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第四十一集)佛說十善業道經(第四十一集)
2000-7-27 【字體∶小 大】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七麵,倒數第二行∶
??【複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
??昨天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接著看第二句,這都是講果德。
??【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
??古人常說∶「人無信則不立」,這是在中國古代社會上對信用非常重視。五常,常是恒常,決定不能夠失掉的,所以稱為常道,也就是做人基本的道理,「仁、義、禮、智、信」。在佛法裏麵對這個「信」也非常非常重視,淨土宗裏麵三個條件「信、願、行」。「信願行」三個條件,不僅僅是淨土宗,無論修學哪個宗派,無論哪一個法門,都不能夠缺少。尤其是信,大經大論,佛在其中說明「信為道元功德母」,這個話的意思,信是入道的根源,能生功德,所以稱「功德母」,母是能生的意思。
??現在在外國,常去外國的人應該都發現,外國現在都是用信用卡,你要是沒有信用的話,你在那個社會就很難生存。社會的發展,將來可能都不用現金,完全用信用卡,所以對於如何維護自己的信用,外國人非常重視。他們重視信是為了利,佛家講信是為了道。如果常常妄語,就是你這個話不可靠。我們與人接觸,別人是不是用妄語對待我們關係不大,我們受一次騙、受兩次騙就會學到教訓,不會再上第三次當。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有沒有打妄語?我們有沒有欺騙別人?可是在現前的社會,妄語成了一種習慣。為什麽?隻有用妄語才能保護自己,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這不能不打妄語。可是你有沒有想到,你的權益究竟有多少?非常有限,你的損失可太大太大了。你縱然打妄語可以得到整個地球,你還免不掉生死輪回,你因為妄語,決定不能超越三界,決定不能往生淨土,你這個要是一比較,你的損失多大?所以不了解事實真相,往往隨順自己煩惱習氣。
??現在人不懂得說話,也不能怪他,沒有人教他,《無量壽經》佛講得太好了,讓我們真正一個明白人,要體諒現前社會一切眾生,他們是佛經裏麵講的「可憐憫者」,為什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明理的人,雖然不責備他、不怪他,但是他不能不受果報,他自己造的這個業因一定有果報,因緣果報是誰都不能代替的,這個是大小乘經論裏麵講得太多太多了。所以我們的言語不能不謹慎,縱然你是善心善意,你一定要明了,聽話的人能不能體會到你的善心善意?許許多多地方,你善心善意人家聽了之後產生誤會,說你是惡心惡意。所以開經偈裏頭一句話∶「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我們修學所以不能成就,說實在話是誤解如來真實義、曲解如來真實義,這個現象太多太多了。佛的意思我們誤會了,我們曲解了,日常生活當中人與人往來,別人的意思我們往往也把它錯解了,等到自己知道錯了,已經來不及了。所以言語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學習。
??佛指導我們一個原則,這個原則非常重要,就是「誠實」,誠實就是不妄語。說話要有分寸,一定要顧到現實周邊的狀況,讓人聽了不至於產生誤會。所以誠實的言語,這是為世間人所信,為世間人所尊重。
??【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
??因為別人相信你,相信你誠實,相信你不妄語,往往引用你的言語、你的說法來作證。就像我們常常引用經典作證,引用古大德所說的為證,他們不妄語。這是第三種,諸天所稱讚的。發言成證,人天敬愛。
??【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
??眾生因為迷惑,隨順煩惱,隨順習氣,造作種種不善,所以得的果報不善,常常生活在苦難之中。這個苦難不分貧富貴賤,有很多人地位很高,財富很多,但是生活非常痛苦。地位高了之後,變成朋友都沒有了,朋友不敢跟他接近,找個朋友聊聊天都找不到。得的財富太多了,時時刻刻提防別人陷害他,所以出門都要請很多保鏢,行動不自由。真正知心的朋友沒有了,所遇見的人他都提防,「他來見我,他是什麽目的?他有什麽企圖?」所以真正變成孤零零的一個人。所以富貴人有富貴人的苦難,貧賤有貧賤的苦難。
