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94)
2008 (73)
2009 (47)
2015 (1)
這一陣子網絡,報紙不停的報導有關王立山的殺人事件。王立山是北京醫科大學醫學91年本科畢業生。 95年來美國,在印第安納大學遺傳係就讀博士學位。沒有念完就離開了。後來到了紐約布魯克林區不是很好的一家醫院做住院的實習醫生。主要服務對象是沒有收入的移民和窮人。主治醫師大部分是從印度,巴基斯坦,中東還有國內來的移民為主。這些在國外取得醫生學位的人,接受兩年的住院醫生訓練,考上執照,就可以在美國行醫了。王立山在國內一向是成績皎皎,自然自恃甚重。來美國前,他在北京的房子被拆遷,也沒有得到適當的補償。自然海歸的路子給斷了。這些都是網絡上的報導。是否完全屬實,還待證實。不過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王立山本人做人處事的態度的問題。
在美國醫學院的教育除了本科技術,最重要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技巧。這一點可以從醫學院入學的要求看出來。所以很多文科大學畢業生一樣可以申請醫學院。我的侄子侄女在大學一個主修英文,另外一個主修美國曆史。目前侄女是外科手術醫生,侄子是麻醉科的教授兼醫生。美國醫學院的教育很嚴格,尤其在實習醫生的階段。大學醫學院四年,基本上的訓練已經具備做一個醫生的基本條件。從外國招聘來的住院醫生,沒有經過美國式的醫學院訓練,就直接做實習醫生,別的不說,就是在倫理,醫德上的看法,可能就差上一截。光是技術上勝人一籌,缺乏其他各方麵的素質,自然會格格不入。我們老中,最吃虧的就是語文方麵的能力。溝通不好,往往就會認為人家種族歧視。這種種族歧視的心態一旦存在,自然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處處以高姿態出現。提高聲調,保護自己,有理講倒人等等我們老祖先傳下來的民族國粹,自然表現無遺。在別人看來就是激動,衝動,精神不正常了。在美國人的眼裏,你越有理,你就越應該冷靜,把道理講清楚。鬼吼鬼叫的為自己爭取應該得到的,往往得到的就是別人的歧視。這種歧視,不一定因為你是中國人,就是美國人,他們也一樣會如此地看待你。
這些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就不容易。我自己當年剛從學校畢業就業,就曾經不止一次的情緒失控,對著老板大吼大叫。老板也曾經警告我。他說要不是我對公司做了極大的貢獻,早就把我炒魷魚了。我當時還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有理講倒人。後來換了公司,毛病依然不改。對那些有意整我的老板,絕不口軟,心軟。有一次我的大老板告訴我,我們每個人身體上都有許多熱紐扣。很多小鬼就喜歡去按那些熱紐扣,讓你發火。當他看到你大吼大叫的時候,他的目的達到了,反而得意的以笑容來對付你。這樣,你的衝動易怒的個性就給傳揚出去了。到了那個時候,你還不知道刹車,繼續對你周圍的人大吼大叫,就是你再有本事,恐怕很難在那個環境生存下去。這不隻是針對我們老中而言,就是老美他們之間也是如此。我的一位美國老板,早年剛完婚的時候,就被派到工廠監督新廠的生產。每周日出城,周五晚回來。結果,有一次在酒吧,多喝了兩杯,要求老板提早結束出差被拒,就對著老板大吼大叫那麽一次。後來一直到他退休時候,那個個性易怒激動的結論還無法除去。最後幹了25年以一個小組長退休。他自己認為,不是自己當年年青激動,就憑著自己多年對公司的貢獻,早就幹上高層的工作了。所以無論如何,我們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努力的控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衝動,大吼大叫的傷了自己的前程。
