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七集) 2000/06/2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7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七集) 2000/06/2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五麵,經文第三行,我們從頭念起: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我們念到這裏。昨天跟諸位說過,『一切諸惡道』範圍包括得非常廣。昨天晚上,我們聽巴哈伊教朱先生的簡介,了解這個宗教的一般理論與修學的方法。其中許多都是佛法裏麵說到的,要講得精微、講得透徹、講得徹底,無過於佛法。今天佛法之所以衰,不是衰在法,是衰在我們這一些佛弟子沒有能夠依教奉行,衰在這個地方。普賢菩薩教我們的第一條,我們就沒有做到,「禮敬諸佛」。古人所謂「聽其言而觀其行」,說的是沒錯,做的不是他所說的,這就是夾雜不善。佛度一切眾生,教化眾生,從本身做起。我們學佛,最重要的也是要從本身做起。試問問我們走進基督教堂,見到耶穌的像會不會去拜他?走進印度教,看到印度教供的大梵天王,供的是神像,我們有沒有去拜他?沒有,那講的話不算話。「禮敬諸佛」,諸佛是什麽?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所有不同宗教裏麵的神聖,全是未來佛,也可能是過去、現在佛應化的,我們不懂,我們沒有做到。我們對他行禮,不是用佛教的禮節,入境隨俗,他們教徒用什麽樣的禮節對他們教主致敬,我們要學習,單單憑口說不行,一定要入境隨俗。這個在形式上,內心決定是平等的恭敬。在教學,世出世間教學第一課就是「敬」。《禮記菁華錄》同學們都拿到了,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普賢十願第一條「禮敬諸佛」,從哪裏學起?人與人之交往,人與一切物的交往,就是敬。這一條沒有做到,其他都是空話。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認真去學習,這是善法。不但是善法,大善。
今天我們接著看底下這一段經文,『晝夜常念善法』,心善。我們淨宗同學,淨宗學會成立,我寫了個緣起,提出日常生活當中,修學的五個科目,第一個科目是《觀經》裏麵的三福,第二個科目是六和,第三個科目是戒定慧三學,第四個科目是菩薩的六度,第五個科目是普賢十願,大家好記,這是善法,比此地講的善法高。此地講的善法是基礎,沒有基礎,那高的就不必談,再高的善法都要從基礎上紮根。如果這五個科目,我們常常放在心上,常念,這個不難。
五個科目我在此地重說一遍,第一條「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這個心?有沒有落實?父母在,常常關懷,時刻照顧。「養父母之身」,這是物質生活不讓他缺乏,生活照顧到;「養父母之心」,要讓父母歡喜,不要讓父母憂慮,父母要是憂慮,兒女不孝。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常生歡喜心」,我們如何令父母常生歡喜心?這是盡孝。第三、「養父母之誌」,是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對子女的期望,要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不能叫父母失望,這叫孝養父母。從這個地方開始去做,展開來,大乘經論裏麵常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把這個孝養推廣到一切眾生。佛教導我們,其他宗教沒聽說。換句話說,我們對於一切眾生有供養的義務,盡心盡力去照顧一切眾生,去幫助一切眾生,這是孝順之道。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們跟別人相處,人家對我們不歡喜了,我們對不起人,應當要檢討,應當要反省,我們不能叫一切眾生對我失望。你才想想,佛家教育的博大精深。
「奉事師長」,師長跟父母一樣,我們也要照顧老師的物質生活,不辜負老師的教誨,不辜負老師的期望。佛法從這裏開始,佛法也到這個地方圓滿。這兩句是根本,其餘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是方便,以方便法落實這個根本,圓滿這個根本,這叫佛道。從哪裏做起?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做起,如果心裏頭沒有我剛才講的這個觀念,你就沒有慈悲心。能夠孝養父母師長之心,孝養父母師長之誌,這個人才具足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大菩提心,落實在修十善業。父母希望我們在社會上是一個好人,是個善人,老師也期望我們在社會上是個善人,我們能以全心全力幫助社會,特別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是父母師長對我們的期望。這是教學的基本,根本教學。從這裏再提升,「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升了一級。再提升一級,「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個裏頭「深信因果」,我講得很多,不是普通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相信這個因果。這三條十一句,世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從十善業道落實。
