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物係列2:曾子墨

(2007-03-12 16:44:36) 下一個
對她感興趣是因為王朔對她的評價很高,所以就想知道她到底是何許人也。找到這篇,介紹比較詳盡。其實,她的很多經曆倒是更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算是個比較牛的海龜吧。



  曾子墨,電視圈中少有的不會因外貌而讓人輕視其能力的財經主播,因為她出色的專業素質、狂熱的工作態度,也因為她幹練的外表和咄咄逼人卻又真誠坦白的提問方式。

  已經做好了麵對一個犀利女強人的心理準備,沒想到麵前的子墨如此開朗親切。在電視裏每天和她碰麵,所以清秀的美麗真真切切,無須多餘確認;年過三十看上去也就二十出頭,活脫脫的大學生模樣——時光沒有帶走她的活力和美好,尤其身處瑟瑟之冬時,愈發覺出似乎隻有春天的氣息才適合這個充滿靈氣的女子。

  “其實,這十年的變化非常大。”子墨輕輕感慨著。

  的確,二十到三十,是女人一生中曇花忽現的黃金時代,也是人生脈絡逐漸清晰的往來。曾子墨的這十年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精彩而流暢。

·[北京]被父母“趕”到美國

  如果在古代,曾子墨應該是那種典型的名門閨秀,家世正統而優越,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拿手。

  事實也是如此,從小就沒離開過人大的校園,一路輕鬆地進入名牌大學名牌科係,本科第一年又“飛”進美國常青藤名校——順利到一個小彎兒都沒繞! “其實我學習一點不刻苦,每次都是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結果成績還挺不錯。”求學時期的子墨,憑著過人的天資,學與玩從來兩不誤。但現在看回來,她還是有些許的遺憾:“仔細想想,小時候的(所接受的)教育挺失敗的,好像學的東西基本上又都還給老師了。”

  而當初之所以選擇金融專業,則完全出於好強。

  “十幾歲的時候還不懂事,再加上中國的教育體製不強調培養興趣、張揚個性,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麽、想要什麽。那時金融很熱,每個大學招生表裏,國際金融的分最高,於是便心想:別人能上我為什麽不行?!”

  身為大學教師的父母一直堅持讓她出國讀大學,認為那樣對女兒今後的發展會更有好處。“父母天天催我,哪個學校的報名什麽時候截止甚至比我還清楚!要是他們懂英語,肯定連自薦書都幫我寫好了。”

  在人大呆了才一年,子墨就如願以償地奔赴美國,成為常青藤名校之一,達特茅斯大學(Dartmouth College)經濟係的學生。不過,這所被無數人向往著、與哈佛、耶魯齊名的著名學府,在當時的子墨眼裏,並不那麽浪漫。

  “那個地方就像東北似的!天寒地凍得冷死了……”

  除了惡劣的氣候,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一點點適應。經過最初4年獨立生活的磨礪,子墨驕傲地說現在把她扔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自己都能不錯地過下去。

  當然,在大學裏,她每逢考試臨陣磨槍的習慣沒改,成績卻也依然優秀。

·[紐約]摩根斯坦利惟一的中國分析師

  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全球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公司每年都會去各個常青藤名校招收新人。不過,即便是來自全美大學排名第一的畢業生,想要通過他們的麵試,都可以說是難於上青天。

  子墨也一樣,緊張得要命。“專業知識不必提,為了應付一層又一層的麵試,我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身標準行頭,抄了大堆的禮儀守則,什麽握手的力度、交流時眼睛往哪裏看、與不同場合、距離相稱的講話聲音等等。”

  麵試固然不能看出一個人的全部,但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表現出能力,確實需要很多技巧。以下是子墨透露的麵試獨家法門,新鮮人應該很是受用: “你要根據你應聘的職位決定在考官麵前把自己塑造成什麽形象,然後所有的回答都按照這個形象塑造自己,多舉一些生動的小故事作為例子。”

