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七集,第三十八集)

(2008-12-24 12:54:47) 下一個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七集)  2000/07/2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3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十善業道經》第六麵,倒數第三行:

  【複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

  我們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今天接著看:

  【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

  佛在經上,不僅是這部經,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這種事實真相就是因緣果報的真理。不但世間法如是,出世間法也離不開這個定律。定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真理,我們要深深的去體會,深深的信仰。作惡,惡的果報就是此地講的十種保信法的反麵。了解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麽不斷惡修善?人都希求好果報,世間人,無論是今人古人、此方他界,一切眾生無不求財富、壽命、智慧。能不能求得?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以求得,所以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可是求一定要如理如法的求,不合理、不合法,這個求沒有感應,隻要如理如法,沒有求不到的。

  「不殺生」這一條裏麵,果報無比殊勝,許許多多殊勝果報裏麵,最重要的是長壽,健康長壽,這是第一德,決定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可是這一條許許多多人很難做到,原因在什麽地方?習氣太重,瞋恨的習氣、貢高傲慢的習氣,在對人對事對物,不知不覺它就起現行,依舊造惡業。所以佛教導我們煩惱要斷,習氣更是要斷。我們看到佛門造像的藝術,你看看阿羅漢的像,各個不相同,但是仔細去觀察,他的像還是慈悲的。菩薩的造像就不一樣,幾乎菩薩的麵貌都相同的,什麽原因?阿羅漢惡業是斷掉了,惡的習氣沒有斷,菩薩連習氣都斷了,所以麵貌慈祥和藹,一切眾生看到都生歡喜心,跟阿羅漢不相同。我們在這個地方要能夠體會得到,知道如何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斷習氣。

  習氣怎麽個斷法?我們必須要講求方法,當然最有效果的方法,是把我們的生活行為、待人接物,我們錄成錄像帶,然後回來自己看看,這是個好辦法。可是沒有人幫你去錄,於是我們想到古人,古人用什麽方法?天天對鏡子,當你心裏有喜怒哀樂的時候,你用鏡子照照自己,看看自己那副德相,這就能省悟過來。其實隻要自己留意,自己肯用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別人;看自己看不到,看別人,別人就是我們一麵鏡子。我們看到人家顏色、表情、語氣不善的時候,我們又做何感想?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對待別人是不是這個樣子。夫子跟我們講:「三人行,必有吾師」,你看看善人的樣子,不善人的樣子,隻要自己肯留意,就知道改過,就會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會很用心的去學習。

  唯獨粗心大意,這個人難,但是這種人多。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一類的人正是佛在經典上常說的「可憐憫者」。可憐憫者,我們決定不能責怪他,為什麽?他可憐。可憐在哪裏?沒有人教,中國古人所講的,他沒有受過教育。中國人所講的教育跟現在的教育意義不相同,現在念到大學、念到博士,博士學位拿到了,中國古人麵前,他們心目當中你沒有受過教育,沒有受過做人的教育。所以今天學校教學的是科學技術、技能。孔老夫子教學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這兩門沒有,隻有後麵政事跟文學。

  古聖先賢教人,不但在中國,我們在外國看看所有宗教的經典,宗教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每一個宗教教學都是超越時空,超越國土,超越種族,也超越宗教,這是德行的教育。今天這個名詞講人文教育,教你怎麽做人。隻要會做人,人與人才能夠和睦相處,才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的根本基礎是平等對待,沒有平等就決定沒有和睦。貢高我慢就是沒有平等,總覺得我比人高,人不如我。

  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何以能成為聖賢?就是他們的心平等。所以在佛法裏麵講到業因果報,佛的業因第一條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六度心是菩薩,菩薩還沒有做到圓滿的平等。所以平等難,一定要學。平等心現前,又能夠自卑而尊人,這個人就是聖人,我們稱為大聖。平等裏麵能夠尊敬別人,能夠自己謙讓,這是佛,這是大聖,我們應當要學習。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今天變成這個樣子,真正的原因就是沒有接受聖賢教育,隨順自己煩惱習氣,所以才變成這個樣子,前途一片黑暗。

