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侯論
薩綸錫
從來立功之臣,必得居功之道。盛滿不伐,斯可以保其身,而傳後世。功高震主,而不知所以自全,適足以殺其軀,而遺禍於宗族。世每謂漢高帝薄待功臣,不知高帝固多猜忌,亦由諸臣之驕侈有以取之也。高帝功臣,首推三傑。留侯張良、酂侯蕭何,鹹以功名終,而淮陰侯韓信,至夷三族。人皆悲信以功而受禍,而不知信有自取之道也。
方信未遇時,乞食漂母,受汙胯下,困辱極矣。既而以蕭何薦,拜大將軍,總握重兵,席卷三秦,下燕虜魏,取代攻趙,破齊滅楚,威震天下,功冠諸侯,位至封王,此豪傑得誌於時者之所為也。古忠臣烈士,欲有立而中廢者,不知凡幾,而信可不謂雄哉?蒯通汲汲焉遠計深謀,於擊楚之前,謂勇略鎮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使信用通之計,三分秦鹿於漢未正位之時,天下後世孰從而議之曰:“信不當於楚漢鼎峙者也。”乃信謂漢王遇我厚,豈可向利而背義,此言誠是。嗚呼!庸詎知今日之厚遇我者,乃後之厚疑我者乎?庸詎知始之不忍向利而背義者,乃後之輕義而顧利者乎?迨夫疑忌形於奪軍,高帝殆將意示信也。向使滅楚之後,為冥鴻之遊。若範蠡之遊五湖,高帝何從殺信。不則歸將印,謝兵權,辭王位,請為列候,高帝必且重信,信終為齊間王,不改封楚矣,何致有雲夢被執之辱哉?
信昧功成身退之義,自請盛滿可以久居,過矣。至降封淮陰時,恥與噲等伍,抑又過矣。方信請為假齊王時,高帝已大怒信,以天下未定,時方需人,故用張良躡足之計,立信真齊王。然一時從漢王遊者,如黥布、彭越、陳豨之徒,皆無出信右,故重賞信功,而深慮其逼己,高帝初未嚐須臾忘信也。至信就國淮陰時,心懷觖望,坐待諸侯王之變,以重高帝之疑,宜其卒中呂後之計而速之禍歟!臨刑之日,猶悔不用通言。夫不用通言而敗,用通言必亦敗也。漢家大德方隆,天命攸歸。信何人?斯可暗奸天位乎?幸不用通言,過歸高帝夷戮功臣之慘。設用通言而敗,後世且將謂信為何如人?嗚呼!亂臣賊子。挾不賞之功,為不軌之謀,殺身敗名,得罪萬世者,何可勝數,而謂信能解免乎?信雖不用通言,未免恃功而驕。身已被擒,談兵漢殿,詞氣不屈。夫驕而能降,降而不憾者鮮矣。
若韓信者,立功則有之,聞道則未必也。不然,秦方失鹿,六王複起,雄強西楚,非良、平智術所能下也。伊時微韓信,其何以平六國,滅項羽,蕩滌寰宇,開炎劉數百年之王業?信特為漢呂望矣。張良多智,蕭何謹守,戰功孰與信比?故知陳言信反,誣信而夷其三族者,高帝不得辭其過,而亦信有以取之也,唐郭子儀之謙讓不伐可嘉也。嗚呼!遇信者,當思所以善全信。為信者,其亦知所以自全也哉!
【作者簡介】薩綸錫,字言如,楚雄人。宣統《楚雄縣誌述輯》謂:“稟性明哲,學問貫通,以《孝經》為律身之本。凡文詞,執筆立就,詩亦清逸。中康熙甲午(康熙53年、1715年)科解元,丁未(康熙54年)成進士,選庶常,散館授檢討。著有《燕山集》、《德慶堂稿》。”
【文章簡析】劉邦君臣故事,詳載於《史記》、《漢書》,二千餘年來為國人所熟知。曆來評論,多責備劉邦,以其為猜忌之雄,而殺戮功臣之傑,此亦千載不易之論。然則韓信,淮陰市井之徒,初投項羽而背之,繼投劉邦而逃之,垓下圍舊主而殺之,雖為天下名將,而含德不厚,利欲熏心,終死於劉邦夫婦之手。此又論者所不見也。薩綸錫此文,既道劉邦之雄猜,又陳韓信之驕侈,二者相博,則韓信之死非劉氏一麵之刻薄也明矣。夫薩氏者,邊地一儒生,居然有此識見,為我鄉人爭光,難能可貴也。又文筆老辣,議論深新,一如蘇老泉之《權書》,讀其文者,無不油然而有耳目一新之慨。
這篇在古文裏已算淺顯的了,可還是要讀上幾遍。
“從來立功之臣,必得居功之道”。說中國人活得累一點也不錯。君主將天下據為一己之私,當然容不得功高震主的臣子。可惜這傳統好像一直延續至今。朱鎔基訪美(歐?)歸來有人就給他臉色看。倒是美國鐵打的白宮流水的總統好些。這是我這個不懂政治的人亂說。
雖說成者王侯敗者賊,草根文化還是同情弱者。韓信也就成了悲劇英雄了。
這薩綸錫是滿人還是漢人?
謝謝指正。
向楚雄的秀才們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