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94)
2008 (73)
2009 (47)
2015 (1)
最近浙江大學凃博士“因病跳樓”自殺的消息在各個網絡上引起了諾大的議論。從各方麵來看,可以理解凃博士是個上進,有理想,而且成績不俗的讀書人。可是他絕不是書呆子。看到他在西北大學的相片,是一個有衝力,有幹勁的青年。今年才32歲,為了種種原因,以跳樓結束了自己還沒有完全開綻的生命,可惜,可歎。我自己在56歲那一年,為了親身體會共產黨的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毅然放棄了身邊挺好的工作環境,也順應海歸的潮流,回上海工作了兩年。我的經曆比較特殊。解放前生在青島,兩歲就隨著逃亡的難潮到了台灣。71年到美國留學,然後就是就業等等。當我回國 那一年,孩子都快大學畢業了。我沒有後顧之憂,而且可以隨時回來。因為這個原因,老婆也同意了,懷著一顆對上海的好奇,對祖國步入世界強國的驕傲,03年底回去了。兩年之後,我還是回到我一直認為是個好地方的美國。
改革開放後出國的不少,回國的也挺多。見人見智,每個人的背景,個性等等不同,結果也就不同。可是想想在美國受到了各方麵的熏陶之後,再次麵對自己逐漸陌生的地方是需要時間來裝備自己,調節自己。一個個性開朗而且隨遇而安的人,在適應的過程會比較順暢。反過來說,可能就會鑽到死胡同裏了。凃博士出生在文革以後,沒有經過巨大動亂環境的熏陶。到美國後享受了獎學金的優待,雖然不是挺富裕,可是我相信所有留學生的日子都差不多。過著平靜的日子,為的就是完成學業。求學時代的生活是單純的。碰到好的教授,同學,再加上自己的適應,生活一樣可以過得很滋潤。畢業後,找工作或者繼續做研究,日子一樣的平平靜靜。雖然每個人生活的方式不同,所感受的也不盡相同。可是在美國,畢竟還是重視人才的培養,以及利用人才的國家。這麽多年來,我常說在美國就是要有一技之長。有了一技之長,在美國立足不是難事。我說的一技之長並不是說一定要拿到博士,碩士學位。當然語言,文化的適應也是重要的。沒有這個條件,我想出來後的適應時間需要長一點,也會慢慢的得心應手。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憑自己本事打天下。這是一個有本事可以盡量發揮的國家。舉目看看各個行業成功的華人不少。我要說的是,美國是個法治的國家,一切照著典章辦事。每個人都有發揮自己本事的空間。
回到自己的國家情形就有點不同。在上海兩年,我遇到樂不思蜀的海歸不少。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有著深厚的“關係”等著他們的使用。這種關係在中國是沒有啥好爭辯的。有的家裏本來就是老幹部,重量級的幹部。似乎所有發財的都具有這種背景。當然有的人是靠自己把關係建立起來的。可是關係還是要靠關係來建立。話說回來,這些有辦法的海歸,平心而論,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學問都是平平。在美國的經曆隻是加分而已。這些人就是一直呆在國內,他們的結果也不會差到哪裏去。這點,跟台灣在80年代留學生回國就業的情形大不相同。我的幾位好朋友當年回國的,就是靠著自己一步一步開創自己的前途。其實這些朋友都是來自貧困的家庭。憑著自己的奮鬥完成大學,留學。再回到台灣為自己的國家一拚。沒有關係可以依靠。有的從學校,有的從政府機構,當然也有的從企業開始自己的拚搏。從副教授,教授,院長,校長然後被網羅從政。或者從職員到經理,老總。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他們經過了多少的考驗,審評。所謂真金不怕火煉,成功的因素就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一個沒有背景,學習又強人一等的海歸分子,要想在國內立足,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可能就要付出相對相當大的代價。你所接觸的人都是身經百戰的既得利益者。你的所有隻不過是這些人取後殘餘部分的施舍。自古口說無憑。就是立了合約也是隻有在一個法治的社會裏可以發揮作用。我一個海歸的朋友,那年在上海浦東郊區預定了 一個別墅。合約簽了,預付款也付了。到了開始建造的時候,房價突然加碼。我的同事極端憤怒。合約擺在眼前,利用關係找了一個名律師打算控告開發商。結果得到的建言居然是付款保留房子。可是不能保證下次不再漲價。原因是開發商惹不起,因為都是官商勾結。打官司除了白花錢不會有結果的。律師根本就不想去賺這類案子的訴訟費。因為這種案子在上海多了。可是今天如果你有本事找到有力的人士出麵也許可以改觀。不然就隻有自己吃啞巴虧了。那一年有個史丹佛企管碩士海歸,在上海自己創業。結果拒絕賄賂稅務單位而引來牢獄之災。這種例子舉不勝舉。這種不爭的事實到處可以聽到,看到。對國內這種到處黑暗吃人的普遍情況,海內外的人都是了解的。自然海歸後就應該心裏有應付的心態和方法。等到事情發生了,就可以避免走上極端。
