來愈盛了。我們看看許許多多同修聚集在一塊,對於兒女的教學都搖頭。做老師的是逼著沒有辦法,找不到好的工作。不願意做了,這是社會的危機,這個是世間的災難。災難萌芽已經看見了,再過個二三十年,災難就現前了。所以教育兒童是和平、安定、幸福的真正的基礎,關鍵的所在。我們學佛的四眾同修必須要從自身做起。從善護口業做起,決定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縱然在這一生當中我們處處吃虧,要記住古訓∶「吃虧是福。」在吃虧忍讓裏麵修忍辱波羅蜜,修禪定波羅蜜,修般若波羅蜜,才能修成功。

??隻有能忍,隨順佛菩薩教誨,斷惡修善,你的兒女、你的學生縱然不聽話,時間久了,他會省悟的。十年、二十年他覺悟了,他就想想從前這個老師、從前父母所作所為,父母的教誨對自己是有真實利益。要求急效,立刻就能見到效果,是不可能的。這個社會惡緣、誘惑,太嚴重、太廣泛了,所以一定要懂得身化教育,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能離綺語的過失,得三種利益∶

??【一、定為智人所愛。】

??哪是『智人』?諸佛菩薩是智人,真正善知識是智人;這些人現前在我們世間不多,他方世界多。諸位念《無量壽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智人,沒有住真實慧,決定不能往生。西方世界的人數,沒有人能夠計算。我們每天在這讀《華嚴》,你看看華藏世界,那是智人,皆是法身大士。他們所愛!從他們所愛,我們就曉得了,換句話說,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我們能夠得到。日常生活當中,你的心是平和的,你的心是安定的,你明理,理得心安,這是第一樁好事。經文裏的詞句非常肯定,你得到這三種決定,一絲毫猶疑都沒有。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

??與別人交談,你的言詞決定是智慧的真實語。智慧的語言不是學來的,到哪裏去學?智慧的語言是從自性裏麵流露出來的。佛教人要求明心見性,修淨土的人也不例外。決定要求明心見性。心性是一切眾生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這個東西不是修來的,是你自性本來具足的。現在我們為什麽心不明、性不見?佛告訴我們,這是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佛講的次數講多了,我們聽了幾十年,漸漸省悟過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了,我們對於世出世間法都不執著了,這第一個障礙破了,在佛法裏麵講,你就證阿羅漢果。

??再進一步,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了,你第二重障礙破了,你就成了菩薩,十法界裏麵的菩薩。修平等心、清淨心、六度心,你是十法界裏麵的佛。再能把最後一個無明障礙也能夠除掉,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入華藏世界。華藏世界的人,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師所謂「分證佛」。雖然你沒有圓滿證得佛果,你證得部分,這個部分是真的不是假的。經典裏麵常常用月亮來做比喻,十五的月亮是圓滿的,究竟佛果;初三、四雖然是月牙,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水中的月影,它是真月。這就是宗門常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分證佛。

??我們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在一生當中,可以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怎麽知道?《華嚴經》上善財給我們做了示範,善財童子一生圓證佛果。《法華經》上龍女也給我們做了示範,可以證得的。為什麽不能證得?你不肯把煩惱放棄,關鍵問題在此。隻要你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成就了。你的智慧是從自性裏麵流露出來的,當然,麵對一切眾生『如實答問』。這哪裏是學來的?別人所問,你所答的,你無需要去讀經、去研教。翻開佛經,你答的跟佛所講的一樣,佛也是這麽答覆的。

??所以經典做什麽用處?在這個時候,經典的作用是給我們做證明的。智慧是不是真開了?真開了智慧,你所有一切言行跟經上所講,決定是相同的。如果跟經典上講的還不一樣,自己要反省。要明了自己煩惱沒有放下,智慧不開,答覆別人問題,多半是從自己成見上來答覆的,是自己的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用這個答覆。這不能解決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把問題是愈搞愈亂,愈搞愈混淆。由此可知,言語多麽重要。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

??『威』與『德』都說的是智慧言行。智慧言行依於道德,這是真正的威德,人天敬仰,諸佛護念,這是『最勝』,沒有比這個殊勝的。不一定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你看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生前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平民,沒有做過大官,貧窮不富有。他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於道德,不違背道德。千年萬世提到孔老夫子,哪一個不肅然起敬?這是「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我們應當學。

