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三集, 第二十四集)

(2008-12-18 08:01:40) 下一個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三集)  2000/6/2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3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四麵,最後一行看起:

  【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

  這是一小段。世尊到這個地方勸勉我們,說話的對象雖然是娑竭羅龍王,龍王是代表我們大眾的,前麵都跟諸位報告過了。第一句話就是勉勵我們『當應』,現在你應當要做的。『如是修學』,「如是」兩個字是徹前徹後。前麵教導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認知一切都是由心想所生,跟《華嚴經》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相是心現的,決定沒有善惡好醜,相是平等的,相是清淨的。清淨平等的妙相,佛經上也講妙色,為什麽會變成這麽複雜?這是由心想所生的。後麵說得就更具體,一切「皆由自心種種想念」,這個想念裏麵有善、有惡,這是把清淨平等的相改變了。我們要問是不是真的改變?沒有,絕不是真的改變,真相永遠不變;改變的,你是妄心在操縱,妄心顯的是妄相,不是真相。

  真相是什麽?一真法界是真相。我們讀《華嚴經》,華藏世界是真相;我們學淨土法門,極樂世界是真相,常住不變。極樂世界在哪裏?就在此地。所以古人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個話非常難懂。但是現在科學家逐漸逐漸明白了,科學家說是不同維次的空間,我們把它比喻像電視的螢幕不同頻道,都在這個畫麵上,你按哪個頻道,這個相就出現了。佛家常說的十法界,一法界現(現的相),九法界隱。就像電視螢幕一樣,十個頻道,我按一個頻道,這個頻道的相現前,其他九個頻道都不見了,都隱沒了。換一個頻道,另外一個相出現,這個相又隱沒了,都在一起,沒有分開,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是一個法界。諸位從電視螢幕頻道裏麵去想,你能夠得到一個彷佛,實在講真相你得不到,但是比較上接近真相,然後你才懂得古德所講的「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就是你轉換了空間的維次,將我們人間的空間轉變成華藏空間、轉變成極樂世界的空間,換頻道。按鈕在哪裏?按鈕在起心動念,從心想生,就好像頻道是這個按鈕在轉。古人說這些東西真是難懂,現在我們藉這些科學工具,幫了很大的忙,讓我們逐漸逐漸體會到佛在經上講的宇宙人生真相,佛家的術語,所謂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通達明了,如是修學。

  這個地方「如是」,特別重視的是「應修善業」,佛在前麵所講的。不但自己應當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了」是明了,「達」是通達,佛教的基礎就是建立在因果的教學上,因果是事實,絕對不是迷信。種瓜一定得瓜,種豆一定得豆,瓜子是因,結成瓜是果,這叫因果。所以世間法,佛家講出世間法(佛法)都是因果,世出世間法離不開因果。《法華經》一乘因果,《華嚴經》五周因果,哪一部經論不是講因果!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人心善、念善、行善,必定得善的報應,得善報。你對別人好,人家也對你好。「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人是善因,別人尊敬我們是善果,這叫因果。我們以惡意對人,這是惡因,人家回報給我們是惡果,人家也以惡來報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對於「了達因果」說得很具體、說得很詳細的,《了凡四訓》是很好的一本書,過去印光大師在世,一生不遺餘力的弘揚這個小冊子。在當時那個環境裏麵,我概略的估計,他老人家一生《了凡四訓》印了一百多萬冊。那個時候印刷術不像現在這麽發達,印這樣大的數量,確實是驚人的事業。他為什麽要這樣做?他有真實智慧,他有大慈大悲,知道挽救現前這個社會,儒家倫理道德的教育崩潰了,佛法的教育也逐漸逐漸沒落、變質了,學校教育著重在科技、著重在工商經濟,人文的教育疏忽了。這個世間可以富裕,但是必定是災難重重。科技發達到一定的飽和點,世界就會毀滅,這個是有科學的證據。地球上的人類,發展到高科技,在過去已經有過很多次,發展到最後的時候,就是毀滅掉,毀滅之後又從頭來起。

