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物係列3:張瑞敏

(2007-03-13 14:20:25) 下一個
張瑞敏不同於其他的企業家,也許就在於他的多年的管理自成一格,他本人又相當儒雅,沒有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傲氣,很容易與人溝通.

他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企業應該在任何時候都沒有激動人心的事情發生.

這樣說明企業運行順暢自然,一切在寧靜的一絲不苟中有條不紊地進行.這就像一個已經成熟的經得起風波的人一樣,沒有什麽事情能讓他驚慌失措.

張瑞敏領導的海爾,十八年來,由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2002年全球營業額711億元的中國第一品牌,並在全世界獲得越來越高的美譽度。在管理實踐中,張瑞敏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西方現代管理思想融會貫通,“兼收並蓄、創新發展、自成一家”,創造了富有中國特色、充滿競爭力的海爾文化。這些數字很能說明一個人的能力.

他1997年榮獲《亞洲周刊》頒發的“1997年度企業家成就獎”; 1999年,張瑞敏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全球30位最具聲望的企業家"第26名;2002年9月6日,張瑞敏首席執行官榮獲國際聯合勸募協會設立的 “全球傑出企業領袖獎”和“最佳捐贈者獎”,是國內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家。2003年8月美國《財富》雜誌分別選出“美國及美國以外全球25位最傑出商界領袖”, 在“美國以外全球25位最傑出商界領袖”中,張瑞敏排在第19位。張瑞敏的目標是使海爾成為世界名牌。

張瑞敏講求質量,他曾經要求工人將他們生產出來的哪怕是隻有一點瑕疵的產品用大鐵錘砸爛.他說,中國的產品在國外之所以競爭力不強,關鍵就是是這裏差一點點,那裏差一點點,就著這麽表麵的一點點,導致了巨大的差距.他覺得有缺陷的產品就等於廢品,否則的話就會給帶有很多缺陷的產品留出一條後路.

他推崇一分鍾管理,就是這件事做好了,一分鍾內兌現獎勵;若做得不好,也要在一分鍾內告訴他哪裏做得不好了.

他覺得管理說到頭,就是兩個字:借力,借用方方麵麵的力量.別人成熟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好東西都可以為我所用.

海爾的管理人員平均年齡隻有26歲,張瑞敏相信,年輕人有衝勁,隻要他能在現實中把握自己,他就一定能在競爭中取勝,否則,對自己沒有清醒地認識,沒能把握住自己,迷失了,那他一定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他非常注重公關,他認為公關就是一種信譽,然後他絕對不能喝酒,雖然是山東大漢.張瑞敏的高明之外就是讓海爾從一開始就與各級政府形成良性、互動的關係,因為張瑞敏是個得用之人、可用之人、可造之人,政策和政府的資源才可能對他和他所領導的企業全麵開放,這樣不僅僅激活了自己,又用海爾去激活和自己同病相憐的“休克魚“。所以作為一名企業家隻有行正道、走大路才能成大事、成大業。這從海爾的戰略觀“先謀勢、後謀利".妥善處理與銀行、供應商、市場的鐵三角關係,創造了供應商經濟,這也是張瑞敏在海爾艱辛的發展過程中獨特的創舉,也是海爾成功的利器。

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他自己說他對喜歡三本書:孔子,道德經,孫子兵法,他覺得這三本書從不同的側麵給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策略.



簡曆:張瑞敏 海爾集團CEO
1949年1月5日出生,山東省萊州市人

1984年12月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

1995年獲中國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997年12月獲香港《亞洲周刊》1997年度傑出華裔成就獎

1999年出任董事局主席

  1999年12月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全球30位最受尊敬的企業家”,名列第26位

  2000年5月改任首席執行官

  最成功的經驗以變製變,變中求勝

  最深刻的教訓永遠兢兢業業,永遠如履薄冰

最大的遺憾很多別人想做而沒做到的事,我們做成了,但也有很多我們想做的事卻無法做成

  最重要的轉折1984年,由青島家電公司副經理改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

  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德魯克的管理著作

  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傑克·韋爾奇


二丫編輯整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