我為凃博士感到惋惜。他在美國這麽多年不會不知道國內的情形。國內的高校更是大家海歸的首要選擇。每天翻開網頁,都可以看到有關國內高校招聘人員的相關消息。對國內高校內部作業的黑暗自然應該有所了解與防備。決心回國絕不是壞事,至少可以共享天倫之樂。如果在自己國家內有一個理想的成長,發展,養老的環境,沒有人願意離開自己的國家跑到外麵闖蕩。對凃博士而言,他看到的令他感到極度的失望,而自己又沒有那個力量,或者根本沒有那個欲望去挽回頹勢。看著身邊小人的得意忘形,看著自己多年的辛苦得不到自己應該得到的。對自己失望,對不起自己周遭的親人,而又無法或不願走回頭路。唯一的就是“因病跳樓”了。最後我要再強調一點,就是在海外生活不易,但也不是那麽的難。困境總是會發生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冷靜的思考,麵對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我說過,隻要你有一技之長,在這裏生存是相當容易的。畢竟這裏是個法治的國家。壞人不是沒有,也許一時得逞,最後勝利還是屬於有本事,走正路的人。共勉之。
這個博士就是腦子有病- 憂鬱症。
我算新海龜,我覺得回國心理建設很重要,大學和工業界優點是相同的,就是回國的人才是多了去了,學界工業界都是一流大學畢業生才回國的,拿著比國外工資低的待遇生活著
生活還是公平的, 我一直記得有次在開會的時候碰到一個行業裏麵的同行說的話,隻要你證明你自己有價值,這個市場上總是會有人來買你
是的。如果是您,是我,就會如此做。可惜凃博士沒有這樣做。一個越有才能的人,越想在自己的專長上盡快的發揮。可是發現周圍環境不允許的時候,就會鑽牛角尖了。如果想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報效祖國而海歸已經是一個口號了。說出來誰信。中國大的很,人才也不少,實在不缺凃博士一人。我覺得他不想活的原因不是因為房子,不是因為待遇。他都知道那些待遇啊。最重要的一點,他發現周圍的環境使他沒有辦法開始進行他的研究工作。這一點剛從美國回去的應該都會有這種感受。除非,你回去後,人家都安排好了(有關係的海歸)。一個啥關係都沒有的人就要開始建立關係。一切從頭開始,再碰到無謂的刁難,自己又放不下身段。在萬念俱灰的情形下,想到的就是結束自己的性命了。
他對自己的親生父母都能這麽冷酷無情, 讓白發人送黑發人, 他會為了報效祖國海歸? 搞笑嘛。
便宜沒有撈到, 就願賭服輸, 別扮出一幅高尚的樣子, 誰信呀。
我覺得這篇文章寫的很好。殘酷無情都是我們必須要麵對的事實。問題是回到自己的祖國,也許心裏上承受能力比較小。就像一個孩子,在父母麵前撒嬌一樣。如果這點權力都沒有了,幹嘛當初回去。他自己也承認了,回去的決定有點草率。我想,我們大家應該學到教訓,就是在大環境不是你所想象的時候,如何去自救。這就是我的意思。
聲明:以下所有觀點,僅代表“反麵教材扮演的反麵教材”的觀點,與反麵教材本人無關……
塗博士死了,隨著訃告的發布,媒體的公開,他的死不再是秘密。
關於塗博士的死,有人說這是他自己的事。他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使了他作為一個人應有的自裁權力,這與副教授的職稱評定無關,與國際機票無關,與57平米無關,與獨立廚房、衛生間以及電視、冰箱、空調、微波爐、電磁爐、床鋪、桌椅等家具和電器設施無關,與國際研討會無關,與班主任無關,與浙江大學,自然更沒有關係。
有關塗博士死的一切緣由,都是因為他有病,因為他思想脆弱,因為他沒有去看心理醫生,因為他吃不了苦,因為他不是一個具有艱苦樸素作風的人。因為他並不是一個正常人,所以他要為自己的死負全責。
說這話的人信誓旦旦,鎮定自若;同意這話的人舉起雙手,露出微笑;其餘的人目光呆滯,麵無表情。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然而這些人卻沒有想到,塗博士臨死前已經看清了他們的嘴臉,把眼前的蒼涼寫進了遺書:
在此時刻,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為是而忽視。
讀讀這份遺書:
什麽叫“殘酷”?什麽叫“無情”?
一個人死了,他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指責,與他有關係的人和單位在第一時間所表現出的不是關切,不是惋惜,不是悲痛,而是盡可能脫清關係,擺脫責任。這就叫殘酷,這就叫無情。
什麽叫“自以為是”?
塗博士以為通過他的死可以喚醒人們的良知,可是他錯了,他的死什麽都沒有改變,這就叫自以為是。
說到這裏,塗博士的遺書,你們讀懂了嗎?
別急,還有一個關鍵詞沒有提及:“無信”。什麽叫無信?誰無信?哪裏無信?
