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成年人如此,處於生長過程中的未成年人犯錯誤,更不足為怪了。那麽,家長該怎樣對待犯錯的孩子呢?
兩種基本態 : 不急不躁與不棄不餒
孩子所做的事,何為對,何為錯,家長常常用自己的理解來作出判斷。其 “ 標準 ” 是什麽,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家長常常不會多去思考,反思。因此,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家長最基本的態度應是 “ 不急不躁 ” 。因為生氣而枉用評判的標準,因為急躁而導致家長情緒的失控,不僅於事無補,而且可能委屈孩子的事例並不少見,動輒打罵孩子的做法更不可取。
與 “ 不急不躁 ” 相聯係的,是 “ 不棄不餒 ” 。一些家長恨鐵不成鋼而打罵孩子的做法固然不對,同樣放棄對孩子的正常教育,則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兩者都不可取。
幫孩子分析犯錯的原因
孩子犯錯誤,家長正確的方法是與孩子共同分析發生錯誤的原因。一般來說,孩子犯錯,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 .與興趣追求有關。孩子自來到世界上,對周圍的人或事無不充滿好奇,產生興趣。這種需要,有時能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或指點,但許多時候會被家長們的一句 “ 煩死了,一邊去玩 ” 等不耐煩的話語拒之門外。有些孩子會漸漸喪失好奇心、求知欲,有些孩子往往不灰心而繼續去追求他所希望了解的知識。不管怎樣,在追求知識、追求成長、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錯誤在所難免。
2 .與情商發展狀態有關。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在人之成才的多種因素中,智商( IQ )占 20% ,機遇占 20% ,而情商( EQ )則占 60% 。在 “ 情商 ” 諸要素中,對自我情緒的把握能力,常常是其能否與同事、周圍處理好關係的重要環節。因為孩子正處於社會化過程中,情緒、意誌力等都處於不穩定狀態之中。而兒童心理學研究成果又表明,九歲以下的兒童基本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也沒有明確的責任感,對許多事物、現象無法進行合理的推理,包括何為 “ 對 ” ,何為 “ 錯 ” 等是非觀。因此,兒童的許多言行都具有形象性、直覺性,當然犯錯率比較高。
3 .孩子犯錯誤,成年人有責任。
( 1 )未處理好 “ 指導 ” 與 “ 放手 ” 的關係。未成年人的成長,需要家長、老師等師長的悉心指導。一些家長往往因為在成長中沒有長輩的引導而照樣長大,就以為自己的孩子成長也會這樣,順其自然。殊不知,現在孩子成長的環境與父輩們成長的環境不大一樣,而且,隨著獨生子女周圍環境的變化,今天孩子的生活環境不確定性甚至危險性大為增加。如果成年人不多加科學指導(注意,不是包辦代替,管頭管腳),孩子犯錯的機率必然更高。當然,要正確處理好指導與放手的關係,是給每個家長的難題。
( 2 )指導未切合孩子的性格特征。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天生細心多慮,處事有分寸,有的孩子大大咧咧,粗心大意。對不同性格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顯得十分必要。家長在指導時,要摸清孩子的性格特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藝術處理孩子的錯誤
與上述相聯係的是,家長要學會藝術處理孩子所犯錯誤,並從中發現積極因素,因勢利導,做好轉化工作。
1 、冷靜對待,藝術處理。
所謂 “ 冷靜對待 ” ,即前麵所倡導的兩種基本態度,永不放棄。而 “ 藝術處理 ” ,指的是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而不是置之不理以致將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認識與思維的素材白白扔掉。
著名科學家斯蒂文 · 格倫回憶自己兩歲時所發生的一件小事,並認為這對自己走向成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天,他試著從冰箱拿出一瓶牛奶。誰知瓶子太滑,脫手掉在地上,牛奶灑了一地。廚房的地板上成了一片狼籍,媽媽到廚房看到這種情形,沒有責備,沒有教訓,也沒有懲罰。媽媽說: “ 你做了多麽棒的垃圾!我還從沒有見過這麽一大攤牛奶呢!既然已經這樣了,兒子,你願意在我們打掃前在奶河裏玩一會嗎? ” 格倫玩了 10 多分鍾後,媽媽和藹地說: “ 孩子,你知道,不管怎樣,你弄得一團糟,你得打掃幹淨。我們可以用海綿、拖把或者是抹布來收拾幹淨。你喜歡用哪種呢? ” 小格倫選擇了海綿,和媽媽一起收拾起地板上的奶。收拾幹淨後,媽媽又說 “ 今天我們做了一個失敗的嚐試,沒能讓你的小手抓住奶瓶。現在我們到院子裏,給這個瓶子裏裝滿水,看看你能不能抓得住。 ” 格倫很快就發現,隻要他兩隻手緊握瓶嘴的那部分,瓶子就不會掉了。
在母親熱情而藝術的引導之下,一個糟糕的事變成有趣的遊戲,在遊戲中,斯蒂文享受到樂趣,也受到了教育;潑掉的是牛奶,收獲的是責任;扔掉的是垃圾,學會的是正確的方法。
2 .為孩子的承認錯誤而喝彩。華盛頓小時候砍櫻桃樹故事就是一例。
3 、防止 “ 錯誤聯想 ” 式思維方式。
有一些孩子總不能順利改掉自己的錯誤,尤其是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久而久之,則會產生 “ 錯誤聯想 ” 式思維方式:比如不小心打碎了一隻雞蛋,就會聯想如果這隻雞蛋是一隻受精的蛋,即將孵化出一隻小雞,而這隻小雞又是一隻母雞,老母雞會生更多的雞蛋,如此聯想,幻想中的損失就不僅是一隻打碎的雞蛋,而是一個個金蛋。結果,隻能是越想越鬱悶,越想越痛苦。所以,對容易犯錯誤、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要幫助他們善於忘記過去的錯誤,用向前看的態度繼續努力,同時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4 、懲罰教育:適度而慎用。
即使要懲罰孩子,考慮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必須是看清錯誤的性質與程度,一般的錯誤沒有必要采用懲罰的方法。而對比如明知有危險卻仍然繼續去玩耍;極端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等的孩子,不妨一試。二是把握犯錯的年齡,一般地說,適度懲罰應在五歲到十歲之間進行。其餘年齡段不僅沒有好的效果,甚至產生惡劣影響。三是必須與說服、感化教育結合起來。四是不能毫無限度、不擇手段、不分部位亂懲罰孩子。懲罰要在合適的範圍內,同時讓孩子明確記住並盡力改正自己的錯誤,記住家長是出於關心愛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