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情緒的哲學治療
作者:歐陽謙
人最害怕的是什麽?心理學家會說是孤獨。大凡有身處險境而大難不死經曆的人也會說是孤獨。因為在這個特別需要援手和關愛的時候,家人友人都很難甚至不可能來幫助你。在對黑暗和無邊世界的恐懼中,孤獨其實就是一種無依無靠的感受。
這裏說的是,我們處在人生邊緣狀況時的強烈心理體驗。那麽在平靜的日常生活中間,我們的內心會不會有孤獨的感受呢?
按理說現在的人生活是很充實的,充實到日常生活節奏要按照分秒來計算。同古人相比,忙於成功的現代人確實沒有理由不快樂。可是我們看到,文明的發展似乎與人類的精神問題是成正比的。在現代社會生活愈加豐富和多變的情況下,現代人的精神健康問題卻愈發的嚴重和繁雜起來。最為奇怪的是,現代人在人群中總是感到孤獨,總是害怕孤獨,所以總是在千方百計地逃避孤獨。
許多心理學家的研究統計報告都表明,孤獨感是現代人最為常見的一種心理症狀。我們都生活在人群中間,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可是在茫茫的都市人海裏麵,不少人還是感到沒有人的溫情。我們為什麽總是隨大流、跟時尚?因為我們害怕被大眾拋棄;我們為什麽迫切需要戀人和朋友?因為我們不願意忍受孤單;我們為什麽還要信奉上帝?因為我們必須找到心靈的依靠。
現代人為何會感到孤獨?當代哲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E-弗洛姆有過這麽一個頗為獨特的判斷。他認為,傳統社會中的人往往不會離開自己的出生地和大家庭,家鄉的土地和血緣的關係為人們提供了生存的心理根基,從而也排除了人們的孤獨和無助。然而,現代社會徹底割斷了我們與土地血緣的固有關係。我們絕大多數人為了成功都要走出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的家人,來到一個嘈雜和陌生的城市裏麵。從表麵上看,生活在都市裏麵的人有著密集和頻繁的交往。但大多是相互利用而不是相互充實,其實愈是成功的人,愈是遠遠地離開家鄉和家人的人,就愈是感受到在茫茫人海中的漂浮狀態。
為了證明“愛”(即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聯性)是人的一種基本生存需要,弗洛姆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他將參與實驗的人分成AB兩個組。A組中的每個人被分別關在單獨的房間裏麵(類似監獄的單身牢房),除了有定時送進來的食物之外,實驗者與外麵的聯係被完全割斷,不能看書,不能看電視,也不能聽音樂,要在裏麵堅持三天以上的時間;B組中的人也被分別關在單獨的房間裏麵,隻是可以看書和聽音樂,也需要在裏麵堅持三天以上的關閉時間。這個實驗的結果表明:A組的人在裏麵感到非常的孤獨和絕望,幾乎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B組的人因為有書籍和音樂為伴,感受孤獨的程度要稍許輕一些。其實我們都知道在監獄裏麵都有單身牢房或是單身禁閉,這往往是對被關押者的最大懲罰。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能夠在單身牢房中堅持很長的時間。這些都說明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就是要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往,要有愛和被愛的深切感受。在弗洛姆看來,治療孤獨情緒最好的處方就是用真正的愛(或者叫成熟的愛)來實現人被人所充實的理想生活。真正的愛體現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體現為尊重理解關心責任;相反,虛假的愛(或者叫不成熟的愛)表現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其實就是我要利用你來滿足我的種種需要。
在弗洛姆的思想背後,其實有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子。20世紀出現在德國和法國的存在主義思潮,就是以關注人的生命體驗和孤獨情緒而著稱的。在今天各式各樣的心理治療方法中間,存在主義治療就名列其中。這種哲學觀點將孤獨情緒看作是人的本真狀態,因為人最終隻能自己去麵對自己的死亡。海德格爾將人的存在稱為“此在”,即處於“被拋”狀態之中的存在(生與死都身不由己無法做主)。在麵向死亡的生存中,人隨時隨地都會感受到一種無人替代的孤獨感。薩特將人的存在稱為“自為的存在”,即處於“絕對自由”而沒有任何依傍的人生狀態。人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來推脫責任,因為人的生存本來就是沒有什麽理由的。每個人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必須自己承擔選擇帶來的責任。正視孤獨,才能做到獨立,才能真正與他人站在一起。你不要指望能夠徹底消除孤獨,因為孤獨就是每個人固有的宿命。你的生命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就如你的死亡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的一樣。
作為存在主義哲學的思想先驅,19世紀的丹麥哲學家克爾凱戈爾最早提出了“孤獨個體”的概念。這位生性敏感的哲學家把孤獨看作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一種生命狀態,看作是人生的基本情緒。他發現,為了克服這種揮之不去的孤獨體驗,人們往往會采取如下的幾種生活態度:信奉享樂主義的人生主張,在酒食豔色中尋求慰藉,用及時行樂來逃避孤獨的生命。然而,這種得過且過的生活態度是無法填補內心孤獨的,因為天底下從來就沒有不散的宴席;相比而言,家庭親情和倫理責任來得更為塌實和穩固,所以堅持道德主義的行為原則也是人們的一種選擇;當然,人們會在人生的種種磨難中皈依上帝,最後通過宗教信仰來克服內心深處的無助。這樣三種人生態度其實也是一個人要經曆的三個人生階段:年輕氣盛的時候一味地追求身體的快樂和及時的滿足;成家立業之後歸於平穩,需要約束自己的欲望來服從現實的規範;到老年有了豐富的人生體驗,希望在上帝的懷抱中得到安寧。
對於孤獨情緒的治療,存在主義哲學提出的是要敢於麵對孤獨而不是逃避孤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孤獨的,所以我們需要與他人相依相靠。但是,與他人的相連不是說放棄自己的自由,而是說與他人站在一起。自由的生命是手拉手的關係,而不是我跪倒你支配的關係。當然,你要想完全消除孤獨感,那也是徒勞的。因為你的生命無法與他人的生命完全融化在一起。到頭來,在生命的終點,我還是我,你還是你,他還是他。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