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隨遇而安 順其自然
個人資料
正文

分享: 一個中國女留學生驚人成功的故事 (2)

(2010-09-19 19:21:11) 下一個
點擊這裏閱讀:
一個中國女留學生驚人成功的故事 (1)


(續上一篇文章)

2007-2008 第五年

工作和在學校的時候還是挺不一樣的,我們所沒有什麽training,一下子就把我放到第一線做事情,其實law firm這種partner帶associate的形式,本身就是由於law practice是一個經驗活,就是得邊做邊學。F是vault上best firm to work for,當初選它就是因為考慮人的因素,大家都很團結,一起做事,我有不懂,很多人都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幫助我,律師是做billable的,上一天班,如果不是做billable的工作,那麽就等於沒上班,所以他們能夠來幫我真的是很讓人感動。開始什麽都不懂,要靠不斷學習人家的work來改進,也要靠在不斷做的過程中來熟悉每個領域,每天都在takein無數的信息,技術也好,法律也好,都是新的。晚上下班就逛逛街,和朋友吃吃飯,周末就去hiking,去逛博物館。

上班的同時,也開始準備9月的LSAT考試。一年前我都無法想象自己會去讀law school,而且還是免費去的。讀PHD的時候,去law school聽過一個課,那時候覺得law離自己好遠啊,那些忙忙碌碌的law student和我簡直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當初看legallyblond的時候,就覺得好喜歡那個女主人公啊,也喜歡她的男朋友。轉眼自己也在往這路上走了,雖然晚是晚了點,人生的路真是不好說。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自從離開學校開始,我就仿佛在沒路的地方走路,讀PHD的時候,雖然我比較愛折騰,做了一些別人不care去做的事情,但總體上講還是遵循著一個每個PHD都要完成的計劃,qualification exam,prelim,defense,找工作,在不同的階段都可以找到很多前人的經驗,也有很多同級的人可以一起討論。但是工作之後,隻有不斷地有朋友或者學弟學妹來問我這條路怎麽走,沒有人來領著我走這路了。工作上,即使同事很nice,他們也無法真正體會一個外國人做美國法律會遇到什麽樣的困惑,甚至連OPT期間不用交SSN和medical care這個事情,我都要自己花半天時間去研究IRS的pub,然後去說服我們HR的人我是對的。申請學校上,中國人讀JD的總體不是很多,大部分是國內法學本科畢業出來讀LLM的,或者是LLM後來轉JD的,所以他們的經驗很難借鑒,而很多美國學生的申請論壇,也不會告訴你怎麽去搞中國的成績單之類的事情,總之,being somewhere in the middle, you are on your own。每次遇到困難,我隻能鼓勵自己,leaders almost always have to travel on a roadthat is never or less traveled, and that's why they are the leaders.

