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於七十年代,是個女鐵丁. 我為什麽會鐵丁是一個深思熟慮而又自然而然的事.
這得從我的出生講起。
一九六九年時, 全國上下奮戰備荒, 準備和蘇聯打戰。 這時我媽懷孕了。我媽媽生於一九四零年,從小就經曆了戰亂。很怕兵荒馬亂時帶個小嬰兒。 可在我們那個小城市, 風氣保守,流產會被別人議論,我媽沒有勇氣去流產.她也不敢吃藥打胎,因為她的姑姑孩子太多, 不想要,私自吃奎寧打胎,可孩子沒打下來,生出來後智力差一點. 我媽希望能自然流產,於是我媽就拚命運動,又是打籃球,又是搬重物,可我還是賴在媽媽的肚子裏不肯出來。
而我爸爸想要把我生下來,因為他覺得我會是個兒子. 你可以想象我爸在我出生時是多麽失望.
從我懂事,我媽就不停的講這個故事,我想她是想強調我能被生下來是多麽幸運,我該多麽感恩戴德被生了下來. 我十五歲那年實在忍不住反唇相諷:要是我被流產了該多好,就不用吃這麽多苦了.
十五歲那年,我正經曆人生第一個難關:學業.
我並不是一個智力超群的孩子,但我早熟,早智. 我小學一年級成績很好,語文尤其好. 我上小學前不識字, 可一年級時就學了很多字還開始看短篇小說。那時時興跳級,我的語文𣎴成問題,拿二年級課本一看,大部分字都認識,剩下不認識的查查字典就會了。我大姨是小學老師,在我們家幫我上了一個星期的二年級數學,我就去考跳級考了,二門都考了九十六七分。就直接跳級讀了三年級。
可是這次跳級給我留下了一個大隱患:我四則運算不過關。因為二年級就是反複訓練四則運算的時期。我後來學數理化考試時,常常所有的步驟都對,
就是算錯了數。好在老師能看解題步驟, 給我部分的分數。我成績一直很不錯。
這個問題到我高二時大暴發,因為這年考試改了題型.改成了選擇題,再也不會有部分分了,我數理化成績下降得厲害。
在這以前, 我父母是很以我為驕傲的,那時父母常念叨的一句話是: 好好念書, 替我們爭氣。
我爸媽平常不太管我,我一直是個不用他們太操心的孩子,他們甚至很少參加我的家長會。
我成績急劇下降,父母知道後,很生氣.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麽我成績變差了那麽多. 我給他們解釋, 他們總是說我找借口,拒絕接受我的解釋。他們想當然以為我是不努力,言辭中多有些責難,卻從沒有關心,
安慰過我。
我身體本來就不好,我高中最後兩年壓力大到我有一個月睡不好覺.我的精神緊張得象繃緊的彈簧。
對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首肯, 是她最大的動力。而父母的不理解和責備,就如同雪上加霜。 那個時期,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單, 在我最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他們就象一個旁觀者一樣,我和我父母的隔閡是從那時開始的.
高考最後一天,我中暑了,我隻考上了一個一般本科.
對於這個結果,我父親極其的不滿.而這不滿給了我極大的壓力,我大學四年十分壓抑.
大學畢業後工作不理想,我父親就總說:"都怪你沒考上好大學".
九十年代的時候, 出國是件很讓人羨慕的事情.
雖然我已經讀書讀怕了, 也自知念書不是我的長項,那時被父母的期待推動著,我還是考了托福, 在忐忑不安中出國留學了.
邊讀書邊打工的日子苦不堪言,二年後很幸運的找到了工作。工作之後,為了更好的發展,夜間讀計算機糸,三年後念完. 開始在IT行業混跡. 那時我來美國快六年了.