??說到苦難大家都一樣,唯有菩薩能幫助他。菩薩於世間一無所求,與人無爭,於世無求,這種人能夠以愛語安慰他。愛語是愛護他的言語,不一定是好聽的,對他有真實的利益,打他罵他都是愛護他,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是真正的有愛心。現在在今天的社會,大概隻有父母對子女還有愛心,還有愛語,老師對學生都未必有了,朋友之間就更難。所以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悲慘的世界,倫理道德全部淪喪了,這是一個大亂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總算是有幸,過去世還修的有一點善根福德,在這一生當中還能聞佛法,還懂得要發心去修行,這個非常希有而難得,一定要保住自己這一念善心,要保護自己一念善心,一定要認清楚。
??這個世間到底有沒有災難?大家自己看,你能夠通達社會的現象,就是古人所講「審而明之」,你就明白了,吉凶禍福了如指掌。人與人之間果然充實「仁、義、禮、智、信」,你到處都能看得見,這個社會、這個時代是有福,佛家講的福地、福城。「仁」是仁慈,「義」是道義,「禮」是禮節,「智」是智慧,「信」是信用,這個社會有福。如果是反過來,沒有仁慈、沒有道義,無禮、無智、無信,這個社會必定有凶災。
??你冷靜仔細去觀察,先從曆史上看,看過去的,看曆史上所說的治世,就是天下大治,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你看看那個社會是什麽現象,再看看過去動亂的時代,這個時候社會人事又是什麽一個現象。我們看過去,過去是一麵鏡子,再看看現前社會現象就知道了。我常講社會的治亂、吉凶禍福,它的根是家庭,這個社會基本的組織是家庭,家庭這個組織要是破壞了,社會永遠不會得到安定。家庭的核心是夫婦,從前夫婦是道義的結合,有「恩」、有「義」、有「情」、有「愛」,現在這四個字沒有了。現在我們看一般夫妻結合是什麽?「利」、「欲」,你說多可怕!女的看到這個男的有錢、有勢力,這是利;男的看到這個女的還長得不錯,這是欲,沒有愛,這個社會還得了嗎?
??今天有很多人講夫妻結合是愛,我聽到搖頭,你哪裏懂得「愛」?什麽叫愛?沒有。這個「沒有」是沒有人教他,所以他不懂。今天社會的結合,從基本家庭的組織到整個國家世界,都是一個利、一個欲,你說還得了?幾個人看清楚這裏頭的業因果報?又有幾個人肯回頭?佛家常講「回頭是岸」,我們一個人回頭,一個人得度;兩個人回頭,兩個人得度。大家不知道回頭,我們自己要曉得回頭,不辜負佛菩薩的教誨。修行,古人很多人講「從不妄語始」。從哪裏開始?從不妄語開始。
??第五個好處∶
??【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
??『勝意樂』,就是佛家講的法喜充滿,儒家所說的「不亦說乎」,那個「說」是勝意樂,不是從外麵刺激,是內心裏麵生的喜悅,像泉水一樣,它不是從外來的,這叫法喜,這是樂道,所以「三業清淨」就樂了。三業清淨,《無量壽經》上世尊跟我們開示,「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個三業展開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你統統都做到了,你就得勝意樂。經論裏麵常講∶「常生歡喜心」,這個果報你真的得到。諸佛菩薩得到,祖師大德們也得到,真正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依教奉行的人都得到,我們隻要肯幹也能得到。這是真的,這種喜悅能消除一切煩惱、業習、天災人禍,都能夠消除,這是三業清淨之德,可見得言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一句。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四十二集)佛說十善業道經(第四十二集)
2000-7-28 【字體∶小 大】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晚上我們接受伊斯蘭教「皈依協會」的邀請,我們也去了不少的同修,昨天他們問了一些問題,我給他解答,你們聽了怎麽樣?滿不滿意?