  佛法的基本法就是十善業道,在這第八句所講的『財命色力』,財是財富,命是壽命,色力是健康,這個力還包括能力,得『安樂』。不僅如是,還得『辯才具足無缺』,辯才是處事待人接物必須具備的,不但自己得利益,而且還能夠幫助別人。

  【九、常懷施意。】

  『施』是幫助別人,常常存幫助一切眾生的意念。常存這個心,遇到眾生有需要的時候,自自然然他就歡喜施舍,這是真實的德行。

  【十、命終生天。】

  這是說明你還沒有發願出離三界,你的果報在天上。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能夠覺悟,偷盜連生天都辦不到,怎麽能往生極樂世界?不要把這樁事情看輕了。偷盜的範圍深廣無限,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犯,犯而不能夠覺察。所以念佛念了一輩子佛,到臨終的時候不能往生,還要怪佛不靈,「我都依教奉行了,念了一輩子,為什麽不能往生?佛不來接引?」不知道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這個「心散亂」就是你的心裏頭還夾雜著許許多多的惡業在裏頭,你怎麽能往生?你這個佛號念得不相應,道理在此地。

  這個偷盜,我平常講也講得很簡單,大家容易懂,就是習慣占便宜的念頭,這個念頭是盜心。占別人的便宜,占公家的便宜,在寺院裏占常住的便宜,太容易犯了。拿起常住的電話跟朋友聊天,都是偷盜,誰懂這個道理?有必要的事情,言語愈簡單愈好。今天誰懂得愛常住物?我們要多想想,我們有沒有浪費常住物?《地藏經》上講的果報太可怕了,盜十方常住物,佛不能救。佛在經上講,你破戒、造五逆十惡罪,佛都能救,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過,造五逆十惡罪,臨終懺悔,佛還能幫助你往生。盜十方常住物的這個罪,佛不能救,為什麽?不通懺悔,所以這是很嚴重的一個問題,我們往往把它疏忽掉了。

  實在講,比殺生的罪更重。殺生,你殺人,殺眾生的身命,你沒有斷他的慧命,那是一對一的責任,容易懺悔。偷盜,特別是偷盜常住物,這個常住盡虛空遍法界四眾弟子都是債主,比偷盜國家物的罪還重。國家是你的一國,人口的確還是有限,像中國大國,也不過是十二億人,你欠十二億人的債。可是虛空法界就沒有數量了,常住是通虛空法界的,懂得的人太少了。而且看到大家好像都占常住的便宜,都占別人便宜,看成習慣了,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後果這麽嚴重,障礙生天。所以常住物要愛惜,點點滴滴都要先想想。末後一句: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如來果地上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他是怎麽證得的,必有因由。佛法講因緣,必定有因緣。因是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緣是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積功累德,這是緣。你有因,沒有緣,果報不能現前,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把它想通。十地菩薩、等覺菩薩,『清淨大菩提智』沒有圓滿,緣還欠一分。緣是修功修德,還欠一分。所以偷盜的意念要把它斷得乾乾淨淨,偷盜的行為當然就沒有了,這就是從根本修。

  這是世尊在此地跟我們講的十種可保信法。《華嚴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儒家講,人要是無信,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如何能保持?現在人講信用,在佛法更深一步,保持信心,自信信他。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裏麵,跟我們講六個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如何能保信?這十種方法。成就我們在修學菩提道上的「信、願、行」三資糧,信是頭一條。盜心不舍,你的信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三資糧頭一個都沒有,後麵兩個就不用談了,你怎麽能往生?古大德常講,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我們讀讀這部經,細細去思惟,我們就明白,了解肯定了,為什麽往生的人這麽少。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自己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往生?這個對我們的關係非常非常之大。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八集)  2000/07/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38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八集)  2000/07/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38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晚上,我們去參加回教的母親節,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回來之後我們又參加了一個回教的簡介,在我們「居士林」五樓的佛堂,所以昨天整個下午參加回教的活動。