在美國的這六年, 我逐漸從大學考試失利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一點點拾回被打擊的得體無完膚的自信心。
我在這幾年真正形成了我的人生觀, 完成了從母體徹底分離的過程。以前,我受周圍的人的影響很大,就連出國,也是因為大家都說出國好. 這樣一個大的決定,
其實並不是我自己的願望。
在這幾年中,我生活的重心是工作和學習。我象一隻慢慢爬行的小烏龜, 總算爬到了自已還算滿意的地方.我那年快三十歲了. 但我並沒有剩女的恐慌心理.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沒有生孩子的打算.說到底,大家都要在二十幾歲結婚是因為二十幾歲是生育最好的年齡。
在求學的過程中, 我一直在思考我父母為什麽對我的成績那麽在乎,對我考上好大學如此熱衷。後來我漸漸想明白,第一個原因是我父母把我看成是他們的一部分,希望在我身上看到自已的遺傳優秀,孩子成功了,
自己也成功了。
第二個原因是潛意識裏的, 父母都不願意承認的:生孩子是一種投資行為。而孩子成績好,長大以後成功的可能性就大。那麽孩子能回報給父母的就越多。想想,
我們多少父母想旁人吹噓孩子的孝順, 都是講孩子給了他們買了什麽, 給了多少錢。
我從那時就想我絕不會這麽功利的生孩子。
我不要象我父母一樣, 對我的孩子說: 我這輩子, 就靠你們孩子了。
孩子的生命不應該是為了完成父母的願望, 孩子是一個個體, Your children come through you, not from you. 他們應該有自已獨立的思想,人格和自己的人生。
對我而言,自我的進步和完善是我的首要任務。
我很感謝這幾年的經曆,我的經曆告訴我自己:靠我自己,可以活得很好。而幾年前的我是沒有任何底氣的。這種自信是生活反饋給我的, 一點一滴積攢下來的。我對於我自己要什麽, 什麽是對自己最合適的, 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
我們每個人都是單獨的來到這個世界進行一場旅行,在旅行途中,會有一些人陪你走一段, 從出生到成年,你寄居在你父母家, 而結婚後,陪伴你的是伴侶.
但說到底,你是在進行一場一個人的旅行,別人隻是陪你一段而已. 孩子也一樣
那年我認識了我先生.我們兩年後結婚了. 結婚的頭兩年,我們享受著婚姻的快樂. 兩年後,我們麵臨一個選擇,念MBA, 還是不念MBA, 繼續做工程師.
念MBA,除了要投入金錢,還有兩年的時間,那時我已三十五歲了,大部分夫妻這個時候想的是生孩子,而對我而言我們因為沒有生孩子的緊迫感,每次生活中的選擇都是以是否會豐富我的人生為標準的. 我支持他去念書.後來,他順利的轉入金融行.
我的生活一直忙忙碌碌,我從和我先生結婚起,愛上了旅遊,開始是在附近遊玩,然後是外州,現在出國遊..領略了無數的名川大川. 而這幾年我們更是有了很多愛好: 滑雪, 帆板衝浪,帆船.
我現在的生活是我十幾歲時希望的那樣,沒有經濟上的壓力,愛自己, 有很多娛樂,有一個好丈夫。
我在努力的活好這一輩子,和生兒育女,讓孩子去實現我未盡的理想之間,選擇了自我實現。
我隻是一個普通人,能力有限,隻能在有限的時間做好自己。 有些女人能夠多麵兼顧,那是皆大歡喜了.
To be a parent and to love and sharing love with your children is the most natural and wonderful thing as a human being.
From your blogs, you relate everything with investment and material benefit (although you declare you are not care about money, but from your blogs, I see indeed you very care about money and self).
I also have a mom who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abuse me in my 10s and 20s, which hurt me very bad in the past 20 years. Like you, I continue search answers for why my parents treat me like this, and think about many reasons try to explain this abuse. But in the past few years, I realize each time I try to find answer for why me, I lost and feel pain. Indeed, the real source of this pain is come from I care too much about myself and my desire, which narrowed my mind, and all answers around me can not satisfied my heart.
The real answer is to forgot myself and my desire, and I gradually remember also many positive experiences I shared with my mom and how many efforts my mom put to help me be a strong and successful person as I am now.
Learn to be love unconditionally will make your heart open and feel true happy. Then you will know how happy to have a baby in your life: not for yourself, but for giving love and create love.
有選擇的自由,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