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文史

介紹雲南文史,講述自己的故事。
個人資料
正文

楊畏知傳

(2006-09-23 21:37:11) 下一個


                                                              楊畏知傳

                                                                                         

      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3月,李自成大順軍攻陷北京,明崇禎皇帝吊死於景山。4月,清軍入關。5月初二,多爾袞率清軍入北京,同月,清世祖改元順治。
     1645年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建立南明政權,年號弘光。同年5月,清軍占領南京,福王被俘。6月,禮部尚書黃道周與鄭芝龍複立唐王朱聿鍵於福州,年號隆武。
    1646年11月,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即位,年號永曆。
    在此期間,雲南發生了一係列戰事:
    1645年,臨安府翫峨(今峨山縣)縣土酋祿培反。沐天波遣王顯祖討平之。
    9月,武定府元謀土知縣吾必奎反。
    10月,原詹事府正詹王錫袞於祿豐起兵勤王。
    12月,開化府安南土酋沙定洲反。
    以上事件,吾必奎、沙定洲與楊畏知有直接關係,故述如下:
    吾必奎之先阿吾,景東府百夷人,原襲土官知縣,於洪武十五年降明。十七年,阿吾赴京朝覲,二十七年,實授元謀縣丞,旋授知縣。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元謀縣改土歸流,劉晦任元謀知縣,吾氏僅授土巡捕職。
    吾必奎為人強悍,其土兵與安南宣撫使沙原、石屏土官龍在田、寧州土知州祿永命、阿迷土巡檢普名聲俱號勁旅。天啟元年,烏撒土酋安效良反,巡撫沈儆炌檄調吾必奎及祿永命、普名聲、龍在田等剿平安效良,吾必奎以功晉為土守備,由此拔扈。
    崇禎十六年,張獻忠采納汪兆齡建議,第三次入蜀。次年六月從江津順流而下,克重慶,隨即克成都,同年冬,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
沐天波恐張獻忠入滇,命參將李大贄屯軍會川以防守。李大贄數侵擾當地人民,吾必奎不能堪,遂據元謀反。連陷武定、祿豐、廣通,攻克楚雄,踞楚城十八日,殺守備李思泌(姚州武生)。楚縣廩生王家祥與弟諸生家祚,侄之義、之道、之路戰,敗,合家老幼二十九人赴水死。吾必奎燒毀城內真武樓、東嶽廟,以及西山雲泉寺、廣岩寺、縣廟學。
    楊畏知,陝西寶雞人。崇禎三年庚午解元。十三年以特用升雲南金滄道副使。
    所謂“道”,即兵備道。明製於各省重要地方設整飭兵備之道員,稱兵備道。金滄道所轄區域,包括永昌府永昌、騰衝二衛,以及楚雄、大理、姚安、蒙化、鶴慶、武定、景東、麗江、順寧、永寧、鎮沅11府。
    楊畏知督兵攻楚雄,吾必奎棄城走回元謀。沐天波調各寨土官祿永命、沙定洲同李大贄進剿。定洲不至。李大贄進兵,9月底,必奎兵敗自殺,元謀平。
沙定洲之先沙源始為王弄山土目,萬曆四十八年建水土酋刀春琪勾結交趾兵入犯,攻破五邦等地,沙源率眾堵截,斬其偽侯伯三人,巡撫委以王弄副長官事。沙源驍勇有將才,數從征調有功,巡撫複以安南長官司廢墟付之。後征東川、水西、馬龍山等處,全省城稱首功,累加至宣撫使,時號沙兵。沙源卒,子沙定海繼,沙氏勢少衰。沙定洲乃沙源仲子、沙定海之弟。
    當其時,阿迷土知州普名聲死,其妻萬氏繼承普名聲餘眾,侵奪鄰境諸司。萬氏招贅沙定洲為婿。
    沙定洲年逾弱冠,美姿質,與萬氏之子服遠同歲月生。服遠以其母招贅沙定洲為恥,嚐醉後宣言必殺定洲。定洲因得萬氏身庇之而得免,乃與服遠分寨而居。後不久,定洲竊殺服遠而並其地。自是兼有安南、阿迷之眾,複吞諸民族地區,自元江南連交趾,東抵廣南,北至廣西,綿恒數千裏,稱兵二十萬。
1645年九月,元謀吾必奎反,總兵官沐天波剿之,調定洲從征。定洲不欲行,出怨言,屯兵於省城外觀望。此時,有饒希之、餘錫朋二人,因欠沐天波錢,無以償,而錫朋常出入土司家,誇沐氏黔府富盛。定洲聞而心動,遂陰結都司阮韻嘉諸人為內應,準備洗劫黔府。