問題的答案在遺書那短短的三句話中沒有提及。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公開的其餘五頁半遺書裏,會對這個詞加以詮釋,但我們同樣有另外的理由相信這其餘的五頁半紙,將永不能得到昭示。
所以接下來留給我們的,唯有猜測。
我們可以試想當初浙大在征召塗博士回國時曾許下何樣的承諾,它是否會和訃告裏寫的一樣:
塗博士,你回國吧,回來浙大任教,我們給你報銷國際機票;你回來之後,有講師的身份;你可以申請副教授的職位,但要經過評定才能上崗。你可能評得上,也可能評不上,你要做好思想準備;我們給你很高的工資,在扣除險金外,每月還可剩下2000元,這在房價20000元1平米的杭州,絕對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我們給你57平米的房子住,括弧建築麵積;屋內有獨立廚房,你可以不去食堂;另有獨立衛生間,不必與民工一起排隊劑公廁;還有電視、冰箱、空調、微波爐、電磁爐、床鋪、桌椅等家具和電器設施,條件優越。不知塗博士意下如何?
此時此刻,請問讀者,如果換你做塗博士,作為一個清華大學的成績優異的學士,已有3篇高水平一作的美國西北大學畢業的博士及博後,你願意放棄美國花園洋房跑車的生活回來嗎?
是的,說得沒錯,傻子才願意。可是,塗博士卻回來了。
一個美國西北大學的博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科學研究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把57和2000當作自己的幸運數字,把獨立廚房,獨立衛生間,以及獨立的電視、冰箱、空調、微波爐、電磁爐、床鋪、桌椅等家具和電器設施當作自己高水準的生活要求,把講師職位當作對自己價值的肯定,不遠萬裏的來到浙大,這是一種什麽精神病?
對,你沒看錯,不是精神,是精神病。塗博士有病,這是官方鑒定的結果,在訃告上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因病墜樓。想也應該如此,如果塗博士沒病,他怎麽可能跳樓?如果塗博士沒病,他怎麽可能來浙大?
塗博士的死對海外學者敲響了警鍾。你們不要輕易回來,因為你們一旦回來,就是有病。如果回來之後你們跳了樓,就是因病跳樓;跳了湖,就是因病跳湖;臥了軌,就是因病臥軌;上了吊,就是因病上吊。總之自殺的方式不重要,病卻是一定要有的。
你們一旦故去,就一定會被指責心理素質太低,承受能力不強,仿佛在人世間一定要在巨漿熔岩,冰天雪地中屹立不倒才稱得上柴米油鹽的生活,一定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而麵帶微笑才夠得著老百姓的水平,一定要遭受滿清十大酷刑而麵不改色才算得上普通人的日子。
在你們走後,你們的訃告裏也會像做廣告般寫滿家用電器的名稱,你們的遺書也會從六頁被縮減到短短三行,你們的老婆也會被扣上克夫的帽子。
塗博士的昨天,就是你們的今天,塗博士的現在,就是你們的將來。
不如你們現在就向塗博士提前招招手,打聽打聽那邊的情況吧,也許在陰間,評教授不會有黑幕,住的房子至少也有58平米。
……
或者也許,我們可以有另外的猜測,那就是浙大當初在跟塗博士聯係時並沒有像訃告裏那樣把話說得詳詳細細清清楚楚,畢竟有些話,隻能對死人說,你對死人說了無妨,死人不能動,無論如何都不會跑;可活人有腿,能直立行走,你跟活人把實底交代了,活人可是絕對不會跟你回來的。於是乎,隱瞞有時是必須的,誇大有時也是必要的。你在向別人做出承諾時不誇大不隱瞞,鬼才會來你這裏。
倘真的如此,這種引進人才的方式,不叫“誆”,又能叫什麽?
……
猜測隻能是猜測,無論如何不能將時間反轉,挽回塗博士年輕的生命。
塗博士死了,他的死不會輕於鴻毛,因為他的死無法阻擋國外優秀人才回國的腳步,今後還會有無數的留學誌士回到祖國,繼續他們的跳樓事業,正所謂一個塗博士跳下去,千萬個塗博士跟著跳。
當然,塗博士的死也不會重於泰山,因為他的死也不能改變國內大學把海外人才誆回來的決心,今後還會有無數所大學下發訃告,繼續他們的追悼會事業,正所謂一個訃告發下來,千萬個訃告接著發。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
我覺得您轉載的這篇文章蠻偏激的。
一個因為自己的事業發展不順利就可以拋下妻兒父母去死的人, 會為了報效祖國而海歸? 別搞笑了。
說到底,還不是美國經濟不好, 發展不順,想到國內來混, 又碰了一鼻子灰。 所謂優秀人才自然受不得一點委屈, 自己一跳多悲壯, 順手把所有該負的責任都推了。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backhome&MsgID=298073
點明 “塗序新”博士自殺的真正“魔鬼” -ZT
偉光正
許多網友對“塗序新”博士的在浙江大學的自殺原因作了各種各樣的評論,
但本人覺得,都沒有真正揭穿幕後的奪命“魔鬼”。比如,有人說:
1。“塗序新”博士虛榮心作怪,可以在美國餐館洗碗, 忍受種種屈辱不會自
殺,而一回到祖國,就要做人上人,亦不如意,就尋死覓活。
2。“塗序新”博士,一生順利,沒有鍛煉出健康的心理素質;因為沒有在社會
上工作的經驗,因此不懂中國(腐敗的)文化。
3。“塗序新”博士,晉級副教授無望,隻能有很低的講師工資,維持生活很困難。
4。“塗序新”博士,對年幼的的孩子和年青的妻子,沒有家庭責任感。
5。 浙江大學給的隻是無法對現口頭承諾,沒有“合同”的約束力。
6。“塗序新”博士,把海歸看得高人一等,然而在中國的洋博士多到了不值錢。
然而這些分析,隻是皮毛。真正殺死 “塗序新”博士以及泯滅萬千學子純潔心靈
的是:虛偽的“報效祖國”的欺騙宣傳,以及中國缺乏“公開透明的競爭規則,以
及平等競爭機會和平等競爭資格”的嚴酷現實!
