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隨遇而安 順其自然
個人資料
正文

不能被忘記的欒菊傑的當年教練文國剛(圖)

(2008-08-12 10:44:58) 下一個
不能被忘記的欒菊傑的當年教練文國剛(圖)


“擊劍媽媽”欒菊傑


加拿大選手欒菊傑晉級女花32強 高舉祖國好


       2008年8月11日,為加拿大出征奧運的欒菊傑,雖然以一勝一負的成績結束了奧運之旅,但是對於50歲“高齡”的她來講,一切已經都很完美。

       欒菊傑,中國女子擊劍運動員。1958年9月14日生,江蘇南京人。

     提到欒菊傑,大家都知道,1984年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擊劍比賽中,欒菊傑先以5:8勝原聯邦德國冠軍畢肖夫,接著以0:8的絕對優勢勝1983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冠軍、羅馬尼亞的古茲加努,決賽中以3:8力克聯邦德國老將漢尼斯,奪得本屆奧運會女子花劍個人賽金牌,是奧運史上第一個獲得擊劍金牌的亞洲選手。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付出心血培養欒菊傑的當年當年教練文國剛先生呢,著名作家肖複興(報告文學《劍之歌》作者)寫了如下文章:

[有的人,不應該被遺忘]

肖複興(著名作家)

在最需要他們才華的時候,他們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才華,還要承受那個時代對他們的一切不公正的待遇,他們是在戴著枷鎖跳舞啊。

體育是一項吃青春飯的運動,奧運會的比賽,更是容易追逐青春光鮮的影子,而毫不留情地將一些人隨時過境遷而遺忘。

對於欒菊傑,是一個特殊。就是她,在30年前的1978年,在西班牙的馬德裏,帶傷贏得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的亞軍,又是她在洛杉磯奧運會摘取了女子花劍的金牌。

昨天,她出場兩次,一次贏,一次輸。其實,人們的心裏並不怎麽關心她的勝負。都已經50歲的年齡了,對陣花樣年華一臉英氣逼人的年輕劍手,能贏到哪兒去?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她的出場就是不同凡響的勝利。雖然止步於16強,人們照樣給予她熱烈的掌聲。與其說人們是在看她的比賽,不如說是在看一段回放的時光,那時光雕刻著一代人逝去的青春記憶和情感。

我們應該記住她。但有的人也不應該忘記,比如欒菊傑當初的教練。現在,幾乎沒有人提及他,年輕一代對他更是陌生得猶如恍然隔世。但是,坦率地講,沒有他,就沒有欒菊傑,或者說欒菊傑隻能是家住南京莫愁湖畔的一個普通的女孩,而不會有當年的聲名鵲起,和今天人們對她的深情記憶。

他叫文國剛。1975年,37歲的文國剛和17歲的欒菊傑同時來到江蘇省擊劍隊。有意思的是,欒菊傑是正式調進,文國剛卻因家庭出身問題隻是“借用”。那個時代,檔案袋裏一張家庭出身的紙,足可以壓死人。1977年初,文國剛開始正式接手訓練欒菊傑。是他改變了欒菊傑的握劍方法,解決了欒菊傑重心不穩、劍鋒下塌和爆發力不足、方向不準的致命弱點。


文國剛


文國剛,這位我國第一代劍客,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的第一個男子花劍的全國冠軍,命運多蹇,多年為中國擊劍事業奔波,多年隻是編外的臨時工,他培養出來的欒菊傑出國比賽了,他卻止步於送行的機場,在國內遙控弟子的比賽。在中外體育史上,恐怕再也沒有比這更荒唐的事情了。了解這一點,是必要的,隻有如此才能夠了解中國體育發展到今天曾經有過何等的艱難;也才能夠理解文國剛這樣一代體育人的可貴和我們不應該忘記他的理由。在最需要他們才華的時候,他們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才華,還要承受那個時代對他們的一切不公正的待遇,他們是在戴著枷鎖跳舞啊。而在體育產業化,優秀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可以掙錢的時候,他們卻已經迅速蒼老,成為明日黃花,成為一幀幀老照片,隻有在人們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翻開塵埋網封的相冊。

文國剛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就調到北京,擔任國家擊劍隊的總教練,現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副局長肖天是當時擊劍隊的領隊。整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文國剛事業最輝煌的時期。如今,人們還記住欒菊傑,就不應該忘記欒菊傑的師傅。50歲的欒菊傑的奧運夢終於夢想成真,她更不該忘記70歲的文國剛,不知道此次歸國她見到沒有見到文國剛。也許,比賽結束了,她有時間了,會帶著一家人看望一下她的師傅。

當年,同在五環旗下,他們曾經擁有共同的夢。如今,同在北京城,心近路就不會遠——這後一句話,是當年文國剛對我說的。

那個桃花始終沒有覺得震撼好看。特別是電視來個特寫,巨土。

--------------------------------------------




說來也巧,兩年前,文國剛教練在哈佛大學的擊劍隊做副教練時,康州的東南康中文學校曾經特聘文國剛教練及夫人開設了擊劍課。這邊的海外華人非常興奮,紛紛把孩子送來,文老師不得不開三個班,分年齡段分別教孩子們。

我的兒子那時才8歲多,我們也給兒子報了名,花了近二百美元置齊了擊劍服裝和行頭。他隻跟著學了一個學期,就淘氣不去了。後來,聽說, 課程停止了。可惜。。。估計文國剛教練依然住在麻省教擊劍。

Guogang Wen
Foil and Epee Coach

Coached Chinese National and Olympic Teams From 1977 Until 1996

With 40-plus years of fencing experience, Wen arri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our years ago from China, where he served as both the National and Olympic coach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Fencing Team from 1977 until 1996.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Wen, the Chinese ranked consistently among the world's top fencing programs an claimed numerous individual and team medals in the Asian Games, World University Games, World Fencing Championships, and the Olympic Games. Included among the elite athletes trained by Wen are Luan Jujie, the gold medalist in women's foil at the 1988 Olympics, and Wang Huifeng, the silver-medal winner in women's foil at the 1996 Atlanta Games.

He works as an assistant coach at Harvard University under Head Coach Peter Brand, who is entering his sixth season at the helm of 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ogra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