  為了突出自己能吃苦能熬夜,子墨把在國內參加軍訓的經曆講給考官聽,果不其然,馬上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美國人沒有軍訓,所以對我很好奇,他們更欣賞多姿多彩、個性鮮明、生活經曆豐富的人。”

  在摩根的第二輪麵試中,考官讓子墨講講她的缺點。子墨回答他們,自己的英語不純正,因為受的中國式教育,讀寫好一些、聽說弱一點,所以在大學期間錄下教授的上課內容;平時多看電視,想了多種辦法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我是在說自己的不足,但同時也要讓他們收到另一個信息:我怎麽樣克服這個弱點。於是,原來的弱點已經不是弱點了。”

  “認為我聰明而且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是他們雇用我的主要原因。”子墨事隔多年這樣總結。

·[從美國到香港]我已經證明了我的優秀

  加入摩根斯坦利做投資兼並項目,剛開始的半年多時間,子墨幾乎都在辦公室裏度過,特意把住所安排在離公司很近的地方,走路兩三分鍾就到,所以她經常是通宵工作之後回家洗個澡換身衣服,繼續回去上班。

  “我最長的一次連著睡了17個小時,沒喝水,沒上洗手間——真的是太困了。”

  “現在想來還是覺得可怕,但一點都不後悔。如果讓我重新回到剛畢業的學生時代,我仍然會選擇這樣一份工作:今天晚上臨時通知你明天必須寫好一份新的報告,你沒有選擇,沒有借口,隻能硬著頭皮上——這樣的環境能真正鍛煉人的能力、承受力,教會你如何去應對隨時發生的任何危機和挑戰……絕對終生受益。”

  一般來說,工作兩年是一個坎,大家會重新麵臨一個選擇:可以回去讀書,轉換部門,繼續現在的工作,或是跳槽。擺在子墨麵前的選擇也很多,因為很想家,她最後決定離開紐約,去香港分部。

  “一個中國女孩在美國打拚,並不能最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反正自己身上要強的部分證明得差不多了;而香港,離北京近很多,那裏變化快,機會多,也許更適合自己。

  子墨告訴我們,她所在的部門在自己離開後,把她作為榜樣開始雇傭中國人進來, ·一念之差,“出逃”華爾街回到香港,雖說是找到了“大部隊”,但子墨的工作量絲毫沒有減少,全亞洲飛來飛去,經常禮拜一清早上飛機走,禮拜六回來住一晚——香港的家,隻是個周末的落腳地。

  又一個兩年過去,子墨正負責一個馬來西亞的項目,又是禮拜一,在機場,子墨腦裏想著自己的財務模型、為客戶出示的宣傳冊、陌生的酒店……忽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厭倦。

  “我覺得太累了,一切都變得無法忍受。”

  都說女人在27、8歲會豁然開朗,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麽樣的生活。

子墨就是個例子。那一刻,仿佛頓悟,盡管可以隨意買下昂貴的名牌衣衫、和全球最有權勢的商業巨頭打交道、出入世界各地的高級場所,她還是決定不再去做旁人眼中理想的工作,不再去過別人認為幸福的生活。於是,一下飛機,子墨就把電話打到美國總部提出辭職。

  不出所料,美國那邊再三挽留。

  老板一勸再勸,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年輕人都會有一陣比較迷茫的時期,相信你冷靜下來後,過段時間肯定還會回來。

  這邊,子墨堅定無比:我絕對不會回來。

  接下來的四個月她徹底放鬆自己,練網球、去泰國作頂級Spa、在家隨心所欲地睡大覺,去西藏旅行……等到覺也睡足了,精神也恢複了,她開始琢磨著找一份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重新開始。

  至於加入鳳凰,則純屬機緣巧合。之前,鳳凰衛視在籌備上市的時候,和子墨所在的團隊有過工作往來。後來聽說子墨離開了摩根斯坦利,他們便邀請她加盟,為鳳凰台做投資和戰略發展相關的工作。

子墨問,有沒有更有意思的東西? 那個時候正是2000年10月,鳳凰資訊台熱火朝天地籌備開播。

  台長回答,當然是做節目有意思啦!但你攝像也不會,編輯機也不會……說話應該會吧,能不能做主播? 就這樣,子墨成了一檔全新股市節目的主持。

·“子墨時代”?從沒想過!