  我們今天的發展就如同過去的模式差不多,挽救之道還是倫理道德,如果倫理道德沒有了,人就不像人,家不像家。現在我們全世界的人,生活縱然很富裕,物質條件不缺乏,身心沒有安全感,這就是古人講的不是人的生活。人身心沒有安全感,就像動物一樣,動物到外頭去覓食,說不定就被別的動物把牠吃掉了,沒有安全感,沒有保障。我們今天活在這個世間,隨時隨地生命就丟掉了。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明了,不能不通達,所以印祖一生弘揚《了凡四訓》,有道理!我是深受他老人家的影響,我跟他沒有見麵,他是我們再上一代,我的佛法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的,李老師是他的學生,是印祖的學生,所以我們的淨宗是跟蘇州靈岩山寺一脈相承。李老師在世的時候常常勸導我們,以印祖為師,印祖雖然不在了,《文鈔》留在後世,讀《文鈔》依教奉行,這就是印祖的學生。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那個時候在香港住了四個月,住在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倓虛法師建立的,這裏麵收藏了不少佛書,「弘化社」的書相當齊全,他們盡量蒐集。「弘化社」是印光法師辦的,印祖把所有別人給他的供養,他都用來做法布施,他一生當中就做這麽一樁事情,所有一切財力都做這一樁。這個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們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的開示,這是老和尚公開跟大家講開示,一生當中就這麽一次,以前沒有,以後也沒有。開示前麵一開端他就敘說,北方那個時候有災難,大家發起救災,他在印經的款項裏麵撥三千大洋去救災。從這裏我們就體會到老人家一生就做印經弘法的事情,賑災是用印經的錢拿出來,他做得專,他不雜。現在我們看有些道場,分好多個部門,有印經的,也有慈濟的,分了好多科目。印祖隻有一個科目,沒有第二科,這個作法是正確的,他心思專,智慧增長。我們今天要想減少煩惱,增長智慧,印祖一生的行誼,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他一生倡導的有三種東西:第一個是《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是教我們了達因果;第二本書是《感應篇匯編》,這是道教的。底下一句話,『修習善業』,善惡的標準在哪裏?《感應篇》講得好。他為什麽不用佛經?佛經說得太散了,散在許多經論裏頭,而《感應篇》可以說把佛經所講的一些善惡都集中,也等於是會集,集中了,這個好!用《感應篇匯編》做標準,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用《安士全書》做為「修習善業」的總結,《安士全書》裏麵有四種東西: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陰騭文」,這也是道教的,文字比《感應篇》還要少,愈少愈容易受持。《感應篇》一千多字,《文昌帝君陰騭文》隻有七百多字,也都是善惡的標準。第二篇是「萬善先資」,專門講戒殺;第三篇是「欲海回狂」,專門講戒淫,把「殺」跟「淫」做為最重要的重點,特別詳細的介紹。最後一篇是「西歸直指」,希望大家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你這一生就圓滿了。

  這三樣東西都是中國人作的,都不是從印度傳來的,不是翻譯的,我們念起來很順口,讀這些書很習慣,它不是翻譯本,整個佛法的精髓就在其中。所以我們今天接著《感應篇》來跟諸位介紹《十善業道經》,這有很深很深的意義。「修習善業」,這兩句話就是印祖一生的事業,「了達因果,修習善業」,印祖一生所提倡的《了凡四訓》、《感應篇匯編》、《安士全書》。如果沒有緣接觸到佛法,有這三部書,你這一生果然能夠相信、能夠理解、能夠依教奉行,你決定往生作佛。所以這三種書合起來,「弘化社」印的數量超過三百萬冊。我當時看到這個非常驚訝,我那個時候常常想,印光大師是一代的祖師,為什麽不弘揚佛經,去弘揚這些東西?佛經他們也印,數量都很少,為什麽這三部書是這樣大量的在流通?今天看起來我們才曉得,真正體會到祖師的悲心。佛經說得太深,能夠讀誦、能夠理解的人不多,這三種書容易理解、容易看、容易懂,完全是契機契理,廣度苦難眾生。

  今天我們看到世尊這一句的開示,其實就是印祖一生救度苦難眾生的總結,言語非常簡單,意思太深太深了,深廣無盡。我們要細心體會,要認真努力學習,在這一生當中取得決定的成就,不辜負這一生,這一生到人間沒有白來,我們目標就達到了。好,今天時間到了。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四集)  2000/6/2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4-024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四麵最後一行,從最後一句看起:

