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五集,第二十六集)

(2008-12-18 15:20:14) 下一個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五集)  2000/06/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5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五集)  2000/06/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5

  諸位同學:大家好!這兩天,從中國甘肅、北京、山東、遼寧許許多多的地區,還有來自澳門、香港,還有法國來的,從台灣南部跟台北都有很多的團到來,總人數差不多將近兩百人,因緣無比的殊勝。

  《十善業道經》今天這一段經文,是全經的核心,是世尊在十善業道會上的精華,最精彩的開示。因為我們今天晚上講經,所以這些同修沒有到這邊來聽經,我想這一段經文我們保留著,等他們大家來的時候再跟他們細講,對我們修行、往生、證果有決定性的關係。

  世間人心、想法非常的複雜,確實跟前麵所說的,經上講用比喻來說,大海中所有的眾生形色不同,無不是從心想生。我們看看社會大眾,他想什麽?他說些什麽?他做了些什麽?仔細觀察,弘法利生才能契機。如果不知道眾生的根性,不知道當前的需要,這個法白說了,所謂是契理不契機,古德講這是廢話、是戲論。契機不契理是魔說,魔講的東西契機。現在的根機是什麽?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魔就專講這些,大家一聽喜歡得不得了,這些說法誘導你墮地獄,所以是魔說。佛說法如果不契機,他契理,雖然不害人,但是眾生聽了不得利益,這個說法等於白說。

  我們學佛通過這麽多年探討、學習,真正覺悟到死生事大,如果沒有這個警覺,我們這一生學佛叫白學了,這一生必定是空過。有沒有成就,善導大師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緣裏麵最重要的是善知識,《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一句話就教導我們要求明師。古人親近善知識的標準,自己沒有開悟,這個開悟是講明心見性,決定不能夠離開老師。你們去看《禪宗語錄》、《五燈會元》,或者大家讀過的《六祖壇經》。為什麽?沒有明心見性,等於走路我不認識路,我往哪裏走?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在前麵走,我們跟他走,不會走錯。大徹大悟之後,就可以獨立,不必跟別人,你走的路決定不會錯誤。教下在大開圓解。

  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不但說是小有成就,甚至於根本就沒有成就,自己就要去闖天下,就要去獨當一麵。沒錯,到最後都落在三途。好心去弘法利生、度眾生,結果被眾生度了;被名度了,好名、貪名;被利度了、被財度了、被色度了、被世間五欲六塵度了。諸位要曉得,「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一條就要墮地獄,五條具足,永不翻身。不容易!悟道的人不怕,他「財色名食睡」在麵前,真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行,那才能度眾生。不到這個境界怎麽行?

  昨天中午,德教的主席請我吃飯,請我跟李木源居士、傅居士我們三個人,他們有七個人,這一餐飯從十二點吃到三點鍾,談了許許多多現在社會上的現實問題,我們彼此交換意見,雖然是吃飯,實際上是在研究討論。德教是屬於道教的一個支派,他們的主席前一個星期在「居士林」介紹《道德經》,他本身是個律師,非常難得,也很好學。怎樣把中國固有文化提倡起來?要想挽救下一個世紀的災難,英國湯恩比說得好:「隻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我跟他們在一起交談,我特別強調專修專弘。

  回來我還跟李木源居士談這個問題,在居士林,悟道法師也在。道業、德行的成就,真誠、慈悲的顯示,跟凡夫行不一樣。前幾天有人告訴我,他說茗山老法師講過,他說:「淨空法師一生專門講經,他才講得好。我又要作會長,又要作方丈,許許多多的雜事,不能專心。」這個話的用意很深很深。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就明白這個道理。我有兩個好榜樣在前麵:一個是方東美先生,一生教學,不搞行政事務;另外一個是我的同學傅樂成居士,圖書館也有不少老同修跟他見過麵,台灣大學博士班的教授,一生教書。當中有一度好像是台南成功大學請他作文學院院長,做了一個學期辭職回頭,我們在一起吃飯,告訴我:「簡直不是人幹的事情,要應付很多人跟事,心都亂掉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佛法有兩個係統,一個係統是一生立誌當教員,我就是講經、就是教學,除這個之外,一切事情不聞不問,你走向成功之道,你確確實實能斷煩惱、能開智慧,你能得清淨心,你這一生當中決定超越六道輪回。另外一種是護法,出家人是內護,作住持、作當家、作寺院的執事,是內護。內護心地要真誠,心地要公平,心地要清淨,建立道場,管理道場,請法師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過去韓館長做內護,在此地李木源居士做內護,全部精神管理道場,應付方方麵麵,讓講經的人、學道的人心安理得,這是修福,這個會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諺語常講「福至心靈」,以這個功德回向求生淨土,決定得生。