    九月底,吾必奎死,元謀平定,沙定洲入城辭行,天波以家諱日不視事,定洲鼓噪而入,焚劫其府。天波聞變,由小竇遁逃。時寧州土司祿永命在城,與沙定洲軍巷戰。沐天波從官周鼎勸天波留省城討伐叛賊,而天波懷疑周鼎為定洲誘己,殺之。周鼎母親、妻子逃往城北,自焚死。
    1646年,參將李大贄自武定起兵萬餘討擊沙定洲,戰敗,死之。
    沙定洲據黔府,盤踞會城。劫巡撫吳兆元,使其向南明朝廷題請代天波鎮守雲南,傳檄州縣,全滇震動。寧州土官祿永命與石屏土官龍在田俱引所部去。
沐天波逃往楚雄,金滄副使楊畏知勸沐天波西至永昌,可使楚雄得為準備,而沐天波在永昌,可以形成掎角之勢,首尾牽製沙定洲。沐天波從之而西赴永昌。
    1646年夏,沙定洲率兵至楚雄,楊畏知閉城守,騙沙定洲:“公所急者,黔國爾,今沐黔國已西去永昌。吾聞巡撫已向朝廷題請公代天波鎮守雲南,若然,公定永昌而後返楚,則朝命已下,介時吾出城以禮相見。此時順逆未分,吾不能開城迎公。”
    沙定洲恐失天波,遂與畏知盟誓而去,分兵攻陷鎮南、大理、蒙化,皆屠之。畏知乘間堅壁清野,征鄰境援兵,姚安、景東俱響應。定洲聞聞祿永命等各固守,不敢至永昌,恐畏知截其歸路,急還兵攻楚雄。
一日,畏知坐城樓,沙軍發巨砲擊城樓,煙焰籠城櫓,眾人以為畏知已死。硝煙散後,但見畏知端坐自如,沙軍大驚,以畏知為神。畏知伺沙軍懈怠,輒開城出奇兵,殺沙軍甚眾。
    沙定洲攻楚城不克,遂引去,攻石屏不下,還攻寧州,土官祿永命戰死。定洲既定迤東,複於1647年春引兵西攻楚雄,分兵為七十二營,環城掘濠立柵,為久困計。畏知得指揮遊擊王承憲、訓導郭崶、舉人杜天禎、元江土司那籥等協助,戰守益堅。
    昆明歲貢郭崶,任楚縣訓導,隨楊畏知首倡大義,建策守城。沙定洲攻楚城,妻葛氏曰:“我先死,勿為君累,庶可盡心為國。”遂投井死。
楚縣舉人杜天禎,為人慷慨,有經濟之才,佐楊畏知拒戰,調度讚畫,頗得其力。
    沙定洲圍攻楚城凡八月,終不能入。
張獻忠踞蜀,清朝派肅王豪格和吳三桂從陝西攻蜀。1646年(順治三年)8月,張率大西軍北上,9月,克順慶(南充),轉屯西充,紮老營於多扶鎮鳳凰山。11月27日晨,張於鳳凰山中箭身亡。
    張獻忠敗亡於蜀,其義子孫可望入黔,隨後於1647年4月由遵義入滇。定洲聞之,恐巢穴有失,撤兵而去,楚圍遂解。
    其後,畏知於楚城北門樓重建真武樓於其上,並撰《真武樓記》,其中說:
會乙酉冬,吾必奎叛,襲踞者十有八日。餘提師逐而殄之,甫帖枕席,沙逆未幾踵叛,五次攻圍。餘率紳士軍民且戰且守,五卻賊,而賊鹹驚城頭有異兵,竟不能伺我城虛。
    滇民因久困沙兵,聞孫可望大順軍來,喜迎之。定洲解楚雄圍,迎戰大順軍於草泥關,大敗,遁阿迷。可望破曲靖及交水,俱屠之。遂由陸涼、宜良入雲南城。孫可望分遣李定國徇迤東諸府,自率兵西進。
    初,唐王聞畏知抗戰,進授右僉都禦史,巡撫雲南,以巡撫吳兆元為總督。及可望與劉文秀西略,楊畏知禦可望軍於祿豐啟明橋,戰敗,投水不死,踞而罵。孫可望與楊畏知同為寶雞人,素聞其賢,此得畏知,大喜,下馬慰之曰:“聞公名久。吾為討賊來,公能共事,相與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視之曰:“紿我爾。”可望曰:“不信,當折矢誓。”畏知曰:“果爾,當從我三事:一不得仍用偽西年號,二不得殺人,三不得焚廬舍,淫婦女。”可望皆許諾。乃與至楚雄,略定大理諸郡,使文秀至永昌迎天波歸。迤西八府免屠戮,畏知力也。
    李定國徇臨安府,沙定洲部目李阿楚拒戰甚力。定國穴地置砲,砲發城陷,遂入臨安城。驅城中官民於城外白場殺之,凡七萬八千餘人,斬獲之數未記其內。當時估計李定國既破臨安,必襲阿迷,取沙定洲,但李定國僅掠臨安子女而回,所過無不屠滅。
    兩相比較,則迤西軍民因楊畏知之力而得保全,迤西人民甚敬愛焉。知
其始,沙定洲歸,屯兵洱革龍,且借安南援自固。因孫可望原與李定國不和,此時因李定國未獲沙定洲,遂數其罪,杖之百,責以取定洲自贖。定國既至,定洲土目楊嘉方迎定洲就其營宴。定國偵知之,率兵圍營,相拒數日,乃出降。1648年8月,李定國械定洲及妻萬氏等數百人回昆明。10月,於市中剝沙定洲、萬氏皮,仍銼其肉醢之。並剮其兵頭鐵老虎等。斬餘黨楊嘉賓、陳長壽等數百人。定國駐師昆陽、晉寧。