  母親節在現代許多國家地區,都很盛大的來辦這個活動,其實它真正的目的是提倡孝道。昨天他們選出十位模範母親,我們也聽到她們個別的訪問,這十個母親在她子女心目當中都是英雄,都是了不起、偉大的人物,確實在無比艱苦生活當中奮鬥,把兒女撫養成人,而且兒女在社會上都很有成就,很有貢獻。她們的早年生活非常困苦,多半是幫傭,替人家做工,賺一點點錢來撫養子女,任勞任怨。

  很可惜就在這個場合當中,沒有更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我們曉得,世界和平、社會安定的基礎是家庭。儒家的教學,你要問儒家到底教人什麽東西?我們可以在《大學》裏麵看得非常清楚,這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很有體係的一篇文章,開宗明義就說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孔老夫子一生教學就教這三句,這三句是它的總綱領。自古以來有許多人講解著述,說得很多,可是如果我們要把儒跟佛,甚至於將世間所有宗教的經典綜合起來看,我們對於夫子這三句話就會體驗得更深刻了。

  「明明德」,「明德」是名詞,上麵這個「明」是動詞。明德,明是光明,明是智慧。儒家講明德,佛家講本性。佛家說本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相。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相,就是《大學》裏麵所說的「明德」,這正是佛在大經上常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明德」是我們本有的。但是本有的明德現在不明了,這就是佛家講的「無明」。諸位要曉得,無明跟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無明是我們迷了本性,迷了性德,所以就變成無知。儒家教學教什麽?教「明明德」,恢複你的明德,那個「明」是動詞,恢複明德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我們的心性現在不明了。佛教學就教這個,儒家教學也教這個。

  昨天晚上我們聽蔡努丁先生介紹回教,回教崇敬唯一的真主阿拉,他說阿拉不是一個人,阿拉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時、一切處他無所不在。這就跟我們講的真如自性一樣,跟儒家講的明德是同一個意思。所以他也說得很好,阿拉是真理的化身。所以你看看,每一個宗教從根源上找,是殊途同歸,隻是名稱不一樣,其實意思都相同。這正是佛家所講的「方便有多門」,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講法,那是方便多門;所講的是一樁事情、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真理。

  如果我們將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這就叫「親民」。「止於至善」,是要做到盡善盡美。我們的生活與性德相應,我們日常工作與性德也相應,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沒有一樣不與性德相應,那叫「止於至善」。

  所以世出世間聖賢所說的大道,皆是相同,我們可惜迷而不覺,我們沒有做到。光是口說不行,一定要做到,要從我們本身做起。回教沒有請我去講經,他要請我講經,我就會做出樣子給他看,進他的教堂要用他的禮節,入境隨俗,我們要用最敬禮向阿拉致敬。這是什麽?這是「明德、親民」,我們「明明德」落實。同樣的道理,到佛堂來的時候,一定要向佛致敬。我們進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一定會對耶穌、十字架致敬,對聖母致敬,跟我們對諸佛如來致敬是相同的,無二無別,這才叫真正落實。要有人帶頭,要認真去學習。

  我們今天在世界各地講經弘法的總標題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的行為、作法要給世間人做一個好榜樣,一定要去做,不做不行。口說而行不至,沒有人肯相信你,很難收到教學的效果。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這個世間示現作佛,教化眾生,他的旁邊,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他的學生有一千二百五十人,這是出家的學生;在家的學生,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數量更多,這裏麵許許多多都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化身來的。來幹什麽?佛說法,他們表演,真的是有唱有作,唱作俱佳,這樣教化眾生,才幫助這個世間迷惑顛倒的眾生省悟過來。在法華會上佛都說出來了,這些弟子都是諸佛再來的,舍利弗、目犍連久遠劫就成佛了,地藏、文殊、普賢都是古佛再來,他們擔任表演,釋迦牟尼佛解說。你們看看這場戲,演得成功。