??釋迦牟尼佛雖然有地位、有財富,他放棄了,他樂意過貧賤的生活,乞食來維持生命。乞食,在中國人講的是乞丐,他過這個生活。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於道德,不違背道德,教化遍及全世界。三千年之後,你看看對釋迦牟尼佛敬仰的人有多少?這兩位聖者年齡都不很高,釋迦牟尼佛圓寂的時候七十九歲,我們中國人稱他「住世八十年」,中國人算虛歲。孔老夫子走的時候,也是七十幾歲。都不到八十歲。在這個世間歲月不長,能有如是的成就,憑什麽?我們在這裏多想想。我們是願意作釋迦牟尼佛、作孔子,還是願意在這個世間作達官貴人?仔細想想,選擇自己前途正確的道路。這個純正的道路,諸佛護念、龍天擁護!這是三種決定。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是將你自己所修學的功德,不自己享受。回向是什麽?完全讓社會大眾、一切眾生去享受。

??【後成佛時】

??你能夠這樣做,將自己所修積的功德福德,統統給一切眾生分享。到你將來證得圓滿佛果的時候,

??【即得如來諸所授記】

??『諸所授記』就是太多太多的授記了。這些授記,都在大乘經教裏頭;大乘經教裏諸佛所有的授記,你統統都得到了。

??【皆不唐捐】

??『唐捐』是喪失的意思,這是古人的術語。你都不會缺失,樣樣都具足。所以何樂而不為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五八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五八集)

2000-8-23 【字體∶小 大】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麵第一行∶

??【複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是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這一段意思深廣無盡,諸菩薩的修行全在這一條,六道眾生的墮落也在這一條。由此可知,這一條關係凡聖之區別太重大了。貪嗔癡,世尊在一切經教裏麵告訴我們,是三毒煩惱,是無量無邊煩惱的根本。雖然說三個∶貪、嗔、癡,三要歸成一,就是貪。所以佛教菩薩六條修學準則裏麵,第一條就是布施,布施就是對治貪欲的。雖然說六條,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要歸成一,就是布施波羅蜜。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為什麽能成為聖賢?能離貪欲。貪欲的根拔掉了,這個人就成佛;真肯拔除,還拔得沒有乾淨,這個人叫菩薩。凡夫不但不離,天天在增長。增長貪欲,就是增長墮落三惡道的機會;離開貪欲,就遠離惡道。我們要明白這一個事實真相。換句話說,人生苦短,縱然活上一百年,也不過是刹那間之事。百年之後,時間還長著,怎麽辦?往哪裏去?聰明人不能不考慮。即使眼前你所希求的福報,決定不是從貪嗔癡裏麵得來的;貪嗔癡隻有折福,不能增福。今世所求得的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的業因、修的善因;這一生所造的惡業,果報在來世。因果通三世,決定的道理。

??我前兩天到中國去看一個老醫生,這個老醫生也在看我的錄像帶,從錄像帶上看到我的相,告訴我有病,我跟他談了一些之後,的確是有學問,決不是一般的大夫。他對病人,要問你出生的年月日,要問你出生在什麽地方,這是我們看中醫、西醫都沒見到過的。什麽道理?你的身體的本質,很有道理。你身體本質是什麽,你會得什麽樣的病,這是從根本。在佛法裏麵講,這個本就更深,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他能夠講到出生的處所、出生的時間,來觀察你體質的本質,這相當高明。告訴我們養生之道,最健康的飲食是當地生長的,是這一個月份生長的,這是最營養的。我們今天喜歡吃外國的東西,味道是不錯,會得病,跟你的體質不相應。哪個地方土地長的東西養那個地方的人,我們入境要隨俗,到那個地方要吃當地的東西,這是最健康的。你不肯吃當地的東西,還要吃別地方的東西,所以就水土不服,你就會生病。這些道理很高明,我們小時候老人都曾經教過,時間久了疏忽了。其實在古書裏麵,《禮記?月令》就講到,「月令」講十二個月份哪個月份吃些什麽東西。可是要記住,必須是當地出產的。這個地區所出產的,對你身體決定有好處,養生之道。

??你懂得養生,不懂得養心,那就是你的病根不能拔除。心是什麽?清淨平等慈悲。如果你的心是貪嗔癡,那你的心病了,這是真正的病根,萬病的本源,不能不曉得。大夫告訴我,我內裏頭有風寒。我回來的時候告訴大家,睡覺的時候決定不可以吹風,決定不能吹冷氣,病根從這裏得的。這個道理我懂,我們小時候老人告訴我,睡著的時候連扇扇子都不可以,因為睡著的時候你毛細孔全部張開,很容易受寒。得病的時候不知道,到中年以後病發的時候很不容易治,這個風寒會傷害你的腎髒、肝髒,破壞裏麵許許多多器官的係統,這都是生活上不謹慎、不小心。

??我們心地很清淨,讀書、打坐。打坐為什麽身上要包得緊緊的?因為你身體是靜態的,靜態最怕風。所以我們在讀書,很安靜的時候都不可以吹冷氣,不可以用電風扇。活動的時候沒有關係,你身體在動,這個時候沒有關係,靜止的時候不可以,我們疏忽了。所以大夫跟我說,現在這是很流行的,叫冷氣症,冷氣房間裏麵住久了都會有這個毛病。所以我們看到病重的,麵色蒼白、麵門發黑,那就相當嚴重,臉上沒有光彩。所以大家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不要貪涼,貪涼是要命的。