??大乘經裏麵,佛跟我們說了一個最高的原則,就是「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法華經》上講的「佛知佛見」,宗門裏麵所講的「明心見性」。諸位仔細想想,如果伊斯蘭教跟佛教是二,你就不能入門;世出世間是二,你也不能入門;我與人是二,也不能入門。不二就是一,叫一真法界。所以有了「二」這個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什麽時候你能夠回歸到「不二」,回歸到「一」,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是入佛位,佛跟眾生的差別在此地。所以修學掌握到原則,進步很快,違背原則就不得其門而入。所以佛講的是性相不二、因果不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皆是不二,一定要曉得這個原理原則。
??好,今天我們繼續再討論「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八種,前麵的五種我們說過了,現在從第六看起,在經文第八頁第二行第二個字∶
??【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
??一個不妄語的人,他的言論不會有過失。為什麽沒有過失?他有智慧。常常妄語是煩惱作主、習氣作主,所以錯誤總是不能夠避免的。人誠實,心地真誠清淨,不欺誑眾生,沒有妄語,這個人常開智慧;常開智慧,言論當然就沒有過失。『心常歡喜』,佛法裏麵常說的「常生歡喜心」。這個喜悅,對於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古人常講∶「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人要是遇到悲傷、痛苦,身心健康就受很大的傷害。多愁的人決定多病,雜念多的人決定不健康;健康的人一定是常生歡喜心,常常愁眉苦臉,這個人決定不健康。所以離妄語得這麽多的好處。
??【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
??一個人誠實、可靠,他所說的話大家都相信,都不懷疑。這個地方說得好,不但人不懷疑,諸天聽到都歡喜。天神高高低低層次很多,在佛法裏麵講,佛在經上常講天有二十八層,高級的天人五通的能力很強,叫五種神通。六通裏頭,他沒有漏盡通,除了漏盡通之外,其他的都有∶天眼、天耳、他心通(你心裏想什麽他知道,叫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神足通是變化),唯獨沒有漏盡,漏是煩惱,他煩惱沒有斷盡,也就是說他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乾淨。但是比他以下的人來說,他的功夫殊勝,比上他就不能比了,比下那他殊勝,這是我們跟他不能相比的。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太重了,所以根本就不通。妄語是煩惱,嚴重的煩惱,所以古來祖師大德勸人修行,頭一個要斷妄語。其他的煩惱容易斷,妄語不斷就肯定你的妄想習氣一條都斷不了。這個東西不斷猶罷,天天還在增長,你的煩惱習氣在增長,它不會止在那個地方,真的是不進則退。所以天人都尊敬,天人也會奉行。末後這一句∶
??【八、智慧殊勝,無能製伏。】
??這就是講無礙的辯才。無礙辯才是不是學來的?不是的,無礙辯才是屬於果報,這個果報是從智慧來的。我們一定要明了,煩惱輕,智慧就增長。換句話說,煩惱重,智慧就少;煩惱輕,智慧就增長。我們要想開智慧,就不能不斷煩惱。『智慧殊勝』,辯才無礙。『無能製伏』,這個「無能」是哪些人?煩惱習氣沒有斷的人,他沒有能力跟你辯論。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要度外道,佛經裏麵講的那個時候的社會,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種。外道,不是毀謗人,不是貶低人。「外道」這兩個字的定義,佛在經典裏麵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心外求法」叫外道。所以我們自己要細心去檢點、去反省,我們是不是心外求法?如果是心外求法,那也是外道,這個外道在佛門有個術語叫「門內外」,佛門裏麵的外道,雖然學佛、皈依受戒了,還是心外求法。換句話說,對於佛的經典沒有深入,不了解經教的義理,念念還會受外麵境界的影響,這都叫外道,所以外道的意思很廣很廣。