  我們天天在研究經教都沒有看出來,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去作法。我常常勸勉同修,看看現代的人他得的是什麽病,我們要怎樣去幫助他。現在人迷,我們要用覺悟幫助他;現在人邪知邪見,我們要以正知正見幫助他;現在人身心嚴重汙染,我們用清淨去幫助他。我們自己一定要常住在「覺正淨」當中,觀察眾生的弊病,做出樣子給他看。譬如今天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在爭名奪利,這是迷、這是邪、這是染。我們要做出什麽樣子?我們舍棄一切名利,做給他看。

  清朝末年,印光大師做了個樣子,印光大師常常跟人說:「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我也不怕死」,一無所有!世間人樣樣都要爭,他徹底放下。最早做模樣的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切都得到了,全部舍棄,過著三衣一缽、樹下一宿,過這個生活。徹底放下,告訴人不爭,世間什麽都是假的,舍盡名聞利養,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要從這些地方真正體會得。

  現在世間人不孝父母,我們要特別做出孝敬父母的樣子給他看;今天世間人不敬老師,不知道尊師重道,我們要做樣子,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現在人忘恩負義,我們要做出知恩報恩,這是教育。我們課堂裏麵把老師的肖像都掛上,我們念念不忘老師;我們課堂裏麵供養韓館長的肖像,知恩報恩,所以人家看我們這個教室跟普通教室不一樣。

  現在世間人不知道自己有過失,縱然知道了也不肯悔改,為什麽?麵子問題,錯了。古人講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有過失,你肯改過,諸佛護念,天龍讚歎。你不肯改過,那你就完了,你沒有救,你不知道懺悔。這一點天主教教宗給天下人做了一個榜樣,前幾個月我們在新加坡報紙,我看到兩篇文章,教宗對全世界人懺悔。過去一千年他們做錯了,特別是對於其他宗教歧視,不能容忍,他求上帝寬恕,在兩千年這個時代當中,他們要改過,要跟其他宗教平等對待,互相交流。了不起!不愧為世界的領袖,勇於改過。

  社會的和平、安定、繁榮、興旺,人民的幸福,基礎是家庭,家庭的基礎核心是夫婦,夫妻好合,天下就太平;夫妻不和,社會就有災難,世界就不太平,你說那個關係多大!所以我們常講社會安定和平是寄托在教學。教學有四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這四個教育搞好,和平、安定、幸福就落實了。今天社會這麽亂,原因在哪裏?教育徹底失敗了。

  儒家教導我們「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天下太平,我們今天講的世界和平。所以他在總結上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誠意、正心」就是「明明德」,而「明明德」的方法是在「格物、致知」,「格物」就是佛家講的斷煩惱障,「致知」就是破所知障。所以我們的煩惱習氣一定要斷,這樣才能夠救自己,才能夠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用心不一樣,覺悟的人念念為一切眾生,沒有想到自己;迷的人念念想自己,而忽略眾生,迷悟差別在此地。我們看世出世間,幾乎沒有一個聖人不著重家庭教育,儒講得多,佛也講得多,我們看看其他宗教經典,也都講得不少。家庭教育是根,儒、佛講孝,講的是真正達到究竟圓滿,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來推行孝道。

  孝道的落實,就是十善業。佛教我們「淨業三福」,那是佛家修學的根本,第一條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換句話說,孝親、尊師、慈悲都是落實在十善業。如果不修十善,前麵都是空話,都是不著邊際的口號而已。一定要落實,落實就是要修十善。而十善不僅僅是佛說,所有宗教都說,儒家也說。由此可知,十善是世出世間聖人教學的共同科目,我們要認真修學,奠定出世法的基礎,決定不可以疏忽。好,今天時間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