    孫可望踞昆明。追前明各官印。鑄“大順錢”。設四城督捕。禁民間:行不偶語,夜不張燈,犯者族。又強欲明宗室朱壽[左釒右林]為官,不屈死。被擄禦史羅國巘自焚於察院之章華樓。
    永曆帝既已稱號於肇慶,而無詔令至滇。前禦史臨安任僎提議尊孫可望為國主,以幹支紀年,鑄興朝通寶錢。畏知憤甚,有所忤,輒抵掌謾罵。可望數欲殺之,李定國、劉文秀為保護得免。可望本與劉、李同輩,此一旦自尊,兩人不為下,遂有隙。
    畏知聞永曆帝加封爵於李錦、李成棟等,考慮到孫可望一旦得到朝廷任命,加王封,就可以受到製約,乃議遣使奉表。1649年,孫可望遣楊畏知及永昌故兵部郎中龔彝赴肇慶進表,請封秦王,但請表為金堡等所持,未達帝聽。
    同年6月,姚州舉人席上珍糾集義勇,與知州何恩合兵討可望。未離郡城,孫可望已遣將張虎領兵馳至,攻陷姚城,上珍被執不屈,張虎令人剝其皮至頸,罵猶不絕。全家皆投水溺死。同時被難者姚人金世鼎、知州何恩,守備杜朝明歿於陣。
    孫可望求封秦王之回信不至,毅然於1650年七月自稱秦王。然猶以空填之敕自文也。其後,總兵常榮於永曆帝前直稱孫可望為秦王,中外駭異。大學士嚴起恒等認為秦王乃諸藩之首,不便封於外姓,改封可望為冀王。遣人諭可望,可望不從,自稱國主。李定國等愈怨憤。
    四月,孫可望陰遣將入粵,殺嚴起恒等於江中。永曆帝乃遣兵部尚書楊鼎和封可望為冀王,行至昆侖關,為可望派人盡殺之。事聞,上下震懼。畏知乃曰:“可望欲權出劉文秀、李定國之上。今晉之上公,而卑劉、李侯爵可也。”以此計離間之。乃議封可望景國公,賜名朝宗;定國、文秀皆封列侯。遣大理卿趙昱為使,加封畏知為兵部尚書,龔彝為兵部侍郎,同行。
    同時永曆帝賜堵胤錫曾空敕,得便宜行事。趙昱乃與錫曾謀,矯命改封可望為平遼王,易敕書以往。
    時泗城州(治所在今廣西淩雲西南)州守武康伯胡執恭,乃慶國公陳邦傳中軍也,因其州與雲南接,欲自結可望,遂言於陳邦傳,先矯命封可望為秦王,以為藉可望之力可製李定國。陳邦傳乃鑄金章,上刻“秦王之寶”,填所給空敕,令胡執恭齎行。
    可望大喜,備法駕郊迎,拜伏恭受如禮。其謝表雲“臣自入滇以來,紀年而不紀號,稱帥而不稱王,正欲留此大寶以待陛下之中興。此臣耿耿孤忠,矢之天日者也。”人皆笑之。
    未幾,畏知等至,宣旨封可望為景國公,可望大駭,不受,曰:“我已封秦王矣。”畏知曰:“此偽也。”而胡執恭亦曰:“前所封乃偽也,所封實景國公,敕印故在。”可望怒,辭敕使,下畏知及執恭獄,而遣使至梧州問故,廷臣始知矯詔事。
    文安侯馬吉翔請封可望為澄江王,而可望使者言,非封秦王不敢複命。會李自成妻弟鄖國公高必正等入朝,召使者言:“本朝無異姓封王例。我破京師,逼死先帝,滔天大罪,蒙恩宥赦,亦止公爵爾。張氏竊據一隅,罪固減等,封上公足矣,安敢冀王爵。自今當與我同心報國,洗去賊名,毋欺朝廷孱弱,我兩家士馬足相當也。”又致書可望,詞義嚴正。使者唯唯退,議遂寢。
    可望不得封,益怒。其年九月親率兵至貴州。十一月,大兵破廣州、桂林,永曆帝走南寧。事急,永曆帝遣編修劉襜封可望為冀王,可望仍不受。畏知曰:“秦王與冀王相等,假秦王何如真冀王?”可望不聽。
    定國等勸可望遣畏知赴南寧繼續請封秦王,可望許之。
    1651年二月,可望先遣部將賀九儀、張勝、張明誌赴南寧索沮“秦”封者殺之,永曆帝乃真封可望為秦王。既而畏知至南寧,對帝痛哭自劾,語多侵可望。帝遂留畏知為東閣大學士,與吳貞毓同輔政。
    可望聞畏知輔政,大怒,使人召畏知至貴陽,麵責數之。畏知大憤,除頭上冠擊可望,遂被殺,時在1651年農曆五月初五,諡文烈公。
    楚邑人聞訊,殮畏知衣冠葬之於龍川江北岸,誌碑立石。複於城內東街建楊公祠。
    其後,楚邑人及宦楚官員或為楊公修祠,或撰詩文立石:
    邑舉人劉聯聲詩《吊楊文烈公》二首。
    邑副貢徐日新詩《吊楊文烈公次子》、《挽副使楊公畏知》。
    乾隆四十年知縣杜鈞重修楊公祠。鹹豐庚申毀。
    乾隆五十年邑舉人陳文燦撰文《重修楊文烈公祠碑記》,立石。
    邑舉人陳璜詩《楊公祠新栽小柏》、《讀書楊公祠書坐石》。
    知府馮甦詩《謁副使楊畏知祠》。
    同知馬天選詩《吊參政楊文烈公畏知》。
    知縣杜鈞文《重修楊文烈公墓誌》。
    宣統二年五月,楚邑人合力葺楊公祠。
    知府崇謙作文《重修明大學士楊文烈公墓碑銘》、詞一首。
    此外,邑人謝長清中嘉慶丁卯(1807年)科舉人,官富平知縣,訪寶雞地方楊文烈公後人,建楊公祠,置祭田。

