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現代漢語的量詞特別豐富
以古代漢語、英語、俄語與現代漢語相比較,明顯發覺現代漢語裏量詞特別豐富。
在上古漢語裏,很少量詞。那時的人,把一隻鳥叫做“隻”,把兩隻鳥叫做“雙”。如果是三隻、四隻,怎麽叫,不得而知。後來,也許是隨著事物的複雜和語言的進步,漢語裏的量詞越來越多,到了本世紀中葉以後,還不斷產生諸如“人次”、“噸公裏”、“架次”、“秒立方米”……一類新的量詞。
現代漢語裏量詞為什麽這樣豐富?這個問題要從正反兩方麵來回答。
先從反麵看。
一些現代漢語語法書中,對“量詞”所下定義為:“表示計量單位的詞。”(黃伯榮主編的《現代漢語》)這個定義本身並無錯誤,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從定義出發而不是從事實出發去研究現代漢語的量詞,我們就會對許多有趣的語言現象解釋不通。
比如說,使用英語的人,必然要有計量的概念,要表示計量的概念,必然要有“表示計量單位的詞”。但是在英語裏就沒有“量詞”這樣一種詞的歸類法。英語用單數和複數,用數詞和少量的名詞、不定代詞來表示量的多寡。這樣,操英語的人在不使用量詞的情況下仍然毫無困難地表達了計量的概念。
英語如此,為什麽唯獨現代漢語要用大量的量詞來“表示計量的概念”呢?難道生活在漢語環境裏的人,要比生活在英語環境裏的人有更多的計量需求麽?回答是否定的。
又比如說,古漢語講:“齊人三鼓”(《左傳 · 莊公十年》),現代漢語則須講:齊人擊鼓三次。古漢語講:“齊王四與寡人約,四欺寡人。”(《史記 · 蘇秦列傳》),現代漢語須講:齊王四次與寡人約會,四次欺騙寡人。兩相比較,現代漢語多了量詞“次”,但所傳達的意思和古漢語沒有區別。這樣看來,是不是操現代漢語的人比操古代漢語的人更樂於“量”的計算呢?回答也仍然是否定的。
再舉一例:“發狠地按倒打了三四十板。”(《紅樓夢第十二回》)這個句子中的“板”字,可以換成別的字,說成“打了三四十下”,還可以幹脆去掉這“下”字,說成“打了三四十”。但是,為了完整無損地傳達原句的意思,必須說成:“發狠按倒用板子打了三四十下”,或“發狠按倒用板子打了三四十”。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原句子中的“板”字,不僅僅是為了計量,更重要的是為了對打的工具做出限定:是用板子打,而不是用別的東西打。
以上三例可以從反麵得出結論:現代漢語量詞豐富的原因,主要在於它能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這從下麵幾個角度可以看出:
一、可以使語言簡潔
例如:“彩霞咬著牙,向他頭上戳了一指頭。”(《紅樓夢第二十五回》)
這句話可以換成另一個樣子:彩霞咬著牙,用指頭向他頭上戳了一下。雖然意思沒變,但多了一個“用”字, 不如原句簡潔。再說,中國人對於自己的身體器官,通常不說“用”,在古代漢語裏則說成“以”,如“以頭蹌地”。
“戳他一指頭”、“踢他一腳”、“瞅他一眼”、“打他一巴掌”、“還他一拳”、“打他三四十棍”……在這些常見的用法中,量詞既是計量的單位,又是動作的發出者或使用的工具。這樣使用量詞,無疑最經濟也最準確。
二、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
各種語言都有很多辦法使自己增強形象性,這在修辭學裏都能見到,但使用量詞來增強語言的形象性,這是漢語,尤其是現代漢語的一大特色。
比如:“隻聞一陣香撲了臉來。” (《紅樓夢第六回》)
這個“陣”字,含有“濃烈”的意思,如果在沒有量詞的語言裏,要表達“濃烈”的意思,一般說來就要用形容詞,那會顯得累贅、做作。
又如:陣陣風沙吹得人睜不開眼。
這“陣陣”兩字,不但說明了風沙的量多,時間長,而且對於風沙的運動狀態作了描寫:是強弱相間的,而不是毫無間歇連續不斷的。
又如:繁星點點。
“點點”兩字,不但說明了星星數量多,而且暗中傳達了清晰、明亮的意思。
又如:門外來了一位老人。如果僅僅把“位”當作計量單位,那麽換成“門外來了一個老人”又未嚐不可。但熟悉漢語的人都知道,這樣一來,說話者對老人的尊敬就不見了。
又如我們前些年常說:一小撮階級敵人。這個“撮”字,不但表示數量少,而且帶有明顯的貶意。如果說成“少數階級敵人”,則感情色彩大減。
又如:一朵雲、一堆雲、一片雲、一團雲、一陣雲、一縷雲,在這些句子中,量詞的作用與其說是為了計量,不如說是為了描寫,是對雲的形狀作簡潔而形象的描寫。
又如:一把拉住。這個“把”字,表達計量的意味很弱,而表達突然、有力的意味很強。在寫文章時,與其說:“他突然有力地拉住我”,不如說“他一把拉住我”。前者象翻譯的句子,顯得生硬,後者是中國百性的說法,十分活潑。
到這裏,我們可以總結上文,而認為:現代漢語裏的量詞,其主要功用是使語言簡潔,增強形象性,其次要功能才是計量。量詞有形容詞、副詞不可替代的修飾、限製功用。運用量詞進行描寫,有一種不著痕跡、天然成趣的效果。這些,就是現代漢語裏量詞豐富的原因,它是現代漢語的優點之一,語法學和修辭學不應該忽視對它的研究。
約作於一九九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