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隨遇而安 順其自然
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2007-10-10 17:28:51) 下一個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的麵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我站在你的麵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愛到癡迷
卻不能說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我不能說我愛你
而是想你痛徹心脾
卻隻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裝作毫不在意
而是用一顆冷漠的心
在你和愛你的人之間
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樹與樹的距離
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
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樹枝無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卻沒有交匯的軌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星星之間的軌跡
而是縱然軌跡交匯
卻在轉瞬間無處尋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瞬間便無處尋覓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無法相聚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是魚與飛鳥的距離
一個在天
一個卻深潛海底




(By Lunamia 插圖)

喜歡這首詩,寫出了那份深藏的感情與無奈,我知道第一句是女作家張小嫻的名句,可是網絡上傳來傳去,說成是泰戈爾所寫的詩,昨天看到這樣一篇短文,特轉貼於此供參考: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泰戈爾所寫
(文/三拳兩腳)

雖然有點奇怪但是我還是需要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泰戈爾所寫~

[真實的文化]雖然有點奇怪但是我還是需要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泰戈爾所寫~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泰戈爾的全部詩集?

[吉檀迦利], [飛鳥集], [渡口], [愛者之貽], [葉盤集], [園丁集], [新月集], [遊思集]

所有的詩集中是沒有這一篇的, 至於為什麽這個詩都說是泰戈爾所寫, 我隻能說這是個美麗的誤會.

據我的認識, 這個詩是台灣作家張小嫻所寫, 並且, 有趣的是並不都是她寫的, 事實, 還遠不是如此, 事實上, 這個問題還是帶有很大迷團, 研究中。。。


以下是引用一位記者的 “研究” 成果:

泰戈爾研究專家不知道老泰有此詩 許多人堅持泰戈爾對這首詩的所有權,依據是《讀者》雜誌2003年第14期上的引詩。找到這一期《讀者》,果然有這首詩,署名真是泰戈爾,摘自同年第5期的《女子文摘》一位編輯透露,這首詩是從網上弄來的--一切又回到了原點,這首詩還是沒有出處。


記者決定請教真正的權威:中國印度文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東語係教授劉安武和中國印度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泰戈爾研究專家中山大學吳文教授,但二老都說沒見過這首詩。 香港女作家張小嫻“認下”首創權 不久,另一位名人的名字出現了。在一個網頁上,這首詩的署名為香港知名女作家張小嫻。記者是在網上對她的小說《荷包裏的單人床》所附的讀者評論中發現線索的。一位讀者寫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麵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讀到這段話,我就從此愛上了張小嫻的小說……” 趕緊找到這本小說,一看封麵,上麵清清楚楚地寫著這位讀者引用的那段話,再翻序言,才知道,目前在大陸網站上演的這段文壇公案早在三四年前,台灣網站上就開始了。手中這本小說是2000年版,是再版,在再版序中,張小嫻專門就這個文壇公案作了澄清。序中說,小說完成於1997年5月,講的是一個暗戀的故事,封麵那段話是借書中主人公蘇盈之口說的。張小嫻在序中稱:去年,我突然收到兩封電子郵件,那兩個女孩子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這一句,原來不是你寫的,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寫的。”我看了覺得很奇怪,明明是我寫的,為什麽會變成泰戈爾的詩?今年2月,我去了一趟台灣,這才知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這段文字去年12月在台灣很流行。一群陽明神農坡醫學院的醫科生把我的句子廷續下去,寫了一首有趣的詩,放在台灣的BBS網絡上。自此之後,看到這段文字的人愈來愈多;於是,開始有人流傳,說這其實是出自泰戈爾的筆下……別人都以為我是抄泰戈爾的,隻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沒有抄,這真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台灣醫學院學生證實:這詩是我和同學們接龍創作的 記者又在台灣一個網站上查到了下麵這段話:其實這首詩的第一段是張小嫻寫的,在泰氏出版的詩集裏從來沒有這首詩,不過說來也好笑,當時跟同學一時興起的文字接龍,到最後傳遍整個網絡,如果泰戈爾知道有人冒用他的名號四處招搖的話,大概會很生氣吧。讓我來說說這個好玩的故事吧。首先是一個同學引用了張小嫻小說裏的名句做簽名檔,這個簽名檔就是這首合體詩的第一段: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麵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因為跟這個女孩子平常就喜歡互相傾訴,再加上當時個人的愛情經驗對這樣的文字蠻有感覺的,當時也是跟相愛的人無法在一起,所以就回了下麵這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就站在你麵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知道在一起。接著是一個當時在苦戀一個女孩子的同學,看到這一段文字,覺得跟他的境遇相比,實在是不算什麽,所以他又回了下麵這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知道在一起/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最後是一個被女生苦戀的人,因為對愛情的猶疑,有了這樣的感觸: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對愛你的人/築起的一道溝渠。就是發生在陽明神農坡醫學院的合體詩故事,到後來竟然變成謠傳中“泰戈爾”的詩,這倒是大家始料未及的事情。這段文字寫於1999年6月2日,署名為merlin。許多網友肯定地說,在張小嫻那本小說出版前,也即這首詩的第一段出現之前,網絡上確實沒見過這首詩,而張本人又沒有寫後麵部分,所以merlin的“接龍創作”一說是可信的,隻是具體由哪幾個人接已經不可考了。

嗬嗬, 大家都明白了?
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在我們欣賞這美麗的情詩的時不要帶著誤會解讀......


~~~~~~~~~~~~~~~~~~~~~~~~~~


哈哈,就算是文字接龍合體詩,現在這個版本也不錯。 -- Lunami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