我是一個相當不善於標準化考試的人,每一次標準化考試我都要靠別的途徑去彌補,我上大學的時候是保送的,所以成功得規避了高考,出國的時候GRE和托福都很一般,隻能在PS等申請材料上下功夫,我老板招我是因為他被我的PS打動(是老板後來親口告訴我的),當我再一次麵對LSAT這個最難的標準化考試的時候,我依然不能逃脫這樣的宿命。law school的申請還不像grad school,錄取的大頭是看LSAT和本科成績,而對外國學生(本科不在美國念的)來說,本科成績也基本不看,所以說到底就要看LSAT。如果LSAT 考接近滿分,那麽幾乎申請交張白紙就可以拿到admission了。用我後來學校的招生辦主任的話說,申請是跨門檻,好的LSAT會把你墊高很多,在其他方麵你一般就可以跨過門檻了,反之,並不是你沒有機會,隻是說你要用別的把這個落下的高度補回來。可惜我是後一種,注定了要拚盡全力去夠的那種。我的PS 寫了五稿,推薦信拿了6封,好在無論以前的導師還是現在的老板們都對我印象不錯,所以每封推薦信都寫得很有分量。我在工作中給一個很難please的 partner幹活,每一個人都警告我這個partner有多tough,聽了很多horrible story,然而以前的經驗告訴我,tough的人隻是有更高的標準,如果你能達到這個標準,那麽他會比別人更賞識和信任你,於是我就默默的努力,當我服務的客戶不斷地去這個partner那裏誇我的時候,partner親自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他很滿意。他得知我要申請law school,就主動說幫我寫推薦信,並且還去說服了我們所最資深的partner給我寫。我們的這個資深partner於是把推薦信直接寫到了我想申請的法學院的院長那裏(他們都是很好的朋友),他說,我雖然沒有和這個年輕人有過很深接觸,但是我們所最苛刻的partner告訴我一定要把她推薦給你們,所以我確信這個年輕人一定不簡單。就這樣,我以比較底的LSAT,拿到了DC周圍最好的兩個法學院的admission。有的時候,go above and beyond,自己把標準定的高一些,勇於去接受比別人更大的挑戰,也許一時顯得很傻,但以後一個不經意的場合卻會幫你一個很大的忙。我感到如此幸運,不是因為不勞而獲,而是因為努力終有回報。

拿到admission那天正好是情人節,是一個星期三,中午收到信,興奮得給男朋友打電話報喜,他接電話好像身邊特別吵,當時太高興也沒在意。晚上回到家,看見他居然站在我家門口等我,我的天,他大老遠從北卡開過來了,要知道他上個周末剛來看我,周日晚上回去的,這大周三的他又來了。他做這種偷偷默默的事情是有前科的。我博士答辯那天,他原本是在馬裏蘭做 intern的,晚上答辯完了我就一個人跑去逛mall,看電影,我給他打電話,他還和我說不好意思啊這麽重要的日子你隻能一個人過了,我說沒關係的你也有你重要的事情在忙,他還問我打算什麽時候電影,等到到電影院門口,看到這個人居然在那裏拿著盒 Godiva巧克力朝我笑呢,原來他早就偷偷跑回來了,陪我看了個電影,第二天天沒亮又走了趕去上班。這次他又是開那麽老遠為了給我送情人節禮物,一根 Tiffany的項鏈,可惜我都不知道他要來,晚上去哪兒都沒座了,最後隻能買了兩塊cheesecake factory的蛋糕,然後跑回家給他炒了兩個菜吃,第二天早上他又回北卡了。這是我第一件T家的首飾,也是以後很多很多T的開始。每個女生都愛禮物,不過在我看來,再好的禮物,都及不上一個懂得浪漫,懂得珍惜你的男人。

工作的第一年,生活上倒是沒有什麽太大改變,仍然是租房子住,每個周末不是我回北卡,就是他來DC,我們倆開長途的能力都變得巨牛。薪水一下子漲了很多,但是消費習慣不會一下子改變,學生時的觀念還是會多少滯留一段時間,偶爾去逛逛Tysons的兩個mall,還是覺得貴,去leesburg的 outlet,感覺東西買的下手的才比較多。我一直以來都崇尚高質量但節儉的生活,我不去買很差的東西,如果一樣東西是因為質量差而便宜,這個錢省得就沒有價值。

我的第一輛車在服務了我3年,陪伴我從東岸的最北麵到最南麵整整一個來回之後,罷工了。男朋友慫恿我用全款買了輛可愛的MINI COOPER,手動的。我不會開手動車,我男朋友也不會,問了幾個朋友,說女生千萬別開手動車,學不會的,但我男朋友說,如果我以後想開保時捷法拉利這樣的好車,都是手動的爽,開自動的沒有感覺的,這話對我很有激勵作用,我就買了輛手動車。MINI是沒有庫存的,買車要先訂,付了錢等著,賣價價錢比 MSRP一般要高。在等待MINI的一個月裏,男朋友先去找北卡的朋友學手動車,然後等MINI到了,他帶我去晃晃悠悠一路熄火10幾次開回家,然後用周末來看我的時間教我開,我就拿著一個新車學。開手動車就和遊泳一樣,開始要想著每一步,還可能手忙腳亂的,但是熟了之後,就成為本能,不用想就能做出動作。這輩子如果肯定要學的事情還是早點學,學會了就是你的了,忘也忘不了。這樣我就開著我的小MINI,day dreaming著開保時捷法拉利的將來。

