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九集) 2000/6/2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9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九集) 2000/6/2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9
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早晨遼寧本溪的崔居士打個電話來,他們正在打佛七,佛七非常殊勝,要求我給大家講幾句話。我告訴她我們今天早晨九點到九點半的時間,他們會在網路上收看。
佛法教人最要緊的是讓人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究竟圓滿的覺悟,覺悟之後,做人就能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融合成一體。這是世出世間的大學問,也就是說學佛就是學怎樣與別人相處,如何跟一切眾生相處像自己的家親眷屬一樣。家親眷屬的比喻還不恰當,為什麽?現在社會不孝父母的人很多,兒女跟父母不能相處,婆媳不能相處,兄弟不能相處,甚至於夫妻都不能相處,這個問題嚴重,非常非常的嚴重。我們展開世尊的經典,仔細去觀察、去研究,我們在這裏得出一個結論,佛無非教我們做人而已。由此可知,學佛就是學做人。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人與人都處不好,你怎麽能往生極樂世界?你怎麽能跟極樂世界的人相處?說老實話,極樂世界的人比我們今天社會複雜太多了。何以知道?他是從十方無量無邊刹土去往生的人,形形色色、各種類別,沒有法子計算的。這些人能往生的,都是很會做人,很懂得做人。
做人的最高原則,就是《十善業道經》這一段開示,這是最高的原則。我們把這一段落實了,你無論在哪一個法界,你是真的菩薩,你是真佛,你不是假的,不是相似,不是觀行。佛教我們的原則,就是教我們常常念著別人的善。我們在居士林聽過伊斯蘭教的簡介,印度教跟巴哈伊教的簡介,所有宗教的聖人都是教我們做人,都是教導我們要心善、念善、行為善。但是所有宗教經典,實在講佛的經典講得最究竟、最圓滿,為什麽?他講「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是其他的經典裏麵我沒有看到的,這就講得徹底、講得究竟,不可以夾雜。這個人有十分是惡,有一分是善,我們隻讚歎他一分善,隻取他這一分善,把他那個十分惡忘掉,不要放在心上,這人還是個善人。這個人有十分善,有一分惡,那一分惡當然更要把它忘掉,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我們心上放別人的過失,放別人之惡,是我們自己的惡。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裏麵說得好,境緣沒有好惡。境是我們物質生活環境,緣是我們的人事生活環境,外麵人跟物都沒有好壞,好壞從哪裏生的?好壞從自己心裏頭生的,你自己喜歡他就好,你自己不喜歡他就壞,好壞沒有標準,好壞隨順各人煩惱習氣,這麽來的。所以佛教導我們,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世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裏麵所有一切的眾生,都是諸佛如來。《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怎麽來的?就是這麽來的。我們真修行、真用功,也就在這個地方。
我們講席當中常常舉舜王做例子,諸位讀曆史都知道這個事情。舜王的父母兄弟,可以說天下人都認為他們是壞人,公認的。可是在舜王心目當中是好人,他沒有看到他父母兄弟絲毫的過惡,絲毫都沒有看到。隻看到自己的過失、缺點,天天自己改過自新,沒有要求他的家人。三年全家感化了,自行化他,這不是佛經說的一個最鮮明的例子嗎?自行就是化他,自己不行,怎麽能化他?自行化他,我們從舜王身上去看就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才叫做自行化他,成就自己圓滿的性德,自己真的一點缺點都沒有了,自然就感化一切有情眾生,自己成佛就能令一切眾生成佛。
所以這一段經文裏麵,《十善業道經》第五麵,從經文第三行到最後這一行,總共是六行半的經文,這是我們修行的綱領。佛在這個地方講得很好,人天、聲聞、緣覺、菩薩都不能離開這個法門,都是這個法門成就的。這裏講得清楚、講得透徹,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觀察善法,你的行為善。觀察什麽?看別人的善,不要看別人的惡。於是我們就生在善好的世間,這個世間沒有惡,純善無惡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就是大乘經裏麵常講的隨順法性,不是隨順煩惱了。常常我們在經論上讀到這些句子,隨順法性,不曉得怎麽隨順法,怎麽去做不知道。隨順煩惱知道,隨順法性就不知道。這個地方告訴我們,這是隨順法性,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這是隨順法性,法性是至善圓滿。