很多國內出來的留學生,不客氣的說,英文實在太差。我自己就碰到過好多。當然英文好的也不少。英文好的,不用說了。我說英文差的,不是一般的差。練講話都講不清楚。學位越高,人家對你的期望就越大。你做了實習醫生,自然對你各方麵的要求就高。我們時常在網上看到報導說我們老中受印度人的欺負。最常說的就是老印搶我們老中的功勞。我時常想,在一個公司裏頭,講的是團隊作業。功勞是自己的沒錯,但是老板拿去那也是理所當然。我們可以要求的就是老板要給予員工應當得到的報酬與認可。我們得不到,是可以循管道平和爭取。我自己以前在一個公司,一共有三位老印。我的老板也是印度人。我就從來不覺得他們處處想占便宜。大家相處的非常融洽。一直到現在這麽多年了,我們還保持聯係。不要忘了老祖宗不是說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醫院方麵都說王立山精神有問題,然後利用這個理由把他給革職了。王立山也找了律師打官司,結果無疾而終。我們就說華人的地位不如黑人。前一陣子,休士頓領事館的一位外交人員,被警察一直追到領事館內,還被手銬拷了起來。我們也說這是種族歧視。大家也許還記得去年在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不也是拒絕警察的調查,手不也是被拷起來了。如果那也是種族歧視的話,我想美國黑人組織是不會放過那個美國白人警察的。我相信種族歧視是存在的,但是任何事情發生了,就說是種族歧視也有商榷的餘地。
這兩天和女兒及女婿談到王立山的案子。他們都說王立山在法庭上如果以精神病殺人要求無罪開釋,可能有極大的問題。因為他從老遠的地方開車到紐約,然後見了那位印度人,講了話後才開槍。這是有預謀的殺人事件。一個精神病犯是沒有能力在這麽長的時間作案殺人的。我覺得王立山沒有精神病,隻是自己覺得被逼的走投無路了。目前看到許多華人紛紛的救助王立山的家人,也看出來,我們在美國的華人漸漸覺得我們有必要團結起來。過去老中的殺人事件,都是同樣的理由。我們除了亡羊補牢,最重要的還是要控製我們自己的情緒。遇到了困難,就要想辦法解決,不要走上不歸路。目前大環境不好,失業的老中不少。這也不隻是老中,連老美,老歐,老印也一樣的被迫下崗。借著王立山的事件,希望我們大家隨時提醒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則天下太平也。共勉之。
另外補充一點。王醫生他是在國內取得醫生的學位。在美國實習醫生是三年,有的五年,還有的更長。但是對在國外已經取得醫生資格的人,有兩年的實習製度。這是網上報導的。還有牙醫也有同樣的製度。我的牙醫是台灣來的,就是在紐約醫學院呆了兩年,考上執照才行醫的。所以,不要說我不知道在美國要三年的實習。
不懂。我是中國人,生在大陸,在台灣長大,到美國來深造。一混快40年了。我的前三分之一受的的中國式的教育,後半生是美國式的教育。兩種文化的看法都具備。我實在不懂你所謂的貼標簽是啥意思。
不錯。我們經常聽說聰明的人,是多看,多聽,多學。把別人的經驗吸收過來,就不必多走冤枉路而犯同樣的錯誤。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而且時光不能倒流。問題就是在任何場合就是不能激動。而我們老祖先的文化不就是激動?不管學問多大,還是沒有學問,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往壞處想,就往種族歧視去想,然後就盛氣淩人。我們老祖宗不是說“有理講倒人嗎”,幹嘛要講倒人啊,倒人不就是意味著氣勢壓人,以聲音壓人。在老美看來,有理可使人信服,使人信服,就是靠你的態度,談話技巧。不是大吼大叫。所以,一旦我們大吼大叫,就是再有理也沒有理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我自己都是個老頭了,有時候還是得理不饒人的。不過,隨時提醒自己罷了。與大家共勉。
首先要說明,我在寫中文的時候,很不願意加入英文。英文的講法是我們身上有很多的hot button,有的美國人,專門愛挑毛病,就喜歡push 你身上的hot button。我就直接把翻成中文了。button是紐扣,是名詞吧。push the button 才是按鈕。我的英文不好,還請先生多多指點。
關於我提到我侄子侄女是醫生的事情,我想你根本就沒有搞懂我為啥提他們。他們混的好,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對我來說沒啥影響。我提的目的,是在說明,在美國做醫生,除了醫療技術,最講求的就是與人,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我一直認為學文法的人,他們的溝通能力,訓練比我們學理工的強。當然,這是我的看法。不要把一件很單純的事想得太複雜。孩子們好,那是他們自己奮鬥的結果。我提他們做列子,實在沒啥好炫耀的啊。我自己有兩個孩子,都是律師。我也經常在文中提到。不是炫耀自己有多大本事。而是借著他們給大家一些思考事情的空間。譬如,在美國教育小孩,到底要他們將來走那條路。我想幹律師總比幹個技術員強吧。當然,這是我自己的看法。絕對沒有炫耀的意思。而且實在沒有啥好炫耀的呀。聽說兒女是冤家吧。隻要他們能夠獨立,過上好日子。我們做老人的就沒有心事了。炫耀,有那個必要嗎?