  【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複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這是這一大段最後的一小段,世尊總結勸勉我們。龍王是我們大家的代表,『汝當於此』是我們對於這樁事情,要做到『正見不動』,「正見」是正確的見解,決定不可以為邪思邪見所動搖,尤其不可以再『墮在斷常見中』,「斷常見」是古印度一種錯誤的看法。「斷見」,所謂是「人死如燈滅」,死了一切都沒有了,不相信有來世,不相信有報應,這是決定錯誤的見解。「常見」,人死了,過二十年之後,投人胎又是一條好漢,這也是錯誤的。這兩種見解廣泛的在世間。

  我這次在香港亞視訪問的時候,曾經說了一句話。他說:諺語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哪個不為自己?他說為自己是正當的。我當時就跟他說明,這一句話是錯誤的,這句話不是正見,誤導了許許多多的眾生。什麽是正見?人應當為社會,應當為眾生,這是正知正見,不要為自己。

  新加坡過去有一位大財主陳嘉庚,在南洋大家都知道他,他白手起家,發了大財,可是自己的生活非常節儉。年紀老了去檢查身體,營養不良,錢到哪裏去了?全做社會慈善事業,新加坡南洋大學就是他辦的。在國內自己的家鄉,到處興辦學校,提倡教育,幫助一些苦難的人。他自己有錢並不享受。我聽李木源告訴我,坐飛機的時候,他兒子坐頭等艙,他自己坐經濟艙,下了飛機跟他兒子講:「我們同時到達,何必花那麽多冤枉錢?」並不是你花那麽多錢你就比我早到,我們同時到。所以這老人不一樣。聽說他兒子有一次被強盜綁票,強盜提出條件要多少贖金。他通知強盜:你把我兒子殺掉好了,我一分錢不會給他,我的錢全部拿來做公益慈善事業,絕不給後代。那個強盜接到通知,把他的兒子放掉了。真正做社會慈善福利事業,念念為人想、為社會想,沒有為自己。所以今天在南洋提到陳老先生,哪一個不尊敬?這叫正知正見。

  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可以享一點富裕的生活,他為什麽不享受?為什麽天天要出去托缽、要樹下一宿?告訴我們萬緣放下,我生在這個世間是為眾生的,為社會的,不是為自己,所以他沒有業障。諸位要曉得,為自己就有業障,為眾生哪來的業障?我們今天要消業障,把業障徹底消除,這一個念頭轉過來就消了。所以「為己」是決定錯誤的觀念。菩薩行裏麵,釋迦牟尼講六個要領,第一個布施,布施是什麽意思?用現代的話來說,為眾生服務,為社會服務,這就叫布施。持戒是什麽意思?守法,遵守佛菩薩的教法,遵守國家的憲法,遵守地方上一切的規章,除這個之外,有不成文的倫理道德、風俗習慣,我們都應當遵守,這叫持戒。佛菩薩每一句話裏麵,含義都無限的深廣。

  我們要常常心住在正見,正知正見,不會為社會種種不善的風氣所動搖。凡是心行不定、容易被動搖的,沒有別的,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享受,他才會動搖。如果把這些念頭放下,他怎麽會動搖?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因緣果報的一個現象,佛在一切經裏麵都是這個說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沒有例外的。說穿了就是因果的轉變,所以它不是常見,也不是斷見,因果的循環、因果的相續,這是世出世間、虛空世界一切眾生的真相,我們要明了。

  明了之後,底下說『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敬是尊敬,養是供養。種種福田,「田」是比喻,田地能夠生長五穀雜糧,這個田能夠生福就叫做福田。「福田」,在佛經裏麵通常講有三種:第一種是「敬田」,所謂是「敬人者人恒敬之」,我們對別人尊敬,別人對我們就尊敬。敬田主要的代表是三寶,我們對三寶恭敬。但是要曉得,必須把對三寶的恭敬,用在一切眾生身上,我對佛如何恭敬,我對於一切眾生同樣的恭敬,這就對了,你這個作法叫普賢行。普賢行跟一般菩薩行不相同的地方,普賢行是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沒有高下。看佛跟眾生是一律平等,一味恭敬,得的果報不可思議,這叫敬田。

  第二種是「恩田」,恩田是以父母為代表,父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知恩報恩。將報答父母之恩的心行,用在一切眾生身上。佛門的同修,不管你是修哪一個宗、哪一個法門,天天念回向偈,回向偈裏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我們有沒有報恩這個心?心尚且沒有,哪有報恩的行為?我們用什麽報恩?用善心、善念、善行。一生努力修善,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用這個行為報答親恩,報答老師之恩,報答一切眾生提供我們一切生活條件之恩,這是恩田。