2008-2009 第六年

第五年的周年紀念是在Glacier國家公園度過的,那天在最後的Glacier附近遇到了grizzly。在完成了超過billable requirement的工作量的20%之後,partner們逼著我去take vacation了,我在denver機場還在給一個partner發一點最後的東西,結果人家回信:go back to your vacation。每一個人都告訴我,full time law firm work+part time law school = HELL,所以要抓緊最後狂歡的時間來善待自己。我比較低估形勢,因為本科和PHD之前,都有過類似的warning,說有多tough,但我走過來,實在沒覺到什麽壓力,所以這一次我也就以為又是一場“狼來了”的虛驚,覺得半個月渡假應該能夠讓我撐過1L了。如果現在有人問我,讀JD之前應該做什麽,我會告訴你,趕緊把婚結了,孩子生了,房子買了,該裝修的都裝修了,該置辦的都置辦了,然後什麽都不要想了,每天花8個小時工作,5個小時上學,剩下的時間除了你吃飯和communite的時間,就是你睡覺的時間。

我的JD生涯在我懵懵懂懂中開始了。 Orientation第一天,係主任說,look to yourleft, look to your right, and remember these people, because a year from now, one of you three will disappear from this class. 此話出自經典law schoolmovie: the paper chase。可見在law school,1L的競爭是白日化的,JD三年就是這樣的,第一年拚命的學,第二年拚命的麵試,第三年拚命的玩。JD學生最後的Offer通常是第二年暑假summer intern的地方給的,而summer intern是第二年剛開始就申請的,用的是1L的GPA。照理說,我有工作,沒有必要也沒有資本去拚命,可是我念書不是隻為拿一個學位,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不能真正的學到東西,那麽拿一個證書沒有意思。

law 的學習方法和engineering很不一樣,每天的reading assignment多,然後到課堂上基本上是討論這些讀過的材料,上課要看發言,既有自己舉手,也有on call,所以說白了是自學為主,老師點撥為輔,考試是考實際應用,全部是open book,不需要背任何東西,但又絕對要對內容爛熟於心。law和science的最大不同是science我們總是在追求正確答案,如果不能證明它正確,就去證明它錯誤,沒有“可能”,沒有“模棱兩可”。但是law沒有正確答案,law的nature決定了任何事情都可以argument fromboth sides,作為一個律師,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找你代理,你都要從浩瀚的法典和案例裏去尋找支持你客戶的論據。我覺得辯論這個事情真的是很有趣,你要用層層鋪墊去說明為什麽你是正確的,對方是錯誤的,而且這些觀點要以第三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表達,因為最後評判輸贏的是這個第三方。這也是為什麽總統議員多半是律師出身,debate和上庭make argument所用技巧大同小異。有argument,就有counter argument,所以在用任何一個argument的時候,都要去預期對方的counter argument,然後準備好如何來反駁這個counter argument。law student必看的一本書叫做getting tomaybe,從工程師的mindset到一個律師的mindset,就是要把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變渾沌了,然後練就一身你說他是黑他就是黑,你說他是白他就是白的本領。