  子墨再三講,真的要感謝鳳凰,敢於把她這麽個從未接觸過媒體的人推到台前。

  子墨記得,自己當初是跨過了旁白記者、出鏡記者、演播室記者、助理主播的若幹門檻,在接受完簡單的基本培訓之後,她第一次正式上鏡就是對著鏡頭做現場直播!台長建議她完全脫稿,也不要用提詞器,因為那個東西好學,但一用上,就很難再離開,最後變得不會自己對著鏡頭講話。

  子墨說她自己很會安慰自己,沒什麽緊張的,開個玩笑來說——一來是資訊台剛剛開播,觀眾數量有限,即便出錯影響還不至於太壞;二是台裏的人都知道她以前沒做過,所以第一次做得好是驚喜,搞砸也在意料之中,不會被罵。

  2001年在做“財富全球論壇”的報道時,曾經創造過在3天裏成功采訪8位世界頂尖企業、財團主席的記錄,並且在2002年獲得了“年度最佳財經類節目主持人”的大獎。

  因為子墨,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財經新聞,也是因為她,枯燥的數字、拗口的理論和雲裏霧裏的經濟動態開始變得人性化、有趣,甚至溫柔起來。

  很多人說鳳凰已經經過吳小莉時代和陳魯豫時代,正在進入曾子墨時代。

  被問了很多次類似問題,這次,子墨依舊是一笑了之。她說她從未刻意讓自己成為一個固定類型的主持,也不想創造什麽時代。

  在她心中,成功的定義不一定就是自己成就一番事業,或是擔任到什麽職位。比如有的女性朋友沒有自己的工作,但在事業上和精神上給了丈夫各種幫助,這些是沒有人能代替的,所以她們一樣非常偉大。

  那些外人看著的成功,如果沒有家庭沒有感情,寧願不要。

  在子墨看來,能不能獲得快樂,還是心態最重要。曾經,她對自己要求得特別高,希望凡事做到盡善盡美,什麽都想要。不過,到了今天,一度好強的子墨正在逐漸學會沒那麽上進,沒那麽積極,甚至是變得“中庸”—因為比努力追求沒有的東西重要得多的,是珍惜已經擁有的現在。

喜歡王菲、莫文蔚,和陶吉吉;總能被齊秦音樂中的感情深深打動;太悶的電影不看,好萊塢的情節劇比較對胃口;經常看著韓劇哭得一塌胡塗……工作之外的子墨,和我們一樣,是個簡單感性的小女人。

  子墨笑說自己是被瓊瑤毒害了一代人中的典型——骨子裏一直很浪漫。

  “現在看瓊瑤的書覺得幼稚,但年輕的時候,她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你愛一個人,那個人也愛你,一輩子就這樣天長地久。由此,婚姻和愛情沒有差別。”當時的她就是這麽個想法。

  雖然越來越多的同齡女子都屬“已婚人士”,但身處投資銀行和知名電視台這樣的環境裏,周圍盡是比子墨大的單身悠哉悠哉地晃來晃去,搞得她也不著急,希望多過兩年再安定。說起理想中的他,子墨談到了希拉裏。

  有人問希拉裏,為什麽經曆了那麽多,還沒有和克林頓分手。希拉裏回答,認識的時候感覺和對方有特別多的話要說,直到今天,他們之間還是有說不完的話,也許這就是原因。

  對此,子墨深有共鳴:兩個人能有很深的感情,還有合適的生活圈子、教育背景,實在非常不容易,所以如果真的能走到一起,那麽能支撐兩個人一輩子、永不厭煩的重點,就是有說不完的話和分享不完的東西。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