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94)
2008 (73)
2009 (47)
2015 (1)
到了美國進了研究所,我才真正體會出做學問與拿學位是兩碼子事兒。我的一位美國同學,狄克韋伯那年參加越戰。他的工作就是照相士兵。這個照相士兵就是坐在直升機上,在越南戰場上飛來飛去,專門負責拍攝地麵上北越軍隊的碉堡,活動的狀況。據他說,他那一個中隊有30幾個人。結果,兩年下來,他是唯一生還的。因為,越共要打倒就是那個照相的老美。光榮退伍後,決定回到學校,念化學博士。隻想過過校園平靜安詳,與世無爭的求學生活。我進入這個小組時,他已經算是當朝元老了。他是我們所有研究生的老大,負責訓練我們每一個新進的研究生。戴個眼鏡,肩膀上永遠掛著一條長毛巾。
他是個非常安靜,平和的人。每天都呆在實驗室裏。那時,他覺得我們實驗室用的主要儀器不理想。在老板的同意下,自己設計了一套做電化學實驗的儀器。花了兩三年的時間。最後,儀器做好了,又把它放在一個自製的大藍色金屬盒中。我們大家還人五人六的為這個完成的儀器舉行了一個啟用典禮。同時,把這個儀器取了名叫BBB(Big Blue Box)。他好得意,老板也高興。可是,有一天,老板再次提醒他,要專心做做他的論文實驗了。因為,這個費時兩三年的工作,根本與他的論文無關。有一次,我和他閑聊起來,才知道,他對是否拿到學位根本就不在乎。他說,他退伍後,基本上,他的美國大兵福利就夠他的開銷了。他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設計這個儀器,同時又自己組裝起來,他認為他得到了極大的樂趣與個人的滿足感。同時,他 一再強調,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學了好多的知識。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他的確是在存心做學問,長見識。
我並沒有機會也從來沒打算要用到他的那個儀器。我始終覺得,好好從儀器公司買的儀器不用,實在有點舍近求遠。念研究所對我而言就是拿學位。我不去做大學問。我隻修一些對我拿到學位必須要修的課程。當我通過我的博士資格考試的時候,我就再也不修課了。我就全心全力的做我的論文實驗。即使修課的時候,我也很少看教授指定的參考書。我注重的就是把學分拿到,學到一些基本的東西。我那時的想法是,拿到了學位,找到了工作,上了班,我會有一輩子的時間做學問。就是這個想法,我在第二年結束的時候,我的論文就差不多了。第三年,我的老板休假一年到法國研究。我就混了一年,也沒說想到要做啥學問,也沒修課,成天的混日子。老板回來後,經過一番折騰,完成了論文,拿到了我的學位。就這樣連續上班了30年。回頭看看,做學問了沒有?好像也沒有做挺大的學問。說實在話,學問學問,其實主要的就是問題來了,學著去問,然後去解決問題。我很少自己主動去求新知識,都是工作來了,必須扯到新的領域,我才下手。等我真正下手的時候,也就是急迫的時候。老娘就常說我們人都有屎不鼓腚不拉的毛病。以前在大公司,有許多專門人才。隻要您肯虛心求教,那些老美恨不得一口氣,把所有他知道的告訴您。所以,在請教老美時,就是要使他有一種優越感的感覺。他說的你即使知道,也要說不太清楚。這樣,他會更加的賣力,把你給講懂。如此可以給自己省下很多時間而很快的就把別人的精華學到手。
說實在話,我一直認為在學校讀書最主要的就是考試要考好(當然如果可能,課外活動等其它的活動最好也要兼顧)。因為成績很重要。不然別人咋知道你是棵蔥還是頭蒜。學業成績不好,你說你是棵蔥,別人也許還不 願意拿來占醬哪。所以,考試一定要考好,拿高分。沒有人會說一個高分的學生是傻子。要成績好,就得多多去打聽考古題。再好的教授,本事就那麽大。同樣一門課,教久了,出題出久了,再變化也是如此。要不,真有必要,就選些不用考試的課。寫寫讀書報告,混個乙就可以了。多餘的時間不是去玩,是全力放在論文實驗上。我就是這樣把書念完的。最後我的GPA是3.89(滿分是4.00)。我不是說我聰明,其實我是個極其平庸的學生。我的優點就是知道在每一個階段我追求的是啥,然後,努力而且切實際的去爭取。
我的這位美國同學,毫無疑問,他是我們當中最有學問的。我們每個同學,在畢業論文的刊頭中都十分感謝他的帶領,指導。結果,我們每個人差不多都拿到學位了,而他還是樂滋滋的看著每個人離開,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後來聽說,他在係裏認識了一位女同學。雙雙跌入了愛情的漩渦。經過一番熱戀而結婚。結婚後,實際的生活使他覺悟了。最後,決定離開做學問的學生生涯。最後連個碩士都沒拿到。幸好,我們的教授把他推薦到東部一所名大學的實驗室做了個實驗員。
我的兩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我一再強調拿學位的重要性。我不要他們做學問,同時一再強調要盡量選一些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課程。這樣自然會拿到漂亮的成績單。有了漂亮的成績單,找工作,或繼續拿學位都有幫助。最終的目的就是找個自己喜歡又有用的工作。所以,趁年青時應該盡早把學業完成,拿到學位。讀書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兒竭。千萬不要為了求學問,而變成了職業學生,對學校產生了無窮的戀情,舍不得離開。不過,我也時常看到朋友的小孩,有了固定的職業後,還回到學校修課。而且修一些與自己行業無關的課程。這些小孩的確非常的可愛,天天向上的在做學問。我相信,當我們不必為了成績,而繼續到學校上課,這樣為求學問而得到的學問是絕對紮實的,值得鼓勵,表揚。
我也不喜歡讀書,也不喜歡考試。尤其不喜歡讀我本行的書。可是到要用到時候,我知道去問,去請教比我懂得的人。這樣就彌補了我的短處。我更不喜歡考試,但是要有好成績,隻有去找考古題。我們以前的研究所圖書館都有各科的考古題,可見得學校也是間接的鼓勵學生參考,以便拿好成績。要知道,所有的教授也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好成績,這樣也多少反映了學生吸收的程度。我覺得,凡事都要實事求是,靈活運用我們的智慧,這樣日子過得比較滋潤。我相信這一點我們的看法是相同的。謝謝留言!
本人不喜歡讀書, 更不喜歡考試, 所以考試成績不咋的。現在也不喜歡看文獻, 平時最多瀏覽一下與自己課題有關的論文。隻有在寫paper/grant 時才被迫多看點。我不是學而備用, 而是用時才學。
說實在話,我一直認為在學校讀書最主要的就是考試要考好(當然如果可能,課外活動等其它的活動最好也要兼顧)。因為成績很重要。不然別人咋知道你是棵蔥還是頭蒜。學業成績不好,你說你是棵蔥,別人也許還不 願意拿來占醬哪。所以,考試一定要考好,拿高分。沒有人會說一個高分的學生是傻子。"
thanks..
倒是我們許多人隨波逐流,永遠累,永遠也不知道究竟自己要的是什麽。也許錢積攢多了,滿足感就會增強吧。 至少錢可以給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