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買入的股票一天不賺錢必須賣,牛市股票虧15%必須賣"(ZT)
(2015-06-21 06:46:42)
下一個
那是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後,公交車裏並不擁擠,冷氣呼嘯。麵前的年輕人剛上車,雙肩包,黑框眼鏡,習慣性地掏出手機。我猜,他可能是要打發時間。但他沒有打開遊戲,沒有打開視頻,顯然也不在看什麽小說:紅綠色的數字,心電圖一樣的線條,分明是款炒股的APP。此後再乘公交地鐵時,我便格外留意,幾乎每次都能看到上車的人迫不及待地打開炒股APP。“這幾天大盤調整,明天會有報複性反彈,我們買進去穩賺。”一個二十多歲的男生對著女友這般說。
牛市裏人人都是“股神”。上一輪牛市時發生的事,這一輪幾乎重演了一遍:一夜暴富的傳聞,剛剛入市卻能頭頭是道的新股民,瞬間湧入的資金,養老的錢,借的錢,人生第一筆存款……
采訪職業股民曾先生的時候,他善意提醒那些看著股市火熱,也想辭職在家炒股的人:要做到牛市能賺錢,熊市也不怕,至少,每次賺錢的時候要知道是為什麽,而不是靠蒙。
在股市的“戰場”,並不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股民老李和曾先生都強調心態的重要性
6月8日,大盤紅盤開市,很快攀上5100多點,離5200點不過是遙遙幾步。然後大盤迅速跳水,一度近5000點,但又快速回升,受大盤的影響,個股也紛紛小幅度震蕩。按理說,這樣的震蕩比起前幾天下午短短兩小時大盤急劇跳水又急劇回升的狗血劇情而言,當日的震蕩不過是小兒科,更不能和5月28日石破天驚的巨幅大跳水相比了,但這樣小幅度的過山車,讓股民老李有點心煩意亂。
幾乎每到關鍵節點,他都是看空。他提醒身邊的朋友減倉,“但每次我都是重倉。”老李笑著說。股市大盤自2014年至今一路高歌,“但從沒有見到過一次像樣的調整,這不正常。大盤要是繼續這樣走下去,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牛市恐怕也就會真的很快見頂。”
“人生能經曆幾場牛市呢?我看了兩場,這場再不進入,我也就老了,不去不甘心啊”
資深股民老李從1996年開始關注股市,雖然那個時候他並沒有炒股。2006年的牛市,他也沒有參與。這輪牛市開始,他想進,但朋友勸他,做實業的人不要參與股票,因為風險過大。“可是人生能經曆幾場牛市呢?我看了兩場,這場再不進入,我也就老了,不去不甘心啊。”
老李在這場牛市的第一桶金遠比一般人來得早些。作為兩場牛市和熊市的觀察者,他對於牛市的判斷似乎比其他人更要敏銳。“在2013年,大盤才隻有2000多點,我那時並不知道牛市是不是真的來了,我隻是直覺覺得安全邊界比較高,大盤再跌,距上次熊市探底1600多點的基數,也不過是幾百點,而往上則有幾千點的空間。”老李果斷入市。
這一輪牛市首先發力的創業板,2012年就有了起色,整個大盤在2014年年中開始明顯上漲。
老李真正賺到股市第一桶金,源自2014年的四五月份,他以非常低的價格買入某有色金屬龍頭股,半年之後拋掉。去年六七月份,他開始開通券商賬戶融資購買股票平台,今年一月至四月,短短三個月,老李獲利一點五倍。這個基數並不算大,但是對於賬戶上千萬的人而言,盈利數額就很驚人。但老李解釋,“這不算什麽,我朋友中,經過這一年多的牛市,很多人賬戶資產已經翻五六倍了”。
“判斷一個人在股市上麵的水平,並不是看他的理論有多高深,而是有一個可持續性”