其實,如果你是一個中國普通草民的子女,那麽在中國,你並沒有在“人格平
等”基礎上報效祖國的機會和資格。為什麽中國的普同大眾的本質是草民呢?
因為他們沒有廢除腐敗官吏的選舉權,因此無法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力。作
為一個中國普通草民的子女,你要時刻告誡自己:你的本質是一錢不值的草
芥,你的尊嚴和人格低於那些奇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貪官汙吏。無論你是
海龜還是土鱉,在你變成富翁和官吏之前,中國隻是你的謀生之地,一個十
分不平等的拚搏人生的戰場。用“塗序新”博士以生命的代價換來的語言來描
述就是:“殘酷、無信、無情”。很難想象一個智力健全的人會去報效一個“殘酷、
無信、無情”的父母。常識告訴我們:父母是靠無私的愛和養育之恩才贏得了
子女的報效。人民沒有選舉權的國家不是人民的母親,而是養育貪官汙吏的
母親。因此,隻有官吏的子女,才有資格報效真正養育了他們的祖國。比如鄧
小平,江澤民,朱容基等貪官汙吏高幹子女的海歸“報效祖國”。
“塗序新”博士的另一個悲哀就是:“殘酷、無信、無情”這血淋淋的控訴,並
沒有揭示出他自殺的全部原因。其實,“殘酷、無情”並不是中國這一個國家的
現實,而是世界各國的普遍現像。因此,“殘酷、無情”並不是奪其性命的真正
“魔鬼”。 美國的競爭激烈,世界首屈一指,因此更加“殘酷、無情”,然而 “塗序新”
博士並沒有選擇死在美國,盡管有許多華人死在了美國,還有許多寧可死在美
國也不回人民沒有選舉權的中國。輕信“報效祖國”宣傳的欺騙,激情導致盲目
的“塗序新”博士在海歸之後,被中國主流社會以及學術界的“無信”,以及缺乏
“公開透明的競爭規則,以及平等競爭機會”的嚴酷現實,奪去了生命。如果沒
有“報效祖國”這樣的欺騙宣傳,“塗序新”博士也許不會如此迅速輕率地邁出他
人生最致命的第一步:海歸。如果中國是一個民選政府的文明國家(而不是一黨
專製導致的黑手黨國家),她的主流社會和學術界就會有“公開透明的競爭規則,
以及平等競爭機會”,浙江大學在招聘宣傳時就會心胸坦蕩地“醜話在先”,而不
是搞“無信”的奪命欺騙。
盡管美國競爭激烈,不僅無情而且殘酷,但她確是世界最優秀人材和最傑出
科學家的磁石和理想家園,關鍵原因一是“注重信譽”,兒是“競爭規則和競爭
程序透明”(與專製國家的‘潛規則’黑箱操作相比較而言),以及“竟爭機會平等”
(與專製國家的學閥‘關係網’黑箱操作相比較而言)。
您說的很好。我剛畢業上班的時候,所知道的就是把工作做好,那是為了把飯碗保住。就這樣一直啥也不理的足足幹了10年。不是不知道去搞好關係而是認為我把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了。後來搬到加州,才知道開始建立關係。所以我一直在勸我鄰近的青年朋友,不要像我以前一樣悶著頭幹。把老板關係搞好。可是這種關係非常的單純。不像國內那一套,要得到您要的必須放下身段,委曲求全。在美國這個樣子,人家認為您是沒有本事才這樣。這種拍馬的做法,有時會弄巧成拙。我見過老中,自己本事不大,就走歪路。騙得過一時,早晚遭殃。不過,美國高層的建立關係也不容易。我是沒有那個機會。不過有幾個美國好朋友可是經曆不少。我始終想寫寫。可是我還在上班啊。等我退休以後,我再慢慢的與大家分享。再怎麽說,老美拍馬的那一套還是比國內單純。畢竟人家還是一個宗教的國家。多少總是有點收斂的。謝謝您的留言。
非常同意你們關於國內需要搞關係的說法。
我所評論的是在美國,在一開始完全是給別人打工的時候,會覺得不需要跟人搞社交,但後來地位稍微有點兒提升的時候就發現這時候開始需要搞社交了。這種社交沒有國內的那麽嚴重,不過也可能是因為我還在底層。這是我自己的體會。
在美國稍微高層一些,比如選個小村的市長什麽的,lobbying也是很嚴重的。咱中國人懶得理他們,隻當看不見就是了。
本來不想再回答您的留言。對您是啥身份,我根本就沒有興趣。共產黨也好,國民黨也好,輪子也好那是個人的選擇,我們都應該尊重。我隻是在這裏講講我個人的看法。我在上海工作了兩年,不是短短的停留。再說從86年開始我就回大陸,多少也對我的祖國我的老鄉們做了一點貢獻(這可不是吹牛)。我是學化學的,不是學政治,也沒有那個時間像您說的做研究寫正規的報告。幹嗎要批評人家的英文不好啊。人家的電腦也許老了一點,也許是公司的電腦,隻有用英文來寫。我看您的英文還可以。可是比我的女兒兒子還是差了一大截。我的兒子女兒說老爸的英文是他們接觸老中當中算是不錯的了。請您就事論事。每個人看法都不同。不要扯上人身的批評。每個人的意見都應該尊重。您再回言,原諒我,我就不理您了。祝福您天天向上努力的把英文學成至少跟ABC一樣。就算是吧,也多多學習一點人家的文化。我就是一直在學習者,可是沒辦法,還就是喜歡看我們中國人的玩藝。
我很同意,也是因為這個留在這裏。
70後的多是獨生子,沒有受過挫折,對生活的理解過於完美,其實一生中無論在哪裏,都要受到一些打擊,這些獨子不知道退而求其次,用死來逃避,來唯美,很可悲。