我覺得我很幸運,我的同學忙忙碌碌多半是為了找一份工作,而我忙忙碌碌是為了學我感興趣的東西,相比之下,I get to enjoy law school more. 人的發展是有一些特定軌跡的,沿著別人的軌跡走往往事半功倍,而你本身又在加深這條軌跡,久而久之,這些軌跡因為如此的深,使得人覺得非這麽走就不行了,反而禁錮了思維,比如PHD就應該去找教職,不找教職就找公司研發,比如JD就是要第一年拿個好成績然後去拿一個好的summer intern。我經常聽我身邊的同學朋友說,我讀PHD,因為I have no choice,我讀完PHD,找不到教職我就得做postdoc,因為I have no choice,我要申請綠卡,因為沒有綠卡就找不到工作,就不能轉行,就不能回國,I have no choice。Well,我總是和自己說,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you always have a choice. If you dosomething, it's better what you choose to do. 如果做postdoc是一個大計劃的一部分,then go for it and it's a great choice,如果隻是因為覺得非如此不可,那麽事情不管做的成做不成,都不會有成就感。我的Torts老師在最後一堂課,和我們說了她拿了 Economics PHD,後來又去法學院,畢業了決定不考bar,而做law schoolprocessor的經曆,她對我們說,不要覺得因為你做之前做了什麽,之後就一定要做什麽,你隻做你想做的事情,為此你可能付出別人無法想象的努力,遭遇別人的不理解,遇到別人遇不到的困難,但是,hey, it feels so good when you did it。她臨走前,在黑板上寫下五個字送給我們,DO WHAT MAKES YOU HAPPY,為此我熱淚盈眶。我覺得自己一直以來不妥協不放棄,堅持去做自己有認同感的事情,無論多麽難,都努力去披荊斬棘,為的就是這幾個字吧。

這個世界上沒有超人,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關鍵在於懂得自己獨特的地方,然後尋找自己的perfect niche。我喜歡讀人物傳記,讀人物傳記不是為了讀完說,wow,這人真厲害,然後go on with my own crappy life,讀人物傳記也不是為了看牛人是怎麽做的,然後跟著去follow,沒有一種成功可以複製,隻有struggle tosuccess的方法和心境可以借鑒。牛人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定,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了自己的perfect niche。無論是誰,22歲之前的經曆都大同小異,無非是上學,當然每個人家庭環境不同,感悟會有所不一樣,這之後人和人的差別就會很大,Jack Welch,一個普通的化工PHD,在GE一步一步成長成了掌門人,奧巴馬同學,law school畢業,去law firm,然後又辭職去教constitutional law,去從政。他們的出眾之處是在走當下這一步的時候已經想好了下一步要做什麽,他們知道每一步是如何fit in a bigplan,and before all of these, they knew at the very beginning who they areand what the big plan is。隻有自己主宰自己要走的路,不隨波逐流,才能到自己想到地方。Do what makes you happy, and enjoy it,其實就那麽簡單。

IP law 對於我,現在看來還是一個不錯的niche。工程的PHD學位為我在起步階段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無數珍貴的機會,一個小associate,剛開始 practise的時候最難的就是表現自己和獲得機會,consider legal profession是一個靠經驗吃飯的行業,開始能獲得什麽機會,就直接決定了你能學到什麽和你用多塊的時間達到同樣的高度。因為patent law是基於技術的,而且通常是cutting edge的技術,所以有些案子很自然會要求很強很專業的技術背景,當時有一個litigation案子,正好firm裏就我懂這個技術,那個 partner就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樣找到我,在engage客戶的階段就involve我,把我放到第一線去見客戶,跟他去做presentation,後來客戶因為看到我真的很懂這個技術,把原本想給另一個firm的這個案子給了我們,partner專門來我辦公室和我說congratulations,做成這樣的事情,真的很有成就感,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別人學不到的寶貴經驗。還是那句話,生活is all about砝碼,要努力獲得砝碼,也要懂得運用砝碼。

