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最具時代意義的是第三篇──謀攻,因為它是和平年代的戰法,為北京支招兒打台灣的人應該讀一讀。
原文:
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孫子認為:百戰百勝可不是好中之好;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好中之好。實際上大陸正在屈台灣之兵,不少台灣人的意誌已經屈服,願意三通、願意不獨。孫子說:用兵之法是十則圍之。大陸的人口是十倍於台灣了,但經濟尚不足十倍,不過外交就可以用十倍來形容。中國是不是在以外交包圍台灣?登輝阿扁之所以要爭取國際空間,就是實在被壓得喘不過氣啦!
中國出台<<反分裂法>>、台海軍演、賴斯講話,其實都是謀略,中國正在用謀略討伐台灣,中國正在攻台──隻不過這武器不是古老的火藥,而是現代的經濟,中國正在打一場經濟戰爭。
在統一台灣的問題上,在大陸可謂“全國為上”了,恐怕沒有一個大陸人願意看到台灣從祖國分離出去,然而經濟戰爭比槍炮戰爭好多了,打一場槍炮戰死好多人,這仇100年也忘不了,那就甭想統一了,更何況是“同室操戈”。台灣人已經傻等了八年,經濟被阿扁折騰至此,這回要板凳兒伺候了。這趨勢很好,若使台灣的經濟離不開大陸就像香港,台商回家、大陸觀光就像走親戚,那可就真要“拔人之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