什麽時候我們「不見世間過」,世間一切人事物,人是我們的有情世間,是我們的生活人事環境,事跟物是物質環境,在這一切環境裏麵,見不到惡,隻見善而不見惡。那就是惠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修道人。心裏麵還有是非人我,這不是真修道人。是非人我從哪裏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裏頭變現出來的。真正修道人,佛常常教我們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才能現前,念佛的功夫才能成就,決定往生不退成佛。由此可知,我們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還有人我是非,要知道這是自己菩提道上的障礙。
諸位聽了這些話,也許又有問題來了,世間真有很多惡人,真的找麻煩的,我們遇到怎麽辦?我們單看他善,他看我不善,我不惹他,他來找我麻煩。我們處這種環境怎麽辦?佛教我們斷煩惱,開智慧。怎麽斷煩惱?前麵講的常念、思惟、觀察善法,煩惱就斷盡了。煩惱斷盡,智慧現前,在生活環境當中,你有高度的智慧,你有高度的藝術,你自然能夠回避。縱有種種障難,實際上障不住你,也難不倒你,你在一切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必定得法喜充滿,你有智慧能應付,決定是自他兩利,絕對不會是自利害他,沒這個道理,這個就是佛法。
末後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從人天到佛果地,都依善法成就。這法是什麽?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永離殺生』,殺害的念頭永遠消滅了。無論對什麽人,對極惡的人,對傷害自己的人,甚至於像《金剛經》裏麵所講的,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在《大涅盤經》裏麵,《大涅盤經》裏麵講得很詳細,那是什麽?無緣無故淩遲處死,仙人沒有一絲毫的瞋恚,決定不會起個念頭,「我對,你不對」,沒有,這叫真正修道人,這才叫做「永離殺生」。這個意思延伸,決定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念頭尚且沒有,哪裏會有行為?念念幫助眾生,念念利益眾生,哪有念念去妨礙眾生,去障礙他的?這是「永離殺生」的實義。
永離是貫下去的,永離『偷盜』,偷盜是不與取。這個物有主,主人沒有答應,我就把它拿來,無論用什麽樣的方法,用什麽樣的手段,都叫偷盜。我們把這個意思做一個總結,說個最容易懂的話,占別人的便宜,這就是偷盜罪。我們念念是幫助別人,決定不能占別人的便宜,一切時、一切處尊重別人。『邪行』是淫欲,要從念頭上把它拔除,沒有這個心,沒有這個念頭,這才叫永離。世間人如果能夠把這個念頭伏住,根雖然沒斷,決定不起現行。這個念頭伏住,將來往生是色界天,不是欲界。這個念頭沒有斷,縱然很輕微,還會有這個念頭起來,你出不了欲界,修行功夫再高,你也在六欲天,「財色名食睡」這個五欲沒有斷盡。這些念頭如果是嚴重的話,那是墮地獄的,佛在經上常講「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把這個放下,把這個舍掉,地獄的根斷掉了。世間人對於五欲六塵的享受貪戀,那個根非常堅固,你什麽時候能夠脫離地獄?這個堅固的根如果不斷掉,念佛也不能往生。這個根拉住你,你去不了,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心地再清淨也不能往生。縱修善因,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已,決定出不了三界。