??與外道相對的是「內學」,所以佛法從哪裏學起?從內,內是心性。換句話說,內是能現能變,外麵是所現所變,能現能變是真的,所現所變是假的,你在假的那一麵去求,那你哪一年才能見道?這個「見道」就是你見到心性,宗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這才入門,佛家通常講「入大乘之門」,才入門,距離登堂入室,那還相當遙遠。這個入門在《華嚴經》裏麵就是初住菩薩,《華嚴》是圓教,圓教初住菩薩才入門。換句話說,圓教十信位的菩薩還沒有入門,但是他接近了,他向著這個大門的方向,沒有錯,但是還沒有走到大門口。這一步踏進去,這叫初住菩薩。還沒有進門,還在門外,這是十信位的菩薩。佛家講位次,入門才算拿到學位,所以十信菩薩沒有位次,初住以上就有位了。
??由此可知,佛法是從內求的,內求諸己,不求諸人。佛法的殊勝,實在講內證的方法好,直接穩當,它不迂回,直接教我們從內證。但是我們往往不懂得佛的意思,不明了佛教導我們方法的所以然,於是有意無意當中,我們的思想言行跟佛所教的恰恰相反,這是我們不能證果,不能入門的真正原因。如果我們懂得佛的意思,知道他的善巧方便,如理如法的修學,在一生當中契入境界,不是個難事。
??話說回來,現在佛教我們不妄語,我們能做到嗎?難,做不到,有意無意違反了。什麽原因做不到?「我」沒有忘記,我要說老實話,對「我」不利。你看看總有個「我」在那邊,這個關不能突破。《般若經》上一再跟你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為什麽還要堅固執著「我」?諸佛菩薩為什麽敢講真話?他「無我」。換句話說,沒有利害,他講真話。我們凡夫起心動念頭一個就有利害,所以明知故犯。明知故犯是愚癡、是無明,你的損失太大了,你所得到的利益太小了。你損失大在哪裏?明心見性損失掉了,你看看這個損失多大!所以我們如果真正知道利害得失,你肯定會隨順佛陀教誨。
??伊斯蘭教裏麵,伊斯蘭教總結,這他們自己說的,總結伊斯蘭教隻有兩句話,「順從真主,和睦待人」,跟佛家講的沒有兩樣。在佛法裏麵我們常說「隨順性德」,他們說「隨順真主」。沒錯,性德就是真主,真不假,隻有自性是真的。他那個「主」是主宰,主宰是什麽?就是《華嚴》上講的能現能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心性變現的。佛家稱「心性」,他們稱「真主」,名稱不一樣,意思是一個。
??諸位想想虛空法界裏麵,有多少不同的族類,有多少不同的宗教,有多少不同的文化,有多少不同生活的方式,全是心現識變的。佛在大經上不知道講多少次,離開性識,無有一法可得。所以法相唯識宗裏麵講唯識,「唯」是獨一,就跟他們宗教一樣,他們說「唯一的真神」,法相宗說「唯一的性識」。所以你把它會通一下,不是一樁事情嗎?
??不同的部分,我昨天跟他們解釋了,是因為我們生活習慣不相同,我們居住的地理環境不相同。新加坡人住在熱帶,西伯利亞人住在寒帶,生活方式不一樣,這個地方衣服穿得單薄,那個地方穿皮衣服,這是地理環境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曆史文化不相同,差異在這裏。我們到北方我們穿這個衣服也不行,也得要穿厚衣服,他們到此地來,厚衣服也要脫掉穿單衣服,這就是入境隨俗。不同是這些地方,這是小事、小節,不是根本。根本是相同的,目的是相同的,目的都是要教我們生活得舒適、生活得幸福,目的完全相同。就曉得為什麽教法不相同,手段不相同,那是有原因的。
??所以佛家求的沒有別的,佛家所求的是智慧,徹底明了通達宇宙人生真相,《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真正通達的人、明了的人,在佛教裏麵稱之為佛陀,稱之為菩薩,在其他宗教裏麵稱為神,稱為聖人,稱為神的使者,名稱不相同,實質沒有兩樣。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所以佛法跟其他宗教很容易溝通;如果重形式疏忽實質,那很難溝通,我們總要明了這個道理。智慧開了就圓融,所以《楞嚴經》二十五位菩薩說他修行證果叫「圓通」,二十五個人個個都圓通,所以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的。通很重要,圓通就更妙了。這是八條說出來了。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這是如來果地上得的相好,如來的真實語,是從不妄語這個業因得來的。如果從相上講,即得如來廣長舌相,那是從相上說。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