附錄楊畏知遊雞足山詩二首:
七律·宿大覺寺樓
暫洗塵心廓四維,摩崖捫葛到僧祗。
吐吞雲氣山常寂,滅沒虹輝水不知。
風到枕邊鬆繞甲,月來檻外竹交枝。
靜聆石上生公法,樓倚青青列數跂。
七絕·宿大覺寺樓
策杖雲崖第一峰,金仙隱現可曾逢?
故鄉遙憶陳倉石,淡月蒙朧五夜鍾。

後記
    楊公畏知生壯死烈,楚雄及滇西人民對其懷念,通貫清代,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其塑像仍立於高頂寺。近年,楚邑人以不得見畏知傳而為憾事,或有友人囑餘述其始末,餘亦久有此誌,遂成此傳。
    畏知事跡,較詳於《明史》本傳,而《滇雲曆年傳》及省誌府縣誌亦各有所述,土官事跡則《明史·土司傳》及《土官底簿》載之,然所記各有出入,餘對比而述,不敢謂為無錯,然其中絕無杜撰者,讀者盡可放心。
    今欲宏揚地方曆史文化,而楊畏知捍衛楚雄之功不彰,此楚邑人之忘恩乎?抑或有司忽諸?餘建議有關部門塑畏知像於楚之青山,使其比於果成,則楚人愛我桑梓之誌,得接續於前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