所以佛教學生,不但是「以戒為師」,還要「以苦為師」,這個意思深。我們能忍受,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寧願苦一點,苦的生活有出離的心,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生活太舒服、太富裕,對這個世間有留戀,舍不得離開就不能往生。所以佛家為什麽那麽樣讚歎苦行,道理在此地。苦行對我們修出世間法障礙少,道理在此地。這是講「殺、盜、淫」,身三業一定要永斷。接著永斷口的過失:『妄語』,說話不誠實,說假話欺騙人;『兩舌』,挑撥是非;『惡口』,說話粗魯;『綺語』,花言巧語,說得非常好聽,目的在害人,這是口的四種過失。念頭裏麵,『貪欲、瞋恚、邪見』,邪見是愚癡,都得要永斷。這一段經文是世尊對一切眾生無上的教誨,真實的開示,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例外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集) 2000/07/0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30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集) 2000/07/0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30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五麵,倒數第二行:
【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向下的經文還要細說,但是這一段是全經的總綱領,必須要深深的體會,牢牢的記住。前麵佛在經文上告訴我們,「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我們才能真正做到純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知道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念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講:「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裏?夾雜不善,把這一生往生的機會錯過了。
「永離」兩個字是一直貫下去的,從『永離殺生』,貫到『永離邪見』。前麵雖然跟諸位略略的報告過,實際上是永遠說不盡的,義理無量無邊。不但不可以殺生,殺生的念頭都要永離。「永離殺生」之後,要能生起護生的心,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佛教菩薩修學六個科目,佛經裏麵稱為「六波羅蜜」。第一就是「布施」,布施的對象就是一切眾生,布施財物,布施佛法,布施無畏。如果令眾生畏懼,這也包括在殺生這一條裏頭。雖然沒有殺害他,但你讓他感到恐懼、害怕、不安,都屬於這個範圍之內。甚至於眾生對於我們所作所為不滿意、不高興,我們都錯了,這就是前麵所說的「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把這些微細的毛病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第二條是「永離偷盜」。偷盜我也講得很多,佛經裏麵對於偷盜的定義,說之為「不與取」。這個物有主,主人沒有答應,你就把它拿來,或者是據為己有,或者是暫時使用,或者是移動了位置,都不可以。也許諸位以為樹木花草是野生的,應該是無主,你錯了。出家人很多都住在山上,因此就地取材,砍幾棵樹,搭一個小茅篷。世尊教誡出家人,這些樹有沒有主?有主。誰是主?山神是主,樹神是主,我們肉眼看不見。佛說這棵樹的高度隻要有一個人這麽高,你要砍它的話,三天之前要去祭祀,為它誦經念咒,說明要用這棵樹搭個小茅篷在這邊修行,請樹神搬家。如果不這樣做,這是屬於偷盜。所以一草一木不要認為它沒有主,很難講,它的主人我們肉眼看不見、身體接觸不到。哪一樣東西沒有主?所以對人、對事、對物,一定要小心謹慎。
在偷盜裏麵,佛在一切經論裏麵都警告我們,三寶物得罪最重。三寶物的主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佛法僧,這個偷盜是你永遠還不盡的。大乘經上常講,你造五逆十惡,諸佛菩薩都有辦法來救你,盜三寶物,盜常住物,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沒有辦法救你。所以諺語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話非常有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佛門常住物輕易竊盜,這還得了嗎?你用的時候很方便,可是你將來還不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常住一根針、一條線、一張紙頭,都不可以用盜心取。可是今天大家疏忽了,看到別人這麽做沒事,我也這麽做。現在是沒有事,等事情到麵前了,後悔莫及。這個地方常住很慈悲,把《地藏經》上這一段經文影印,到處貼上,告訴大家,這是大慈大悲。並不是常住怕東西被你拿去了,不是,此地常住很大方,你要拿盡管拿。你將來果報怎麽辦?所以,你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我常常講,現在跟過去的時代不一樣,科技發達,我們點的電燈要不要付電費?電費是常住付的。我們打電話也得要付電話費。沒有必要而浪費常住的能源,讓常住去繳費,也是屬於偷盜。有一些明理的居士,我看到很佩服,他們用常住的電話,用完之後一定要放錢,這是對的。點點滴滴很小的事情,就是此地講的「毫分不善」,不是大的不善,隻是很小的一點不善夾雜在這裏麵,就把你的善法毀掉了,我們不能不知道。