不久前辭職的曾先生選擇了在家中專職炒股,並幫一些客戶管理股票賬戶。這份工作不僅自由,而且收益遠遠多於以前,目前他處於一個財務比較自由的狀態。
借著這輪牛市,曾先生所管理的賬戶複合收益率已經超過了400%,相當於一萬變五萬。同樣,曾先生也覺得,雖然財富翻了幾倍,但這不值得驕傲,“這不算多,畢竟有兩年時間。”
用曾先生的話說,自己已經在股市遊刃有餘,能夠穩定並可持續地從股市中賺錢,但這個過程,他前後用了七年時間。
2004年,大學畢業後第二年,曾先生初入股市。他是四川人,在重慶讀的大學,第一份工作卻在湖南,一切都陌生得很。由於工作單位在券商營業部旁,偶然的機會,他走了進去。
那時他對股票完全不懂,買的第一隻股票已經忘了是什麽,但肯定是一個平時聽過的大公司,“TCL那種。”用剛畢業的積蓄,他買了七千塊錢,後來變成了五千。曾先生對股市第一感覺並不好。
他有兩年多沒碰了,直到2006年下半年,行情好了起來。那是中國股市的一個轉折年,五年熊市過去,牛市終於來了。到處都是一夜致富的消息,曾先生按捺不住了,又進入了股市。
他買了馬鋼股份的股票,不料剛買就跌停了。但曾先生看到整體上揚的大盤,決心再等一會兒。果然,不多久,馬鋼股份漲了起來,他開始賺錢了。一萬來塊錢,不到兩周,賺了幾千塊。
後來曾先生又關注了北辰實業,奧運概念股,十九連陽,普遍被看好。他趕緊買進去,卻被套住。股票產生了波動,他沒了主見,又賣了。事後他總結,如果心態放正,沒有賣,還是能賺個百分之六七十的樣子。
出於對股市的興趣,曾先生開始看起了財報,並讀了不少《K線分析》之類的理論書籍。他感覺自己對股市很懂了,但是一操作,還是賺不到錢。
2008年,他來到了廣州讀研,學習金融學專業,理論與實踐結合,邊讀邊炒,並且去到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國企投資部實習,對投資理財理解更加深刻。
這表現在股市上,2011年以後,曾先生開始得心應手了。
他選擇了做中短線投資,覺得可以較好地回避整個市場的係統性風險,一隻股票經常是買了幾天就賣出,甚至很多當天買入第二天就賣出。為了分散風險,這需要組合投資,別把所有的錢放在一隻股上。
按照這種方法,他持有最長的一隻股票也隻有一個月,那是一隻叫全通教育的股票,這輪牛市之前買入的,那時還是40塊,此後一直在漲,一個月時間,漲到了60塊。曾先生估計它再往上漲的空間有限,將它賣掉,最後,這隻股票衝到了400塊。這是他買過的最牛的一隻股。
早幾年,曾先生還沒有自己對股市的認識,他在各種QQ群裏與股民相互切磋,有人看好一隻股票就能說出各種理由,但是賺不了錢。
“判斷一個人在股市上麵的水平,並不是看他的理論有多高深,而是有一個可持續性,不能賺了錢也不知道怎麽賺的,虧了錢也不知道怎麽虧的。”曾先生現在回頭看,覺得那些討論很滑稽,都是做無用功。
也不能波動太大,比如今天一百萬,過兩天成了八十萬,再過兩天又有一百多萬了,然後又成八十萬,這樣就沒意思了。
“曾先生說,要保持一個好心態, 我不會去抄底,因為我不知道底在哪裏”
最近,老李的微信群裏因為一則新聞被刷屏:長沙一位股民,用本金170萬元加上四倍融資買了中國中車,但其後連續兩個跌停,導致血本無歸,最終跳樓自殺。
老李說,這件事無論真相如何,但至少用場外融資的方法,本身就比向場內券商融資更加高風險。他最近有些煩亂,也並不完全是因為自己重金全倉,也因為他有點看不懂自己了。
老李的朋友圈裏,在去年年中,還不是太多人談論股票。不過,時至年底,開始有人陸陸續續每天談論股票。至今年年初,每天談論的幾個朋友很自然地成立了一個股市朋友圈。他們中,不少經曆過上個熊市以及2003年牛市的資深股民,當然也有一些新近殺進來的八零後以及七零後。他們大部分是老李的朋友或者後輩,其中有普通白領、有資深媒體人。
