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義模板
自定義模板
博客頭圖
最佳顯示效果(980 * 265)
博客背景色
模塊背景
模塊標題背景
模塊標題文字
攝影沙龍
普通
|
寬屏
美圖欣賞
普通
|
寬屏
音樂之聲
普通
|
寬屏
視頻瀏覽
普通
|
寬屏
寵物寶貝
普通
|
寬屏
默認模板
普通
|
寬屏
嘻哈戀人
普通
|
寬屏
科技路標
普通
|
寬屏
雲淡風清
普通
|
寬屏
木製長槍
普通
|
寬屏
時光沙漏
普通
|
寬屏
曾經滄海
普通
|
寬屏
時尚節拍
普通
|
寬屏
政話時分
普通
|
寬屏
佛手天下
普通
|
寬屏
文學城首頁
博客首頁
登錄
注冊
凡有言說,都無實義
首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個人資料
smeagol1
給我悄悄話
博客訪問:
最新文章
佛號的功德法藏成佛 號阿彌陀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318集) / 編號:29-212 / 共 3 集
佛號的功德-法藏成佛號阿彌陀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317集) / 編號:29-212 / 共 3 集
佛號的功德法藏成佛號阿彌陀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一六集) 2011/3/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16
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九集) 2010/5/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9
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八集) 2010/5/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8
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七集) 2010/5/2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7
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六集) 2010/5/2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6
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五集) 2010/5/2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5
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十四集) 2010/5/1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4
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三集) 2010/5/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3
文章分類
我的文章
(14)
弟子規
(3)
太上感應篇
(1)
佛說十善業道經
(80)
緣
(14)
兒童佛教卡通
(2)
淨空法師一講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49)
覺法。諸佛如是修
(3)
師父上人精彩開示
(61)
中峰三時係念法事全集
(15)
淨宗學院(佛陀教育 )
(2)
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
(3)
見佛 學佛
(5)
淨空法師 二講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3)
劉有生善人講病
(14)
彭鑫博士
(1)
六和敬
(2)
淨空老法師宣講《淨土大經解演義》
(52)
劉素雲居士
(3)
歸檔
2008
(74)
10月 (8)
11月 (8)
12月 (58)
2009
(147)
01月 (48)
02月 (36)
03月 (13)
04月 (14)
05月 (9)
06月 (4)
08月 (6)
09月 (15)
10月 (1)
12月 (1)
2010
(59)
01月 (4)
03月 (14)
06月 (1)
08月 (8)
09月 (7)
10月 (4)
11月 (9)
12月 (12)
2011
(47)
01月 (14)
02月 (25)
03月 (5)
04月 (2)
05月 (1)
正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七集,第三十八集)
(2008-12-24 12:54:47)
下一個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七集) 2000/07/2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3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十善業道經》第六麵,倒數第三行:
【複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
我們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今天接著看:
【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
佛在經上,不僅是這部經,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這種事實真相就是因緣果報的真理。不但世間法如是,出世間法也離不開這個定律。定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真理,我們要深深的去體會,深深的信仰。作惡,惡的果報就是此地講的十種保信法的反麵。了解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麽不斷惡修善?人都希求好果報,世間人,無論是今人古人、此方他界,一切眾生無不求財富、壽命、智慧。能不能求得?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以求得,所以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可是求一定要如理如法的求,不合理、不合法,這個求沒有感應,隻要如理如法,沒有求不到的。