I don't think you really understand what I said in my comment. Neither your English is good enough to express yourself clearly. I don't like to use English in this BBS but since you prefer to use a language that is not your L1, I have to respond accordingly. What I said in my comment was an advice that people should not jump to the conclusion without investigation. Neither should they associate two different things without evidence. It looks like that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was trained at a western university. He should know this is a basic principle of research for eve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How could he forget this when he made his comments on mainland China where he only made a number of visits and stayed for short period of time. You won't convence your surpervisor if you base your research on hearsays, will you? This author is really silly to imply that people who do not share his view is politically suspecious, have certain background or good for nothing. Don't sound like some one working in a university.
沒錯的。關係是要建立。可是建立範圍與方式可是跟國內不同。中國人搞好關係,不隻是兩人的關係,還要搭上一大堆人。你來我往的真是沒完沒了。欠一個人情,永遠還不清。而且中國一年有三節,加上老美的節日,生日,小孩生日,考上學校,老人的葬禮等等。算得清嗎。而且光吃飯喝酒就夠了。還有時間做研究。不信試試。我的朋友告訴我,就是這樣的。要處處想到老板,還有他的老板。N=無窮大。別對我拍磚,這是很多土鱉告訴我的。
忍不住說一句,國內是個什麽地方都要講關係的.你如果想拿2000rmb一個月的工資,那麽你不用講關係.但是你自己可以想想夠不夠,所有的灰色收入都是要講關係的.如果你不懂國內要生活必需靠灰色收入,隻能說沒有進入過社會.
這個博士就是腦子有病- 憂鬱症。不要上綱上線的好不好。
"在美國不搞關係,說明你隻是下層罷了。。。
而回國,你不甘做下層,才搞關係。。。"
太同意你的說法了。精辟。沒有走到這一步,甚至都沒有看到這一點的人,在那裏談美國的平等公正,怎麽所呢,我們隻能說,等你到了那一步就知道了。
所有的人都是盲人摸象,管中窺豹,大家可以各自談自己的觀察和想法。互通信息,互相學習吧。
在美國不搞關係,說明你隻是下層罷了。。。
而回國,你不甘做下層,才搞關係。。。
哎,可悲
我覺以前也覺得“死都敢啊,膽子真大!”後來明白自殺其實是一種很懦弱的表現—它不敢麵對現實。當然我不是批評自殺的人,有時候是病態這也是沒法子的事。
What is ppl?
有抑鬱症的人,看問題偏激,不客觀。塗博士不是浙大三顧毛lu請回去的,是他自己的決定。他完全可以回美國或其他國家,但他選擇了跳樓。才三個月啊,能失望到什麽程度,讓他一死拋棄妻兒。本人認為,他的病是起關鍵作用。
不管如何,很贊同這篇文字的觀點,
我想自殺也非他所願吧,一方麵他真的很失望,很有打擊,
另一方麵,他病了,憂鬱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麽。
謝謝你的信息,但他留下的那封信,是否也說明環境對他的影響,使他雪上加霜呢?
Before he died his family (sister) accompanied him to see a doctor. He was diagnosed with 抑鬱症. His family (parents' side) didn't blame the university (maybe because they knew how he was). They blamed his wife more. This is what I read from Baidu.
國內的現實擺在那裏,如果你想回去,一定要準備好了,本事、心理、抗打擊能力,一樣不能少。否則,在國外相對單純的環境裏把功課做好,再回去。看看重慶打黑打掉了什麽人,就很能說明問題。教育界也早就染黑了,早不是什麽象牙塔了。
如果塗序新有抑鬱症的話,那可能有什麽我們不了解,我隻是就事論事。
There is nothing to "檢討" about. Sickness is sickness. People die of it. Ag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t.