  韓館長有什麽功德?我今天的成就就是她的功德,沒有她的護持,我們早就完了。三十多年前那個環境,我那個時候隻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個還俗,一個去趕經懺佛事,哪有今天?怎麽可能在此地講《華嚴經》?不可能的。所以管理道場、建道場,所有一切都歸她,她來護持,無量無邊的功德。她往生的時候,那是福報現前,我們同學們都看到的,她生病沒有病容,你看她的容貌、氣色;她死沒有死相,她往生大概是兩個星期才入殮、才蓋棺材,兩個星期麵色紅潤,身上柔軟。往生的前兩三天,兩次見到阿彌陀佛,一次見到蓮池海會。

  所以要曉得,弘法跟護法功德是平等的,不僅是平等,我還常講、強調,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弘法容易護法難,不是真正的菩薩不會護法,護法決定要承受許許多多的折磨苦難,受許多人的毀謗、侮辱,甚至於陷害。李木源居士被人家誣告,政府調查他六次,查完之後證明清白,人家確實是誣告,法院的法官告訴李木源:「你可以反過來告他,誣告你,他有罪。」李木源一笑,我們學佛的人一切以慈悲為本,不追究。這個法官非常佩服,世間一般人做不到的。我們受一些苦難,就不願意再叫別人受這些苦難,別人折磨我們,我們不願意用這些方法再去折磨別人。所以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

  以後我看到《大涅盤經》裏麵,佛也是這個說法,這證實了,《大涅盤經》上佛講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我們看《六祖壇經》,惠能大師要是沒有得到印宗法師的護持,他也無能為力,誰認識他?誰知道他?印宗還得了!不是平常人,印宗當時在嶺南是最受人尊敬仰慕的高僧大德。他遇到惠能,知道他在黃梅得法,給他剃度,剃完之後拜他為師。你們想想,誰能做到?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全部奉獻給惠能大師,凡人做不到,諸佛如來示現。凡夫哪一個不貪圖名聞利養?自己得到了,怎麽肯奉獻給別人?所以惠能大師的成就,就是印宗的成就。在世間法裏麵,諸位念書的時候知道,管仲的成就是鮑叔牙的成就,沒有鮑叔牙,管仲天大的本事也是平民一個,他一生的學問抱負沒有辦法施展,所以護持人的功德超過當事人。

  護持人是什麽身分?好像辦學校,他是這個學校的董事長,是這個學校的董事,是這個學校的校長。當事人是教員,教員有學問、有品德、有能力,要沒有學校來聘請你,你有什麽用處?你到哪裏去發揮?一定要有好的學校,好的這些董事長、校長來聘請你,你才能發揮,你才能夠施展抱負,教化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將護法的工作付托給國王大臣,讓他們來護法。佛法傳到中國,中國朝野接受了佛陀的教誨,帝王大臣護法,由國家來推動佛陀教育,所以佛陀教育就變成中國文化,跟中國固有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現在分不開家了。地方政府護法,你看從前我們讀書,讀古書,甚至於在古文裏麵都讀到,地方官員對於出家人尊敬,很多官員都親自聽法師講經說法,執弟子禮。

  佛陀的教學,《十善業道經》這一段是中心,歸結到心善、念善、行善,念是思想,行是行為,這樣才能夠「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成就純善。儒家講的「止於至善」,沒有能提出一個很詳細很具體的辦法,這辦法在佛經裏麵,儒家隻講一個綱領,佛家則講細則。所以我們要覺悟,要救自己。印光大師常常把一個「死」字貼在額頭,非常有道理,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死了就墮地獄。你能有這個警覺心,有這個恐怖心,你才真的會斷惡修善。沒有這種警覺心,迷惑顛倒,非常可怕。