與人相處,範圍最小的是夫妻,同一個房間。如何相處?修「六和敬」。跟一切人相處,六和敬不是要求別人做到,要求自己做到。佛法高明的地方,令人讚歎的地方,就在此地。佛法從來不要求別人,要求自己。我自己要做到六和敬,對方做不到沒有關係,沒有障礙,障礙永遠在自己這一方,決定不會在對方。現在人顛倒、錯誤,認為所有障礙都是在對方,不在我這方,錯在這裏。許哲居士一生修行能成功,她明白這個道理,她一生總是責備自己、檢討自己,絕對沒有說對方有過失,這是她成功之道。
「見和同解」怎麽修法?我有私心,我的見解就不同。「見和同解」,跟誰同?不是跟對方、跟別人同,那你就搞錯了;跟佛同、跟菩薩同、跟真如本性同,是這個意思。佛沒有私心,菩薩沒有私心,心現依正莊嚴沒有私心,是跟這個同。「戒和同修」,這是隨緣,就是「恒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講的事。「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這三條落實在十善業道。凡是不能跟大眾相處的,你決定在造十惡業,不是修十善。你修十善業,哪一個人不歡迎你?哪一個人不尊敬你?哪一個人不喜歡親近你?十善是行門的基礎,是行門的根本。最後,「利和同均」。真正覺悟的人,舍己為人,一切利養總是別人多一點,自己可以減少一分,自己歡喜過最低的物質生活,歡喜!釋迦牟尼佛日中一食,三衣一缽,過最低的生活,歡喜!利養給別人。看到別人物質生活過得很好,快樂!決不是嫉妒,是快樂。
三學,就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戒定慧三學。戒學是清淨,淨而不染;定學是正知正見,正而不邪;慧學是覺而不迷,這是三學。六度十願都要落實在生活當中,都要落實在起心動念之處。淨宗法門是這樣修法的,然後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這五個科目,我們常常放在心上,常常落實在行為上,這就是斷惡修善,跟這裏講的就相應。
「思惟善法」是念頭善,起心動念我們就思惟這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是淨宗學會的根本依。「觀察善法」是行為善。昨天巴哈伊教也講,他舉的比喻很好,人有十個好的地方,有一個缺點,我們看他十個好處,不看他一個缺點。如果人有十個缺點,有一個好處,我們看他一個好處,不看他十個缺點,這就是觀察善法,巴哈伊教也講。可是我們多聽多接觸,還是佛法講得圓滿,當然佛教經典多,在經典分量上來說,是任何宗教都不能跟佛教相比,講得詳細,講得透徹。這三千年當中,祖師大德注解、造論,發揮佛陀的教誨,給我們後人留下真實的寶藏,幫助我們開發自性的珍寶,這樣才『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下麵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毫分不善都不可以夾雜,那要是大量的不善夾雜,這就不能成就了。我們每一個學佛的同修,哪一個不想成就自己的圓滿善法?為什麽成就不了?修善法裏麵夾雜不善。這個「不善」,在本經具體而言,是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癡。這個東西在我們修善裏頭,夾雜在裏頭,於是把我們的善行全部毀掉了,所以我們不能成功。記住,毫分都不可以夾雜,那夾雜多還得了嗎?不善的根,我說過很多很多遍,不善的根是自私自利,凡是起心動念,「我」,我總比別人強一點,我總有優越,我要站在前麵,這就夾雜了,這不是少分的夾雜,是多分的夾雜,所以你不能成就。
這一段文裏麵,從「晝夜常念思惟」到「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一段講的是善因;「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這一句是講善果;末後,「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這是善緣,因、緣、果。今天時間到了,底下這兩句,我們留著明天再講。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八集) 2000/06/2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8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八集) 2000/06/2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8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五麵,經文第三行看起: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昨天我們講到這個地方,今天接著看:
【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看到這個地方。《十善業道經》這一段經文,從「龍王當知」到「瞋恚、邪見」,我們這個本子總共是七行,這七行一定要能背誦,要念得非常熟,常常想著,起心動念都要想到佛陀慈悲的教誨。我們果然能夠做到,心地善良,念頭善良,行為善良,我們將來決定能夠生至善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至善的世界,華藏世界是至善的世界,那個地方,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壽命長遠,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無量壽,人人都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無量壽命,我們為什麽不去?往生的條件決定在善心、善念、善行。如果我們心行不善,念佛也不能往生,「信願」都具足,「行」不具足。這個行裏頭不但是要念佛,還要修善,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特別記住佛在這裏教導我們,『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一句話比什麽都重要。我們修行不能成功,就是夾雜不善,而且夾雜得太多了,夾雜得非常嚴重,所以雖具足三資糧都不能夠往生,這一句話比什麽都重要。這個不善的根就是「我執」,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執著一個「我」,我是第一,一切都為我。這個念頭就是六道輪回第一個因素,這個因素要不拔除,決定脫離不了六道輪回。所以六道是這麽來的,我們要曉得。我們如果要出離六道,必須把自己這個病根拔除,念念想眾生。我們隻要看到、聽到,如果有能力我們立刻就要伸出援手。
昨天我聽說天主教他們有一個醫療隊,要到緬甸那邊去幫助一些窮苦的病人。我聽了之後,剛才我打了一個電話問天主教,他們告訴我不是到緬甸,是到非洲。非洲那邊我們所聽說的,苦難的人非常非常之多,他們派一些義務的醫生護士到那邊去義診。我通知他,我說我們要幫助他一點醫藥費。他們做跟我們做是一樣的,不能說「那是天主教、基督教做的,我們不應該幫助」,錯了,決定是錯誤的。不管是哪個宗教,不管是哪個團體,真正做好事,我們就要盡心盡力的幫助,沒有能力我們也要讚歎。我們隻看他做的是不是善事,我們的心、我們的行永遠是個圓滿的,這是經上講的『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這一段,到「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都是講善因,種善因一定得善果。底下一句講的是善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善法圓滿」就是止於至善,這個果報殊勝。後麵這一句,尤其是殊勝到極處了,『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也就是說你能這樣修善,你將來的果報一定是在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到這個世界你就跟諸佛菩薩在一起了。這是從果報上講,這兩句都是講果報。從我們現前生活環境裏麵講,有因必須有緣,緣是什麽?緣是要親近善知識,常聽善知識教誨,善知識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這個很重要。沒有人提醒,我們會忘記。六道凡夫非常健忘,特別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環境裏麵,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都是在誘惑我們邁向歧途,不是正道。所以這一點就非常重要,一定要親近善知識。
善知識我們找不到,到哪裏去找?諸佛菩薩是善知識,諸佛菩薩不在我們麵前,我們供養諸佛菩薩的形像,天天瞻仰佛菩薩形像,恭敬禮拜佛菩薩形像,每天讀誦經論,這就是親近諸佛菩薩。我在此地幫助諸位同修理解經論的奧義,雖然我們相隔得很遙遠,現在我們利用科技,我們每一場的講演同時都上網路,用網路來傳播,這樣就方便很多。現在新的科技不斷在進展,最近我所看到的,比網路還要進步,用電話,電話傳真,可以把傳真的影像放大在大螢幕上,就跟看電影一樣,幾百個人可以同時在一起開會。譬如我們在新加坡,跟中國、跟美國那邊的同修,幾百個人在一起開會,利用這個工具,就像在一個教室、一間房子裏一樣。這個科技是剛剛開發,現在價錢很貴,一台機器,機器不大,現在價錢美金大概是八萬到十萬。我想再過兩年,再過兩年它又進步,價錢又會降低,愈來愈普遍了,我們就可以從網路換成這個高科技的傳播。