I agree.
同意.
話說回來,抑鬱症是個定時炸彈,很難醫治。患病者走極端難以預料。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2/1910.htm
基督教的健康觀(包括精神,心理健康)
http://www.xasmw.gov.cn/read.asp?board=88&id=70
您說的好啊。當年我回上海,過了一個月我就想要打道回府了。我的同事們說我是最了不起的了。他們報到後,不到一個禮拜就覺得不對勁了(蜜月期)。我是給自己兩年的時間,做完我當初答應為他們做完的工作。總不能被人說我是逃兵。每個人的際遇不同,處理的方式也不同。對一個初回國的海歸,除了自己要適應外,如果學校能給予最大的通融配合,幫助他們進入狀況,那不是一件更好的事嗎。看看在美國校園裏,教會的朋友們是怎麽樣來幫助國內來美留學的新生就是一個例子。凃博士的自殺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們除了感到惋惜,希望的就是用人單位要有海量來包涵照顧我們的菁英學子。給他們一個發展抱負的空間。這不是難事,難的是偏偏這些掌權的人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不願去做罷了。謝謝您的留言。好久沒有看到您的大作了,一切都好吧。
是的,很為您的重生感到驕傲。每個人都要堅定自己。有勇氣自殺就應該有勇氣去做任何事情,把自己從困境走出來。我覺得惋惜的就是凃博士的遭遇,旁邊的人不能及時的幫助他,可能也沒有地方幫助他解放心中的困擾。我可以想像他麵臨的失望,絕望,懊悔,才走上跳樓這條絕路。我要說的是,我們人活在世上,總要時時裝備自己,麵臨困難的時候就要尋求解決的辦法,在心理上取得平衡與寄托。希望這類的事件永遠消失。
They mislead. We should not go back China: 因為我知道中國不缺人,也不缺人才.
您說的表麵看起來都很好啊。隻補充一點,我們比較總是與好的比,誰要去比濫啊。台灣是有許多問題,我提到的是那個年代。我覺得您有點奇怪。國家是自己的,當然希望富足,文明,和諧,民主,法治。怎麽會有心態說別人會去把他唱衰。就算是有人要唱衰,您看看國慶閱兵,奧運大典,我們偉大的祖國唱的衰嗎?您也實在太小看共產黨了。不錯,國家是在進步,不斷的進步。這種自殺事件也是少數,但是高校存在的問題不是我捏造出來的,也不是別人捏造出來,是擺在那裏的事實。我說過,國家的政策是對的,隻是執行起來沒有完全落實。沒有落實的主要原因就是針對的不是每個案件,而是人。您這個人有背景,有來頭,就是個草包一樣可以得到您要的。我們大家在這裏討論,不是在唱衰祖國。大家都有自己最親愛的家人,每個人也希望能享天倫之樂。我就不明白,很多像您這樣的人,看到一點建設性的意見,就不得了了,把國家給唱衰了。您總不能讓每個人都在這裏都歌功頌德吧。看看國內中央電視台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節目,您會覺得共產黨也慢慢在放寬尺度,在往法治的方向走啊。好就是好,不好就說出來,唱衰這兩個字還是少用。如果,您認為一個國家可以被唱衰的話,那還是個國家嗎?
CO: eaglewings 評論
英年,才華, 鮮活的生命如此逝去另人扼腕歎息.
我也想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自殺'不是中國現象. 它在任何國家都有.
把自己沒有活下去的勇氣歸給別人或環境不是一個生命強者的做法. 人來到世上是要受苦的, 會經過無數挫折, 試煉, 打擊, 失敗.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生命得以成長. 32歲還沒有這個'抗摔'能力, 不是別人的錯兒.
本人也有過多年憂鬱症(生完孩子後, 得了產後憂鬱症). 有過自殺的念頭. 生不如死是我當時的想法. 一死了之是結束痛苦的最簡潔的辦法. 但我多年的信念是, 生命的給予和收取都來自於神. 神成了我的就命澠.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檻, 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有一村. 我們要做的就是咬牙堅持. Hang in there. 神會在他的時間表內施拯救.
就想考試一樣, 題目很難, 但不能輕易放棄. 生活的道路很艱辛, 但決不能自行斷之.
隻要堅持, 就會勝利 (引用毛爺的話, 哈哈)
但清華是常出讀書厲害卻經受不了生活中心理壓力的“人才”,這是實情。
沒見過這麽短視的
民主國家的教育起碼讓人不要失去尊嚴!
有同感。尊嚴不是愛國口號。 向邪惡低頭就是缺少尊嚴。
塗博士的歸完全是另一回事,他在外麵隻有博士後的經曆 ,也許覺得太累,也許覺得還有太長的路要奮鬥才能達到他想要的生活.對回國寄予太高的期望,三個月就自殺不能說明是接收單位的錯,如果我海歸,我起碼給自己定個期限,用三年時間做出成績給他們看,做不出,收起包裹回來.不要怪誰,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必須為家人負責.三個月就走上自殺的路,說明他對生活重擔的承受力比較差.
