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廚師,看新菜。年青人了得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莫嫌我老漢說話羅嗦
正文

紀念剛去世不久的50多年前一起上山下鄉的幾位故友們

(2019-04-28 18:19:20) 下一個

前些天剛擺平了嶽母的養老生命接力後,越洋長途又傳來在1968年10月20日同列車一起去東北大興安嶺上山下鄉當伐木工人的幾位工友在滬上去世的訃告.

很多特殊的日子總是記的很牢,那年坐了三天三夜的知青專列,停到了當年破了曆史記錄的零下52度的大興安嶺北坡,那天大雪之厚,風之冷,住在破棉帳蓬中,當時就有個小女孩子嚇瘋了....

打住,多少年來我從未寫過這種<傷痕文學>因為對誰都無好處.

講點漂亮話吧,當年水泥枕木還未問世於中國(也許有極少一些),中國鐵路建設正在擴張,自滿清與日佔時期瘋狂的過度開發,爛伐無止境,長白山與小興安嶺及大興安嶺南坡(大興安嶺中間從伊勒呼裏山山梁分開,南坡比較平緩直下內蒙大草原,北坡山陡地險,日佔時代也有探險隊進入,因山場凶險無法開采,但南坡就伐的很慘,中蘇囗岸滿洲裏,往中國的雙軌鐵路枕木全是出自南坡,當年東北的鐵路線相當多與長,也耗盡了東北的森林資源.

1968年山下還有文革餘熱,國家急需大量的枕木,又無足夠的外匯去買,於是一場早早的多幹多得,上不封頂的大包幹,計件工資,悄悄地在鳥不拉屎的大興安嶺北坡拉開了序幕....

長白山與小興安嶺有很多老經驗的林業工人,都全家遷入了開發大興安嶺,還有東北退伍軍人,與知青們成了主力,老工人們分兩種工資,上山人力伐木(日工資為4.67一天,打雜為4.002一天,也叫四塊雙零二)具體是如何算出來的不知,現寫下留給後人作研究,老伐木工一個月出滿勤30天x4.67=140.00元,加上凶惡山區津貼45%約有200元人民幣一個月.

這幫號稱老工人,有很多是在"光複"(1945年),時為幼匪,無法處置,都進了深山老林中當了林業工人,幹活出工不出力,刁鑽精滑,打架鬥歐是常事,吸引他們來開發大興安嶺的動力,就是日工資4.67與4.002,另加45%津貼,有人說:"全東北的壞蛋全去了大興安嶺了."此話詫異.

但還擺不平退伍軍人與知青,大木頭下不了山,於是打破工資論,伐幾立方木材算多少錢,拉多少木材下山,算多少錢,那時還無油鋸,全是人工"彎把子"手鋸,人力抬大木頭上跳板裝火車.一年下來,原本瘦瘦的學生,都成了彪形大漢,太座這些天還說:"沒有大興安嶺的磨練,伱能20多年廚房工做的下來?如今70多歲了,還健康健壯,不吃苦中苦,哪來今日福!"

去世的A工友算返城知青中當官頂大的,正局級,因長年應酬於酒桌,心髒病發了,西去了.

B工友也與酒離不開,上海一個退休科員有6000多人民幣一個月,很滿足於現狀,一日兩飲,退下沒幾年也走到頭了.

C工友死因不祥,好象是退休後又找了個活幹,為了早日為兒子還清房貸,累出了病死了.有人傳話說C工友靈前他兒子哭的死去活來,也許少了一個幫還房貸的了.

在大興安嶺也常死人,我也學過粗工木匠,打棺材的.

老師付在死者入棺後,在棺材蓋上先鑽些小洞,放上梅花釘,用手斧往下錘打時,囗中念念有詞:

"手把鋼斧擎起來,親戚朋友兩邊排,孝子賢孫靈前跪,招呼亡人躲釘來"

滬上行火化,放一曲洋樂,也有送君一別吧,凡是人都會有這麽一天的,黛玉的:"我今葬花儂笑癡,不知葬我是何人?"

無論大富大貴,平頭布衣,都要珍重過好每一天,不是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