  第三種是「悲田」,世間一切苦難眾生,我們要盡心盡力的幫助他們,幫助他們脫離貧困,這裏麵需要物資的幫助,更重要的需要教學的幫助。諸位要知道,物資的幫助是幫助一時,解決他眼前的痛苦。中國古人說得很好:「濟難不濟貧」,他眼前有災難我們要救濟他,貧窮沒有辦法救。貧窮要救的話,那是他一生的事情。可是貧窮怎麽幫忙?教育他,教他技術能力,他自己可以獨立謀生。所以辦學校是濟貧唯一的方法,幫助他破迷開悟,他覺悟了就能過圓滿幸福的生活。

  古聖先賢,無論中國外國,沒有不重視教育的。教育裏麵最重要的是德行的教育,孔老夫子教學四個科目:第一個是德行,德行教育是教你做人之道,你明了人與人的關係,你懂得怎樣做人。在業因果報裏麵,你會逐步逐步向上升,你不會墮落。教你做好人,教你做善人,教你做賢人,教你做聖人,這是教育。其次是言語,正所謂是「口為禍福之門」,教你知道說話的分寸,這個在中國古時候,七歲上學就開始教了。在家庭、在群眾當中,你知道長幼,你知道輩分,對什麽樣的人該說什麽樣的話,從小孩的時候就教起,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懂禮!這是古時候的中國人,「禮儀之邦」。禮從什麽時候學的?從小學開始教的,言語、行為一定要懂禮。第三才談政事,政事就是今天講的技術、能力,訓練這些。我們今天講的職業教育、科技教育,屬於這一類。你學會了,將來在社會上有謀生的技能,有發展的條件,教你這個。最後才談到藝術、文學,那是你已經物質生活富裕,再提高精神生活的享受。這是中國古老教學的四個層次,不能顛倒的。

  現在教育沒有了,前麵兩條沒有,現在隻剩下後頭兩條,所以社會發生問題。前麵兩條是根本,後麵兩條是枝葉花果,今天根本沒有了,所以社會看起來很好看,那是什麽東西?花瓶裏插的花,沒有根。所以看起來好看,但是整個社會動搖,整個社會混亂,人人擔心世界末日。這是舍棄古聖先賢的教學,不知道古聖先賢教學是真正的福田。將來的趨向是怎麽樣?還是要走老路,誰能夠走古聖先賢的老路,誰將來是世界的領導人,是這個世間真正的救護者。凡是新起的這些把戲都不可靠,沒有通過實驗,古人這個老路子是幾千年實驗過的,通過實驗的。今天你創新一個方法,沒有通過實驗,不能證明你這個方法到底正不正確。所以我們首先要真正認識福田,我們才曉得怎樣去種福,歡歡喜喜尊敬福田,在這裏麵廣修供養。

  佛經裏麵關於這些事情說得太多太多,世尊在本經下麵一段是最精彩的,把這些話具體落實了,教我們「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這一句跟祆教的教義完全相同。祆教,我們一般也稱它為拜火教,火象徵光明、象徵智慧,他們的中心教義就是講求心善、念頭善、行為善,跟世尊在這裏講的完全相應。祆教哪一天到我們講堂來講經,我們把這一段寫出來贈送給他們,跟他們的教義完全相同。我們能夠這樣做,就能得到人天尊敬供養。

  在新加坡,我常常提起許哲修女,一百零一歲,她一生就幹這個事情,她真正能夠認識福田,特別是悲田,幫助世間苦難的人,她一生專門照顧老人、照顧病人,照顧這些貧窮苦難的人。她今年一百零一歲,經常不斷,她告訴我照顧有二十多家很貧窮的人。我們看看她是不是得到人天尊敬供養?沒錯,是這樣的。社會大眾聽說許哲哪個不尊敬她?哪一個不供養她?供養她的錢,她一分錢沒有自己用過,她拿這個錢去救濟幫助貧苦的人,幫助需要的人。她常常走在貧窮困苦的群眾當中,她了解,她去救濟,我們對她非常有信心。我這裏人家供養我的錢,我也送給她,讓她去救濟那些貧苦的人。貧苦人我們不認識,我們也沒有時間去找,她一天到晚在街上轉,太難得了。佛在此地講的,我們在現前社會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種善因得善果,這是真理,絲毫不虛。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