除了技術背景之外,我的中國背景和語言優勢也給我帶來了很多機會。在美國有很多華人,每一個華人的夢想都是能夠做一些bridging中美文化貿易技術等等的事情,希望自己中西方兼容的背景成為自己的優勢,然而這樣的工作很少,或者說這樣的機會在entry level很少。但是在law firm,語言和外國背景絕對是一個plus。我們有不少asian的客戶,firm都喜歡讓我們這些亞洲麵孔去impress客戶,通常也確實是亞洲人更能理解亞洲人的思維模式,交流更有效。同時,F和很多firm一樣,一直在探索中國市場,以前在日本和台灣的成功經曆使得firm都很重視中國,作為下一個strategicmarket,這一年,F在上海開了中國辦公室,需要有人經常得去中國做rotatingattorney,我就報名了,很幸運的成為這個team裏唯一一個沒有過bar的成員。此後,我每年都會在中國工作一段時間,在中國期間,有比在美國更多的機會,直接去麵對和engage客戶,和firm裏最senior的partner們一起travel,hang out,最近距離的學習他們的一些skill。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穿梭,在美國improve自己的practice,上lawschool,在中國improve自己的client development/management的能力,keep up withthe network I built in the past 20 years,還能和爸媽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盡盡孝心,覺得與我心中想做的事情很契合。

我們還沒有綠卡,但是我這個人很不喜歡生活的局限性,我對自己說,what the hell,該去哪兒我還是去哪兒,想做什麽我還是去做,與其因為一個身份問題而放棄某些機會,我寧願冒險。事實上,我們去過很多地方,護照上有無數個簽證,除了我PHD第一年回家被check了一下(其實主要是check我老板),之後簽證都一帆風順,我們去加勒比cruise,去以色列出差,去中國 rotation,都簽證,上海簽證處的人都認識我了,每次去聊兩句就過了,反正我是簽證的老油條了。可見有些事情是紙老虎,你越把它當回事,它越擋著你,反而讓你失去了很多屬於你的機會。經常看到幸苦等綠卡的故事,覺得等拿到綠卡,我就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了,而事實是,大多數人,拿到綠卡,生活沒有任何改變,反而白白等了好多年。機遇是給準備好的人,不是給擁有一張紙的人,這個和拿學位是一樣的,學位有時候可能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不是拿到 PHD學位就一定有教授當,不是拿到JD就一定可以進big law,nothing is guranteed,能不能做還是看自己。我經常告誡自己,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008 年的秋天,男朋友也從北卡畢業了,在DC找到工作,搬過來團聚了,我們終於結束了DC-NC的commute生涯,開始考慮我們在一起的事情,彈指一揮,我們倆已經在一起8年了,出國前覺得自己都還小,現在在國外風雨同舟,不覺間就27了。在家庭上,我們真的是落後分子,但是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想法,成家就要有家的感覺,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像家的樣子,而且結婚是一輩子的紀念,還是想搞的好一點,給自己一個回憶。念PHD的時候,身邊有很多人回國登記一下就算結婚了,擠在租來的apartment裏撫育寶寶,去參加過幾個朋友的婚禮,基本上就是請大家吃個飯,這都很正常,學生時代大家經濟都不寬裕,沒有什麽隨心所欲的資本。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倆心照不宣的覺得應該在自己有了能力之後再去make committment,當然,這個觀點我現在還不確定是不是對的。anyway,我們就這麽拖著到了27歲,2008年底,我倆看了看自己的存款和收入,覺得經濟上夠做這些想做的事情了。於是2008年底,我們開始在DC周圍看房子,買房子這個過程相當費時間,我們做了不少research,盡量避免很多first time homebuyer常犯的錯誤,比如開始和agent說budget的時候我們先給了一個比真正budget低25%的數字,因為看得過程中總是會因為這個那個的原因而overbudget,房子總是越貴的看著越好嘛,所以我們開始說50萬,然後慢慢漲點漲點,最後找到了一個很好的neighborhood,房子 floorplan也滿意,隻有一任屋主,房子結構和maintain的都不錯,唯一缺點是裏麵的裝修是original的,有點老了,最後價值80多萬的房子以70萬買到。比較有意思的是,買房子的過程用到了很多1L law school學到的東西,比如property, contract,甚至torts,我們agent和closing attorney都說,看不出來,你第一次買房子,知道的倒是不少。拿到鑰匙那天,心裏那個美啊,自從出國之後,我們都沒有拿家裏的一分錢,父母為我們操心一輩子,如果那麽大年紀了還不能自立,實在太失敗了。從2003年帶著5000個美刀,三個箱子登陸美利堅,六年後居然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在美利堅的土地上成為有產階級了,說實話,我感到很驕傲。