關於美國醫學教育體製, 這個問題是個很難說的問題, 孰好孰壞, 見仁見智, 美國醫學院出來的學生, 也不見得醫技醫德有多高, 眼高手低的很多, 不懂裝懂的也很多, 當然總體水平還是不錯的. 外國醫學生其實水平並不一定差, 吃虧就吃在由於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不同, 對某些問題和人事的處理上與美國方式不甚合拍, 容易造成誤解和被打壓. 這是廣大FMG必須麵對的問題. 王立山事件是個個案,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群體, 值得大家探討和尋求共同解決之道.
個人感覺, 王立山在情緒控製和人際關係處理上存在一些問題, 但幾個印度醫生作惡的可能性更大些, 把一個已處於各種艱難之中的人推向了不歸之路.
由FBI情報成於Oval Office.
Echo!
希望來這邊兒的大家夥兒能從中汲取經驗和認識,加油,生活的更好!
樓主明明也是MADE IN CHINA,卻非給自己貼上班MADE IN U.S.A的標簽.
你講了半天,還是沒跳出咱們的民族傳統道德觀念.
你有兩個侄兒/女當醫生,不應該不知道INTER加實習醫要至少三年才可以行醫.
另外, BUTTON 是"按鈕"不是"紐扣". 來美國久了的人,也有提高英文水平的必要.
說話的方式其實就是中國南北都有很大差別,更別說台灣了.有次一位台灣女孩跟我說一件讓她一直不理解的事,她出來法國早,那時中國還沒全開放,受台灣那邊父母的重托在法國打電話給國內的表哥,她說通話時那邊大喊大叫,象要跟她吵架一樣.她以為國內的親戚不喜歡和他們聯係,把她搞的很納悶.
上星期我因為一件事情與一位比我早出來的北京同胞打電話,本來是為他服務的事情,那人一開口很大聲,口氣讓我覺得得罪了他似的,心裏非常不痛快,放下電話後想想,覺得可能還是那人的習慣未改,也就不計較了,換上不了解對方的說話習慣的人,真的非常難接受.
說話的方式其實就是中國南北都有很大差別,更別說台灣了.有次一位台灣女孩跟我說一件讓她一直不理解的事,她出來法國早,那時中國還沒全開放,受台灣那邊父母的重托在法國打電話給國內的表哥,她說通話時那邊大喊大叫,象要跟她吵架一樣.她以為國內的親戚不喜歡和他們聯係,把她搞的很納悶.
上星期我因為一件事情與一位比我早出來的北京同胞打電話,本來是為他服務的事情,那人一開口很大聲,口氣讓我覺得得罪了他似的,心裏非常不痛快,放下電話後想想,覺得可能還是那人的習慣未改,也就不計較了,換上不了解對方的說話習慣的人,真的非常難接受.
不管受辱到什麽程度, 老中是應該遇事聰敏一些,控製自己情緒,冷靜對應.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在美國的華人要團結起來。
人首先不就得學會適應環境嘛
have fun with your grandson every day.
兩個說法。最近看到的是糾正同濟的說法,說他是北醫科大學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