很多自殺的人都罵社會的黑暗,可為什麽大家還都在這黑暗的社會裏活著?禽擇良木而棲.如果覺得學校不好,就換一個嘛.沒必要非得選擇死.
但是心理健康的問題我們必須看到,預防抑鬱症,關心自己關心周圍的人,別再讓這樣的慘劇重蹈。
海歸是個人的決定。待遇好壞也是個人根據自己的條件而有所要求。這是十分合理的事情。在那個國家不都是一樣,除非不得已,願意屈就的人不多。您說的不錯,在建國初期一直到70年代是有很多海歸,他們不計較報酬,為的就是建設新中國。我的一位表哥,在70年代從台灣來美國,拿到學位後回大陸。憑著就是一顆赤子之心,不計一切,全心聽黨及組織的安排。我的堂哥說國內的知識分子在建國初期也是如此,大家想到的就是好好讀書,畢業後不計一切的為人民服務。不計較報酬。可是改革開放了,國家的政策就是要人民富起來。慢慢大家追逐物質生活,這也沒有錯。目前的國家千人計劃,各種優惠的待遇擺在那裏,目的就是要提供好的環境,給海歸一個施展抱負的環境。這些政策怎麽看都是正確的。台灣當年也是有同樣的政策吸引海外學人。問題就出在執行人員是否能夠準確的落實國家的政策。這就是問題的症結所在了。政策不能落實,使海歸分子受到不必要的困擾,導致悲劇。我們要設法改善的是如何來落實國家的政策。而不是責備海歸分子對回國的要求條件。今天國家富強了,有能力網羅海外華人,這是所有炎黃子孫應該感到榮幸的事。我相信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也不願看到一個好的政策,被執行人員的攬權蹂躪。我相信我們每一個海外華人,總是心向祖國。而且國家也一直在不斷的進步。愛之深,責之切。好的我們是應該歌頌。不好的也歌頌就不對了。有了一個民主,富強,文明,和諧,民主的國家。誰還願意留在異域做天涯淪落人啊。
我也為這位博士惋惜,我自己也剛讀完了博士,付出了很多。但我不會選擇回去的,因為我知道中國不缺人,也不缺人才。
不知你是否真正理解你說的那些話的含義,我非常懷疑當你談到“主人”時你真得明白這兩個字的意思嗎?我更願意當那些“仆人”。我無法對你的話一句一句評述,感覺到像是從報紙上抄來的。
不相信海龜回國為了都是高官厚祿,樓下這位不要以己度人。
幾十年前確實有很多知識分子不留戀國外的生活,一方麵很多年前國內知識分子的待遇是相當高的。另一方麵,相當一部分人很愛國。
對中國知識分子說不要光想著回報多少想想你為國家做什麽這種話聽著怎麽這麽別扭啊,想想他們過去幾十年受到的特殊待遇?我有n個親戚因為家庭出身不好,被剝奪了求學求知識的機會。八十年代拿著五十美元遠走美國從零開始奮鬥到今天事業有成。說這種話,他們不笑,你自己不會臉紅嗎?
但是在此大發議論的“不海龜”們,你們的思想也夠讓人鄙夷的。
憑什麽覺得就僅因你頂著“海龜”的帽子,國家就該給你高官厚祿呢絨?!
如果有人覺得就僅憑“海龜”帽子,就該享受全國人民頂禮膜拜,那這樣的人還是在美國呆著,給美國爺爺當奴才吧。
回國是為了什麽?如果就是為了高官厚祿,那就不要酸溜溜的說什麽“有關係的有後台的人才能發達”。這樣的人沒有發達還好,給機會發達,隻怕撈得更凶,更是貪官。
2000元,我想說,那就是中國絕大部分高校教育者的工資。如果你的同事們都拿這麽多,他們也工作多年,勤勤懇懇,憑什麽你初來乍到就該高高在上?去公司還有個試用期呢。真有本事,你就拿出來。就算是與人周旋,這也是本事。國外的公司,國外的高校不也一樣需要你有情商去處理種種黑暗問題?如果你認為這點工資太少,就要做好準備,你可以選擇不回來。
我希望現在的海龜能多想象若幹年前我們的前輩,他們在年輕時代拋下國外明顯的優勢回到祖國,是為什麽?如果你就是一個目光短淺追求享受的人,你呆在國外沒人攔你。
我相信相當一些海龜回國是為了親情,也為了不受種族的歧視,而且在自己的國家裏是主人,這種感覺在國外是怎麽都比不了的。不要爭辯這一點,作為移民第一代,如果你不是超級偉人,你是不要想在國外真正能融入主流社會的。你在美國,也許你的香蕉子女倒是有機會享受真正的主人的感覺的。如果你想好了要做外國人,你留在國外還是為你的子女造福的。
而總之,如果你回國就是為了發達的,要麽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要麽你就不要抱怨。
我們再怎麽近年經濟發展了,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當前無法提供美國給你提供的優越條件。就算國家給你了,其實作為海龜自己都應該感到羞愧些,畢竟就在你身邊的同事們,他們隻有微薄的收入,而工作成績不見得比你就差。
不要想自己該得到什麽,生活能給你什麽,要感恩。
既然選擇回國,還是請你還是多想想你能為祖國回報些什麽,而不是像你能從祖國索取些什麽。如果你的確認為物質享受大於一切,你可以不回來,沒人攔你。但請不要抱怨國家對你不公。
一般來說,以前的讀書人,多有較多的精神上的追求,希望能在工作上有所建樹來體現一種人生的價值。這樣的人,現在在國內很難找了,也就是海外還有這種人,而這種人在現代中國人的眼中根本就是不識時務的神經病,所以這樣的人,回到中國就真的得病了。
在這樣一種環境裏,得什麽病都不奇怪。偶這位親戚回國之前,曾有好心人提醒說,海龜上岸後得了癌症的據說不少,當時還以為是因為環境汙染的原因,後來親身體驗了才明白精神世界的不潔應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致病因子吧。
但更痛恨浙大對他的不負責任的態度。
浙大搞假大空,號稱是第全國三,其實徒有虛名。
呼籲堅決抵製。
海歸不要選浙大,考生不要考浙大。
讓官僚們自個爛下去。
社會複雜點, 很不幸, 這個博士剛進社會就離去.