2009-2010 第七年

有了house,不管你需不需要工作,不管你有沒有嫁人,你都是house wife,裏裏外外比住租來的房子多操好多心。我家裝修比較老,就需要一點一點update,現在已經把廚房整個翻了重新做了,接下來要做 bathroom,地毯也都換成了hardwood floor,另外,因為我們是從1 BR apartment搬進這個大house,家具連一個房間都塞不滿,所以又折騰去北卡買家具,一個一個房間的furnish起來。這每一件事情,都付出了無數的心血,都是我一個project,從什麽都不懂,到成為expert,把事情做好,經曆了太多過程中的痛苦和成功後的喜悅。我做什麽事都不喜歡拖著,做什麽都不喜歡半途而廢,做什麽都要做到最好,我是完美主義者,我做一個project就盡力做好,然後take amoment to celebrate,然後就move on到下一個。廚房裝修的帖子在華人家居版上,有興趣的mm可以翻一翻。

做事情從不懂到懂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如果總是重複在做自己懂得事情,隻能說明在原地踏步,嗬嗬。做一件事情,我總是事前向很多人請教,聽大家的經驗和建議,但是我從來不跟從別人的想法和做法,我把它們作為磚頭來建我自己的城堡,我的做法必然是融入了我自己想法,有我自己特點的,我隻做我喜歡的東西,但是別人的經驗真的可以讓自己少走很多的彎路。我發現我做什麽事情基本上都是以比我大五六歲甚至十歲的人為目標,20歲的人不能去和50歲的人比成功,環境機遇人生的積累都大不相同,但是可以試著去超越時間,beat your age,讀PHD那會兒大家畢業的平均年齡是30歲吧,所以我賺了4年的光陰,同進firm的人,一般會在2年後開始讀法學院,我用了一年,所以又賺了一年,我28歲買房子settle down,開始資本的積累,比我身邊的朋友好像也早一些。

幾年的law firm 工作,加上law school,加上要take care of房子,我慢慢意識到了人生最重要的是時間,是quality time,錢不過是獲得quality time的一個途徑,不是唯一途徑。quality time有很多成分,生活的質量是一部分,事業上的成功感是一部分,家庭是一部分,萬事都是在尋找一個平衡。我做事的方式,價值觀都因此而在改變,我們不能改變一天隻有24小時的事實,但怎麽樣來過好,過得有效率,過得開心,全部都在於自己。

2009 年8月12日,是我從上海rotation回來那天,也是來美6年紀念日,男朋友把一枚大大的T鑽戒遞到了我麵前。這個男人等那麽久,原來是要等自己攢夠三個月的工資去給我買戒指,真夠傻的。這下我又有了一個新的project,就是準備婚禮,兒女的婚禮也是父母的夢想,所以我們決定借回去 rotation的機會在中國辦兩場婚禮,然後美國再辦一場,給家人也給自己最好的回憶。現在中國的兩個婚禮已經辦好了,9月5號是我的美國婚禮,這也是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寫到這裏,把我這7年都差不多唐完了。之所以要寫出來,完全因為這是給我自己的一個紀念。看看7年前的我和7年後的我,我不知道再過7年我會在做什麽,又會有什麽樣的感想。The beauty of life is in its uncertainties。我對未來非常非常的期待。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