「不殺生」這一條裏麵,果報無比殊勝,許許多多殊勝果報裏麵,最重要的是長壽,健康長壽,這是第一德,決定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可是這一條許許多多人很難做到,原因在什麽地方?習氣太重,瞋恨的習氣、貢高傲慢的習氣,在對人對事對物,不知不覺它就起現行,依舊造惡業。所以佛教導我們煩惱要斷,習氣更是要斷。我們看到佛門造像的藝術,你看看阿羅漢的像,各個不相同,但是仔細去觀察,他的像還是慈悲的。菩薩的造像就不一樣,幾乎菩薩的麵貌都相同的,什麽原因?阿羅漢惡業是斷掉了,惡的習氣沒有斷,菩薩連習氣都斷了,所以麵貌慈祥和藹,一切眾生看到都生歡喜心,跟阿羅漢不相同。我們在這個地方要能夠體會得到,知道如何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斷習氣。
習氣怎麽個斷法?我們必須要講求方法,當然最有效果的方法,是把我們的生活行為、待人接物,我們錄成錄像帶,然後回來自己看看,這是個好辦法。可是沒有人幫你去錄,於是我們想到古人,古人用什麽方法?天天對鏡子,當你心裏有喜怒哀樂的時候,你用鏡子照照自己,看看自己那副德相,這就能省悟過來。其實隻要自己留意,自己肯用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別人;看自己看不到,看別人,別人就是我們一麵鏡子。我們看到人家顏色、表情、語氣不善的時候,我們又做何感想?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對待別人是不是這個樣子。夫子跟我們講:「三人行,必有吾師」,你看看善人的樣子,不善人的樣子,隻要自己肯留意,就知道改過,就會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會很用心的去學習。
唯獨粗心大意,這個人難,但是這種人多。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一類的人正是佛在經典上常說的「可憐憫者」。可憐憫者,我們決定不能責怪他,為什麽?他可憐。可憐在哪裏?沒有人教,中國古人所講的,他沒有受過教育。中國人所講的教育跟現在的教育意義不相同,現在念到大學、念到博士,博士學位拿到了,中國古人麵前,他們心目當中你沒有受過教育,沒有受過做人的教育。所以今天學校教學的是科學技術、技能。孔老夫子教學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這兩門沒有,隻有後麵政事跟文學。
古聖先賢教人,不但在中國,我們在外國看看所有宗教的經典,宗教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每一個宗教教學都是超越時空,超越國土,超越種族,也超越宗教,這是德行的教育。今天這個名詞講人文教育,教你怎麽做人。隻要會做人,人與人才能夠和睦相處,才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的根本基礎是平等對待,沒有平等就決定沒有和睦。貢高我慢就是沒有平等,總覺得我比人高,人不如我。
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何以能成為聖賢?就是他們的心平等。所以在佛法裏麵講到業因果報,佛的業因第一條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六度心是菩薩,菩薩還沒有做到圓滿的平等。所以平等難,一定要學。平等心現前,又能夠自卑而尊人,這個人就是聖人,我們稱為大聖。平等裏麵能夠尊敬別人,能夠自己謙讓,這是佛,這是大聖,我們應當要學習。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今天變成這個樣子,真正的原因就是沒有接受聖賢教育,隨順自己煩惱習氣,所以才變成這個樣子,前途一片黑暗。
佛法的基本法就是十善業道,在這第八句所講的『財命色力』,財是財富,命是壽命,色力是健康,這個力還包括能力,得『安樂』。不僅如是,還得『辯才具足無缺』,辯才是處事待人接物必須具備的,不但自己得利益,而且還能夠幫助別人。
【九、常懷施意。】
『施』是幫助別人,常常存幫助一切眾生的意念。常存這個心,遇到眾生有需要的時候,自自然然他就歡喜施舍,這是真實的德行。
【十、命終生天。】
這是說明你還沒有發願出離三界,你的果報在天上。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能夠覺悟,偷盜連生天都辦不到,怎麽能往生極樂世界?不要把這樁事情看輕了。偷盜的範圍深廣無限,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犯,犯而不能夠覺察。所以念佛念了一輩子佛,到臨終的時候不能往生,還要怪佛不靈,「我都依教奉行了,念了一輩子,為什麽不能往生?佛不來接引?」不知道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這個「心散亂」就是你的心裏頭還夾雜著許許多多的惡業在裏頭,你怎麽能往生?你這個佛號念得不相應,道理在此地。
這個偷盜,我平常講也講得很簡單,大家容易懂,就是習慣占便宜的念頭,這個念頭是盜心。占別人的便宜,占公家的便宜,在寺院裏占常住的便宜,太容易犯了。拿起常住的電話跟朋友聊天,都是偷盜,誰懂這個道理?有必要的事情,言語愈簡單愈好。今天誰懂得愛常住物?我們要多想想,我們有沒有浪費常住物?《地藏經》上講的果報太可怕了,盜十方常住物,佛不能救。佛在經上講,你破戒、造五逆十惡罪,佛都能救,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過,造五逆十惡罪,臨終懺悔,佛還能幫助你往生。盜十方常住物的這個罪,佛不能救,為什麽?不通懺悔,所以這是很嚴重的一個問題,我們往往把它疏忽掉了。