偷盜說到最貼切之處,就是我們今天講占別人便宜,這個範圍就包括很大了。別人便宜不好占,別人損失不大,我們自己的損失太大太大了。為什麽?障礙自己的道業,毀掉自己的清淨心,把這一生往生作佛的機會錯過了,你說這個損失多大!真正是無法彌補的損失,何必幹這個事情?別人占我的便宜可以,沒有問題,不要去計較,這是布施,不放在心上。如果要計較,那我們又錯了,我們又變成不善。我們決定不能有占別人便宜的念頭,占一個人的便宜尚且不可以,你怎麽可以占公家的便宜,像地方政府的、國家的、三寶的?自然就沒有了。一定要記住永離,我們這一生肯定成就。
『邪行』,此地是指淫欲,男女的情欲。我也常講到,情欲泛濫在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太普遍了,所以社會動亂,世界不太平。這個事情不是小事情,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如果是兩個人的事情無所謂,那個罪不大,這是大事情。你看看中國的古禮就曉得,中國古人對這個事情看得多麽重。我講經的時候常常做比喻,整個社會、整個地球,在佛法裏麵講虛空法界、法身,就像一個身體,而一個家庭就像身體上一個細胞,夫妻就是細胞的細胞核。夫妻不和,男的在外頭有外遇,女的或者也在外麵有外遇,這個細胞核壞了,細胞壞了影響整個身體,你的身體就病了。所以夫妻不和,家庭破裂,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你說你背的因果多大?整個世界不安,社會動亂,就是從這裏起來的。今天我們看到全世界離婚率這麽高,說這個世界不亂,哪有可能?關係太大太大了。
如果沒有這麽嚴重的關係,佛怎麽會把它定作根本戒?中國古大德常說:「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我們要細細體會這句話,要了解這個道理。世界和平、社會安定、國家的興亡都在家庭,所以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就是世界和平的意思。現在講世界和平,中國古時候講天下太平,那個根是家,家的根本是夫婦。在宗教裏麵,特別是佛教與儒家,對這個事情講得很多、很透徹。起心動念的時候,立刻就要想到你背的是什麽因果。我們一念惡,叫整個社會、整個世界,一切眾生遭難;我一念善,能叫一切眾生得福。社會的安危,眾生的禍福,都在我們起心動念之間,不是小事。《十善業道經》是佛法修學的根本法,現在人講基本法,從初發心到無上道。
『妄語』,有意無意欺騙眾生。「妄」是虛妄、不誠實,現在所謂說假話欺騙別人,這是口惡裏頭最嚴重的,而且最容易犯。為什麽會作惡、會毀犯佛陀的教誨?現在人說,無非是保護自己的利益。其實,哪裏是自己的利益?說實在話,無非是包庇自己的罪惡。罪惡不能積,佛教我們積功累德,功德要積,罪惡怎麽可以積?罪惡積得愈大,你將來的果報是墮落得愈苦。
『兩舌』是挑撥是非,鬥亂兩頭,這個罪過尤其是重。佛在經典裏麵告訴我們,果報在拔舌地獄,端看你造作的業。當然,這裏麵最嚴重的罪過是「破和合僧」,這是五逆罪之一。我們在《發起菩薩殊勝誌樂經》裏麵看到,出家人嫉妒出家人、毀謗出家人,毀謗講經說法的法師,把他的道場破壞,讓他的信徒對法師失去信心,不再去聽這個法師講經。這個嫉妒的人目的達到了,可是他的果報,我們在經上看到,他墮落在地獄裏麵,以我們人間的時間來算,是一千八百萬年。諸位要曉得,我們人間跟地獄有時差,時差很大,在地獄裏麵他所感受到的是無量劫。時間不是實法,是從抽象概念上造成的,它不是真實的,所以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念劫圓融」,一念展開是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把它縮短成一念,因此在地獄裏麵感受確確實實是無量劫。我們想想,何必造這個罪業?如果看到別人有好事,我們隨喜讚歎他,幫助他,成就他,我們所獲得的功德跟他一樣大。
所以自利跟自害也是一念之間,吉凶禍福存於一念,一念覺,得無量無邊的福報,一念錯了,招來無窮的禍患。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務必深明此理,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會小心謹慎,不至於毀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