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這樣生活

一直都是任性地生活,雖然碰過不少釘子,吃了不少虧,但還是不願意改變自己。
正文

雨崩--體會期待、崩潰、激揚、思念的地方,留給我的都是美麗(上)

(2009-12-13 03:12:53) 下一個
上月回國休假三周,一到上海胖胖的圈圈就訂了雨崩的徒步遊,於是匆匆地拜見了祖父母,打好背包就向著雨崩——期待已久的美麗天堂進發。由於事先就準備好一切從簡,輕裝上陣,所以隻帶了卡片機,照片的質量不強求了,隻為留個念想。

促成此行完全是因為我太多次將文學城世界風情和攝影沙龍裏有關班弗和優詩美地的佳作發給胖胖,從而讓胖胖意識到我這種崇洋媚外的言行對我今後人生軌跡可能產生的負麵影響,決定寓教於樂帶我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於是經過多方調研考證並聽取驢友意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我進行了三熱愛教育。

成都轉機麗江,趕去耍都的蜀九香吃了頓火鍋。這麽正的口味是從沒在悉尼嚐過的,雖然這裏有大把的川菜館和火鍋店。


到了麗江已是晚上十點多,萬點繁星讓我想起了DARWIN的夜空,純淨的空氣,貌似觸手可及的星星都是在大城市裏見不到的。後來的幾天在奔子欄和雨崩的晚上見到的銀河更是我至今為止見過最美的夜空。

在網上訂了阿拉丁旅遊的雨崩六日純玩團,帶團的都是藏族小夥或姑娘。在麗江休整一晚無話,第二天一早在阿拉丁總部門口集合就向著雨崩出發了,麗江的大研古城內就能看到白馬雪山可惜現在已經沒啥雪了。


先到位於金沙江上的虎跳峽熱身,我們選擇了中虎跳,山路較陡且揚灰,下到峽穀還不覺得很累,可上來就夠嗆了,我已經有點後悔當初在悉尼爬了幾個小土丘就輕言自己有徒步的潛質了。








路途中看到的一個彝族山寨。深秋的黃土地代替了原本綠油油的莊稼。


我們的車越過白馬雪山埡口海拔4292米界碑。此時已經不宜疾走,稍大動作就會覺得胸口發悶。


進入迪慶藏族自治州,一路上看到的藏式民居,聽領隊介紹這裏的藏民每個家庭年收入都達幾十萬,多的上百萬。藏民知道怎樣尋找野生的冬蟲夏草,鬆茸,一頭犛牛也值不少錢。所以他們的房子造價不菲,可牆還是用泥夯出來的,那些彩繪和木刻都是找專業工匠做的,有錢的真在房子外麵包金箔。


白塔背後的梅裏雪山是我們此行圓夢的地方。塔尖是藏傳佛教裏的日月星。


梅裏雪山共有十三座海拔超過六千米的雪峰,又稱十三太子峰。


那些美麗的傳說恕我嘴拙,不在此複述,感興趣的朋友請上天涯查閱單車的貼子,那是迄今為止我看過最棒的雲南旅遊貼,還有小鳥的貼子。這十三座雪峰裏有卡瓦格博和他的妻子緬茲姆,他們的兒子,卡瓦格博的保鏢。現在看到的是五冠峰加瓦仁安,後麵我們會靠得很近。


都說看到梅裏的主峰卡瓦格博能帶來好運。


在車上拍了幾張卡瓦格博的雄姿,主峰下是明永冰川。


如果說虎跳是熱身,車行至西當溫泉後,我們的徒步大餐就開始了。我的兩條腿根本抬不起來,所以就有勞當地唯一的交通工具了。


當地人訓練騾子都是挨著縣崖邊走,剛開始在騾背上邊晃邊瞅著底下的萬丈深淵還真有點怕,後來又擔心胖胖把馱他的騾子壓趴下,注意力一分散就好多了。這以後每次騎騾子我們都被要求加錢,藏民的眼睛雪亮的。一路上碰到很多馬幫。


騎騾子也有好處,相比其他疲於奔命的隊友,當然他們都很精瘦,我還能拍幾張景。


由於我們那天在飛來寺用的午餐,是下午才到西當的,騾子送我們到埡口就不往雨崩去了,村民不想趕夜路回家。


於是我們休整一下,集合了隊員一起下山,可惜趕夜路錯過了不少景致。

雨崩是讓人崩潰的地方,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靈魂歸故鄉。星空的美無法描述,感興趣的朋友一定去親身體驗。我們入住上雨崩村,沒熱水洗漱,晚上睡覺裹著自己的羽絨服,一夜無法正常休息,因缺氧引起的心悸,晚上睡得不沉。好不容易捱到天蒙蒙亮,起床問候屹立在屋前的神女峰緬茲姆。


此時冉冉升起的太陽也照在了雪山之神上,這是第一次看到日照金山,但當天有雲,金光稍瞬即逝。


(未完待續,讓我稍事休息,這是第二次發片,昨晚忙活了半天,WXC的主機維修,我的勞動成果蕩然無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