隨著科技進步,整個地球不是一個村,不是一家,是一個房間,我們同在一個講堂裏麵學習,這是從前人無法想像得到的。不但我們的音聲、影像藉著科技傳播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同樣道理,佛教的經典、世出世間聖人的教誨,這些典籍都可以利用這個方式傳播到全世界。當然分量太大了,我們必須要節錄。像這部經,我們節錄這一段就夠了,這一段是這部經裏頭最精彩的部分,我們將這些文字放在網路上,放在傳播工具裏麵,傳達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把這一段文字翻成每一個國家的文字。我們的講解也是這一段為中心,這一段為主。
所以我們必須要肯定,生命不是這麽短暫的一世,我們有前世,我們也有來生,這個身命是有生死,我們的慧命沒有生死。肉身有生滅,法身不生不滅,法身是我們的真身,禪宗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麵目」,那是不生不滅的。這個道理,佛在《楞嚴經》裏麵說得非常詳細,如果我們細讀深思,是可以接受的。他講的有理,有理必定有事,理事不二。這些道理太深了,我們凡夫業障煩惱太重,見不到。這些聖賢人跟我們講解,我們也很難體會得到。這些原因,佛家講業障深重。什麽叫業障?自私自利的執著,這是業障,堅固的執著自私自利,堅固執著貪瞋癡慢,我們有這種情執,障礙了智慧,障礙了善根。善根跟這個是完全相反的,佛講世間法的三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癡。我們具足了貪瞋癡,貪瞋癡的念頭與日增長,善根就沒有了。善根什麽時候能生起來?斷貪瞋癡,善根就生。貪瞋癡從哪裏來?自私自利。所以自私自利是根,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轉,我們要真正學佛菩薩,舍己為人,看到人家有苦難,犧牲自己身命在所不惜,希望別人離苦離難。
為什麽說犧牲身命在所不惜?對「我」不執著,沒有自私自利。這個身舍掉了,得更莊嚴的身;這個世間舍離掉了,生更莊嚴的世間,這是事實真相。佛告訴我們十方世界都是我們的生處,不要以為這個太空當中,許許多多的星星與我們沒有關係,那就錯了。每一個星球,每一個地區,我們曾經在那裏都住過,將來也許還會去住,那怎麽沒有關係?所以佛教教學,我們用現在的話說,佛家教學的地理是虛空當中所有的星球,不是給你介紹這一個城市、這個省分、這個地區、這個國家,不是的,那個活動空間太小了。佛跟我們說,我們每個人活動空間都是周遍法界的,跟我們統統都有關係。我們對於那些環境,地理環境、曆史環境、文化環境、人事環境都要了知,《華嚴經》上跟我們講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的環境,說得那麽詳細,我們將來要到那裏去。極樂世界的環境,佛在淨土三經裏麵那是專門介紹。偶爾在講經提到的,片麵不是完整的,有幾百部經,都提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哪裏是假的?西方極樂世界是至善圓滿,所以我們決定要修善法,要有這個認識。下麵經文告訴我們: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到這兒是一段。『善法』是什麽?這兒說出來了,這個善法在六道裏麵,你得『人天身』,人天是因善法而得的。『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這是聖人所修的。聲聞是阿羅漢,為什麽稱「聲聞」?他是因為聽佛講經而覺悟的,所以叫聲聞。「菩提」就是正覺。這些人不是凡夫,前麵人天是六道裏麵的善道。阿修羅不算善道,阿修羅雖然修善,夾雜嚴重的貪瞋癡慢。阿修羅所享受的福報,在世間是第一等的殊勝,但是福報享完之後,沒有不墮地獄的。什麽原因?福報大,造業就重,造業也大。我們平常人沒有福報,殺一個人就要去抵命,就要判死刑。有大福報的人,殺幾千人、幾萬人、幾億人,人家還恭惟他、還讚歎他,他偉大,他不會被判死刑。但是世間法律不能製裁他,因果會製裁他,為什麽?殺人、害人決定是惡業,他將來果報決定墮三途,這是迷而不覺。那麽從聲聞覺悟了,獨覺覺悟了,菩薩覺悟了,聲聞、獨覺、菩薩的菩提法,覺悟的方法,都是從善法成就的,沒有善法他永遠不會覺悟。
我們今天學佛求什麽?求覺悟,求正覺,求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在此地佛告訴我們,覺悟是從善法做起的。中國古老的諺語常說:「福至心靈」,福是福報,善的果報,善的果報現前,心也就開竅了,也就靈了,聰明起來了,智慧現前。所以佛教我們「福慧雙修」,把福放在前頭,沒有把慧放在前麵,不是說慧福雙修,而說福慧雙修。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人不能不修福,不能不修善,一定要行善修福。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