實在講,比殺生的罪更重。殺生,你殺人,殺眾生的身命,你沒有斷他的慧命,那是一對一的責任,容易懺悔。偷盜,特別是偷盜常住物,這個常住盡虛空遍法界四眾弟子都是債主,比偷盜國家物的罪還重。國家是你的一國,人口的確還是有限,像中國大國,也不過是十二億人,你欠十二億人的債。可是虛空法界就沒有數量了,常住是通虛空法界的,懂得的人太少了。而且看到大家好像都占常住的便宜,都占別人便宜,看成習慣了,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後果這麽嚴重,障礙生天。所以常住物要愛惜,點點滴滴都要先想想。末後一句: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如來果地上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他是怎麽證得的,必有因由。佛法講因緣,必定有因緣。因是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緣是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積功累德,這是緣。你有因,沒有緣,果報不能現前,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把它想通。十地菩薩、等覺菩薩,『清淨大菩提智』沒有圓滿,緣還欠一分。緣是修功修德,還欠一分。所以偷盜的意念要把它斷得乾乾淨淨,偷盜的行為當然就沒有了,這就是從根本修。
這是世尊在此地跟我們講的十種可保信法。《華嚴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儒家講,人要是無信,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如何能保持?現在人講信用,在佛法更深一步,保持信心,自信信他。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裏麵,跟我們講六個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如何能保信?這十種方法。成就我們在修學菩提道上的「信、願、行」三資糧,信是頭一條。盜心不舍,你的信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三資糧頭一個都沒有,後麵兩個就不用談了,你怎麽能往生?古大德常講,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我們讀讀這部經,細細去思惟,我們就明白,了解肯定了,為什麽往生的人這麽少。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自己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往生?這個對我們的關係非常非常之大。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八集) 2000/07/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38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八集) 2000/07/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38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晚上,我們去參加回教的母親節,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回來之後我們又參加了一個回教的簡介,在我們「居士林」五樓的佛堂,所以昨天整個下午參加回教的活動。
母親節在現代許多國家地區,都很盛大的來辦這個活動,其實它真正的目的是提倡孝道。昨天他們選出十位模範母親,我們也聽到她們個別的訪問,這十個母親在她子女心目當中都是英雄,都是了不起、偉大的人物,確實在無比艱苦生活當中奮鬥,把兒女撫養成人,而且兒女在社會上都很有成就,很有貢獻。她們的早年生活非常困苦,多半是幫傭,替人家做工,賺一點點錢來撫養子女,任勞任怨。
很可惜就在這個場合當中,沒有更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我們曉得,世界和平、社會安定的基礎是家庭。儒家的教學,你要問儒家到底教人什麽東西?我們可以在《大學》裏麵看得非常清楚,這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很有體係的一篇文章,開宗明義就說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孔老夫子一生教學就教這三句,這三句是它的總綱領。自古以來有許多人講解著述,說得很多,可是如果我們要把儒跟佛,甚至於將世間所有宗教的經典綜合起來看,我們對於夫子這三句話就會體驗得更深刻了。
「明明德」,「明德」是名詞,上麵這個「明」是動詞。明德,明是光明,明是智慧。儒家講明德,佛家講本性。佛家說本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相。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相,就是《大學》裏麵所說的「明德」,這正是佛在大經上常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明德」是我們本有的。但是本有的明德現在不明了,這就是佛家講的「無明」。諸位要曉得,無明跟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無明是我們迷了本性,迷了性德,所以就變成無知。儒家教學教什麽?教「明明德」,恢複你的明德,那個「明」是動詞,恢複明德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我們的心性現在不明了。佛教學就教這個,儒家教學也教這個。
昨天晚上我們聽蔡努丁先生介紹回教,回教崇敬唯一的真主阿拉,他說阿拉不是一個人,阿拉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時、一切處他無所不在。這就跟我們講的真如自性一樣,跟儒家講的明德是同一個意思。所以他也說得很好,阿拉是真理的化身。所以你看看,每一個宗教從根源上找,是殊途同歸,隻是名稱不一樣,其實意思都相同。這正是佛家所講的「方便有多門」,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講法,那是方便多門;所講的是一樁事情、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真理。