感覺海歸比出國要複雜多了.不做好最壞打算,回去肯定失望. 但自殺,好像太愚蠢了吧. 現在的年輕人比較脆弱.
water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就自己住。共勉之。謝謝。
絕對同意您的說法。最近灣區藥界的朋友,每個星期三中午有午餐聚會。我去了兩次。看看我們這些國內在外闖蕩的年青(比我)朋友們,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至少每個人都站住了腳,而且非常腳踏實地的在工作。什麽叫輝煌騰達?有錢,有地位?有多少錢才算有錢,有啥位子才算有地位?隻要我們自己覺得自己利用自己的本事,成家立業,教育我們子女,使他們有一個理想的環境,可以好好自由自在的學習,將來能夠獨立的生活在這個異域。等到有一天,我們的擔子沒有了,而且認為合適,那就落葉歸根。可惜的是,受到不實的宣傳,加上一廂情願的想法,回到對一個自己根本就不熟悉的社會,而把自己好好的一生給毀了。我相信這是所有有良知的人不願意見到的。我絕不是反對海歸,有了條件當然海歸。好好的,誰願意在人家的土地上過日子啊。您說呢?謝謝您的留言。與我心有戚戚焉。
我沒有說錯啊。我不是說我自己親眼看到,碰到很多非常成功的海歸嗎。跳樓的多少能夠拿海歸人的多少來算啊。您的說法,絕對尊重。我的用意是我們根本不應該希望看到海歸再有跳樓,跳海,跳江的任何自殘的行為。不能說美國有這種自殺的行為,我們偉大的祖國也照樣可以接受同樣的行為。我們講求的是文明,和諧,富強,民主的社會啊。我們施行的是中國式的民主社會。我相信這當然是最適合我們中國國情的。好的我們要跟著人家學,不好的我們當然要避免。是不是這個理兒?謝謝您的留言。
您說的很對啊。那是國民黨的傳統派。是當年李登輝黨政合一而產生黑金政治的結果。那是90年代的事了。目前馬英九又集黨政大權一身,看看目前的中常委改選,對當年傳統派就是一個空前未有的打擊。傳統的賄選一定要鏟除,黨內的反彈是可以想像。可是年青一代的中常委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很多也都是海外回去的。我想信這是國民黨徹底擺脫黑金的大好時機。就看馬英九的智慧了。謝謝您的留言。
本人認為90年初期來美留學的人在美國最踏實,適應能力最強。那時國內還比較落後,出來的人隻有留學,工作,辦身份,安家,回國從來不是選擇。後來國內發展起來,出來的學生不太能也不肯在美國吃苦,除了拿個學位,也很難在美國有一技之長。簡單地說是因為來自國內的“噪音”太多。連一些已經安家的白領都想回去,更不用說連身份都沒有的學生了。
但是仔細想想,國內就是那麽好,美國就是那麽差嗎?
其實,即來之則安之。先在美國培養出一技之長紮下根,之後再考慮回國發展。先小康後輝煌對大部分留學生是有益的。這也是進可攻退可守。如果你連在美國生存的能力都沒有,卻大展宏圖地要回國創業,太空太草率。在美國一無所用,孤注一擲回國會被國內人嘲笑成“海龜”。反過來,有美國國籍,在美國有房子,有白領工作技能(至少有個十萬年薪的“手藝”),回去看看國內的情況,不行就撤,很主動。
有人認為一流學子隻能在美國混成中產階級是個悲哀,我卻不這樣認為。一個留學生在美國能紮根本身就是成就。
看看年輕有為的凃博士海歸跳樓真可惜,完全是國內海歸宣傳的犧牲品。他完全可以在美國拿到一個中產階級的生活,安居樂業,總比每月4000RMB住40平米塔樓好。
一句話,誌向再高理想再大,一切先從基本生活品質開始。留學生要珍惜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