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幕儀式前一周的清晨,中國駐美使館新館靜靜沐浴在晨光中。這一乳白色建築群將成為最龐大的駐美外國使館建築。
效果圖。新建築的總體設計靈感來源於當代對於古典中國建築規劃的理解 美國時間29日,修建了3年多的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新館將舉行開館儀式。由於美國的特殊地位, 華盛頓通常被視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外交首都,美國國務院的官員稱其他國家“會把最好的外交官派到華盛頓”,不光如此,一個國家在這裏的使館有時還被與國家的尊嚴和形象聯係起來。中國說在美國建新使館主要是因為老館空間不足,美國媒體則強調這是表明中國成為強國的“鋼鐵和石頭構成的物質宣言”。1979年中美建交後兩國互設使館以來,雙方的業務與往來與日俱增,建一個更大的新使館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美國駐華新使館將舉行開館儀式,據說美國總統布什也將參加。美國駐華大使雷德提到中美兩國互建新使館時曾說,“如今美中雙邊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 “美國首都規模最大的使館” 消息人士透露,開館儀式定於29日晚舉行,外交部長楊潔篪將前來主持。新使館於2005年4月破土動工,據了解,開館並不意味著完工,正式驗收將於9月底進行,年底前全部遷入。新使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西北區,由老使館沿康涅狄格大道向西北約4公裏處。這是另一片使館區,國際路像一把弓,萬尼斯街則像弓的弦,中國新使館坐北朝南正好位於弦的正中,兩側分別是新加坡大使館和以色列大使館。距離中國新使館最近的是美國國務院的外國使團辦公樓,車輛進入使館必須經其前門。新館地上5層,地下3層,外貌多呈幾何圖形,並不高大。新館分三個部分:東西兩側為辦公區,中間是對外接待部。現在隻有對外接待部分完工,29日的開館儀式就將在這裏舉行。
今年四五月間記者經過新館時,館外還圍著紗網,還看到中國工人進進出出。新館附近有一些國家從總館分出來的教育處,還有外交公寓,許多別國外交官在那裏居住,整條街非常“外交化”。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日前的文章曾生動地描繪道,今年夏天,中國大使館的官員們將搬進一幢由玻璃和石材建成的新建築,“這將是美國首都規模最大的使館,顯示了中國高漲的雄心”。“這個占地約2.3萬平方米的龐然大物,采用中國花崗岩和法國石灰石為材料,許多建築工作都由中國工人完成。使館由著名的貝氏建築師事務所的貝建中和貝禮中設計。流光溢彩的新館舍將取代曾經做過飯店的低矮、不起眼的紅磚建築。這種變化凸顯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不斷上升的地位”。文章說,“新館舍擁有寬敞的門廊、複式的天窗、棱角分明的屋頂和中國傳統的石頭花園。館內還設有一個有200個座位的禮堂和能容納1000人的多功能大廳”,“目前新館舍即將竣工,預計在8月啟用,這與展示中國勃勃生機的北京奧運會幾乎同時”。
被稱為“鋼鐵和石頭構成的物質宣言” 美國媒體對中國新使館十分關注,尤其喜歡從政治角度解讀。《舊金山紀事報》2006年4月的一篇報道稱,中國新使館將使附近其他多國的使館暗淡無光。報道還說,中國官員說建新使館的主要原因“隻是需要空間”,“但實際上,新使館提供的遠不止活動空間,這是一個用鋼鐵和石頭構成的物質宣言,中國如今已成為一個世界強國,並希望讓它的存在在世界上目前仍存的超級大國的首都被感覺到”。報道援引美國國務院官員塞杜的話說,華盛頓被視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外交首都,每個國家都希望能以最好的方式代表自己,除了派出最好的外交官和人員外,還包括大使館的品質和外觀。 《國際先驅論壇報》同樣進行了類似的解讀,其報道援引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前中國問題專家季北慈的話說,自20多年前中國搬進現在的使館以來,我們親眼目睹了巨變,不僅僅是複雜的美中關係,還有中國地位的上升。“這反映了他們對外界怎麽看中國的期待”。報道稱,美國似乎認可中國對自己日益重要的政治經濟影響的評估,國務卿賴斯宣布國務院將從俄羅斯撤回10名外交官,而往中國增派15名外交官。
26日,美國“頭條新聞網”報道稱,美國新的駐華大使館將於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這一天開館。新的駐華大使館擁有5幢建築,其中主體建築有8層樓高。該大使館的修建耗資4.34億美元,將容納950名使館工作人員和20個聯邦機構,是美國國務院第二大海外建築項目。報道稱,布什可能親自出席開館儀式。2004年2月,美國新的駐華使館動工時,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回顧美國外交使團在中國發展時曾說,中美建交前,美國政府在北京設有一個聯絡處,隻有幾名工作人員。
1979年,中美雙邊貿易額為25億美元,2007年,這個數字已經增至3000億美元左右。美國《舊金山紀事報》報道中美互建新使館時曾引用美國駐華大使雷德的話說,今天有充分的理由可認為“美中雙邊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
中國駐美新使館的修建也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關注。韓國一位記者去年發自華盛頓的報道說,中國新使館將是駐華盛頓各國大使館中最大的,落成後必將成為華盛頓城區中部的地標,是“崛起強權”的象征。報道對韓國在華盛頓的代表形象———老舊的大使館表示不滿,因為除了建築前懸掛的太極旗,行人幾乎感覺不到韓國的存在。文章稱,不是嫉妒巨大的中國新使館,而是因為使館大廈是韓國在美國利益的標誌,是到了認真考慮重建使館大廈的時候了。
新使館將使中國擺脫尷尬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大使館實際上可以從一個側麵折射出中美關係30年的滄桑變幻。老的中國駐美大使館因當年建交時臨時選址,顯得“寒酸”,停車場很小,車輛進出都要提前挪動其他車。由於所處地段魚龍混雜,大使館也因此常受到一些不安定因素困擾。相比之下,新使館則顯出“大國氣派”,它由華人建築大師設計,既有中國特色,又注入了西方元素,容易拉近中美兩國的距離。而且新使館地理位置不錯,很容易找到,門麵大方得體,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嶄新的中國形象。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甄炳禧曾擔任過4年多的中國駐美公使銜參讚。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過去幾年中國駐美使館的工作職能不斷擴大,在國會、雙邊、調研等方麵都已經擴大成獨立的機構,外交人員也不斷增多,老館舍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他回憶起老館舍的不少尷尬:由於館舍小,許多大型招待會都無法舉行,或被迫分隔成兩個房間招待各國客人,很不方便;老館舍停車地點少,不少中國外交官的車輛隻能停在外麵或路邊,有時還被當地警察拖走或貼罰單;教育、商務、文化、簽證、武官處都在外辦公,許多中國外交官在華盛頓工作多年彼此還不認識。現在,新使館麵積大大增加,那些尷尬事情將不會再有了。甄炳禧說,大使館是一個國家在駐在國的代表物,建一個新使館往往意味著牽扯保密、保安、建築材料運輸等許多敏感問題,多國因此發生不快甚至外交摩擦。但過去幾年,中美雙方的新使館選址和建設都非常順利,折射出兩國關係穩定和順利的發展態勢。新使館都定在建交30周年前竣工並使用,意味著雙方在未來發展上有新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