如果我們將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這就叫「親民」。「止於至善」,是要做到盡善盡美。我們的生活與性德相應,我們日常工作與性德也相應,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沒有一樣不與性德相應,那叫「止於至善」。
所以世出世間聖賢所說的大道,皆是相同,我們可惜迷而不覺,我們沒有做到。光是口說不行,一定要做到,要從我們本身做起。回教沒有請我去講經,他要請我講經,我就會做出樣子給他看,進他的教堂要用他的禮節,入境隨俗,我們要用最敬禮向阿拉致敬。這是什麽?這是「明德、親民」,我們「明明德」落實。同樣的道理,到佛堂來的時候,一定要向佛致敬。我們進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一定會對耶穌、十字架致敬,對聖母致敬,跟我們對諸佛如來致敬是相同的,無二無別,這才叫真正落實。要有人帶頭,要認真去學習。
我們今天在世界各地講經弘法的總標題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的行為、作法要給世間人做一個好榜樣,一定要去做,不做不行。口說而行不至,沒有人肯相信你,很難收到教學的效果。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這個世間示現作佛,教化眾生,他的旁邊,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他的學生有一千二百五十人,這是出家的學生;在家的學生,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數量更多,這裏麵許許多多都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化身來的。來幹什麽?佛說法,他們表演,真的是有唱有作,唱作俱佳,這樣教化眾生,才幫助這個世間迷惑顛倒的眾生省悟過來。在法華會上佛都說出來了,這些弟子都是諸佛再來的,舍利弗、目犍連久遠劫就成佛了,地藏、文殊、普賢都是古佛再來,他們擔任表演,釋迦牟尼佛解說。你們看看這場戲,演得成功。
我們天天在研究經教都沒有看出來,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去作法。我常常勸勉同修,看看現代的人他得的是什麽病,我們要怎樣去幫助他。現在人迷,我們要用覺悟幫助他;現在人邪知邪見,我們要以正知正見幫助他;現在人身心嚴重汙染,我們用清淨去幫助他。我們自己一定要常住在「覺正淨」當中,觀察眾生的弊病,做出樣子給他看。譬如今天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在爭名奪利,這是迷、這是邪、這是染。我們要做出什麽樣子?我們舍棄一切名利,做給他看。
清朝末年,印光大師做了個樣子,印光大師常常跟人說:「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我也不怕死」,一無所有!世間人樣樣都要爭,他徹底放下。最早做模樣的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切都得到了,全部舍棄,過著三衣一缽、樹下一宿,過這個生活。徹底放下,告訴人不爭,世間什麽都是假的,舍盡名聞利養,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要從這些地方真正體會得。
現在世間人不孝父母,我們要特別做出孝敬父母的樣子給他看;今天世間人不敬老師,不知道尊師重道,我們要做樣子,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現在人忘恩負義,我們要做出知恩報恩,這是教育。我們課堂裏麵把老師的肖像都掛上,我們念念不忘老師;我們課堂裏麵供養韓館長的肖像,知恩報恩,所以人家看我們這個教室跟普通教室不一樣。
現在世間人不知道自己有過失,縱然知道了也不肯悔改,為什麽?麵子問題,錯了。古人講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有過失,你肯改過,諸佛護念,天龍讚歎。你不肯改過,那你就完了,你沒有救,你不知道懺悔。這一點天主教教宗給天下人做了一個榜樣,前幾個月我們在新加坡報紙,我看到兩篇文章,教宗對全世界人懺悔。過去一千年他們做錯了,特別是對於其他宗教歧視,不能容忍,他求上帝寬恕,在兩千年這個時代當中,他們要改過,要跟其他宗教平等對待,互相交流。了不起!不愧為世界的領袖,勇於改過。
社會的和平、安定、繁榮、興旺,人民的幸福,基礎是家庭,家庭的基礎核心是夫婦,夫妻好合,天下就太平;夫妻不和,社會就有災難,世界就不太平,你說那個關係多大!所以我們常講社會安定和平是寄托在教學。教學有四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這四個教育搞好,和平、安定、幸福就落實了。今天社會這麽亂,原因在哪裏?教育徹底失敗了。
儒家教導我們「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天下太平,我們今天講的世界和平。所以他在總結上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誠意、正心」就是「明明德」,而「明明德」的方法是在「格物、致知」,「格物」就是佛家講的斷煩惱障,「致知」就是破所知障。所以我們的煩惱習氣一定要斷,這樣才能夠救自己,才能夠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用心不一樣,覺悟的人念念為一切眾生,沒有想到自己;迷的人念念想自己,而忽略眾生,迷悟差別在此地。我們看世出世間,幾乎沒有一個聖人不著重家庭教育,儒講得多,佛也講得多,我們看看其他宗教經典,也都講得不少。家庭教育是根,儒、佛講孝,講的是真正達到究竟圓滿,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來推行孝道。
孝道的落實,就是十善業。佛教我們「淨業三福」,那是佛家修學的根本,第一條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換句話說,孝親、尊師、慈悲都是落實在十善業。如果不修十善,前麵都是空話,都是不著邊際的口號而已。一定要落實,落實就是要修十善。而十善不僅僅是佛說,所有宗教都說,儒家也說。由此可知,十善是世出世間聖人教學的共同科目,我們要認真修學,奠定出世法的基礎,決定不可以疏忽。好,今天時間到了。
[
打印
]
[
加入書簽
]
閱讀
()
┆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