  「培訓班」,李木源居士告訴我決定要辦,這一次是中國跟新加坡合辦,我們合辦就算第一屆,合辦的第一屆,過去是我們自己辦的,合辦的是第一屆,修學期間一年,大概是前半年在新加坡,後半年在中國。這些細部的事情,由李居士跟「中國佛協」去商量,我們負責教學。我們要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除了講經教學之外,什麽都不聞不問,把心定在這個上麵,我們的道業才有成就。要把名聞利養舍得乾乾淨淨,煩惱就輕,智慧就天天增長。人沒有智慧,就是煩惱不肯舍盡,歸根結柢就是我常講的自私自利,這是我們的病根。病根不拔除,就是有不善夾雜在其中,你縱修善業,不純;不是純善,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一句話要特別記住。我們不是純善,不是上善,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何必在這一生造罪業?在這一生墮地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六集)  2000/06/2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6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六集)  2000/06/2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6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五麵,經文第三行: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這一段開示是這部經的中心,不僅是這部經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教化眾生的中心。釋迦牟尼佛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所謂是「佛佛道同」。由此可知,這一段經文的重要性。我們修行修什麽?這一段話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修的是淨土,為什麽要去讀《十善業道經》?甚至於還有人問:「為什麽你還要講《華嚴經》?」一些初學的人不明了這個道理。淨土從哪裏學?《觀無量壽佛經》上韋提希夫人遭了大難,家庭的變故、國家的變故,痛不欲生,向世尊求教,有沒有好的生活環境,她想求生。世尊非常慈悲,將十方諸佛刹土變現在她的麵前,讓她自己去看、自己去選擇。她選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選對了,世尊對她的選擇非常讚歎。

  她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是怎麽教她的,這個我們不能不留意。佛沒有教她往生方法之前,先教她「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又告訴她,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諸佛所修的法門不相同,意思就是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這是根基,無量無邊的法門就是修這三條,這三條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總綱領、總原則。而總綱領、總原則實際上就是前麵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這兩句。佛法的修學從這裏開始,也在這裏圓滿,這是根本,向下都是方便。怎樣圓滿這兩句?那就是後麵的九句,從「慈心不殺」往後是方便,方便當中最重要的是「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就是講解這兩句話,你說《十善業道經》我們要不要讀?不懂得十善業道,孝親尊師是兩個空洞的口號,不能落實。「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落實在這裏,這是「淨業正因」。

  特別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淨土,淨土怎麽能往生?心淨則佛土淨,心清淨了,語業清淨、身業清淨,三業都清淨。如果你細心,你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一開頭提醒你修行的綱領,也是「淨業三福」,教給我們「善護口業」。「善護口業」裏頭最重要的是「不譏他過」,跟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裏講的完全相應。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天天講是非,天天批評別人,天天意見多多,這個人不是修行人,這個人不是佛弟子,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佛教給我們善護三業,教我們要做到純善,從哪裏做起?今天這段經文就是的。經文一開頭佛叫著『龍王當知』,娑竭羅龍王是本經的當機者,娑竭羅龍王是代表我們。娑竭羅是梵語,意思是鹹海,海水是鹹的,表什麽意思?表我們的心不清淨。海水是鹹的、是苦的,我們曉得海水是陸地上所有河流統統往海裏頭流,各個不同的河流的水,就代表一切眾生不同的業,會集在大海。這個大海就是代表業海,《地藏經》上我們常常讀的。龍代表什麽意思?龍代表變化,我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念念不住,千變萬化,表這個意思。佛經裏麵最困難的就是它的表法,你懂得它的表法,佛經就不困難了,你就很容易理解,才真正知道佛說法的意思,開經偈上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所以這是叫著我們,叫六道眾生,「當知」。

  『菩薩有一法』,「菩薩」是什麽意思?覺悟的人,覺悟的眾生就叫菩薩。玄奘大師翻譯菩薩為「覺有情」,我們是有情眾生。有情就是講六道凡夫,十法界的有情眾生。有情眾生幾時覺悟了,這個人叫菩薩。所以菩薩的意思是覺悟的有情眾生,我們一般凡夫是迷惑的有情眾生。這個人開始覺悟了,什麽叫做覺悟?想離苦得樂,這個人覺悟了。我們世間人哪一個不想離苦得樂?人人都想離苦得樂,但是他想錯了,把苦當作樂,把樂當作苦,他搞顛倒了,這叫愚癡,這叫迷惑。世間人以為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是樂,他不知道這是苦的根源,決定不是樂,這個東西享受結果是在三途苦報,佛經上常常用「刀口舐蜜」來做比喻,這個人沒有覺悟。人真正覺悟了,一定跟著佛菩薩走,這人覺悟了,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過的是什麽生活?第一個自私自利放下了,起心動念為眾生、為社會、為正法久住,這個人覺悟了,斷惡修善,轉迷為悟,這個人叫菩薩。