老李也會很習慣性地用“你對自己怎麽樣”來替代了過往的寒暄,這句話的隱義是“你的股票最近怎麽樣”。每天一早開盤,群友們開始談論個股,探討大盤走向。群中每天都有人調侃自己手中股票不爭氣,也有股友每天都會抓到漲停板股票。這一輪牛市中,有經曆了幾個牛市熊市的老股民。他們和老李一樣,屬於中產階級,對於大盤和個股指數,有經驗,也有理論和實戰基礎。
同樣,每個交易日都緊盯股市的曾先生,也有著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每天早起洗漱吃飯完畢,他打開電腦,先看看昨天買入的股票有沒有最新消息,以及走勢的最新情況,做出一個預先的判斷,今天該怎麽處理這隻股票。“比如預判會虧的,虧到哪個位子賣;預判會賺的,到哪個點賣”。
開盤之後,曾先生會留意熱點題材股的走勢,篩選一下,看看有哪些可以買、哪個點買入。
關於選股,他有自己的原則:一定要保證它沒有重大負麵因素,包括沒有被證監會調查、重要高管沒有被刑事調查、沒有發布業績預虧公告等。
現在,曾先生根據幾年的經驗,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炒股理論。
他第一個提到的是,要保持一個好心態,不會因為一時的得失心理不平衡。他說,還需要有執行力,何時該買,何時該賣。最後,控製風險也十分必要,風險高時不冒險,不去做能所謂的抄底,“我不會去抄底,因為我不知道底在哪裏”。
“所以我經常和身邊的朋友說,菜鳥股民第一課要上的是心態”
牛市裏的新聞,總離不開一夜暴富的神話。曾先生並不羨慕那種,“賺自己該賺的錢”。
他完全不相信所謂的“內部消息”,一些重組的消息被他認為風險反而變大,是一般投資者承受不了的。
老李也對於所謂的內部消息不以為然,“不要太相信什麽內部消息。作為普通散戶,你能聽到的都不叫消息了”。
他相信直覺,相信技術分析,但更相信股市和人生一樣,是一場修行,貪念和恐懼都會影響直覺跟判斷,“所以我也經常和身邊的朋友說,菜鳥股民第一課要上的是心態。就我自己來說,上午和下午的市值可以相差160多萬元,心理素質差點都不行”。
進入今年五六月份,大盤走向開始微妙。
5月28日股市大震蕩的前夕,老李已經早早清掉手中的股票。不過,始於6月15日的股市大調整,老李沒有清倉。大盤一路急劇下探,至6月19日,大盤已經下探到4500點左右。這和老李之前的預判非常準確,但有意思的是,雖然預判準確,但老李這次卻沒有及時清倉,被深套的他,依然相信牛市基本格局不會變。
“牛市中不怕調整,每次調整就是一次機會。相反,如果大盤在5000點之上一路上衝,反而不健康。我覺得現在才是健康市場該有的樣子。或者也可以這麽說,牛市第一輪結束,但是第二輪牛市將會獲得更大的空間,遠不止上一輪牛市的6000多點。”老李說。
為什麽明知道風險就在身邊,但是卻依然重倉呢?他沉思了一下說道:“我想大約是人的天性貪念作怪吧!貪念會讓人心緒混亂,進而影響對市場的判斷。所以我經常和別人說,炒股,炒的是心態。我一個朋友說,股市是個見心明性的地方,我很認可。炒股和人生很相似,是一場修行。”
顯然,以此為職業的曾先生麵對股市更加理性,“市場不可能隻漲不跌,它接近零和遊戲,有人賺錢就一定會有人虧錢”。
就在記者采訪他的6月16日當天,他手中的股票都已悉數賣出,“這兩天波動太大”,曾先生選擇暫時退出,作壁上觀,不去冒這個風險。
(應被訪者要求,文中采訪人物均為化名)
牛市之下,炒股者眾,大學生陳明和他的同學也沒有錯過這場盛宴;對於炒股,他們都有自己的思維