??貪欲的範圍非常廣大,特別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但是讓人的德行墮落,它是三惡道的第一個因素。要斷貪的念頭,不是說改變貪的對象。我現在對世間名聞利養不貪了,五欲六塵也不貪了,來貪圖佛法,行不行?不行。佛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換對象。換對象的結果,你貪惡的你墮三途,善法生三善道,不能出離六道輪回。再跟諸位說,你念佛不能往生,這個關係太大了。所以佛在《金剛般若經》上教導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舍」就是不貪,並不是說不要了。我們凡夫不要佛法怎麽行?一定要佛法,絕不貪著佛法。我需要佛法幫助我們脫離生死輪回,可是你不能貪著,你貪著你的願望就達不到了。

??貪心不能不舍,但是確實是很難舍的。為什麽難舍?人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習氣太深了,無量劫來就受這些煩惱習氣薰習,今天想把它一下斷掉,談何容易?可是不斷,不斷就不得了,這個問題比生死的問題還嚴重。生死要跟這個問題相比,生死是小事,斷煩惱習氣是大事,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無量劫來搞生死輪回,是我們的奇恥大辱。怎麽會搞成這樣?為什麽別人成聖、成賢,作佛、作菩薩,我們還在六道裏打滾?這裏頭第一個因素就是貪嗔癡放不下,永劫脫不了三界輪回,原因在此地。

??遠離貪嗔癡,遠離十惡業,不是不能做到。這個事情不是求人,求人難,這個事情是求自己的。自己有沒有這個認識?有沒有這個決心?有沒有這個毅力?這三樁事情,尤其是認知為第一。認知要靠聖賢人的教誨。聖賢人不教我們,我們怎麽曉得貪嗔癡有這麽嚴重?不知道。佛菩薩先知先覺,他們明了,透徹的理解,提醒我們,告訴我們。我們果然明白了,就要下定決心,徹底放下,不再幹這個事情。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開經偈裏頭所說,「百千萬劫難遭遇」,真的百千萬劫才遇到一回,不是容易遇到的。我們這一生能得人身、能聞佛法,這是百千萬劫裏遇到這麽一次,如果不把這個機會抓牢,趁著這一生短短的幾十年當中,下定決心,舍棄貪嗔癡慢,舍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釋迦牟尼佛慈悲,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他生在帝王家,他可以繼承王位的,舍棄。這麽崇高的地位舍棄了,富貴舍棄了,妻子舍棄了,給我們做最徹底、最究竟、最圓滿的好樣子。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邊都不沾,過乞食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這個生活。這是教我們什麽?徹底離開貪嗔癡慢,我們才有出頭的日子,永脫輪回。

??諸位要曉得,貪嗔癡慢是輪回的因,六道輪回是貪嗔癡慢的果報。你能夠把因離掉,這個果永遠就不會現前。了生死、出三界、脫輪回,就在這個認知,你是不是真的認識、是不是真的明白了,我們要懂。佛在此地告訴我們,果然離開了,那就像諸佛菩薩一樣,你成就五種自在。五種自在是一切眾生所羨慕的、所向往的。這五種自在是果報,永離貪欲是業因。你修因必定證果,你不修因,你怎麽能證果?

??第一個就是我們常講的健康長壽。『三業自在』,「三業」是身、語、意。『諸根具足』,「諸根具足」這一個名詞用現代的話來說是身心健康,你的身體沒有一絲毫缺陷。身諸根具足,這是果報,三業自在又是它的因緣。什麽叫「三業自在」?「自在」是沒有煩惱。你有煩惱,你不自在;你有憂慮,你不自在;你有牽掛,你不自在;身心清淨才自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個妄念都不生。什麽叫妄念,必須要搞清楚,為自己的都是妄念。你修行,為自己成佛、為自己作菩薩都是妄念。

??佛教我們無妄念,無妄念要有正念。正念是什麽?正念不是無念,正念是無妄念,正念是為一切眾生。我修行,為一切眾生;我成菩薩,為一切眾生;我成佛,也為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這個念是正念,為自私自利的都叫妄念、都是邪念。佛法裏麵講無念,特別是宗門東西講得多。無念不是什麽念頭都沒有。什麽念頭都沒有,果報在四禪無想天,那是個外道天。佛家講無念是無自私自利的念頭,有正念,正念是為佛法常住世間,為利益一切眾生。利益眾生裏麵,第一條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真的利益。不能幫眾生破迷開悟,那個利益是小利益。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是真實的利益,他才能得三業自在,他才能得諸根具足。今天時間到了,第一條意思還沒有講盡,明天我們接著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