  佛在此地告訴我們,菩薩有一個辦法,有一個方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諸惡道」不僅是指三途六道,把十法界都包括在其中。三途之苦,佛在經典裏麵說得很多,諸位縱然讀經不多,《地藏菩薩本願經》我相信大家都念過,《地藏菩薩本願經》裏麵講三途的苦就講得不少,常常念、常常警覺自己,我們要不真正好好的幹,要不求覺悟,《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講的那些果報,就是我們將來必定要受的。我們怕不怕?決定不能夠避免的,因為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它都相應。人間之苦,我們現在是親身感受到的。天上雖然樂,有壞苦、有行苦。四聖法界有不能夠破無明、證法身的苦。十法界統苦。菩薩有什麽方法能斷十法界的苦難?隻要是苦就是惡道,我們稱四聖法界還是惡道,四聖法界跟一真法界比它就是惡道,它跟六道比它是善道,跟一真法界比它是惡道。這一部經是大乘經,不是小乘經。

  『何等為一』,菩薩到底用哪一個法?佛在此地給我們指出來,『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這個「善法」是一直貫到上麵去的,我們要不怕麻煩,那就是「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我們這樣念,大家就很容易懂得。善法是什麽?後麵給我們指出來,『此法即是十善業道』。在這一麵倒數第三行最後兩個字看起,「此法即是十善業道」。這是我們修行的基礎,修行的根本,連這個都沒有,不用談念佛了,就不必再談修行了。『晝夜』是不間斷,今天講的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常念』是心裏頭真有,心善。『思惟』是念頭,起心動念,念頭善。『觀察』是行為,言語造作,「身語意」無有不善,這個才行。心裏麵還有自私自利,心不善,這是根本不善。你為什麽會造罪業?你為什麽會造十惡?無非是為了自私自利,隻有自己,沒有別人,這個錯是根本的錯誤。菩薩覺悟了。由此可知,我們凡夫迷,迷就是念念自私自利,這是迷。

  佛在《金剛經》上講了幾句話,可以跟這個拿來對照。《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不是菩薩;後半部說得尤其好,「若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見」是什麽?見是起心動念,見解,我們今天講,你還有這個想法、這個看法,你就不是菩薩,你就是迷,你就不悟了。真正覺悟的人「無我」,這個人就覺悟了。「無我」,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比較容易懂的,沒有自私自利,這個人覺悟;還有自私自利,這個人迷惑,沒有覺悟。凡夫有的時候聽經聞法,興起一念光明,這一下覺悟了,可是第二個念頭又迷了,這個覺悟不能保持,不能延續。我們在講堂聽經,好像是明白了,出去之後就迷惑了,禁不起外麵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的誘惑,立刻就退轉了。所以晝夜不能間斷,你才是菩薩。偶爾放個光,像個閃電一樣,不起作用。雖不起作用,相當可貴,為什麽?無始劫來從來沒有放過光的,雖然放光很短暫,一刹那也挺可貴。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心善,要學念頭善,要學行為善。從哪裏學起?從十善業道學起,決定不能有傷害眾生的念頭,這是殺生。不但不能殺,令眾生生煩惱也等於是殺生。人的生命,有物質的身體,有精神的法身慧命,所以諸佛菩薩,經上常講諸佛菩薩是令一切眾生常生歡喜心,那是諸佛菩薩,絕對不會令一切眾生生煩惱。令一切眾生生煩惱的,這個人是魔,不是佛,佛不會幹這個事情。也許這是佛菩薩來考驗你的,來折磨你、來考驗你的,有沒有這個事情?有。魔也學會這個本事,魔是真的折磨你,不是考驗你。佛菩薩考驗你,你通過這個考驗,你決定成就。像宗門禪宗裏麵的棒喝,這是禪宗教學的方法,人家真有本事、真有智慧,一棒打下去這個人開悟了,那真的叫方便。打死都不開悟,那是魔,那決定不是佛。佛知道,一板子打下來他就開悟了,明心見性了,一聲喝斥的時候他開悟了,他明白了。如果說是打他不會開悟,喝斥不會開悟,絕不用這個方法。魔學菩薩這個方式,害一切眾生還美其名說「我成就你的」。所以我們對於佛跟魔要有能力辨別,不能上當。這是提出這個綱領,晝夜都要思惟善法,要心善、行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