牛市之下,股民的身份也變得多樣化,其中有金融才俊,也有市井大媽,當然,還有學生。
日前,記者采訪了廣東一高校商學院某班的幾位研究生。作為即將或已在從事金融行業的他們,都已經投身了股市,各種相關話題是這個班裏最熱衷於討論的話題,就連他們的教授也常常主動給學生薦股。
但現實卻是,大部分的人在這一波牛市之下都不算獲利太豐,鮮有的幾個獲利者認為,在股市之中再牛的人也不過是一隻“螞蟻”。
那為何還要投身股市?他們說,“炒股未必會贏,但是錯過牛市,你一定輸。”
陳明的父母是中國第一代股民,他從小在飯桌上聽著父母談論股票長大
陳明是班裏大家公認的“股神”,這不僅僅因為他在股市獲利頗豐,還因為他是班裏投入股市本金最多的人,也就是班裏的“大戶”。
陳明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人,出生於股民家庭,父母都是中國第一代股民。他從小在飯桌上聽著父母談論股票長大。
到了初中時,父母開始教陳明如何看K線圖,如何通過新聞炒概念股,陳明說這是他們交流感情的方式之一。那時他對股票沒有非常具體的概念,粗淺的印象是“感覺就像菜場的菜價一樣,下雨前囤點菜,低進高出準沒錯。”
彼時陳明對從金融市場獲利還暫時沒有興趣,他還是酷愛生物工程,並如願考取了生物工程專業。大學四年,他說自己是個超級學霸,一心搞學習,夢想著能進入類似哈佛這樣的高等學府繼續深造。
隻可惜,由於私人原因最終他沒能出國。那時他突然覺得實現財務自由非常重要。他最開始采取的方式是和朋友一起經營淘寶的國外代購,從國外的網站上低價收購攝影及音響類器材,然後高價在國內出售。他嚴格遵循著父母在炒股市場中的教誨,生意做得很不錯,最多的時候一個月的流水都有近60萬。但是後來卻因為和合夥人鬧翻而退出。
連番打擊後,2010年9月,還在讀大學本科一年級的他,以曾經公司創始人的身份在銀行借貸了10萬進入股市,誰也沒有告訴。
他為自己製定了如軍規般嚴格的“紀律”,“在股票市場不能當賭徒”
回想起那段日子,陳明說那是一段惶惶不可終日的歲月。那時股市不算太好,想要賺錢本來就難,加上是借來的錢就更加緊張了,於是每日緊盯屏幕,入手八九隻股票,其他事情也顧不上了。
幸運的是,他靠著在飯桌上“偷聽”父母的談話,並沒有虧太多,順利過渡到2012年。
在那段日子裏,陳明說,學習到最多的就是心態調整。
在他看來,如果把技術、心態、消息這些影響炒股的因素排個序的話,心態一定是處於第一位的。“其實,到最後你會發現,炒股就是拚心態。”
他為自己製定了如軍規般必須嚴格遵守的“紀律”:熊市買入的股票一天不賺錢必須賣,牛市股票虧15%必須賣。“很多人會有感覺,也許股票還能漲回去,事實也可能是這樣,但是我堅決不跟感覺走。紀律必須要遵守,在股票市場不能當賭徒。”
從去年年中至今,陳明用200萬本金獲得了300萬浮盈
靠著自己製定的“鐵律”,在股市“戰場”他越來越有信心。
他把自己買的股票,分為金融板與創業板。金融板的股票相對穩健,波動不會太大,而創業板雖然高風險、高收益,但牛市時可以通過各種概念來嚐試。再通過SAR指標、K線圖等技術指標分析,再加上股票選擇來組合所持有股票。
陳明說這就是自己構建的炒股思維,“人人都認為自己是股神,其實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炒股思維,並堅信自己是對的。”
從去年年中至今,現為廣東某高校研一學生的陳明,用200萬本金獲得了300萬浮盈。
他說自己從去年2月,已經嗅到了牛市的味道。陳明說,這是有理有據所得,那時候一般企業融資成本很高,央行馬上要靠降息來打破這個僵局,幾個月後,他發現股票買入和賣出的量完全不同了,“那是新的牛市要來臨的信號,我已經期盼很久了。”
