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煙筒是流行在祖國西南和兩廣的煙具,在楚雄州,俗稱“悶筒”,無論城鄉,許多家庭和餐館都備有。客人來了,送上去,表示歡迎。煙筒多半用粗竹子做成,少數講究的,用楠木製作,或用細篾條精編而成,精品的,鑲包銅皮或銀皮。近年流行鋁製、塑料製的。鋁製煙筒,冬天冰涼,所以用者不多。水煙筒大小長短不一,一般說,大的長約七八十厘米,徑粗七八厘米;小的三四十厘米,徑粗四五厘米。製作時,在煙筒中下部開一小孔,並在小孔中斜插進一條小竹管,其長約煙筒長度的五分之一。小竹管的上端稱“哨子”,哨子通常是竹子的節部,故意存留著天然的竹梢,既美觀,又可圍護放在其中的煙絲。一般在哨子的洞眼上鋪鐵皮或銅皮,以為保護。哨子是點燃煙絲的地方。吸煙筒時,先向煙筒裏灌清水,水的高度比哨子略低,那樣,吸煙時覺得水飽滿,舒服,而且在停吸時水不易從哨子湧出。然後把煙絲輕撚成團,放在哨子上,點燃。與此同時,嘴逗在煙筒上用勁吸,濃煙就被吸入肺部。吸煙筒的人認為,這樣的煙清涼,並且通過過濾,可以減小對身體的危害。這成為煙筒流行的一個主要原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及以前,點煙多半用拈子。拈子用草紙條卷成,約筷子長,比筷子稍細,易燃。點燃拈子後,向點燃處輕吹一口氣,明火變為暗火。點煙時,向點燃處輕吹一口氣,暗火變成明火,可以點煙。這兩種吹氣,力度大小不一,要控製得當才能達到目的。這個技巧,吸煙人很注重。掌握不了的,被視為生手。此外,吸一口煙停止時,要略向煙筒裏送一點氣,讓煙筒的氣壓恢複平衡,以免負壓使水從哨子衝出。這也是一個技巧。吸煙筒最高的技巧是通過吐吸,利用氣壓的突變,使哨子上點燃的煙絲翻騰,像翻燒餅一樣,可以使煙絲完全燃燒,旁人看來,也覺生動有趣。
水煙筒的保管很重要,一要常擦拭,保持幹淨,二要灌水,以免幹裂。關於煙筒灌水,在楚雄流傳一個真實故事。故事這樣講:若幹年前,一位農村幹部當選為楚雄州出席全國人大的代表,他好吸煙筒,每天不能離手,於是帶著支小號煙筒到北京,住在政府安排的大酒店。他開會離開以後,酒店服務員查房,見煙筒而不知為何物,可能是為了表示精心服務,就把煙筒裏的水倒掉,空著放在一邊。這位代表回房後,發覺煙筒裏無水,隻好再灌。此後一連幾天,每次回房,煙筒裏都無水。他有點生氣,就問服務員為什麽把煙筒裏的水倒掉。服務員見問,忙問那是什麽東西。經這位代表解釋,服務員才知那是雲南人吸煙的“武器”,其中的水要常常保持。
邊城秀才2009年4月16日
小丫頭與我夫婦倆對於“邊城秀才”是一點也不陌生。可說是久聞大名,如雷灌耳!對於兄長潛心做學問的人品也是極為欽佩。能讓才高八鬥滿腹經綸的罷了如此推崇--無論是學問還是人品--兄長在人心浮動的中國可說是出汙泥而不染的奇才了!
大儒當前,不敢謬言。待我細細拜讀兄長的作品後再談淺見。
敬祝安康!
紫溪山很幹淨,也很秀美。 山上有宋代銀杏,還有滿山遍野的野茶花,地上各種菌菇與靈芝隨處可見。 第一次去楚雄,我就愛上了那裏的人與景,且很有些一發不可收拾的樣子。 小城人才濟濟,別有洞天,藏龍臥虎,小睨不得。
第二次去楚雄就熟門熟路多了,這水煙筒抽得也有模有樣,有點水準了。 曾在河邊古色古香的茶坊裏一邊抽著水煙筒,一邊聽秀才的表叔拉二胡古曲。一曲“還鄉曲”聽得我潮起潮落。。。
又想起楚雄小城裏桌上鋪滿鬆針的風味館,在那裏邊城秀才們當場作詩,當場吟唱,並由邊城書法家隨即做成扇麵/扇子,贈送與我。 還有秀才朋友的農場也令我非常懷念,吃得是自己養種的雞、鴨、魚、肉、菜, 飯後在老槐樹下麵那麽一坐,習習涼風中一邊喝著普洱茶一邊聽朋友拉古曲,韻味無窮。
總之,楚雄是我極喜歡的一個地方,與邊城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也格外幹淨起來,還真有那麽點讀書人的樣子。 楚雄是一個文人逸士的好去處,,因為那裏幹淨,很清新,很淳樸,也很平和。
這真話怎麽聽上去像馬屁? K!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