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國,前後二十多天,去了北京,杭州,四川的成都,九寨溝,黃龍和上海,所到之處,除了遊山玩水,不外呼吃吃吃。從帝王將相的宮廷禦膳到小百姓的粗茶淡飯,吃了個包羅萬象。 回來這些天來,總算恢複了元氣,調整了時差,才有時間和精力慢慢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旅遊所見所聞。在78,我們就談吃的。 第一吃:聽鸝館
去北京之前,好朋友給精心策劃了一份北京遊旅程安排,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圖文並茂地給安排得麵麵俱到。其中吃就提到,如果去故宮或頤和園,不妨去試一下那裏的“彷膳”。 “彷膳”顧名思義,即模仿之禦膳。帶著好奇心,我們去了坐落在北京頤和園內的聽鸝館。
聽鸝館位於舉世聞名的皇家行宮頤和園內。園內有殿堂樓閣,亭台廊榭等各種不同形式的建築三千餘間。聽鸝館為十三處重要建築之一,座落在萬壽山南麓,前隔長廊,麵臨碧波蕩漾的昆明湖,背靠萬壽山,四周翠竹掩映,景色宜人。當時是慈禧太後和其寵臣們欣賞音樂和娛樂的重要場所,因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之優美動聽,故名"聽鸝館",牌匾係由慈禧太後親筆手書 。
據介紹,聽鸝館為著名的宮廷風味飯莊,多年以頤和園壽膳房膳單為基礎,經過挖掘整理推陳出新,現已製出了集滿漢精肴為一席的滿漢全席,祝養生健體的萬壽無疆席,像征萬事如意的福祿壽禧席,注重營養保健的延年益壽席,還有全魚席、全鶉宴以及各種不同功能的滋補藥膳、加之傳統的活吃昆明湖大鯉魚更令賓客驚歎不已,聽鸝館烹飪技術力量雄厚,技藝高超,在菜品烹吃中突出宮廷風味,色、味、形豔麗,可口,逼真,倍受國內外客人青睞。
建國以後,聽鸝館飯莊被定為專門接待中央首長和外國貴賓的場所,先後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英國伊利莎白女王,美國國務卿舒爾茨等。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就是由聽鸝館飯莊負責接待的。滿清皇族溥傑先生曾為聽鸝館題字:"宮廷壽宴"。
"宮廷壽宴"意為古代皇家筵席,據《上駟雜誌》中記載,頤和園內為慈禧太後做飲食的"壽膳房"大小共八個院落,廚師(太監)一百二十多名。每逢她在園中作壽,都要大設宴席,宴請王公大臣、公主命婦,"日費千萬兩,歌舞無休日。"
近年來聽鸝館飯莊以清代"壽膳房"的膳單為依據,研製出了幾大類數百個品種的宮廷壽宴。在菜點的研製過程中,注意突出"宮廷風味",保持一個"古"字,將山珍海味、飛禽動植經過合理的搭配,利用現代炊事工具和廚師們精湛的烹飪技藝加工製作,創造出了既不失古代風格又適合當代營養科學的菜點,每個品種選料嚴格、製作精細、色彩豔麗、形像逼真、醇鮮可口、軟嫩清淡、富於營養。 在大門口谘詢了餐廳經理,讓她為我們選擇了一桌可供我們三人享用的“禦膳”後,便隨身著仿清服飾的領位姑娘一路跨長廊過門庭地來到“禦膳廳”。因為他們提供的都是套餐,不用點菜,問過茶水後,“丫環”們便穿梭著快速地上菜了。連同麵點,小吃,冷盤,熱炒,主菜,副佐,湯羹,水果,十幾道菜點,不下5分鍾便“承”完了。看得我們眼花繚亂。我是帶著“使命”去品嚐的(回來還得跟我們78的朋友交代不是),忙不疊地問清他們各道菜肴“尊姓”“大名”,最後還是記不下來那些花裏糊哨的菜名來。
先看看各道菜點的尊容,再讓我告大家我們的評價。 《菊花茶》 據介紹是以著名的杭白菊用西湖水衝泡的,我想那菊也許是真,那水恐怕就不怎麽真實了吧.
《碎肉夾饃》 這肉到底是“細切粗斬”的呢?還是那"蔥爆裏肌""京都排骨"剃下的癈肉放絞肉機裏絞碎的,這得讓蝌蚪大叔來鑒定了。 《白斬雞》 哈哈,和咱老百姓吃的一樣,隻是那雞是去了骨頭的,而且切得很細小,估計古時很講究吃相,大塊大口的有失儒雅。看那一堆雞,不如叫雞碎。 《麻油萬年青》 這名字皇上一定喜歡,討個口彩。是曬幹的的菜尖水發,汆燙後加麻油等涼拌的。 《大蔥肉片》 那肉很嫩滑冰味道不錯,估計老筋邊角都修去做絞肉了,哈哈。。。 《什錦蝦仁》 那蝦仁據說是野生河蝦剝的,不過要是皇上吃了如今這道菜,恐怕要下聖旨,將禦廚滿門抄斬了。蝦仁簡直就是一團麵粉,難以下咽啊! 《酥炸魚排》 賣相不錯,味道一般,要有點什麽醬汁蘸一蘸便不錯了。 《珍珠豆腐》 炸豆腐上放個半個鵪鶉蛋,淋上醬汁。 《草菇菜膽》 平平常常,反到覺得爽口。 《墨魚蛋羹》 吃到盡頭才有了一點點的新鮮感。那墨魚蛋是煮熟後切成很薄的片,在放在高湯裏加料勾芡做成的,蛋片潤滑爽口,感覺象是一種什麽菌菇。 《豆沙包》 就是你家吃的那種,一模一樣的,嗬嗬! 《綠豆糕,小窩窩頭和花生卷》 綠豆糕味道還不錯,其他的沒什麽可誇獎。 整桌看一哈,當然有點米飯,外加一小盤西瓜。 “太監”托著菜盤,穿堂過廳地急步穿梭在禦膳房和膳廳之間。 用完禦膳,LD說了一句總結性的話:原來皇帝也就吃這些啊,阿拉住的,玩的不如皇帝,吃的無疑是比皇帝好。 總算遊覽完宮廷禦花園後不平的心態得以安慰。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