現在每天早上九點多,陳明都會打開電腦,登錄他的股票賬戶,等著開盤時間,趕緊盯十分鍾的大盤。在短短10分鍾裏,他要大致分析一下今日的大盤行情和個股走勢。
但他不再像最初時股票大盤不離手,一天大概隻盯盤6次。
除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牛市成了大家對未來實現財富自由的最大寄托
今年5月,國內一家互聯網金融數據服務商曾發布這樣一個調查信息:稱這輪牛市中,今年前4個月,中國人均從A股獲利1.4萬元,其中上海和北京兩地股民獲利最多,分別達到15.64萬元和8.02萬元,廣東排在第四位,人均獲利2.9萬元。
陳明顯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故事也成為了壓倒班裏一些拒絕進入股市的同學的“最後一根稻草”。
牛市在人們口口相傳之中,成為除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外,大家對未來實現財富自由的最大寄托。
華爾街有個說法:“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應能不斷賺到錢;你如果熬了二十年,你的經驗將極有借鑒的價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麽你定然是極其富有的人。”
現在,陳明所在的班裏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炒股,課間大家不再談論找了什麽工作,做了什麽課題,而是開始互相研究股票的走勢如何,哪隻股票可以入手。隻是相對於陳明來說,其他同學是徹頭徹尾的“散戶”。
就連學院裏的教授講課時也不能免俗,有時還向學生們推廣自己的股票思維,講股票、薦股成為了課堂上最能活躍氣氛的話題。
“當大家都超級開心的時候,都賺錢的時候,大概就是股災來臨的時候”
雖然班上的“散戶”超過六成現在都沒有賺錢,他們也熱衷於向“大戶”陳明要求薦股,但其實他們最羨慕的並不是陳明的炒股技術,而是本金,“隻要有錢,我也能賺那麽多。”
比如班上一位女同學在這一輪牛市當中也賺了兩萬多塊,但她的本金隻有五萬。她也有自己的股票思維,“專門買低於10元的股票,現在價低的股票不多,漲上去的空間自然更大。”
不過最近她已經開始擔心“牛市是否已經到頭了”。除了市場上不斷傳出的撤退信息外,她還特意提到家裏的“信號燈”。她告訴新快報記者,在股市發展的這數十年裏,“每回牛市,我媽想要進入股市時,基本股市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前兩回的牛市也妥妥地印證了這個觀點,所以這次她又說要炒股,我就想撤了。”
這位女同學觀點,陳明並不認同:“現在還不到時機,當大家都超級開心的時候,都賺錢的時候,大概就是股災來臨的時候,這個節點起碼還有6個月以上。”
從小浸淫在股票市場上的陳明覺得,“真正在股災來臨時,一切規律都會失效。不止是我,我炒了20多年股票的父母也很難逃過。在熊市裏,股民都不過是‘螞蟻’,曆史上的兩次熊市也印證了這個觀點。因為沒有人可以去預防,賺錢、虧錢都隻是數字遊戲而已。”
聽上去,這好像隻是一場高風險的數字遊戲,那為什麽還有那麽多人搶著入市呢?
陳明和他們的同學都有統一的答案,“炒股未必會贏,但是錯過牛市,你一定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