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飛溪軒

坐清涼小軒,看一溪流水,品一杯茗茶,人生足矣。
正文

包子情節三:美國生活

(2007-11-01 10:37:20) 下一個

老公喜歡吃麵食。可是他的這一偏好是我來美國以後才發現的。兩個人一起在國內生活了那麽長時間,一日三餐,柴米油鹽,知道他喜歡小香肚,醬肘子,也知道他喜歡煎得焦焦的帶魚,燉得香香的紅燒肉,可是從來也沒注意過他多麽喜歡麵食。可能是家對麵的小鋪裏就賣包子、烙餅,界屏的小店兒也賣花卷和饅頭,過了馬路的糧店賣各種麵條,粗細都有。如果願意走五分鍾路,還可以吃到天津狗不理,十分鍾便是上海小籠包。家裏雖然也吃米,而且是那種東北大米,真正是“碧盈盈、熱騰騰的”、“油油的”大米飯,但他想來並不反對偶爾換個花樣,所以吃米的日子裏他也從來沒哭爹喊娘地說過:“我喜歡吃麵食。”

別笑話俺們土,來美國的第一件事,是問老公想吃什麽。他說,“我想吃麵,我都半年沒吃麵做的東西了。”這不可能吧?!他每天都吃麵包的,還有什麽 bagel, donut 。這麽大美國,用麵做的東西多了去了,什麽墨西哥人的玉米餅了,英國人的 muffin 了,法國人的羊角麵包了,怎麽能說沒吃過麵食呢?!可他說:“那些都不是麵食。” 這樣誣蔑過美國的主食以後,還加了一句,“東方店裏的包子、餃子也一樣,沒有食堂的味道。”

你們別笑,飯菜有沒有食堂的味道,是俺老公對烹飪的評判標準,倒不是他從小到大一直吃食堂,而是我們中學的食堂有世界第一好吃的包子。中學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又住校,營養的匱乏程度可想而知。那時候物質還沒有泛濫到幹部們要靠過濾血液裏的油脂活下去的程度,通常的情況是男生可以不就任何鹹菜,一會兒就把四個饅頭吞進肚裏,而且還會饒有興致地告訴你,麵要是細細嚼起來,會有股甜味兒。周六早上是食堂賣包子的日子,所以周六早上是不用管宿舍的老師使勁吹哨催起床的。而且包子的數量是有限的,去晚了,就沒了。如果這天沒有趕上包子,心裏那個難受勁兒就甭提了。我常私心以為,失戀也不過如此吧。

但我在國內的時候沒有發過麵,和媽媽說得相反,是“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見過豬跑。我是看過媽媽蒸包子的,而且理論上知道發麵如果用幹酵母的話要用溫水,不能太燙。本著“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精神,去買了一小包酵母,開始了第一次做包子的經曆。

那陣子麵發得時好時壞,但本人已經成長為一個不僅見過豬跑,而且還發展了各種助跑技術的合格主婦。不但蒸包子,包餃子,好像凡原來國內主食廚房賣的東西,都在我家廚房出現過。雖然外觀上仍有待改進,但怎麽也是品種齊全,貨真價實的,偶爾還會得到老公那句“嗯,這個跟食堂的味道差不多了”的評價。

話說有一天老公的一個同學開 party 。那時候都是窮學生,沒什麽錢,也不是特殊日子,不知道買什麽禮物。老公建議蒸包子,理由是中國同學中單身的不少,北方人不少,肯定有不少有“包子情節”的。我們那時為了節約時間,通常都是每次做包子做很多,凍起來,要吃的時候就熱一下。那天也不例外,蒸的包子不少,拿了個臉盆大小的容器,端著就去了。這時發生了來美國以後讓我最吃驚的事:我端著一盆包子,進了那個同學的家。一邊說,“蒸了幾個包子,大家嚐嚐。”一邊往裏走。隻看見伸過來很多隻手,等我到了裏麵的一張桌子的時候,盆裏的包子已經見底了。那天來了一共二十來個同學,大家在一兩分鍾之內消滅了五六十個包子,真可謂速戰速決。我問他們包子好吃嗎,一個男生說:“沒嚐出來,已經進肚了,好吃肯定是好吃的,你家還有麽?”

家裏當然還有。 Party 結束以後,就有人跟著我們回家,坐在沙發上等我蒸包子。現在我們家裏也還常吃包子,前兩天還蒸了南瓜餡兒的,也很好吃,但我的包子再沒像那天那麽受歡迎過,也再沒有用包子開過 party ,或者帶到別人的 party 上去過,甚至在私房裏學的水晶梅花蝦包,也隻獲得了“真漂亮耶!”的評價,再沒有受到過那麽強烈、傾心,像熱戀中那樣的盲目崇拜。有時候想起來,還真有點兒惆悵呢。

千軍萬馬

千軍萬馬 (南瓜餡兒)

青菜蘿卜,各取所愛

蘿卜青菜、各取所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